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的那些事儿 作者:黄劲文、袁松 第八章 期货趣味小知识 现代期货市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诞生后,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交易制度和规则,还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约定俗成的行业惯例。 1990年代新中国建立期货市场,在相当程度上借鉴和引入了这些成熟的规则。由于不清楚期货发展历史,期货从业者和投资者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期货行业小知识。 一、为什么期货交易叫“下单”? 期货交易术语“下单”是从英文“Place an Order”直接翻译过来的。早期的期货交易是在交易大楼内的交易池(trading pit)里集中进行。每一个交易员都必须是交易所的会员(member),有相应的会员代码和会员号。
(图8-01:八角形的期货交易池) 期货交易员的行头包括马甲、名牌、订单卡、铅笔和对讲机。在交易池里,交易员们身穿五颜六色的马甲,胸前佩戴清晰展示其会员代码和会员号的名牌,方便交易对手及负责记录的交易所工作人员识别。交易员人手一沓印有自己会员代码和会员号的空白交易订单卡(order card)。马甲上的口袋用来放置多余的订单卡和铅笔。近年来交易员行头增加了内设交易系统的触屏平板电脑。
(图8-02:期货交易员的行头:马甲、名牌、订单卡、铅笔和对讲机)
(图8-03:印有会员代码和会员号的空白交易订单卡) 期货交易以公开喊单(open outcry)的模式进行。一旦成交,买卖双方就会各自把成交信息记录在自己的订单卡上。这些信息包括交易员的会员代码和会员号、买卖的方向、期货合约代码、合约月份、成交价格、手数以及交易对手的会员号。这,就是下单!成交的订单迅速由身穿黄马甲的跑单员(runner)一路小跑送到交易池边的工作人员手上。跑单员真的是跑出来的! 交易所工作人员验证双方信息无误,即交易内容相同但买卖方向相反,就盖戳确认交易。在交易时段完成后,双方再按照持仓的手数和结算价缴纳保证金。
(图8-04:正在下单的交易员) 你可能会问,如果双方成交的订单信息对不上怎么办?这种情况叫Out trade,流单。交易所首先会将流单发还给买卖双方,给他们机会自行解决分歧。在上一章我们讲到,契约精神是维系小圈子熟人交易的重要基础。大部分的Out trade通过协商就可以达成新的协议,双方重新向交易所递交成交订单。 如果分歧无法解决,交易所市场监察部门在收市后对Out trade展开调查,包括举行听证会和调看当时的交易池监控录像,并作出最终裁决。这有点像足球赛时裁判对有争议的违规动作进行录像回放一样。
(图8-05:芝商所交易员Albert Goldberg,会员号105,会员代码AAG) 今天,芝商所所有的期货交易都在Globex电子交易系统完成。Place an Order变成了用鼠标在交易软件上按一个键的动作。但是,芝商所的交易池持续在运行,有一部分期权交易依旧在交易池成交。即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今年11月每天平均有26.2万个合约在交易池内成交,占交易所总交易量的1.5%。 不过,交易池里的交易员也不用纸质的订单卡了。交易员仍然通过公开喊价的模式交易,但是成交后双方统一用交易所配置的触屏平板电脑下单。跑单员无单可跑,也被历史淘汰了。
(图8-06:新冠疫情下的芝商所交易员)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