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发展经营得很好,一定可以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出自己的盈利方式,这跟我们参与投资有些相似之处。比如,如果我们不能精简地概括出自己的交易理论和交易方法,那么交易可能就不是持续有效的。同时,我们学习、研究、验证的过程可能就像经营一家企业那样复杂琐碎,涉及方方面面,并且都要集于一身。基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笔者认为,在交易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投资者要遵循“简而精”的分析原则。 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看过许多投资者写的心得体会,有时也会与朋友聊起,想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一些警醒和方法;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一度认为掌握市场真理,却不曾想栽了跟头;在一次次的获利和亏损中愈发敬畏市场,最终却没能战胜人性……这些大概是投资者在参与交易时很常见的经历了。虽说人性是难以战胜的,但也不能说它无法战胜,就像灾难中勇于挺身而出的英雄,以及因为“幸存者偏差”而留下来的宠儿,能够战胜人性的只可能是少数人。有些投资者想通过训练来达到战胜人性的目的,但这只是小概率事件,或者说只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战胜人性,却无法长久保持。 其实,这是在考验投资者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外部规律的认知。如果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市场的宠儿,那么可能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事实上,市场的获利者是少数的,这才使我们不想成为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于是,我们需要在交易上下功夫,去探索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不管是在交易技术、交易工具、量化模型上下功夫,还是在基本面研究上下功夫,其实都是可以选择的,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适应市场的方向,然后再对此深入和细化。笔者最倾向于基本面研究,因为基本面研究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不单单是研究价格本身。 本文以下的部分与基本面研究的心得体会有关,同时在方法论上也可能适用于其他方案。市场中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在这些方案上做准备、下功夫,但真正能让我们脱离大多数人的并不是选择哪一个方向,而是取决于在这个方向上能与市场的平均水平拉开多大距离。 建立相应的方法论 未来是可知的吗?是可以确定的吗?不限定条件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答案,也许我们可以确定未来3—5年的行情趋势,但对未来1小时的行情却不可知。因此,我们不仅要找到区别于大多数人的方案,而且要建立相应的方法论。 起初,笔者所经历的是一次次思路的调整,通过发现单一的问题,调整相应的思路来改进,这样的形式短期看似有效,但在市场发生变化后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就像浮在水上的瓢,无法完全被按到水中。后来,笔者从研究框架着手,将所有的价格影响因素都纳入到框架中,提升了自己对系统性的认知。如此一来,就清晰知道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对基本面研究和价格分析有什么助益。 这还不够,框架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指导意义。比如,一艘战舰拥有了完善的舰体架构,但只有甲板没有武器是不行的,只有武器没有作战思想也是不行的。于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自我的认知,尝试建立方法论。因为交易和研究并不是自然科学,也不能简单地算作社会科学,它无法通过绝大多数人的经验获得统一的规律认知,所以需要一套契合的方法论,如“估值+驱动”这样一个针对规律本身的理论。 一般而言,对市场影响深刻的理论大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在这之上高屋建瓴是可以的,开拓创新就更棒了,历经百年的老话也会因适应时代而产生新的解释,所以在方法论的进程上我们都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深度细化执行过程 对理论层面反复梳理后,终究要落实到执行上去。如果在理论方面追求精简质朴,那么在执行环节上则要深度细化和思考。 笔者的研究方向是化工品,这个版块内的很多品种相互之间都有一定关联,但上游集中度高而下游极为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能化品种时要注重细节。 例如,2020年4月,被市场炒得火热的熔喷无纺布就是下游中突出的一匹“黑马”,平时我们不会关注到的小规模下游却对聚丙烯产生了8%以上的供需影响,对聚丙烯价格产生了20%以上的影响,这体现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其他的细微之处,比如,催化剂、石墨电极、副产品等,都可能对聚丙烯的短期供需产生显著影响。 与此同时,各个品种的细节点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联系。比如,HDPE管材和PVC管材的替代性是否存在、甲醇和乙二醇的储罐清洗后能否互用等。每一个小点都是基本面这张网上的钉子,只有在这些小点上做得越深入越细化,钉子才能扎得越牢固,钉子之间才能联系得越广泛,就越能观测到事实的全貌。 如果我们遵循“简而精”的分析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么知行合一、由繁入简就不是一句空话。以上这些思考主要来自笔者做基本面研究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许并不够完善,但在这个方向上做些努力或者尝试,相信还是会有一定收获的。 (作者单位:中州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