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74604
- 威望
- 1387331 布
- 龙e币
- 1487273 刀
- 在线时间
- 1315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刘业进:冯兴元老师、毛寿龙老师和秋风老师是我钦佩的经济学家和公共管理学家。我今天来参加会议主要是学习。我演讲的主题是《经济危机作为市场自我疗救的过程》。冯老师刚才讲的几点跟我的想法很一致。理解“市场的自我疗救”,需要一种对构成经济体系元素之外的事情(即经济系统)的理解。我们每个个体在经济体系当中是相互作用中的组成元素。我们每个人有各自的目的但组成的经济系统本身没有目的。例如我们人体的每一个器官的存在没有它自身的目的,我们胃、肝等器官的存在服从于整个有机体的存续。当我们的身体遭遇来自环境的刺激时,我们的器官反应出疼痛或者其他什么,其实疼痛信号和饥饿信号是一种有机体自我保护机制。疼痛和饥饿固然为人所不愿意,但是没有疼痛和饥饿的信号机制,有机体存活是不可能的。我下面的发言与这个隐喻有关。
我的发言主要是对哈耶克1950年《充分就业、计划和通货膨胀》一文的回顾与反思。
1.使用货币扩张政策应区分经济系统运行的常态和非常态
政治家和大众基于当期愿望,都希望实现“充分就业”,而且在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指引下形成了这样一种新信念:即通过信贷扩展和货币压力,可以长久地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于是,“充分就业的含义就渐变成了能够利用货币压力在短期内实现的就业最大化。”
利用信贷扩张和货币压力提高就业水平的确能收到短期效果。于是理论家就此推论,只要货币扩张还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它就是无害的,至少是利大于弊。但是人们忘记了这种措施会引发另一些危险,而且会威胁就业本身的长期稳定。
哈耶克猜测,充分就业政策仅仅意味着在短期内维持比正常情况下更高的就业水平。然而从更长远看,“它是否会引起就业水平的实质性下降,甚至降至不采取连续性货币扩张也能长期维持的水平以下。”哈耶克并没有一改否货币扩张对于就业的作用,他指出,只要存在着普遍的失业的经济系统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闲置资源,货币扩张就有助于就业,“大体上的确如此”。然而,这种状态只是经济系统的非常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严重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即失业仅局限于某些产业、职业或地区。在常态下,也使用货币扩张的办法提高就业就是把一种非常态下的紧急措施常态化了,其适用性是大可置疑的。
2. 失业都是需求不足导致的吗?
把普遍失业状态下的货币扩张政策达到的效果说成是收入和需求之间固定的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因为就业有一个结构,失业在就业分布中的某些行业和区域时,扩张型政策的实施是普遍的,这样,“当失业分布不均时,增加支出会在哪儿创造新增的就业并不确定。”“如果支出在产业间和行业间的分布比例不同于劳动力的分布比例,则单纯增加支出未必会增加就业。”
哈耶克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命题:失业是这样一个事实的结果:劳动力的分布不同于需求的分布。接下来我们转入就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分析。
3.劳动力的分布和市场需求分布
一般而言,劳动力的结构赶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过程。那么,问题转化为,劳动力的不适当分布状况是在大体稳定的货币环境还是在货币扩张的环境中,才更有可能得到改正/调整?
扩张性政策的实施必然引致劳动力流动到首先得到投资扩张的行业中。而那些得到投资扩张的行业的资本品,其数量超出能够得到长期利用的程度。在不考虑基于演变中的需求的资本品结构的情况下,仅从就业角度扩大某些领域的投资,“试图把劳动力吸引到这些行中去,他们能否继续受雇于这些行业,完全取决于信用扩张是否继续。”
哈耶克认为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本身以及满足需求所需要的资本品投资都是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因此,劳动力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特征。当这两种结构特征背离时,失业就发生了。那些试图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可能恰恰导致两种相关结构的背离。
哈耶克指出,“如果失业的真正原因是劳动力分布与需求的分布的不一致,那么想要创造一种稳定的、不依赖通货膨胀的高就业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劳动力的分布同稳定的货币收入的支出相配合。”
由此,哈耶克的政策推论是,政策应该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使得劳动力分布服从变化中的需求分布。
由此观之,经济危机扮演的并不完全是一个负面的角色。一定水平的失业是变化中的需求结构制约下的就业结构调整过程。
4.工资刚性前提下的就业分布调整
劳动力的分布与需求结构随时完美匹配的条件是劳动力的转移无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价格是有弹性,且劳动力转行不受到某些行业人为投资扩张政策的误导。实际上,人们从一种职业转移到另一种职业是有成本的,甚至在同行业中改变工作地点也是有成本的。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工资是有刚性的。信贷扩张政策向工资刚性妥协了。“通过提高某些工资而不让另一些下降,从而达到进行全面调整的扩张政策,……使得真实货币工资下降。”现代民主社会,来自选民的压力使得不是劳动力成本的市场调整而是扩张性政策在“涨工资”中实施劳动力分布结构调整,但是这实际上在工资至少不变的幻觉中延缓了市场调整过程。
哈耶克对于向刚性工资妥协的政策表示了担忧。“为了社会利益计,某些人应当向其他部门流动,如果极力保证他们能够得到以前的工资,这只会拖延终将发生的流动。”哈耶克还进一步指出,继续保持在一个没落的产业就业和促进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前者只会使普遍工资水平下降得更多。“保护个人使他不丢掉自己工作,可能并不是一种减少失业的办法,从长远看,这反而会减少按既定工资就业的人数。如果长期贯彻推迟和拖延流动的政策,让那些流向其他地方的人继续待在旧行业里,其结果肯定是,本应是一个平缓的变化过程,最终会变成一个短期内必然出现大量转移的问题。”基于哈耶克这一短期长期利弊分析,我们进一步推论,完美、静态的最优劳动力分布和需求分布匹配是难以达到的,市场总处于不断的两种分布结构调整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水平的失业是一个必要的、客观的现象,因为调整不是即时完成,且花费成本的。如果因为干预政策导致两种结构调整被推迟累积,那么较之常态下的自然失业更大规模的失业过程不过是市场大规模自我矫正的过程。哈耶克认为自己的分析适用于正常的产业波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分布不当,甚至更适用于大规模的劳动力再配置的情形。
5. 充分就业政策的本质
哈耶克提请人们注意一个现象——失业从来不会平均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这无容置疑。但是我们同时发现,现实中的充分就业政策,“是企图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让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就业。”这似乎是一个制造出来的就业繁荣假象。“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形成一种劳动力分布,使得无需人为的刺激便可获得可持续的高就业。”然而,那个“可持续的高就业分布”事实是“一种根本无法预知的分布状态”,“唯一的发现途径是让市场在有可能导致稳定的供需均衡条件下不受阻碍地运行。”这一思路与哈耶克1960年后期阐述的“竞争作为一个而发现程序”的思想是一致的。扩张政策几乎总是会延缓、阻滞和扭曲这一发现过程。
扩张政策一般是普适地、弥漫性地影响到各行业,即使不是这样,常用的财政政策工具实行某些领域的“优先扶持”,这是基于不可靠推理的结果——因为在需求结构和资本品结构之间具有复杂因果关系,人为设定的优先投资领域是否于需求结构实现匹配是难以确定的。“失业从来不会平均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在某些部门仍然存在着实质性失业的同时,另一些部门却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而充分就业政策所依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么是一刀切地适用于多有行业和领域,要么施加于我们理性设计的“优先扶持领域”。由于充分就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充分就业”,而不区分哪些行业劳动力本该转移,哪些部门维持原状,哪些行业应该新增加劳动力,因此同样的扩张政策,“在经济系统的某些部门可能只会减少失业,而在另一些部门则产生明显的通货膨胀效果。”
6.经济系统中固有的不确定性
刺激需求是管制当局常用的政策。当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刺激需求的时候,管制当局似乎在创造一种企业无论生产什么都能卖出去的形势。当这样做时,企业就摆脱了主要风险。刺激需求旨在扩大就业,却也在帮助企业消除它原本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这时,一种管制经济距离中央计划经济就不远了。
只有的中央计划经济中,生产的产品都不愁“销路”。在那个体制下,生产者不会面临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但是代价是整个经济系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生存或者死亡。
因此可以大致形成这样的判断:“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倾向于消除市场中的企业原本应该面对和应付的不确定性,那么这样的调控政策是不对路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恢复市场的活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扰乱相对价格体系和阻挠原本应该进行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再配置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