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周,玉米拍卖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拍卖保证金由原来的110元/吨调整为220元/吨,缴款期限由45天和30天统一调整至20天,临储和一次性储备共投放600万吨,调整后成交价格整体回落,调控成交初显。 笔者在6月13日粮油市场报上发表的《临储玉米拍卖急需“精准施策”》一文中提出“提高拍卖保证金、缩短粮款缴款时限、定向拍卖给深加工和饲料等用粮企业、增加玉米拍卖数量、多措并举”等五方面建议。一周后,上述建议便被采纳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体现了政策决策更加务实、精准、高效。 临储玉米拍卖政策重大调整 6月22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更新拍卖公告,引起市场普遍关注。新公告显示,“保证金220元/吨(其中履约保证金200元/吨、交易保证金20元/吨)”“买方必须于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20天内按《交易公告》的要求将全额货款一次或分批汇入本公告第二条所列账户。” 该政策较前四次拍卖有两方面重大调整:一是拍卖保证金提高。从原来的110元/吨调整为220元/吨,其中履约保证金从100元/吨调整为200元/吨、交易保证金从10元/吨调整为20元/吨。二是缩短缴款期限。由原来的同一买方在同一库点、同一批次购买粮食数量在2000吨(含)以上的缴款期限45天或2000吨以下的缴款期限30天,统一调整至20天。 除上述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政策调整外,本周另一个政策调整是政策性玉米投放数量明显增加。据中储粮网站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网站显示,本周中储粮全国安排一次性政策性储备玉米拍卖近200万吨,安排临储玉米拍卖400万吨,共计投放600万吨,是今年政策性玉米拍卖以来投放数量最多的一周。 政策调整后,将对市场产生三方面重大政策影响:其一,临储玉米拍卖杠杆率从原来的约5.5%大幅提高至约11%,资金杠杆率降低一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门槛;其二,缴款时间从最长45天缩短至20天,进一步降低资金在时间上的杠杆率,势必会使得部分资金不充裕的贸易商考虑加快出库和资金回笼;其三,政策调整在心理层面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向市场清晰地传递了国家贯彻中央“六保”“六稳”政策的决心。 政策调整及时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计算,为什么资金大规模涌入临储玉米拍卖?第一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均价1765元/吨,所需保证金110元/吨,三周之后的第四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均价1884元/吨,价格累计上涨119元/吨,若贸易商投入100万元,三周利润达到108万元,三周资金收益率为108%,折合年化收益率1880%! 可以说,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重的背景下,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之高的收益率、如此之快的回报速度。如此短平快的高额回报率,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介入,更多的资金介入形成了更高的溢价,反过来又带来更高的收益率,形成不断自我验证、自我加强的内在闭环,产生了强劲的资金虹吸效应,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和更多资金的涌入。所以,为避免更大的市场风险,拍卖政策调整非常及时,意义也非常重大。 政策调整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随着政策调整的相继出台,市场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本周中储粮一次性储备玉米拍卖行情有所松动。6月23日,中储粮在全国各省区拍卖一次性储备玉米200万吨,出现部分流拍现象。内蒙古自治区计划拍卖40.8万吨,实际成交35.9万吨,成交率为88%;中储粮福建省计划拍卖4.2万吨,实际成交2.9万吨,成交率为69%。除了成交率下降外,成交价格也有所下降。据悉,黑龙江省双城直属库成交均价1917元/吨,周环比下降41元/吨;齐齐哈尔直属库成交均价1882元/吨,周环比下降26元/吨;讷河直属库成交均价1891元/吨,周环比下降3元/吨。中储粮一次性储备玉米成交率和成交均价下降,可见政策调整后释放出的积极信号。 后市玉米价格有望逐步降温 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持续火爆,但价格总体有所回落。6月24日,国家临储玉米迎来本年度的第五次拍卖,当日计划拍卖数量398.82万吨,成交数量398.82万吨,依旧保持100%的纪录。然而,临储玉米成交均价1871元/吨,较上周回落13元/吨。其中,黑龙江成交均价较上周回落27元/吨,吉林较上周回落28元/吨,辽宁较上周回落8元/吨,内蒙古南部较上周上涨7元/吨,内蒙古北部较上周上涨40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拍卖价格有所回落,但临储玉米拍卖依旧保持100%的历史高成交率,依旧保持200元/吨左右的历史高溢价水平,内蒙古南部和北部继续保持数量和价格齐升的态势。政策调整后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笔者的《临储玉米拍卖急需“精准施策”》文章一经刊出,便引起市场各界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仅一周后,文中建议便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笔者认为,相关政策之所以如此之快地推出,一方面是相关政府部门早有应对预案,另一方面反映出政府密切关注和监测市场动态,并持续改进相关政策,相信玉米市场会很快得到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