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新粮的上市的压力,但目前玉米价格水平已经有较大程度下跌,加上贸易商、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库存已经处于低位,上市压力被大部分消化掉,玉米期货价格低点已经显现。未来养殖需求恢复的力度值得期待,在预期好转的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期货预期指引现货,玉米期价振荡上行的行情。 玉米出现产需缺口 根据农业部10月的预估,2019/2020年,中国玉米产量2.57亿吨,较9月上修158万吨,基本接近上一年度的产量。需求端,食用消费943万吨,饲用消费1.74亿吨,工业消费8450万吨。总消费2.8亿吨,较上一年增加约600万吨,增量主要来自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产需缺口将由临储拍卖和进口来弥补。按照最新的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中国将承诺采购400亿—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虽然这取决于最终签订的第一阶段协议的具体细节,但一旦开始购买,将大概率包含玉米、大麦、高粱、DDGS及肉类等产品,这将从上下游两个方面挤压国内玉米的饲用需求。 考虑到双方释放出来的信息总体上偏暖,预计第一阶段协议农产品方面签约的概率很大。但我们认为400亿—500亿农产品的购买不会是一批次的购买量,而是分阶段实施,这样对中国玉米市场的冲击可能不如预期大。 从储备玉米拍卖来看,国内临储玉米余5300万吨,一次性储备还有2000万吨,国储玉米还有2500万吨,总体库存有1亿吨上下。考虑到经过连续几年的拍卖,库存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拍卖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去库存,而是补缺口。 陈粮库存维持在较低水平 由于今年猪瘟继续扩散,生猪产业遭受重创,存栏大幅减少,而肉禽养殖规模扩张不足以弥补生猪饲料需求的下滑,整体玉米的饲用需求表现不佳。深加工方面,因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亦受到很大影响。玉米需求的疲弱现实,放大了各环节的悲观预期,使得市场普遍对后市信心不足。无论深加工业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还是中间贸易商,基本都以降低库存水平为主,囤货意愿大幅下降。目前各环节的陈粮库存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部分工厂库存甚至偏紧。 截至10月底,北方港口库存仅148.4万吨,明显低于过去几年,相对于去年320万吨,减少一半以上。相应的,南方港口库存37.8万吨,较去年45.6万吨,亦有明显减少。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深加工企业总库存为376.6万吨,相比3月720万吨,减少接近一半。在今年玉米价格的下跌过程中,中间环节及企业的库存调整行为放大了需求下滑量。
图为北港玉米库存
图为南港玉米库存 猪料消费逐步恢复 由于生猪供应下降,猪价大幅上涨,带动整体动物蛋白价格大涨。生猪存栏的下降,使生猪饲料消费减少,从而降低了玉米的饲料使用需求,但这并不是饲料需求的唯一逻辑线。尽管生猪出栏数量下降,但单头猪出栏重量明显上升。另外,猪价上涨,带动肉禽、蛋鸡养殖利润的高涨,使得禽类这种短周期的动物蛋白源的养殖规模明显扩大。相关机构的样本调研数据显示,8月猪料需求下降40%,但肉鸡饲料需求增长近35%,禽类饲料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猪料的下滑。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鼓励养猪的政策,部分地区甚至“摊派”任务到各个县市,以实现生猪增产目标。在高利润及政策支撑下,养殖户扩充规模的意愿和行动都有较大改善。尽管生猪固有周期仍无法改变,但种种迹象表明生猪养殖最差的时期基本成为过去。叠加其他禽类养殖规模的扩充,猪料需求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对未来饲料需求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
图为生猪养殖利润(单位:元/头)
图为蛋鸡养殖利润(单位:元/只) 上市压力兑现 买入远月合约 从季节性来看,目前正处于玉米上市压力兑现期。根据历史统计规律,每年玉米上市期间,现货价格将有大致100元的跌幅。今年东北玉米收获进度稍晚,东北粮还未大量上市,供应压力最大的时点还未到来。但目前现货价格已经有一定程度下跌,以吉林地区现货价格为例,10月以来已经有近80元下跌幅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上市压力。考虑到目前中下游库存已经去化到较低水平,下游刚需对价格有一定支撑。对应到盘面上,上市压力兑现短期施压期价,但难以打破9月底的阶段性低点。 从玉米的期限曲线来看,仍维持正向结构,这与目前处于新粮上市期相对应。10月以来,玉米的反弹以整体曲线向上平移为主,近月合约相对于现货的贴水得到修复,从基差和曲线的角度来看,期货对远期需求恢复的预期并未有过度计价。
图为玉米现货季节性走势(单位:元/吨)
图为玉米的期限曲线(单位:元/吨) 操作策略:在1860—1880区间买C2001合约,止损1840,止盈目标1970,收益风险比约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