论及政府下场买股票或者ETF,日本可谓是称得上全球第一。 2010年10月,BoJ推行全面货币宽松计划,提出以4500亿日元的上限购入ETF基金,买ETF救市的冲动便一发不可收拾,2020年3月,在新冠疫情背景下,BoJ更是将ETF年购买额度翻倍至12万亿日元。 经过近10年孜孜不倦地努力,BoJ持有的ETF一度接近东证(TSE)市值的6%(2020年7月)。日经也从2012年10月走出长牛趋势,至2021年3月涨幅约为250%。 ETF交易影响标的指数的主要渠道是其创设/赎回机制。当ETF二级市场的需求超过供应产生溢价时,会发行新的ETF份额,以使其价格接近其净资产值(NAV)。根据Brbon and Gianinazzi (2019)的估算,日本股市的ETF份额增长与BoJ购买规模几乎一致。也就是说,经由ETF的申赎套利机制,BoJ的ETF二级市场购买触发了ETF的创设,从而实现了对标的股票间接购买。 国家队救市的策略转向二级市场购买ETF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省去买入众多股票的操作成本,鼓励大量的套利机构去买入标的股票。二是支持市场的态度比较直观,同时也可规避直接持股而来的投票权干扰。 但是药三分毒,BoJ的ETF购买不仅带来市场上短期价格升压,股票流动性的锁定、以及信息有效性减少(即股价反应延迟)。长期来看,BoJ的ETF购买会导致无效投资的增加。即公司发行更多股票减少债务,却没有利用额外的资本进行更多的资本投资,反而增加现金和短期投资。 同时,BoJ购买ETF还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Gunji et al. (2023)发现,BoJ实施ETF购买政策后,TOPIX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的盈利能力(ROA和ROE)降了0.2-1.5%,N225公司则下0.8-1.8%。作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oJ买入的ETF放弃了投票权,及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监督被削弱。【断见闻、图片来自:Marcomic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