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发生后,停止疏花疏果,以保证一定的产量,提高坐果率
霜冻对果树的影响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使植物体温降低到0℃以下而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其危害的机理:一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形成冰晶,细胞内原生质与液泡逐渐脱水和凝固,使细胞死亡;二是解冻时,细胞间隙中的冰融化成水很快蒸发,原生质因失水使植物干死。 相关研究表明,苹果树萌动后,各器官抗寒力逐渐下降,其受冻的临界温度是花蕾期-2.1℃左右、花期-1.7℃左右、幼果期-1.1℃左右,一般稳定在-2℃以下,果树便出现霜冻现象。比如,富士系苹果花晚霜冻临界温度为-2?℃,气温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苹果花的受冻率就越高。 今年的霜冻发生后,我们深入西部苹果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了以下几点霜冻影响规律: 第一,极端低温以及0℃以下,持续时间与调研样本受冻比率关系明显。今年的霜冻发生后,根据中国天气网上极端低温情况以及0℃以下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通过陕西和甘肃调研的69个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极端低温以及0℃以下的持续时间与调研样本的受冻比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即最低气温越低,0℃以下的低温持续时间越长,调研样本受冻比率越高。 第二,低洼地的果园较塬上的果园更容易受冻。根据4月底我们从白水县雷牙镇和史官镇6个调研点的情况来看,处在塬上的果园均未受冻,并且多数果园已经完成疏果工作。我们仅在当地低洼处的一个面积30亩左右的果园中发现了严重冻害,果园海拔较塬上低108.3米。在随后调研过程中,洼地受冻影响的严重程度要明显高于塬上。 第三,海拔越低,受冻影响越严重。我们在甘肃秦安和静宁两地的调研中发现,山地几乎未出现受冻情况,而部分坡地出现了轻微冻害,川地整体受冻严重。主要原因:一方面,山地物候期普遍晚于川地,甚至仍有多地处于盛花期,较落花坐果期更加抗冻;另一方面,冷空气具有下沉的特点,会对川地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第四,果树上部冻害严重程度低于中下部,靠近村庄与公路的受冻情况较轻。在富县受灾严重的果园中,我们通过对果树的上部果实取样调研发现,仍有部分未受冻的果实。洛川石头镇周边仅隔100米左右的两处果园受冻情况不一,越靠近村庄,有建筑物遮挡,受冻影响越轻。 线性回归数据分析 由于品种受冻害影响的因素并不唯一,单变量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可选用多因素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此处,我们着重探究陕西、甘肃和山西总计82个调研样本,以不同样本的受冻程度作为因变量Y,并选取最低温度(X1)、物候期(X2)、地形(X3)以及海拔(X4)作为四个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拟定方式如下:
通过EViews可以清晰对比出各变量之间的显著性特征,即各变量对冻害的影响程度。结果如下:
注:由于物候期和地形等数据无法直接量化、最低温度存在负值等,我们通过主观判断影响程度,并借用五分量表,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初步量化,而后依次对各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从上述结果来看,X1的t值概率最小,约为0.0057,小于0.05,说明在该样本范围内,最低温度对苹果受冻程度的影响最具有显著性特征,并且其系数约为0.4015,这就意味着最低温度与冻害之间呈正相关性,即温度越低,受冻程度越严重,反之亦然。同时,X4的t值概率仅次于X1,并且同样小于0.05,这表明海拔对冻害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显著性特征。然而,与最低温度不同的是其系数体现为负值,这意味着随着海拔升高,受冻害程度随之有所降低,二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此外,对于物候期以及地形而言,单从统计学数据来看,其t值概率分别为0.4034和0.1187,二者均大于0.05,这就说明在该样本区间内,二者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显著性特征。因此,对于冻害而言,物候期及地形的影响远低于最低温度以及海拔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EViews的统计数据显示,最低温度以及海拔的显著性特征均符合实地调研的结论,并且从统计学的角度再次论证了最低温度对苹果冻害的主导作用。 苹果套袋情况改善 5月下旬,大部分产区陆续展开苹果套袋。从线上了解到,套袋情况相较坐果期具有明显改善,冻害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为验证套袋情况相较坐果期具有明显改善,在套袋的中后期(6月上旬),我们再次深入西部苹果产区,对白水、洛川、富县、秦安和静宁的套袋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相关数据如下:
表为今年调研的果农套袋量(单位:万个) 根据调研的果农套袋量来看,西部产区套袋情况较前期坐果调研的确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霜冻前后果农及时补救,叠加果树自身的修复能力,使得套袋情况有所改善。新产季霜冻频发,霜冻前政府部门及时组织农户进行熏烟防冻、灌水防冻等措施;霜冻后果农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保花保果,降低霜冻影响。在做好防冻措施的同时,苹果树自身也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调研也发现前期果心发黑的幼果仍然能够膨大生长,这表明树势较好的苹果树自身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 第二,受冻害、冰雹频发的影响,果农疏果谨慎,有意增加套袋量。调研期间得知,冻害虽然对产量影响小,但可能会使苹果失去商品价值。受灾地区的果农普遍预计,秋季苹果收购价相对偏高。为了提高产量,在套袋疏果时较为谨慎,保留部分失去商品价值但能正常生长的残次果,有意增加套袋量。 第三,静宁产区川地面积占比小,并且部分乡镇新增了挂果面积。据了解,静宁产区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地,川地果园面积较少,并且近年来随着老果园改造,川地面积呈逐年缩减的趋势。调研得知,治平镇川地占比较大,约40%;仁大镇川地约20%;李店镇和雷大镇约10%,4月的霜冻对川地影响较大,对山地影响较小,所以静宁等产区霜冻对苹果树造成的影响相对有限。另外,静宁县的仁大、雷大、李店、治平等乡镇,近年来有大面积的新增果园,也有新增挂果果园,所以虽然受霜冻的影响,但新增挂果果园会弥补部分减产。 总结以及防御措施 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我们总结出霜冻对果树的影响规律: 第一,最低温度是主导苹果冻害的直接原因,尤其是今年的冻害是由北向南的冷空气引起,富县、洛川和白水的最低温度依次提高,冻害程度依次减轻。 第二,海拔是影响苹果冻害的关键因素,从常识角度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海拔越高,冻害越严重。不过,根据我们最新统计的结果显示,冻害影响程度正好与之相反。最主要的原因是冷空气具有下沉的特点,流动过程中主要经过海拔较低的低洼或川地,所以洼地和川地的果园受冻更严重一些,甚至是同一片果园,上部未受冻,而下部受冻严重。 第三,其他统计学结果不显著的影响因素,诸如物候期,果园是否通风以及是否靠近村庄等,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冻害也存在明显的对比,如处于盛花期的果树受冻影响小于处于幼果期的,果园通风的受冻影响低于不通风的,靠近村庄的果园因为有建筑物的遮挡受冻影响较小,而相隔100米的果园则受冻严重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 一是增加树体抗性。晚秋或早春增施有机肥和专用肥,霜冻后追施适量专用肥或速效肥,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冻能力。搞好整形修剪,合理疏花留果,科学防治病虫,全面增强树体抗性。 二是熏烟。根据天气变化和预报,在花前半个月做好充分的防霜准备。一旦温度降至2℃—3℃,应在果园内熏烟,可用潮湿的麦秸、稻草、野草、落叶等作发烟剂,将燃料堆放在果园内各条主路、支路上。行间作业道不可点火,以免烤伤果树。也可用防霜烟雾剂,配方是硝铵20%—30%、锯末50%—60%、废柴油10%、细煤粉10%,混合后装入纸袋或容器内燃用。还可用赤磷燃烧法,即将赤磷放入小铁桶内点燃后,在果园内转几圈,烟熏驱霜冻能减轻危害率60%—70%。 三是延迟果树开花期。在遇暖冬的年份,应设法推迟花期,将花期推后6—7天,可有效地避开晚霜冻对苹果花器的危害。早春树干涂白和多次灌溉,可延迟萌发和减慢花期发育进程,早春树冠喷洒萘乙酸钾溶液(每千克水对250—500mg萘乙酸钾)可抑制萌动。萌动期喷0.5%氯化钙后,可延迟花期5天左右。 四是浇水或给果树喷水。霜前在果园内灌水,可增温防霜。灌水后近地面处平均增温3℃—5℃,叶面平均增温2.5℃,灌水时间以霜前3—6天效果最好。霜冻前对果树进行喷水,水遇冷结冰,放出热量,保护树体温度不至于骤然下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水气含量,能缓和霜冻的危害,以喷0.5%的蔗糖水效果更好。 五是综合措施,提高坐果率。冻害发生后,停止疏花疏果,以保证一定数量的产量。当早期花在花蕾期受冻而不能恢复时,特别注意对中、晚花的人工授粉工作。对于花期冻害发生后不属于花柱和子房变黑腐烂类型的冻害,而仍有坐果能力的花,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措施。冻害发生后,全树喷施200倍的蔗糖水+800倍的天达211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以迅速补充营养,修复伤害,提高坐果,促进果实发育。 六是稳定树势及时复剪。在花蕾期遭受冻害的树,花期结束后,对冻害严重、坐果少、长势旺的园片或单株,喷施1—2次200—300倍PBO,控制旺长,稳定树势。待受冻花、果、枝、叶恢复稳定后,及时进行复剪,将冻伤严重不能自愈的枝叶和残果剪掉,疏除过密枝、徒长枝,旺稍摘心,以改善光照,节约养分,促进花芽形成和果实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