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已受到疫情影响而走弱的国际油价再遭重创。3月6日,OPEC+未能达成预期的减产协议,当日油价大跌超9%。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对俄罗斯拒绝联合减产的回应,沙特打出降价牌,市场再次遭到巨震。经历黑色星期一之后,短期市场信心难以完全修复。 疫情利空尚未出尽 根据BP统计,2018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1352.2万桶/天,占全球总量的13%,而新冠肺炎病例逐渐增加的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地区2018年原油消费4663.6万桶/天,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7%,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一方面,疫情会阶段性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压制原油需求;另一方面,在交通、出行等活动减少的情况下,成品油需求也会被阶段性压制,从而影响原油需求。各大机构也纷纷给出预测,OPEC在2月份月报中将一季度原油需求预期下调44万桶/天,花旗银行预计需求增量将减少90万桶/天,而Bloomberg预测仅中国需求就减少300万桶/天。由此可见,原油需求在短期内受到较大影响已是事实。 沙特打响价格战 在需求端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市场将期望的目光聚集到了供给端,本以为会为油价注入一针强心剂的OPEC+减产计划却爆出“黑天鹅”,由于俄罗斯最终拒绝联合减产,导致原本150万桶/天的减产计划落空。同时,沙特用降价和增产作为回应,宣布大幅下调4月官价,降价幅度创逾20年最大。根据市场消息,沙特下月产量可能超过1000万桶/天,甚至达到1200万桶/天,而其本月产量为970万桶/天。因此,短期来看,供给端压力已成既定事实,对油市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油价底部正在形成 一方面,油价长期位于30美元/桶下方对各产油国来说都不愿意看到;另一方面,疫情终将好转,随着需求逐步恢复,且宏观经济走弱的边际影响减弱,后期的托底和刺激政策对原油需求的利好值得期待。 对比近十多年情况分析,油价出现过三次大幅下跌。第一次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油价7个月下跌约77%,随后,各国央行出手,在宏观刺激政策托底下,油价才得以止跌反弹。第二次在2014年,美国掀起页岩油革命,同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导致国际油价经历了长达19个月的下跌,最低至26.21美元/桶,跌幅同样超过75%;2016年,OPEC达成八年以来的首次减产协议,油价开始反弹。第三次在2018年,在OPEC增产的背景下,2个月油价下跌超过40%,随后同样以OPEC再度达成减产协议而止跌反弹。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托底政策和OPEC+的减产协议对油价止跌反弹至关重要。 综合来看,短期油价依然有一定下行压力,国内油价尚有补跌需求。但是,中长期而言,需求将得到改善,油价底部正在形成,供给端变动影响油价的反弹力度。一要观察OPEC+成员国能否重回谈判桌,二要关注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是否会影响原油供给。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