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29974
- 威望
- 1415023 布
- 龙e币
- 1514951 刀
- 在线时间
- 136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5

|
A股罕见大跌,如何解读?
中国股市昨日遭遇“黑色星期四”,大盘股、小盘股、优质白马股齐齐下挫,A股一日蒸发1.58万亿。
沪指收跌2.29%,创去年12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收跌3.33%。创业板收跌3.16%,失守1800点关口。白马股集体回调,上证50跌2.38%,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沪深300指数周四创下2016年6月来最大跌幅。
Wind数据显示,11月23日A股总市值收报61.64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的63.22万亿元大幅缩水1.584万亿元市值。
普跌之下市场陷入迷茫:为什么大跌?如何看待此次大跌?后市如何?综合分析师观点,来自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多重因素引发了深幅调整。
从基本面来看,10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出口增速小幅回落至6.9%,消费增速创短期新低至10%,投资增速低位持平在5.8%。展望未来,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地产下滑拖累需求,而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红利正慢慢消退,环比限产等措施又约束生产。
另一方面,近来债市连日重挫,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上周五,资管新规横空出世,紧接着现金贷整顿措施重拳出击,金融监管又有升级之势,引发市场恐慌情绪。
另外有观点认为,基金腾挪仓位引发了A股大跌。不少机构,特别是绝对收益机构可能选择提前兑现,锁定收益。
展望后市,A股将迎两年来最大规模解禁潮。数据显示,从今年12月开始,解禁规模将陡增。12月解禁规模将达到3804.56亿元,2018年1月解禁压力将创新高达到4626.4亿元,为2016年以来单月解禁规模最高,或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暴跌之际,外资却大笔买入。据券商中国统计,11月23日,北上资金通过沪股通买入81.66亿元,卖出61.54亿元;总成交额143.21亿元创年内新高,净买入20.12亿元,创10月10日以来新高。深股通方面,北上资金买入45.11亿元,卖出46.36亿元;总成交91.47亿元,创年内新高,净卖出1.25亿元。
为何大跌?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这轮回调性质类似16年4-6月、16年12月-17年1月,17年4-5月,诱导因素是业绩空窗期,国债利率领头上升,叠加年底机构交易性行为扰动。
有不少分析师提出“股债联动说”。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昨日A股大幅下行可能是在弱复苏的背景下,长端利率过快上行对资产价格形成的冲击。
近期国内债市受市场情绪和央行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影响,长端利率上行。随着央行11月17日净投放量缩小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92%上行至3.99%。
国君策略李少君、陈显顺也持类似观点,认为资管新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流动性的冲击引发债券市场担忧,十年国开再次突破5%,股债联动猜想点燃股市调整引线。
基金挪仓引发调整?
国君策略还指出,随着白马股行情走向尾声,基金仓位调整也是昨日大跌原因之一:
从我们提出“年内周期消费五波走”至今,第四波的消费行情已走向尾声,第五波的周期迎来收官行情,基金仓位的腾挪引发前期涨幅较多的家电、白酒、电子调整。
中信策略秦培景、杨灵修、裘翔认为昨日下调是是市场情绪而非市场趋势,是交易驱动而非基本面驱动。一方面持续的结构分化行情下,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面临获利盘了结;另一方面,不少机构,特别是绝对收益机构可能选择提前兑现,锁定收益。
今年以来(截至11月20日),A股的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股票基金(84%产品取得正收益,中位数收益14.5%)而非个股(32%个股有正收益,中位数收益-13.9%),市场波动趋势加大的担忧下,更多机构可能选择短期兑现收益,或者降低仓位。
后市如何?
综合分析师观点,短期谨慎,中长期看好的居多。
长城策略认为,债券价格可能继续下跌,债市情绪或会向股市进行传导,此外市场风格或有切换可能:
市场风格来看,17年以来A股大小盘分化严重,白马大盘权重股不断创下新高,而多只小股票已经跌破股灾后的低点,其背后的逻辑是经济韧性及流动性和监管趋严下市场对业绩确定性的追逐。
展望未来,企业盈利、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这几个因素中,预计盈利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价值为王的主线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随着食品饮料、家电等白马龙头估值的持续走高,估值切换可能需要时间来换取空间,短期可能存在一定的基金调仓风险。
海通策略荀玉根认为,回调进入中段,尚未结束,后期可能会出现错杀:
10月底到上周是回调早期,仅国债利率上行,高估值的绩差股下跌、绩优白马股仍然上涨。上周至今进入回调中期,信用债利率上行加快,白马股也开始回调,消化估值和涨幅。后期可能会出现错杀,调整结束信号需跟踪利率和政策面。
但荀玉根指出,盈利回升的中期趋势未变,加之国内外机构投资者陆续入场,对市场中期趋势依旧乐观。短期国内外扰动未消退,继续跟踪政策面动向,比如12月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信策略则更加乐观,认为最近市场波动加大和23日的调整主要都是短期因素导致的,中期坚定看好A股的“慢牛”行情;特别是优质的价值龙头调整会提供难得的增配机会。但中信策略指出市场存在两个关键认知偏差都需要时间来纠正:
其一,监管新政频出短期来看增加不确定性,但中期来看,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等措施使得市场风险合理定价,是有利于提升A股配置价值的。过去长期以来与A股竞争资金的传统投资渠道中,已经越来越难找到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压低了这些产品收益率空间,A股的配置价值,特别是其中的优质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会提升。
其二,价值龙头静态估值较高,但动态估值依然有吸引力。从“强者恒强”到“强者更强”,龙头增速跑赢行业越来越普遍;国际比较上,国内龙头相对其对标的国际巨头盈利增速预期也明显更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国内龙头相比其国内同业和全球对标者,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消化估值。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