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92617
- 威望
- 1396340 布
- 龙e币
- 1496277 刀
- 在线时间
- 133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5
|
[转载]交易的真相--稳定赢利的秘密(1)
原文地址:交易的真相--稳定赢利的秘密(1)作者:醒梦一如99
第一章,交易系统篇
一, “股评”织成的皇帝新装
二,如果青春经不起赌,那交易呢?
三,从刘备的王道和曹操的霸道谈起
四, 张大妈的交易生活
五, 两位“交易机器人”的对话
六,由巴菲特的“致歉信”想到的
七,信任不是滑稽的好感——优秀交易系统的特质
第二章,心理控制篇
八,开仓不是芝麻开门
九,年轻没有失败,止损也是
十,“秋天的童话”——暴利的诱惑
十一,天道不酬勤
十二,股市谎言集锦
十三,把概率当作铁律
第三章,资金管理篇
十四,资金管理——当头一棒
十五,一块面饼引出两个重要概念
十六,仅有“止损”是不够的
十七,随机状态下“风险百分比”的确定
十八,平仓问题
十九,“金字塔”加码
第四章,交易策略篇
二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不成策略
二十一,交易策略成功率的确定
二十二,图表分析规则化——赢面50%的交易策略
二十三,“一,三买入法则”—— 赢面60%的交易策略
二十四,费伯纳奇汇集区策略——赢面60%的交易策略
二十五,2B法则——赢面60%的交易策略
二十六,“单针探底”——赢面65%的交易策略
二十七,“1,2,3”买入法——赢面65%的交易策略
二十八,布林带交易策略——赢面65%的交易策略
二十九,易点交易策略——赢面80%的交易策略
后记
如果交易账户的结果,代表着你的思考能力,这样的关联,比你想象中的直线更直。
前言
写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一个小笑话:
某影片获奖,演员却均为业余人士,引起轰动。
问:“那位泼妇演得真好,她是?”
答:“哦,她是公交售票员。”
问:“黑社会老大呢?演得入木三分啊。”
答:“曾任过多年公安局长。”
问:“伪君子呢?”
答:“当过大学教授,如今政府官员。”
问:“纯情公主演得真感人,她是?”
答:“哦,那是夜总会找来的小姐。”
问:“那个土匪呢?演得太自然了。”
答:“当过城管。”
问:“老骗子呢?很入戏。”
答:“是个成功的律师。”
最后问:“那个受害人质呢?演得真好!割肉割得那么惨,也没吭声。”
答:“哦,那当然,他是资深股民……”
中小投资者竟然成了“悲惨”的代名词,不知是安慰还是嘲弄。
本帖,献给证券期货的中小投资者,目的既不是安慰,也不是嘲弄,而是帮助。
我的表叔谢先生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启发,并激励我一定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写本帖。
谢先生2008年初入市,他在媒体和分析师的鼓吹下,豪迈地跨入了散户的行列。当然,表叔处世老练,在真实交易之前还是狠狠地阅读了不少交易技术书籍。
交易进入第三个星期。某次,他想买进600***,怎么追都吃不上货,最后决定先追一点,明天价格下来再低位买进。
可是股价偏偏与他作对,连续三天涨了20%之多。这时,他非常真诚地双手合十,祈祷上天把这只股票价格打下来,这样可以让自己全仓杀进,然后赚点小钱就出货。苍天终于显灵了,600***在冲高涨停后,缩量下调了3%-4%,这时他把握住了机会全仓杀进。表叔心里感谢苍天的眷顾,再次双手合十祈祷:自己的股票赶快涨涨涨。心诚则灵,果然上涨了3%左右。这时不知何故,他却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舍不得卖掉了。
眼睁睁看600***高位横盘,而后直线下跌8%再次进入平台整理。表叔心情沮丧,但是他坚信这股票会上涨,只是时间问题。谢先生时时安慰自己,要静下心来静下心来!
套牢的时间过得飞快,其后的两个月,下跌幅度达40%,终于有一天向上反弹了6%左右。他听从了好友的建议,认为这是典型的底部特征,借了一大笔资金进行补仓。还算幸运,补仓后600***一度上涨20%,他解套了。
这时好心的朋友劝告他,既然解套了,先平仓吧,最起码把借贷的资金还掉,这样操盘压力会小很多。但是,不知何故,这次表叔却没有听从朋友的话,他想:如果这个股票再涨5%他就赚头不小,何况还有上涨20%空间的可能。
也许读者能想像出结果了。600***横盘几个交易日后再度急跌,他再次被套8%。这次他经过仔细研究,认为是主力洗盘,没有止损。又过了几个交易日,股价再下跌了10%。这段时间谢先生寝食不安,天天到图书馆查阅股票分析的书籍,他得出一个答案:如果600***跌破前期平台的最低点就必须立即斩仓出局!
倒霉的时候怕什么来什么,尽管他坚信价格不可能跌破前期低点,因为书上说这个平台非常重要,是主力精心构筑的建仓平台。是的,他的分析是有道理,但是世事难料,主力瞬间用几笔单子击破了平台,他出局了。虽然斩仓出局,他暗暗高兴地对自己说:“终于平仓了,这时买进的散户一定要被套死了,主力真不合格,竟然跌破自己的精心构筑的平台。这破股票再也不做它了,也不看它!”
五六个交易日后,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你买的股票这次发大财了,一定要请客!”。当他再次看到600***时,已经连拉涨幅接近90%,然后他病了......
这样的故事,经常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这个故事起码提示我们两点:
一,和许多散户朋友一样,谢先生是一个勤于学习,勇于思考的投资者。
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股票分析书籍系统地帮助中小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以确保交易在概率意义上获得成功。
这个工作,将由作者在本帖中完成。
本帖,献给证券期货投资中,勤于学习、勇于思考的中小投资者。她的目的既不是直接给你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财富大门;也不是用大而无当、自相矛盾的投资格言让你无所适从;而是以系统交易的思维,帮助你认清投资的本质特征,揭示出交易的真相。
交易是一项系统工程,稳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交易系统的建立。从交易系统的思想入手,介绍中小投资者如何达到稳定盈利的交易能力——交易系统由“心理控制,资金管理,交易策略”三部分组成,
她不仅仅是一套软件、一个公式,而是交易时的整体思维方法和应对手段,是完整的交易规则体系。简单讲,“交易系统”是“系统交易”思想的物化。“系统交易”思想是一种理念,它体现在对价格运动的总体性观察和时间上的连续性观察,表现为对交易对象、交易资本和投资者的这三大要素的全局整合。
一套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对投资决策的各个相关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规定必须是客观的、唯一的,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解释。同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证。
交易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心理控制、资金管理和技术策略(也叫交易策略,交易规则)。三者密不可分、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在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帖,献给证券期货投资中,勤于学习,勇于思考,已经或者正在尝试构建交易系统的中小投资者。
是为序。
第一章,交易系统篇
一, “股评”织成的皇帝新装
几乎所有的人都阅读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华丽衣服,不理政务,最后竟然受骗,赤身裸体去游行。没有人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虚无的华服,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童言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读完这篇童话,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国王竟会被欺骗了这么久?毫无疑问,这是因为虚荣心。由于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臣子乃至国王都心甘情愿地被骗,同时也心安理得地骗人。童话中的那两个骗子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所有的大臣都怕别人发现他们既不称职,又十分愚蠢,就众口一词地称赞那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装”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求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让皇帝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
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爱慕虚荣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有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作为一个职业证券交易员,首先进入我思考射程的,是电视媒体上财经频道收视率极高的“股评”栏目。
尽管看到类似的表演我会立即转换频道,我还是能够清晰地记忆这类节目的大致情形:一位著名的股评人士面对主持人侃侃而谈,从宏观经济走向到大盘趋势,再到具体的行业板块表现,高屋建瓴,见解独特,全局在胸,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让人不服不行。一般在某个关键处,编导会插入一段场外股民观众怯怯的电话提问:“请问某老师,我的600×××去年年底买入,买入价格是17元,现在深套在10左右,我应该怎么操作?谢谢。”声音是苍老的,问题是真实的,心情是迫切的,期待是十分的。
股评家熟练地打开这个股票的K线图,随后的套路一般是这样的:首先脱口而出的是这个股票的最新财务数据和基本面动态(很不错的记忆力),然后是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联系(敏感的经济嗅觉),再然后是这个股票的中长期走势状态(运用趋势理论、均线理论、K线形态理论、波浪理论分析到提问当天就嘎然而止),最后就是短期走势(5日均线,量价理论,黄金分割理论,缺口理论等终于闪亮登场)。
可能的结论之一:该(一般喜欢用“该”这个词,以体现结论的严肃性)股票长期横盘筑底,建议持股待涨。(这个结果使提问者安心不少)。
可能的结论之二:该股票基本面走坏,建议逢高减仓。(这个结果就不妙了)
可能的结论之三:该股票题材已经用完,建议以相似价格换股。(这个结果也不妙)
可能的结论之四......
我不明白股评家何以能够在一两分钟时间内,像神一样思考,斩钉截铁地得出这样明确的操作结论(尽管一般都提示“嘉宾意见,仅供参考”),我只是同样怯怯地问一句:“如果我和您,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价格,买入同样的股票,我们对于这个股票的操作结果一定是相同的吗?”
寒光一闪,离神最近的那个人沉默无语,意料中的无语。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股民手中的股票应该有一百个结局。
让我用一个有趣而发人深省的现象来代替回答:甲乙两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同一价格,买入同一股票,可能一方是正确的交易,另一方是错误的交易。比如甲方的交易信号为短线10日均线,乙方的长线交易信号为某个财务数据。此时,10日均线向上,甲方在均线附近的价格买入,买入后短线下跌,甲方如果及时按照交易规则止损,则甲方进行了一次正确但失利的交易,若甲方不及时止损,任由价格随意飘荡,则甲方进行了一次错误而且失利的交易。若此时,10日均线已经向下,甲方在均线附近的价格买入,买入后短线上涨,无论甲方随后获利多少,甲方进行了一次错误但盈利的交易。
反观乙方,若此时基本面数据符合信号要求,乙方买入,短线下跌,不能说明乙方的操作错误,乙方的这次操作盈利与否需要观察长线走势才能确定。若长线盈利,则为一次正确而盈利的交易,若长线失利,则是一次正确但失利的交易。若乙方买入时,财务数据信号尚未出现,即使短线上涨,也不能认为乙方的交易正确。
但是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交易策略(交易信号)的设置,不是主观人为的,应该在统计意义上得以完成。主观客观必须一致,你认准的出入场信号应该确实具备不错的胜率以及盈利空间。否则出发点固然优秀,要看实战效果给不给面子。
这就是涉及了“交易系统”的概念,因为任何稳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系统交易”,许多著名的投资家都依据机械的交易系统进行投资操作,有些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对于心理素质和投资方法都还不十分成熟的普通股民朋友来说,在交易系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和完善投资方法更是一条十分可行的道路,它可以帮助投资人排除各种心理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干扰,而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心理素质、价格波动的统计特征以及风险控制这三个关键性问题之上。
尽管有些著名的投资家并不十分明显地使用机械的交易系统,这一现象本身并不排斥交易系统的价值。这些投资家仍然是用其地方式来体现交易系统的原则,即心理控制、交易策略及风险管理三原则。任何长期稳定的成功投资都决不可能离开这三项原则。交易系统不过是使这些原则条理化、定量化,并完全排除了人在执行操作过程中的主观功能。这些不明显使用机械交易系统的投资家,不过是在严格执行上述三原则的前提下,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加入了一定程度人的主动部分。
如果愚笨如我坐在演播室的嘉宾席位,接到这样的股民观众来电,也许连K线图都不会打开,我所要做的是以下几件事:
我问:“您当初买入这只股票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答:“当初听证券报刊介绍说,这个股票和开发西部战略有关,前景很好,就买了。”
继续问:“您跟踪过这个荐股栏目的准确率吗?”
答:“看了半年,好像还不错......”
问:“好,不错的话,我假设这个荐股栏目的准确率在50%,那恭喜你,你稳定盈利的可能性很大了。”
这次轮到股友发问了:“您为什么这么说?呵呵”
我答:“您先别过于高兴,我说您稳定盈利的可能性很大,并没有确定你已经稳定盈利了。您还需要确认几件事。”
继续问:“哪些事?”
答:“您需要统计一下,如果看见推荐的当天就买入,您设定一个止损点和止赢点,推荐的成功率是多少。比如设定15%为止损,25%为止赢——您做中长线的,止损止赢要宽一些。”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老师您说具体一些好吗?”
答:“别叫我老师,我和您一样,都是普通人,咱们不是股评家和神仙。我和您说,你买入这个股票,它要么首先达到止损点要么首先达到止赢点,对吗?”
“对对。”
我继续解释:“买入后,价格先到止损点就止损;价格先到止赢点就止赢。这个不难吧。假如这个荐股栏目的准确率是50%,好比赢一次,输一次,再赢一次,再输一次......输的话只输15%,赢的话能赢25%。100次交易后,您的账户是输还是赢会算吗?”
“会会,一定能赢。赢多少一下子算不出。”
我说:“没关系,这个可以慢慢算。你只要确保输的时候果断止损,不要期望奇迹发生;赢的时候果断止赢,不要贪婪。你就照着这个栏目的推荐做吧。不过,您必须在历史K线图上统计50次以上的推荐,看看准确率能否真的达到50%才行啊。”
“谢谢老师。”
“说了别叫我老师,咱不是股评家和神仙。”
最后我会善意地告诉这位已经不太焦虑的股友:“正确的交易会赢利,也会亏损。”
因为正确的交易是指:严格按照合理的交易策略,良好的资金管理方法,并辅以稳定交易心理保证执行的交易。
就连许多资深交易员都容易产生这样的定义误区,认为只有盈利的交易才是正确交易,亏损的交易等同于失败的交易。其实,对于某次特定的交易,正确的交易可能盈利也可能失利。然而,从长期角度观察,正确的交易必然稳定盈利。
金融交易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必须具备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投资家必须具备而绝大多数分析师或评论家都不具备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每一次符合其交易规则的赔钱的投资都是对的;每一次偏离其交易规则的赚钱的投资都是错的。如果不能以这种概率统计的观点看待每一次交易的胜负得失,投资就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是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实力的体现。
我和这位虚拟的股友交谈中,推导出这样的“交易系统”:“交易策略”的买入点是栏目推荐的当天。卖出点为分别达到15%和25%的止损止赢点(也就是 “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心理控制”是不要贪婪和不要期望奇迹(这是人性,也是最难的执行力)。
按照公式: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追踪这个荐股栏目长期操作,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50%(成功概率)×(25÷15)(回报风险率)×R— 50%(失败概率)×R=0.333R . (R=每次交易的风险,即止损值)
说得通俗一点,你的交易都是盈利一次,失利一次,再盈利一次,再失利一次。。。假设赢2000元,输1000元,回报风险率=2.0,每2次就盈利1000元,平均每次交易盈利即是500元。也就是0.5R,R=1000元(止损值)。
这明显是一个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可以稳定盈利,求人不如求己!
聊到这里,我似乎成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我揭示了真相。不同的是,童话故事打破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虚荣心”,我打破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权威的“崇拜感和畏惧感”。另外一个不同点是,童话里那是恶意的骗术,股评却是正当的职业,市场需要股评家,他们也需要市场。只是我们没有理由把股评家当作神仙顶礼膜拜。
交易的真相在你手中,该怎么做,就看你自己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允许我以我的一首诗,来结束这开篇的一文。
求 佛
我合了双手的十,
从前生跪拜到今世。
佛指一动,未及拈花
却拈下了我的微笑。
花之彼岸的心地啊,
就是末那皈依的佛土。
我合了双手的十,
从前生跪拜到今世。
佛指一动,未及拈花
却拈下了我的悲泣。
花之彼岸的娑婆啊,
就是末那皈依的极乐。
我合了双手的十,
从前生跪拜到今世。
佛指一动,未及拈花
却拈下了我的迷茫。
花之彼岸的生死啊,
就是末那皈依的涅槃。
我合了双手的十,
从前生跪拜到今世。
佛指一动,未及拈花
却拈下了我清净的自性。
花之彼岸的烦恼啊,
就是末那皈依的菩提。
优昙婆罗花,
原是佛陀指边
跪拜时我的影像,
当我颤颤地拾起身来
婆罗花已踪影不在
随了诸法的相。
二, 如果青春经不起赌,那交易呢?
我打算文学一下,先录两首自己原创的诗歌。尽管我的文采不错,而且在经管类文章中难以表现,但是我要说明的是:这绝非表达文采,而是想刻画我——作为一个职业交易员的心路历程。
光阴的故事
夕阳把最后的残红丢尽
青山拥着凄美的背景
徜徉在深深的光的阴,
江水迤迤逦逦
追着东去的江花
全然不顾西天的晚霞
映着落日的无奈。
这首诗写于我第三次爆仓之后。看似一个青丝换了白发的老人,回顾一生,发出的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终极性感慨,实际上,那时的我只有三十多岁。多年在交易场上的奋斗,结果是一次次令人心碎不已的爆仓和失败,满腔的热血换来的是一盆冰水。我心灰意冷,打算放弃,另谋人生出路。就像一个临近离世的老人,需要长久的休息,然后期待新生的到来。这些情绪,在诗歌里淋漓尽致,表现无余。
当时的情况是:我已经开始建立一个不错的交易系统,这个交易系统的成功率达到60%,回报风险比也能勉强达到1.5比1 。按理讲,不至于一败涂地。遗憾的是,我那时求胜心切,参与了外汇保证金交易,杠杆达1:100 。也就是说,价格只要1%的反向波动,即可令保证金全部输光。这个交易产品需要极高的心理控制能力,哪怕交易员的策略和资金管理系统已经接近成熟。显然,我还嫩着,套用一句台词:成功?我才刚起步呢。
然而,毕竟不甘心,感觉多年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稳定盈利——在不远处朝我微笑,她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花甲
花甲在枝头摇曳
结着甘美成熟的果实,
需要多少艰难蹒跚的步履
才能摘得生命的福祉,
只怕她先我老去
在险险够着的刹那
跌落在树底的黄泥,
那时我与黄泥的距离
却是将将不堪的回忆。
这首诗写于我第四次爆仓之后。据说华尔街有一个统计,每位生存下来的职业交易员,在完成蜕变之前,平均每人爆仓四次。看来我的天份的确不高,没能超越国外同行。第四次爆仓之后,我意外地发现,我的情绪没有再次受到毁灭性打击。前三次,这种打击是圈外人无法体会的,像有一个刻薄的命运之神站在你面前,手指尖离开你鼻尖只有一毫米,他对你吼道:“除了交易你还会做什么?你放弃了人生的其他选择,如果失败,你一无是处!”
但是这一次,我表现得有些从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坦然接纳。
能够接纳未来不确定性,是一个交易员成熟的标志。“不确定性”,也适用于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当我们选择进入投资市场时,就是放弃了确定性,选择了不确定性。充分认识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对于交易成功异常重要。
“除了不可预测性之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了。”成功的交易者意识到,在不可知中,蕴藏着获利的良机。他们清楚,任何交易的未来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对于这种不可预测性,他们愿意接受——概率已经足够了。当他们谨慎地考虑是否进行一项交易时,即使形势不利,他们仍坦然面对。他们总是利用止损来控制风险。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概率,自己对未来一无所知。
接受不确定性,在选择交易方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交易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当你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时,你就不会被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和意见左右。你知道那些所谓的专家同样无法预知未来,因为除非一件事已经成为历史,否则永远不可能有人对其作出100%准确的预测。
正因为未来的不可知,你必须充分地意识到你不可能预知某一项交易确定是输是赢,你会将自己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你的任务是识别各种出入场信号,并据此采取行动。你不必重新估量自己,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估各种概率,在长期过程中,这些概率将会为你带来一定的利润。
这次爆仓后,我发现:我找到了(尤里卡)!我找到了一个真正符合我心理特征的良好的交易系统,基于概率的稳定盈利之路在我的脚下展开。
我再也不会拿青春对赌,青春赌不起,交易也是。
我们在市场上反反复复搏杀后发觉,证券期货的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博弈游戏,是博弈者之间在心智和意志力上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具有如下的特征:
(1)概率特征。正确的交易决策,要求交易者能精确评估成败概率。这和桥牌游戏类似,对于桥牌高手而言,基本的出牌原则是找到最有利的概率事件。一些优秀的投资者原本就是职业桥牌手。如果投资者不能对交易决策的每个环节的成败做出明确的概率估计,这就偏离了正确的投资原则,异化为纯粹的赌博行为。
(2)系统性特征。正确的投资交易要求我们事先对交易的全过程做出全面的系统设计,交易又是一种系统性游戏。它强调投资者必须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系统周密的安排。
(3)对抗性特征。交易是一种双方直接对抗的游戏,与拳击运动完全类似。拳击运动表现在拳头上,而交易的直接对抗表现在成交合约上。买卖双方一买一卖,形成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并以此操作,这决定了交易不允许出现双赢,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对抗结果要么一胜一败要么两败俱伤,体现出对抗性游戏的残酷性和挑战性。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了交易的残酷性,才能理解风险控制在交易中的重要地位。
饶有趣味的是,赌博也具备如上特征。
这里,我打算从微观层面把交易和赌博做一个比较,让读者对照自己的交易投资行为,想一想:你是在赌博还是在交易。
有位成功的炒家是这么说的:“我年轻时人们称我是赌客,赚了钱后人们尊称我投资专家,再后敬我是银行家,今天我被捧为慈善家。但这几十年来,我从头到尾做的是同样的事。” 可见,投资还是赌博只有行为者自己清楚。
让我从一则古老的赌博故事说起。
中国以前流行赌骨牌。骨牌共有 36 个数字,从 1 到 36。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压中的话,1 赔35。
且说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有赢过。有一天,他拿了36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说:“我不想再赌了。但在我收手之前,我一定要赢一次,满足一下心理安慰。今天我拿了36 个赌注入场,从1 压到36,我不可能一个数字都压不到,明天我就收手。”
讲完他去上厕所,途中从他的怀中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
庄家乘赌客没注意,偷偷地把这一注收起来,打开一看是12。赌客从厕所回来,把他的赌注全部摆上台面,但只有35 注,另外一注怎么都找不到。他搔着头皮说:“奇怪,我明明带了 36 注来,另一注掉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留在家里没带来?” 但因庄家开牌在即,回家一趟已来不及,他便说:“算了,只差一个数字,应不会有大关系。”
庄家不愿失去这么好的通吃机会,便决定这一次开12。赌台上的赌客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摆在台面上老赌客的35 个小红布包,打开第一个包,压 12,第二个包,压 12......35 个小红布包全压 12!
庄家就此破产。
我们来分析这个案例。
首先,我们看常规的赌法。骨牌共有 36 个数字,从 1 到 36。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押中的话,1 赔35。赌客任意押一个数字,押对的概率是1/36 。如果押错,赌注被庄家没收;如果押对,赌客获得35的回报。假设是等额下注,庄家概率占优为:(36-35)/36=1/36 。就凭着每次1/36的规则(策略)优势,庄家可以赢得满贯满钵。
假设赌客全押,共36个数字,下注量为36,因为是全押大包围,总会中得一注,得到35得回报。庄家仍然净赚1 。长期对赌的结果,庄家同样可以赢得满贯满钵。
这个故事的玄妙之处在于:老赌客利用了一次心理欺诈,巧妙地构造了一个在概率上很可能战胜庄家的策略,获得了成功。这一瞬间,老赌客是投资家,庄家沦为赌客。
投资与赌博之间唯一的分水岭,在于是否依据有利于投资者的概率统计原则操作。如果在概率意义上不能战胜市场,交易无异于赌博,不如游乐赌场来得直截了当和荡人心魄。
赌场庄家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对赌规则,这种意义上讲,他是真正的投资家,只有赌客是在赌博。
一般投资者和优秀交易员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交易的七个基本问题,诸如:做什么方向,什么品种,什么数量,如何判断操作正确,操作正确怎么办,如何判断操作失败,操作失败怎么办,优秀交易员都能够在概率水平上作出回答,而一般投资人则无法具有这样能力。无法回答这七个交易的基本问题,交易已经异化为纯粹的赌博。
优秀的投资家只有对于上述基本问题全部做出精确回答并判断概率有利之后,才会进场交易。也就是说,优秀交易员可以通过构造交易策略选择入仓点(买入点)和出仓点(止赢止损点),再经过统计分析,确定概率上占优的正确交易方法,从而获得稳定的盈利。
这是赌博与交易(投资)的重大区别之一:交易可以由交易员构造概率占优的交易策略,从而稳定地战胜市场,某一单买卖的输赢并不要紧,至关重要的是长期的概率意义上的获利能力。从人生价值层面讲,这也是交易优于赌博的关键之处。
正因为投资与赌博存在这样本质的区别,作者才敢宣称自己是“职业交易员”,否则“职业交易员”无异于“职业赌徒”,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哪有什么脸面撰写专著?!
然而,交易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在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层面得要求远高于赌博。
去赌场赌博,你知道何时赌局开始,庄家会告诉你该下注了。你也知道赌局何时结束,全部的牌一翻开,这个赌局就结束了。你很清楚会输多少,赢多少。
在股市下单,你单独面对何时进场、何时等待、何时出场的抉择。没有人告诉
你,每个决定都是那么的艰难,而且没有定规。你不知这一注会赢多少,会输多少,赌注的数额也必须由你拿主意。所有这些都是令人生畏的。
假设你进场了,很幸运有了利润,股价升了。你马上面对一个问题:够了吗。你怎么知道股价的波动不会一波高过一波?不幸地股价跌破你的买价,你也面对一个问题:亏多少。要命的是你不知道它是不是暂时下跌,很快就会反弹。如果最终有可能得到胜利,为什么现在要承认失败。在股市这恒久的赌局中,你每时每刻都面对着这些决定。
更重要的是,在股市的这些选择,并不仅仅是脑子一转,必须采取行动才能掌握资金的命运。不采取行动,你的输赢永远都在纸面上。而“行动”二字对心理控制的要求是多么得高。
问问自己喜欢做决定吗?喜欢为自己的决定负全部责任吗?对99% 的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股市这一恒久的赌局要求投资者每时每刻做理性的决定,且为结果负全部的责任。这淘汰了一大部分人群,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长期承担这样的心理压力。
恒久存在的股市还有一致命的特点:它能使你亏掉多于预期的资金。在赌台,每场游戏最多失去你的赌注,在下注之前就很清楚。
除非你在下一场赌局重新下注,你的亏损不会超出这个既定数目。在股市,它把你的下注的资金拿走一些,又给回一些,有时多些,有时少些。在这个过程中,你原先准备亏损100 元,最终可能亏掉500 元。因为股票游戏没有终止的时刻,没有人告诉你游戏结束了。它从不结束,除非股票意外停盘。
在赌场里,每场赌局都有新的开始,结束也是自动的。胜负的结果基本是由概率(规则和策略)决定的。你如果不想继续输钱,不再下注即可。游戏结束时你也就自动离场,在理智上不需要做任何判断。
赌场庄家的优势在于对赌规则的概率优势,而赌客在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的付出远远少于证券交易市场。这是赌博与交易的另一个重大区别。
经过这样分析,你就能懂得,即使拥有了概率优势的交易策略(买入信号),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止损止赢信号)和心理控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力)对于证券期货交易仍然是那么关键。交易策略、资金管理、心理控制这交易系统的三驾马车,交易员只有全盘驾驭,综合运作,才能决胜千里,长久盈利。
许多投资者在交易时的表现无异于一个赌徒。弗洛伊德认为,赌博确实具有普遍性的诱惑,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赌博。赌博能够给人带来重复性的刺激,难以抗拒的欲望,令人上瘾的愉悦与一丝丝罪恶的感觉。同样,在证券交易中,可以让交易者享受到类似赌博的快感与高潮,而且金融市场上的赌博显得富有内涵与学问,更易让人沉湎。没有受过良好心理锻炼和交易培训的交易者,极易用赌徒的心理特征进行交易,导致交易失常。
按照事先周密设计的具有正期望值赢利率的博奕计划进场操作,这才是投资的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投资,也同样包括投机。按西方投资界的定义,投资和投机不存在好与坏在道德判断上的区别,而主要在于时间长度的区别,如果以长期操作为手段,则称之为投资;如果以短期操作为手段,则称之为投机。
因此,投资(包括投机)与赌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依据一个具有正期望值的博奕计划或操作系统。
如果投资人没有这样的计划,则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就变成了一个赌场。事实上,大多数股民和期货投资人是以赌博的心态进入市场的。如果投资人具备这样的正期望值的博奕计划,能够找到战胜赌场的赢利概率方法,则赌场也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场所。
事实上,历史上不断有职业赌博家(他们常常是伟大的数学家)依据精密的数学方法寻找到击败赌场的数学模型,其中有些对现代统计学和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赌场和投资场没有道德意义的区别,只有盈利概率意义的区别。
三, 从刘备的王道和曹操的霸道谈起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篇有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一部小说“三国”,迷倒几许众生。而这首开篇词,像不像一位交易场上饱经沧桑的老手,回顾职业生涯时的感叹?!
“三国”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斗智与策略。
让我们分析一下刘备与曹操为了逐鹿中原、定鼎天下所采取的策略。
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争是一种王道和霸道的制衡争斗。刘备凭借忠信理念、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带领一群出身贫寒的赤胆兄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创建了一个自足的势力范围,三分天下,证明了仁者无敌的传统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厚黑必胜的政治理念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诸侯博弈方式,也对曹操为代表的诡术制胜、霸道称雄的成功模式提出了有理的挑战。
一个以忠信不欺闻名,一个以诡诈多变著称,一正一邪,在三国年代演绎一部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博弈经典。
曹操用人以利益为器,刘备用人以情义相连;曹操是当世奸雄,刘备是王道卫士;一个诡术制胜,一个仁者无敌;曹操锋芒毕露,刘备大巧若拙;曹操奸诈而豪爽,刘备忠厚而内敛。前者强横姿态,后者弱守做法;前者是剑,后者是水,利剑劈水,则水无损;大水肆剑,则剑益锋。
两者纵横捭阖、各擅胜场,建立了不朽业绩,都是成功策略的典范。
回到交易场上来。
如果我们把曹操式的霸道风格定义为先发制人的激进型左侧交易系统,把刘备的王道风格定义为后发制人的稳健性右侧交易系统,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够取得稳定盈利的终极效果。
交易系统的风格选择因人而异,这是因为交易系统必须反映交易者(投资人)的人性特征。
交易本身是科学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科学。交易方法受价格运动特征和资本特征的制约,这种制约是科学性的体现。
但交易方法还受到人性的制约,具有投资人与生俱来的激进型或者稳健型的个性色彩,否则,交易系统则不能为投资者接受。交易系统的人性特征,导致了交易方法的艺术性,并体现为带有人性色彩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因此,交易系统必然具有研制者和使用者的文化、性格、经验等个性特点。
让我举一个例子。
一个交易系统最基本的元素应该包括:方向的判断,入场点的选择,止损点设置,止赢点设置,以及对应的资金管理方法和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行动力)。
本次讨论的交易系统开发根据是价格横盘整理突破。横盘整理后突破是一个高概率事件,成功的几率大于50%。所谓的横盘整理突破:在一段有力的上涨(下跌)之后,出现横盘整理,我们判断行情会出现突破,并继续沿着原来的(上涨或下跌)行情继续行走,并且后一段的行情力度等同前段行情。
据此,当出现一段有力的上涨,并横盘时,我们判断,行情会继续上涨;当出现一段有力的下跌,并横盘时,我们判断行情会继续下跌。当然我们一定要理解,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事件。
判断行情方向的问题解决后,下一步就是解决入场点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什么点位、什么时机入场。
大致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在价格突破箱体时追市入场,这是一种保守稳健的方式,追求趋势确立,也称为“右侧交易”,酷似刘备的王道风格。
另外一个激进的方式就是:价格回调到和判断方向相反的箱体另一侧时入场,这是比较激进的方式,追求效益最大化,同时风险也大,被称为“左侧交易”,酷似曹操的霸道风格。
比如在上涨行情中,第一种入场点位的选择,是在价格突破箱体上沿时开多单。第二种入场点位的选择,是在价格运行到箱体的底部时短线逆市做多。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止损点的设置: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当行情朝着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当价格突破两倍箱体高度的时候,就判断为此形态为失败形态。假设箱体高度为C,当价格从箱体高端点位向下C+C时,我们就必须止损退出了。
离场点(止盈点)设置:当矩形整理突破后,保持原先的行走方向,行走空间理论上等于原来箱体高度空间。假设箱体高度为C,突破后上涨的空间等于C段空间。我们的止盈点就设置在C+C的价格点位。
接下来我们从回报风险比的角度来衡量两种入场时机。
回报风险比=盈利点数/止损点数。
第一种入场方式:回报风险比=C/2*C=1/2
第二种入场方式:回报风险比=2*C/C=2
不难看出,第二种入场方式的回报风险比高于第一种。
是不是第二种入场方式是最好的入场方法呢?
回报风险比源自赌博理论,投机者把它引入了交易中,是头寸整理和资金管理的基础。
回报风险比最好是在3:1以上,但是这样的机会很少,一般能在2:1就可以考虑参与这次交易了。假设每次的盈利风险比都在3:1,即使我们操作三次只对一次,也是有利润的(两次亏损后损失1*2=2;一次盈利是3,总体上还是盈利为1)。
现在我们对前面讨论的两个入场方式再进一步分析:第一种“右侧交易”在发生突破时入场,它的缺点是回报风险比低,而优点是成功的几率高,因为每次突破往往是趋势确立的表现。
第二种“左侧交易”入场方式的优点是回报风险比高,而它的缺点则是成功几率低,存在很多没有发生突破就趋势逆转的例子。
所以,以哪种方式入场,需要投资者根据自身心理特征仔细衡量。
[size=+0]
如果我们用平均每次盈利公式来计算一下这两种交易方式,观察一下可以得到怎么样的结论。
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
第一种王道保守式的右侧交易:假设突破概率在60%-80%之间,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的范围在:-0.1R到0.2R之间。这里,R等于止损值。
具体计算方法:若突破概率为60%,则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60%×0.5×R—40%×R=-0.1R
若突破概率为80%,则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80%×0.5×R—20%×R=0.2R
若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为负,这就不是一个盈利的交易系统;若为正,就是一个盈利的交易系统。学刘备要学得像样,玩仁义须玩到极致,突破概率无论如何要接近80%啊。
第二种霸道激进式的左侧交易:假设突破概率在30%-40%之间,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的范围同样在:-0.1R到0.2R之间。这里,R等于止损值。
具体计算方法:若突破概率为30%,则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30%×2×R—70%×R=-0.1R
若突破概率为40%,则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40%×2×R—60%×R=0.2R
若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为负,这就不是一个盈利的交易系统;若为正,就是一个盈利的交易系统。学曹操要学得神似,玩霸气须玩到精髓,突破概率无论如何要接近40%啊。
以上具体的计算方法在“资金管理篇”有详细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曹操能够成功,刘备也能够成功,数学原理很清晰了。
美国一家金融机构做过一个交易实验,在一个震荡走势的市场,用随机价格买入一个品种,然后完全依靠成功的资金管理方式进行自动化交易,实验证明,竟然可以达到稳定的交易盈利能力。因为震荡走势的上涨或下跌概率接近50%,由于是机械交易,心理控制的弱点也可以忽略。这样,资金管理(即风险百分比和回报风险率)竟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一般着眼于买入信号的普通投资者难以想象的。
交易如人生,关键处不是怎样入行,而是入行后的行为选择。律师,医生,工程师,美容师,杂技演员,歌唱家...行行出状元,要紧的不是入行考试,而是选择后的职业素养。
人生的“交易系统”,学刘备还是学曹操,学得像就学,学不像请不要勉强。
能做到,就进行交易的第五个层次了
一, 张大妈的交易生活
交易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心理控制,资金管理和技术策略(也叫交易策略,交易规则)。三者密不可分,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在交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分析一下邻居张大妈的交易系统。
2007年股票市场牛气冲天,股神遍地。就连我的邻居张大妈,一向只管提篮买菜的六旬老太,也禁不住股市利好的诱惑,开了账户,携带五千元入场,正式成为炒股一族。每天清晨,她到菜市场购买当日菜蔬粮肉送回家后,准时于九点半踏入股票大厅。一进大厅便感叹:“敢情这里的人气比菜市场还旺啊!”
初当股民,张大妈不懂电脑操作,对股票知识也知之甚少。好在大厅里有不少老股民都是大妈的熟人,这个帮她推荐股票,那个帮她划卡交易,大妈便很顺当地买到了她的“处女股”。第二天进大厅,盯紧大屏幕,在不断滚动的众多股票价格中寻觅她所买的那只,然后乐了,便又感慨:“这炒股并不难嘛,昨天买今天就赚!”
2008年春节到,我去给张大妈拜年,问到股市战果如何,张大妈风趣地说:“虽然我‘股龄’不到一个月,但也赚了一百多块,盈利千分之十,算是小胜吧。”问大妈有没有持股过年,她道:“股票如同年货,年前价最高,所以我在股市放年假的前一天全部卖光了。”我正稀奇张大妈的“股票年货论”,谁知她接下来讲的理论更让我闻所未闻。
大妈言道:“别看我炒股时间不足一个月,但凭我四十年当家庭妇女在菜市场买菜的经验,我也基本摸到炒股的门道了。我有八字秘诀:快进快出,见好就收。这炒股票就跟菜市场买卖蔬菜一个样,上午的菜价贵,下午的菜价贱,我每天下午快闭市时拣一只便宜的股票买进,第二天一开市就卖出去,此乃‘快进快出’。至于 ‘见好就收’嘛,我这个人很知足,只要股票能在保本的基础上涨个一两分我就卖。你想呀,一股涨一两分,一千股就是一二十块,我们家这一天的买菜钱就挣回来了,不少啊!”
临走时,大妈还一个劲叮嘱我:“大侄子,我的炒股秘诀千万记住不要外传呀!”
春节过完,牛市横盘维持了一段时间,不久就进入整整一年多的大熊市,指数从6000多点弯弯曲曲跌到1600多点。
2009年春节,我照例给张大妈拜年,发现大妈面色不佳,说话也吞吞吐吐的。问及缘由,他儿子插话道:“咱妈08年炒股输大了,先是5000元入市,后来套住了死捂,就拿自己的积蓄补仓,陆陆续续投入了20000元,现在市值只剩下6000多元了,输了70%。我有时安慰她别难过,我妈特要强,反过来对我说,妈不难过,炒股套住了,只输时间不输钱,怕什么!”
我听了这话,只有频频点头,说大妈心理素质过硬,并祝愿她来年好运。
讨论一下大妈的交易系统,还是很有意思的。
张大妈的交易系统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在2007年大牛市,她的交易策略为:“快进快出”,闭市前买入,开市后卖出。这确实是一个买卖点完整的策略体系。她的心理控制为:“见好就收”。尽管出入场信号不甚明确,心理控制不够完善,但好歹也算基本成型。
张大妈的交易系统最大的缺陷是“资金管理”。
要知道,张大妈入市正巧赶上大牛,因此赢利概率很高,她的资金管理的缺陷体现得不明显。按照她的管理模式,每次盈利只赚1%左右,失利的话恐怕要输5%以上(假设大妈懂得并且能够止损,但鉴于她“保本的基础上”才愿意抛出的理念,恐怕难以严格止损)。这样,失利一次需要盈利5次才能弥补,如果不是大牛,在正常的震荡市或者熊市,大妈将很快血本无归。因为,大妈的交易策略不可能超过85%的概率赢面。
按照前述的理论,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张大妈的交易系统的赢利能力。
假设在大牛市,股价节节上升,闭市前买入,开市后立即卖出的赢面概率为85%,卖出时的赢利空间为1%;万一失利,止损空间为5%(也就是风险值R),张大妈在2007年牛市的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85%×1/5×R— 15%×R=0.02R,这里R是每次止损的风险百分比(在资金管理篇会详细讨论),也就是5%,大妈的本金为5000元,5000元×5%=250元,R=250元。
在2007年牛市的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0.02R=5元。
试想,在大牛市中,由于张大妈不懂得资金管理的原则——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也就是“回报风险率”起码大于3:1(这才不辜负大牛市的恩赐),每次交易只是赚了“鸡毛菜”的钱。熊市一到,怎能不亏损累累,面如菜色。
果然,2008年残酷的熊市来临了。
在牛市中快进快出,果断止赢的张大妈,面对止损,毫无悬念地改变了交易系统。她的交易策略变为:“买入持有”(俗称死捂);资金管理为:“补仓摊平”;心理控制是:“只输时间不输钱”。
要知道,一个优秀的交易规则应该具有如下特质,并且以统计学方法确认:
1,可重复的高胜算率:同样的信号条件下,相同或相似的高胜算表现。
2,可证伪的低失败率:能够被很清晰地判断信号成功或则失败,同时,失败率较低。
3,符合一致性原则:什么信号买入,什么信号卖出,没有半点含糊。有投资者常常技术信号买入,吃套后对自己说这个股票的基本面不错,就放着吧。这样的后果,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千万使不得使不得。
故且不论第一第二点,单看第三点,大妈开始的交易策略是“闭市前买入,开市后卖出”,怎么能说变就变,变成“买入持有”了呢。明显不符合“符合一致性原则”。
再论大妈的资金管理方法,从原来的“果断止赢”,到现在的“补仓摊平”,更是犯了大忌。因为补仓可能在一次、两次挽救你,而且补仓符合人性中不愿认输认赔的特质。但是,从长远,概率的角度看,补仓必死。
补仓对于交易无异于糖衣炮弹,表面香甜,内容致命。假设一生交易1000次,999次使用补仓的方法解套,只要一次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股灾,比如:战争,地震,政治危机,金融危机,持有的股票退市等等,一生的理财心血将付之东流。而且灾难出现越晚,越发难以弥补,万劫不复。因为补仓的操作习惯,早已酿成了前因后果,爆仓并非历史的误会。任何补仓法门,都是灾难的渊源。
有些投资人喜欢“分仓操作”,比如第一次建仓使用1/3资金,价格下跌以后使用1/3资金分摊成本,再后的1/3作为最后一粒子弹射出。这种稳健的资金管理方式是可以允许的,问题是无论如何,最后的交易成本确定以后,必须设置止损点,而不是任其随波逐流。
最后,我们分析大妈在熊市中典型的心理控制(自我安慰)方法:“只输时间不输钱”。许多散户朋友都是用这种理论度过熊市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货币的时间价值。
假设大妈的20000元历经5年时间解套出局,5年前后的20000元,完全是两个概念,且不论通货膨胀因素,但说银行利息,就算每年2%,也有10%以上的损失。更何况,5年的心理煎熬,更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由于大妈在熊市没有止损策略,我们也就无法计算出她的交易系统在熊市的每次交易平均表现,我们只知道她损失了70%,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套。
有此可见,张大妈无论熊市牛市,都未能采取正确的交易系统操作,她的失败是必然不是偶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散户朋友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啊。
两位“交易机器人”的对话
我是一个系统交易者,拥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之所以能够在交易场上生存下来,秘诀就是把自己当成“交易机器人”。
2004年――2007年,我主要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2005年我在新加坡参加真实资金(10万美元)外汇交易获得比赛第四名。
那段时间,我和一位交易员同事关系密切,他为人谦和,业绩良好,我们经常交流交易心得。
他也是系统交易者,和我一样,他把自己看成“交易机器人”。但是,机器人之间由于型号不同,偶尔会产生系统不兼容的现象。这样,我俩的对话就比较有趣。
刚认识不久的时候,一次洗浴之后,我们坐在3楼的茶艺室,聊了起来,下面是我和Z先生的对话。
我:“平时看不看外汇分析?”
Z:“在市场上,如果有100个分析师,肯定会分成三派:看涨,看跌,盘整。这三种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市场只有一种表现,要么涨,要么跌,要么盘整,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你肯定只能做一个方向,你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交易的策略,所以根本不用去管分析师怎么说。”
我:“也就是说,评论分析毫无价值?”
Z:“起码对于已经建立了有效交易系统的投资者确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些帮助的。这种帮助主要体现在,交易实战会让他们明白分析师的文章是挽救不了什么的,最终还是回到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上来。”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尽管说得有些绝对,却是过来人语。你的交易策略是什么,方便透露吗?”
Z:“太方便了。就是5分钟和120分钟的指标同时交叉,顶背离和底背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只做我熟悉的技术形态,不管是哪一组货币,不管是向上交叉还是向下交叉,我肯定要下单交易。反正我预先为每一次冒险准备了25点的亏损额度,一旦触及这个底限,我就认赔出场。如果市场不能把我淘汰出局,就该我赚钱了。告诉你,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赚钱的交易为80%,赔钱的时候只有20%。而且,每一次赔的钱都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
在方法和交易原则面前,我就是一个机器人。不要跟我谈别人怎么看待市场,也不要跟我谈消息,我只相信我的这一点点技术和交易原则。对于我的每一次交易来说,其他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知道,他用在外汇市场上赚的钱买了房子和车子,每年还要携全家到国外旅游2-3次。)
我:“亏损对你的心态有影响吗?”
Z:“开玩笑,与一般人相反,我喜欢在我的亏损计划之内的亏损,这些小小的计划内的亏损,只能说明我的分析和方法还有缺陷,它有助于我完善我的技术和交易方法。”
我:“我也能享受计划内的止损,尽管这违背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性特征,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而且是必须修炼到位的素质。但是,我不能同意你说的,亏损说明交易方法存在缺陷。我认为,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无论你怎么样完善你的交易系统,亏损是永远不能避免的。”
Z:“当然,当然,少亏一些总是好事......”
(我了解了他对于止损的理解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
我:“你如何执行自己的交易原则和止损的纪律?”
Z:“交易其实很简单,任何时候,止损都是第一位的,懂得止损才有资格赚大钱。每次到了我的亏损额度,我都毫不犹豫地止损出场,尽管有时证明我只需要忍受多几个点的亏损就能赚大钱,但是,我从来都不后悔,因为,自己的交易原则是不能破坏的。
你想想看,在一个激烈搏杀的市场上,你的生存之道就是这么一点点原则,你都不自觉遵守,你难道有十个脑袋不成?一个头脑正常的投机者必须对市场和自己诚实守信,必须老老实实做人,遵守原则和纪律。
一旦发现自己判断错误,就老老实实把自己准备好的银子交给那些判断正确的投机者。反过来,你一旦判断正确,别人也会乖乖地把钱交给你的。市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太多的理论。它是所有投机者之间的资金实力、技术和纪律的博弈。”
我:“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你就只做自己熟悉的形态吗?”
Z:“难道这还不够吗?你知道,一年之内,我有120次交易机会。经过优选之后,我只做其中的60次交易。我有50次赚钱的机会,每次赚120点以上。我每次至少做一手交易,就算一手吧,一次就赚1200美元。通常这笔交易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年下来就是6万美元!这难道还不够吗。一个人打工一年能赚多少?”
我:“确实如此,赚钱本来不容易。交易这个行当,未必能大富大贵,总比打工族强一些了。你在外汇市场做了5年多了,在这个常人不敢做的高杠杆市场,长期生存的秘诀是什么?”
Z:“自信,绝对的自信,无条件的自信。其实,市场是很简单的,我交了大量学费之后,我才弄明白这一点,是我们自身的性格缺陷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市场再凶猛,在我的交易原则面前,它也对我无可奈何。
我每时每刻都以市场为尊,市场就是我的上帝,也是我的饭碗。我能不尊重它吗?!同时,我尊重市场,这也正好是我的自信所在,应该说,是我的信仰。如果你要我信仰一种宗教,我会毫不犹豫地信仰‘技术指标背离教’。”
我:“交易的不是指标,而是‘信仰’,说得好。不过,我对于你‘无条件自信’的观点不敢苟同。每次开仓,都假设这单交易是‘错’的。这样,输了正常,赢利是惊喜。
因为,每次开仓前的准备,技术面,基本面和消息面,一般都是充分的。然而,这种‘充分’与盈利无关,只和‘信心’有关。在信心的作用下,一旦出现意外,行情突破止损点位,很容易措手不及,放弃止损。
我的心理控制绝活是:每次开仓前假设已经输了,一次一次地问自己:这次5%或则8%的损失,你能够接受吗?有时还会计算自己的帐户,在这次失利后,资金缩水到什么水平。这样风平浪静了,内心已经波澜不惊,设置止损点,该出手时就出手,反而容易一些。
当你持有头寸后,如果心中强烈希望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时,则属于‘不健康’的交易心理。”
(在“心理控制”层面,我俩还是有些区别。)
我:“你的止损单是如何设定的?”
Z:“止损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假如你在外汇市场存放了5万美元的保证金,做杠杆交易,在20-400倍之间选择。假定你每次只做一手(欧元/美元,或英镑/美元,或澳元/美元),如果做错了,你计划每次止损25点,也就是250美元;如果做对了,按照我的技术,每次最少可以赚120点,也就是1200美元。从理论上讲,你的5万美元够你止损200次,而我的技术赚钱的概率是80%,赔钱的概率是20%,这意味着在200次交易中,我可以赚19.2万美元,而赔钱最多只有1万美元。这样,我就可以赚到 18.2万美元。这个道理谁都清楚,非常简单。”
我:“这就是你在外汇市场上的赢利模式了。”
Z:“对,可以这么说。这就是我在外汇市场的生存之道,也是我的赢利模式。我们这些投机者,要在激烈的市场上赚一点银子,就要不断地复制自己成功的赢利模式。”
......
后来由于资金方投资选择的原因,我逐渐转到A股市场交易。但是,那几年外汇交易的锤炼带给我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高杠杆市场,心理控制的能力尤为重要,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力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
由巴菲特的“致歉信”想到的
有报道称:“2009年初,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投资大师巴菲特在致全体股东的信中坦承,因去年在投资上做了些蠢事,致使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去年第四季净利骤减96%,去年每股账面价值更缩水9.6%,超越 2001年网络泡沫化的6.2%,创下历年来最糟纪录。巴菲特向股东们致歉,坦承自己失算,例如,去年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接近高峰时,大量敲进康菲石油公司股票,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此外,斥资2.44亿美元买进两家爱尔兰银行股票,亏损也达89%。”
看了上述新闻,第一感觉是股票难做钱难赚,股神都亏损累累,何况我们小散。第二感觉是巴菲特人品不错,知错认错,善莫大焉。
但是某天,圈内一位专业人士认真地对我说:“你仔细分析一下,如果巴菲特揣着明白装糊涂,搞个危机公关,安抚一下股东受伤的心灵,也就罢了。若是他真心认错,那可了不得,他把自己真的当作神仙了。你想,巴菲特纵横股市44年,几乎年年盈利,偶尔一年失利,就觉得是个‘错误’,难道他不懂得再好的交易系统,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了止损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尽管大资金的止损方法不同于散户。如果他认为赚钱的交易就是正确的交易,输钱的交易就是错误的交易,这与我们小散有什么区别呀。”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难道巴菲特不是一个系统交易投资家?!一封致歉信,足以拨开迷雾。
关于巴菲特的交易策略,我也做过一定研究。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入场时机和个股挖掘。
先说说入场时机。
巴菲特从不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但是巴菲特却认为股市长期波动是可以预测的: “如果预期股市长期走势的话,我就觉得非常容易。格雷厄姆曾经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尽管短期来说股市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来说股市却是个称重机。”
巴菲特发现,股市的极端非理性行为是周期性爆发的。短期内,贪婪和恐惧在投票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会让价格过于偏离价值。但长期内股价总是会回归于价值。
想要在股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回报,就应该学会如何应对下一次股市非理性行为的爆发。巴菲特建议投资者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如同一针清醒剂,可以让你避免陷入大众的疯狂,而理性地把握过于高估时卖出和过于低估时买入的机会。
巴菲特认为,对于股市总体而言,定量分析并不需要十分复杂。2001年他在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股市定量分析指标。
巴菲特的这个定量分析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
巴菲特对这个指标的涵义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长期而言,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换句话说,股市长期是一台称重机,称出的是国民经济增长。
巴菲特分析了过去80年来美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他发现的规律是:“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这是巴菲特提出的一个简单实用的入场指标。
今天接着来谈一下巴菲特的选股策略。
简单而言,就是价值投资。他有一句名言:“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是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价值投资,就是在一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有较大折扣时买入。“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就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关于内在价值的计算,巴菲特最主要的合伙人芒格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巴菲特常常提到现金流量,但我却从未看到他做过什么计算。
巴菲特本人对于内在价值的计算最为详细的叙述出现在1996年致巴克夏公司股东的信中:“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相应改变的估计值。此外,两个人根据完全相同的事实进行估值,几乎总是不可避免地得出至少是略有不同的内在价值估计值,即使对于我和查理来说也是如此,这正是我们从不对外公布我们对内在价值估计值的一个原因。”
此外,巴菲特还坦承:“我们只是对于估计一小部分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但也只限于一个价值区间,而绝非那些貌似精确实为谬误的数字。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巴菲特喜欢引用凯恩斯的一句话:“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作为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如果说“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为过。它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
原来与“内在价值”一样,所谓的“安全边际”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仅从定义我们不能确定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安全边际”是足够,并可以买入股票。
我几乎找到了巴菲特道歉的原因——他的交易策略中的入场时机具有相对清晰的参考数值,而对于个股的买入价格的设定原来是非常模糊的。
而真正优秀的交易策略的特征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所谓完整性,就是对证券期货投资的一个完整交易周期中的各个决策点,包括进场信号、出场信号的条件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决策链。所谓客观性,即其决策标准的唯一性。如果条件A发生,则决策B发生,这种因果关系具有唯一性。
交易系统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保证了交易系统结果的可重复性。从理论上说,对任何使用者而言,如果使用相同的交易系统,则交易结果完全相同或接近完全相同。系统的可重复性即是方法的科学性,系统交易方法属于科学型的投资交易方法。
难道巴菲特并非完整意义上的系统交易家?!
不要心急,再看一个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一个著名的“市场先生”的寓言:
“设想自己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市场先生的特点是情绪很不稳定。因此,在他高兴的日子里,他会报出较高的价格;相反懊恼时,就会报出很低的价格。
设想有一天交易的时候,市场先生突然情绪沮丧,报出了一个低得离谱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正统的系统交易者会按照‘鳄鱼原则’的要求止损离场,而价值投资者呢?恰恰相反,会继续加码买入!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主导下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交易策略。”
原来,“价值投资者”相信自己的交易策略100%正确,是没有止损概念的。
继续阅读下面的事实,你会离真相越来越近。
“巴菲特旗下的巴克夏公司,在1973年-1974年的经济衰退期间,它的股票价格从每股90美元跌至每股40美元。在1987年的股灾中,股票价格从每股大约4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在1990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它再次遭到重创,股票价格从每股8900美元急剧跌至5500美元。在1998年-2000年期间,巴克夏公司宣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Re)之后,它的股价也从1998年中期的每股大约80000美元跌至2000年初的40800美元。可以想见,在这些时候,巴菲特在股票投资方面受到了‘沉重打击和巨大精神压力’。”
如果按照“鳄鱼原则”,巴菲特应该不知道止损离场多少次了,但那样,我们也不会看到今天的“股神”。
原来“股神”是这样练成的——挺得过去就笑傲江湖,挺不过去就真诚道歉。这样得话,做股神还是“挺好”。
读者朋友也许还是不太明白,让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鳄鱼原则”。
所谓“鳄鱼原则”,源自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愈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并等待你的挣扎。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挣脱自己的脚,则它的嘴便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你越挣扎,陷得越深。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唯一的生存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只要投资者踏入这个市场,就面临亏损的可能,在获取投资收益之前,资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股市中确有投资专家和短线高手,但从没听说过哪位是只赚不赔的。市场中最重要的是生存,其次才是赢利。
“鳄鱼原则”,说穿了就是止损原则。
那么,巴菲特止损还是不止损呢?
且听我继续分析。
从已有的资料看,巴菲特的交易策略中,买入时机相对明确:“ 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看明白了,这里说得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并非个股市值,也就是说,与个股无关。个股选择的两个重量级概念“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却是非常模糊的、含有艺术性的指标,他的止损点(范围)设置在什么地方才有效呢?
要知道,止损点的选择是需要符合统计精神的。
作为一个系统交易者,你必须依据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当买入信号出现时,你在这个信号附近的价格买入。心理价位的设定法则是:股票买入后,这个股票的“止赢心理价位”服从“止损心理价位”,而“止损心理价位”服从这个交易系统的“盈利概率”。
具体举一个散户非常能够理解的例子。你在10元依据买入信号买入股票A,如果你的止损心理价位在9元,那么止赢心理价位就应该服从止损价位,定在11.5元以上,这样,回报风险率为1.5以上。
但是,有一个问题:你的止损心理价位为什么定在9元,而不是9.9元?如果止损价位在9.9元,而止赢价位在11.5元,岂非输得更少,赢得更多吗?
这是因为,一个股票买入后,不是朝着止损奔去,就是朝着止赢奔去。如果你的止损价位空间过小,一个微小的波动就逼迫你止损,你的止损概率太高,比如10次操作有8次是止损的,尽管你的回报风险率不错,达到3:1,你还是概率意义上的失败者。反过来,如果你的止损空间过大,你止损的概率就比较低,比如10次操作只有3次止损,但是,你的止赢空间必定远远小于止损空间,你仍然是概率意义上的失败者。
因此,止损价位的确定不是随意的,需要服从你的交易系统的盈利概率。上面这个例子,如果回报风险率为1.5:1,而这个交易系统(买入信号)的盈利概率为50%,这就是一个不错的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了。这时,你的止赢止损的心理价位的设定,具备了明确的概率上的依据,而不是由着主观愿望决定。
有此看来,买入信号的模糊,必然导致止损原则(鳄鱼原则)的模糊,你不能判断鳄鱼咬住了你的小腿时,你该不该放弃它。如果放弃,也许是错误的,因为你可能拥有奋力一搏、全身而退的机会;如果不放弃,也许更是错误的,因为你可能会继续损失一条大腿。
巴菲特的道歉,来源于此。按照系统交易的原则,损失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根本无须道歉。
作为一个职业交易员,亏损时,面对资金方我面无愧色,谈笑自若。尽管与巴菲特相比,我交易的资金少得可怜。
巴菲特对于损失幅度的无力把握,才是道歉的渊源。
同样,在战争或者经济衰退期,巴菲特的“沉重打击和巨大压力”也来源于此。如果拥有具有完善统计意义的交易系统,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能够完全接受,即使泰山压顶,也应坦然面对,尽管大资金有大资金的难处。
这样分析下来,巴菲特不是神,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统计精神(不够完善)和不错交易策略(但是买入点和止损止赢点比较模糊)的投资家和幸运儿。
说他是幸运儿,因为这四十多年,无论惊涛骇浪,他大多能逢凶化吉,“挺”了过去。万一“挺不过去”,只要真诚“道歉”,也能继续被人仰望。
一位学术界人士说过,世界上有许多投资股票的人,按照概率计算,肯定会出现几个巴菲特这样的人,世界首富的名字应该叫“好运气”(Good Luck),而不叫沃伦•巴菲特。这个世界上至少有10亿人投资股票,小概率事件是很可能发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巴菲特确是只能仰望,不可复制。世界上果然只有一个巴菲特。
信任不是滑稽的好感——优秀交易系统的特质
有句话谁说的忘了,反正挺有名,他说:“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潜伏》里面“余则成”也引用过这句台词。
面对交易系统,我们可不能玩激情,我们必须对来之不易的资金负责。信任是应该有理由的。
在评估一个系统的测试指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检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这就像我们在相信一个人说的话之前,先必须相信这个人。你可能找到一个交易系统,或者自己开发了一个交易系统,但是不论你对提供这个系统的人——包括你自己——有多少信任,你都要坚持先检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如果因为盲目相信或心怀侥幸,跳过这个过程,无异于给你的资金安全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交易系统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系统测试条件与实际交易的符合程度。
如果不符,各种绩效指标就不用看了。
a.测试数据是否涵盖了至少一个大的牛市和一个大的熊市,一般至少要十年以上。我见过很多系统,测试指标很漂亮,可仔细一看,测试结果是基于指定的某段时间,譬如从2000年到2005年。这时就要打个问号了,因为2000年以前的数据不难得到,为什么不从1990年或更早开始呢?对于大多数要卖钱的交易系统,这样做是不难理解的。一般来讲,测试涵盖的时间越长,测试的可信度越高。
b.测试是否把交易佣金从赢利中扣除。否则,你可能在为证券公司打工。这一点对于交易频繁的系统尤其重要。
c.测试是否把交易的滑价从赢利中扣除。
譬如测试的某个交易是在40元买入的,在实际交易中可能你买不到,你可能要花40.10元,有的市场甚至可能要40.50元。这一毛或五毛的价差是不是刨去了?好的系统测试会根据被测市场的流通性假设一个合理的滑价。越是短线的交易系统,滑价造成的影响越大。
在测试时坚持合理的假设,会减少在实际交易中出现的没有预想到的损失。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形是如果系统是一个突破型的系统,例如在股票突破五日最高点时买进,这时市场上可能有很多交易者都盯着那个点买入,在价格突破时会有很多人进场作多,这时即使是日成交量很大的股票都可能会出现大的滑价,在测试中这些都需要考虑进去。
2,检查测试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可信度。
如果统计意义上的可信度很低,别的指标不用看了。
统计意义指标有:
a.交易次数。至少要超过100,才能满足一般的统计要求。结果的不确定性是与交易次数(统计上的样本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的。因此,系统交易的次数越多,这些交易所表现的系统绩效的确定程度就越高,也就是结果越可信。
b.系统的赢利是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交易上。
如果一个系统的赢利有十万元,但其中的七万来自于某两次交易,那么应该把这两次交易去除看你能不能对系统的其他次交易的结果满意,因为很有可能你在实际交易中碰不到这种“满贯”型的交易。
3,系统是否被“过度优化”。
可以观察以下两点得到初步印象:
a.系统有几个优化参数。
参数越多,“过度优化”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讲,超过两个就很危险了。如果你手头有系统测试软件,你可以做个简单的试验:选一个股票品种,用两个移动平均的交叉作买入和卖出的信号,然后对这两个移动平均的日数做优化(例如从10日到160日,5日一阶),有可能优化的结果是很不错的。如果再加一个参数,譬如说止损点或赢利点,那么今天你就可以找到不少诱人的系统。但是你会用这些系统去交易吗?
b.系统交易程式中是否有“魔术”数字。
如果有,就要问为什么用这个特定的数字。譬如,程式中用了一个20天的移动平均,一般我都会问为什么用20天而不是10天?如果是10天的移动平均会是什么结果?30天又是什么结果?
c.系统的交易策略是否简单。
越是逻辑简单的系统,一般来说,越不容易被过度优化,也越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系统的交易策略是否有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系统的交易逻辑必须能够被合理解释。好的交易系统捕捉市场的某些可量化的特性,如果系统的逻辑无法合理地解释成市场的某种特性,那么这个系统是不可信的。
举个例子,假设某人发现在黄金价格突破20天高点之后的三个月“中石化”总是会上涨,于是他开发出一个系统在黄金突破20天高点时买入“中石化”股票。这个系统可能可以通过以上所有的可信度检验而且每年能给你100%的回报,但是,在我有足够的想像力能够解释为什么“中石化”的股票跟金价会有这种关系之前,我是不会用这个系统进行实战交易的。
只有在通过了以上所述的可信度检验后,讨论系统测试的绩效指标才有意义。如果是自己进行交易系统的开发,在交易策略的选择、优化、测试的过程中就必须把可信度的问题考虑在内。
在交易系统的开发设计中,存在着种种误区,这些错误的思想和方法可能为交易系统开发者带来很多的苦恼,甚至开发出看似优秀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交易系统,导致在实盘交易中亏损惨重。下面简单阐述一下交易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的观念和原则。
1,交易系统是一个捕捉利润的系统
我们开发一个交易系统,目的是盈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在实际开发与应用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把它当作一个预测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做多信号,便认为行情会涨;或者在开发的过程中,过分追求信号的成功率,即如果出现了做多信号,行情一定会沿信号给出的方向运行。这是由于投资者长期形成的依赖行情预测的交易思想已深入自己的交易理念中,而对系统交易的本质把握不准而致。
实际上,全球大多数顶尖的交易员,他们的交易成功率均低于50%,他们获利的根本原因是能够将亏损的交易控制在小的范围内而将给赢利的交易足够的空间去发展,顺着行情方向走的路程大于亏损时走的路程,而不是预测行情正确的次数多于预测行情错误的次数,因为后者与盈利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是,一旦发生亏损或盈利,我们开发的交易系统如何去处理它,才能使我们赢的时候走的更远,错的时候走的较短。过分的追求成功率会使系统的开发工作偏离方向。
2,交易系统是一个盈利大于亏损的系统
很多投资者设计过一些简单的交易系统,测试成绩很不错,而且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效果挺好。但投资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经常抱怨所面临的亏损,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去避免那些亏损的交易,然后又去寻找其他的指标来和原来的指标叠加以避免亏损发生。这是由于投资者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导致的。
实际上,交易系统是一个各方面因素互相影响的系统。投资者使用其他指标叠加的时候,有可能过滤掉一些亏损的交易,然而,这样的叠加也会对赢利的交易进行过滤,甚至可能出现虽然减少了亏损量,但亏损分布反而造成更大的资金回撤的情况。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交易“圣杯”,每个交易系统都存在缺点,都有亏损的时候,过于追求完美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交易系统就是一片永远不能丝丝入扣的七巧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把它拼得完整一点。
3,好的交易系统是资金稳定增长的系统
一些投资者在对系统做历史测试的时候,只是通过观察测试报告中的盈利率来判断交易系统和参数的优劣,这样的情况下选用的系统或者参数可能是很危险的,这是由于设计者的片面思维造成的。
其实,很多在测试报告中盈利率最高的系统或参数,在交易期间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资金回撤,只是在测试时间段上产生了偶然性的大盈利,在现实中很可能是个根本无法接受的交易系统。所以说,开发交易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使资金曲线平稳增长而不是单纯的赢利率。
4,优秀的交易系统必须有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
系统交易贵在一致性,就是说整个交易过程中在信号和头寸量上要有一致性。投资者在使用一个没有资金管理的交易系统,如果发生了在系统盈利的时候开仓过少,而系统亏损的时候开仓过多,则会对帐户产生严重的打击,有时候亏损头寸过大可以直接导致帐户瘫痪。
以上几点是交易系统的最基本的值得注意的原则。交易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不可分割运用。很多投资者在一个长线系统发出做多信号的时候,并不按信号操作,而是在空头信号出现前来回的做短线,这看似一种很聪明的交易方法,而实际上,由于没有明确的出入规则,这样的交易结果一定是非常不稳定的。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对系统交易的理念缺乏科学的认识,希望能够对广大投资者对系统交易的认识有所帮助。
第二章,心理控制篇
开仓不是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芝麻开门,是打开秘密宝藏洞门的咒语,出自《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里巴巴无意中发现强盗的藏宝库,而强盗进入藏宝库的方法就是站在门前念“芝麻开门”,于是阿里巴巴趁强盗走后念动咒语,口诵一句“芝麻开门”,财富的大门就应声而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应有尽有。阿里巴巴进入宝库拿走了很多财宝......
投资者在开仓之前,一般都是做足功课的。无论是不是成熟的交易员,有没有完善的交易系统,无论开仓的依据是技术面、基本面还是消息面,既然敢于真金白银下单,信心十足是无疑的。
阅读过不少关于交易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文章书籍,绝大多数的观点是要求交易员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因为交易是非常考验交易员意志力的心智游戏,面对剧烈的价格波动,自信心将起到关键作用。
这样说来,交易员在开仓后,就像阿里巴巴念动咒语“芝麻开门”,面对洞开的宝库大门,应该勇气十足地进入山洞,然后各色财宝任其弃取。
平心而论,这种论调的出发点固然用心良苦,要求交易员具备足够的抵御价格波动的心理能力。而实际上,效果是极为有害无益的。
要知道,交易的黑洞远比强盗的宝库危险深邃,大门打开后,可能是富可敌国的珍宝,更有可能是一击致命的暗箭。开仓后,交易员如果没有身处险境的心理准备,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以我多年的交易生涯的经验,开仓前的我和开仓后的我,应该是截然不同的我。开仓前,我按照自己成熟的交易策略设计交易方案,对于交易的七个基本问题:做什么方向,什么品种,什么数量,如何判断操作正确,操作正确怎么办,如何判断操作失败,操作失败怎么办,我力争在概率水平上作出回答。
开仓之后,我在心理状态上立即转为:这已经是一次失败的交易!这次交易,远非常人以为的发达致富的机会(许多投资者早已设想好了这次赢利的用途),而是一次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逆缘。我下单的品种,可能暴跌、停盘、退市,我可能因此一无所有、全面溃败。那么,我所要做的,就是计算清楚交易失败后,在什么点位止损,并假设账户已经回到止损后的水位,而且内心早早认同了这个不堪的事实。
每次交易,我都以同样心理对待。这样的心里状态,无疑难受不已,却是我能长久生存、相对自由自在的必须代价。
追求完美的交易者希望每一次行情判断都是正确的,每一次仓位控制都是效率最高的。但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悖论,是极端错误的交易思想和投资理念。交易首先要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这是正确对待交易的态度。只有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才可能去寻求减小错误的解决之道,才能寻求降低损失的方案。
职业选手的心理控制绝活是:每次开仓后的那瞬间,假设这次交易已经输了。这样,止损时,内心从从容容、波澜不惊。
我的关于交易心理健康的理论是:当你持有头寸后,如果不是期待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而是做好了价格方向变动的各种应对措施,则属于“健康”的交易心理。
当你持有头寸后,如果心中强烈希望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时,则属于“不健康”的交易心理。
日本人的一本关于剑道的书中说,以剑作战的前提是:当你进入剑斗之中,立即想象你是一个已死亡之人,因此你不必担心被杀,你须要考虑的全部只是作出适当的动作,这样你的生存几率反而大大提高。
这种残酷的生存理论与我的“健康心理”之说,是异曲同工的。
目前坊间对此交易心理的研究大都谬种流传、误人误己,可能的缘由是写作者本身并不交易或者并不以交易为生,而交易员又未必有时间和能力完善总结的缘故。
财富令人向往,而身旁的冷箭却不得不放!
年轻没有失败,止损也是
常言道:“年轻没有失败”。意思是说,在人年轻的时候,要勇于尝试。如果不成功,也有足够的“时间资本”转换、改行、从头再来、东山再起。
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至理名言。
让我们从交易系统的角度分析理解这条格言,你会觉得格外有趣。“年轻”,在交易中意味着两个特点:1,资金充足(人生的时间资本=交易资金资本)。初踏人生旅途的年轻人好比刚刚开户的投资者,资金没有遭受创伤。2,交易策略尚不完善。年轻人有的是闯劲,缺乏的是对于成功的有效把握,属于初出茅庐阶段,这与交易策略尚不能在概率意义上稳定赢利的系统是多么相似。
基于这两个特点,年轻人可以大胆尝试,失败了换个思路,从头来过。因为时间资本充足,大不了止损,25岁的失败与45岁的挫折,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由于年轻,失误难免(交易策略不成熟),止损可以确保本金不受太大伤害,保留再次进取的本钱。
但是为什么过了“年轻”,在人生旅途你必须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失败了呢?这是由于,如果经历了人生的磨砺期,还是屡遭挫折,说明你的“交易策略”在概率意义上没有赢面,应该少动多看、甚至停止交易出局为佳。过个平常日子吧,否则,结局必定是满盘皆输、潦倒一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时的失败,等同于交易场上的“止损”,非但不可怕,而且还是保护你宝贵的交易本金的必然手段。
说到“止损”,必须要提到“失败的止损”。
成功的止损要接受,失误的止损也同样必须接受。理解止损就必须理解错误的止损。如果止损都是正确的,就不需要止损了。
“成功的止损”是指止损后行情继续向坏的方向发展,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失败的止损”是指止损后行情向有利方向发展,如果不执行止损指令,反而能减低损失。
最低级的选手对成功的止损都是耿耿于怀不能接受的。中级交易员有了进步,成功的止损后,能够心怀坦然。但是多次面对失败的止损,会产生强大的心理挫折感,甚至完全放弃止损,导致满盘皆输。
实际上,“止损”作为一种平仓操作,必然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所有失败的止损,对于交易都是作出贡献的:他们保证了每次“成功的止损”能够被执行。为了抓住每个坏人,有时须要误伤一些好人的。更何况,如果你的止损每次都是成功的,说明你对行情拐点的把握100%的正确,还需要什么止损呢?成功和失败的止损,好比秃鹫的双翼,保证了其展翅翱翔的能力。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条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
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它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鲨鱼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那些鲫鱼逃到对面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因为它如此怕痛。
止损当然是令人心痛的,但是交易者不能因为怕痛就不止损啊,这样的话,你永远品尝不到稳定盈利的美味。西方有谚语:“年轻人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因为,犯了错误就该止损,难道要一条道走到黑?!
投资者在交易的时候,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倾向:当前交易必须成功。我们往往暗示自己:这次交易是不应该错的,错也不能轻易认错。实际上,交易是一个概率心理游戏,应该以概率的眼光处理交易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具体的某次对错。每次下单,都假设是错的,输了正常,盈利是惊喜。这才是正确的心理状态,才能避免死不认错,小错成大错的悲剧。
不论你的交易策略多么优秀,入场后,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是不要大输。其他小输,小赢,大赢都是可以接受的。控制不要大输就是控制自己。只要不是止损点之外的损失,其他局面都是可以而且应该接收的。
交易者必须培养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够享受止损点内的小额帐面损失。
有一个关于“止损”的幽默笑话:
熊市终于来了,原本靠股票吃饭的三个朋友无奈开始找工作。三人一同来到某饭馆应聘。
老板问头一位:“你有什么特长?”
答:“我以前做操盘手,会炒。”
问:“手艺怎么样?”
答:“也没什么,只不过能把股价从5元炒到50元而已。”
老板很开心,说:“果然会炒,很好,我这里正需要一个大厨,就是你了。”
第二个人递上了履历表,老板翻了翻,说道:“噢,是股评家呀。这样吧,你的工作就是每天站在门口,见人就给我往里拉,这点事对你来说不难吧?”
第二人笑道:“简单,简单。”
老板转头问第三个人:“你是干什么的?”那人羞得满脸通红,不敢吱声。第二个人急忙说道:“他是我带来的,散户出身,洗碗扫地什么的随便安排个活就行。”老板有些为难,说:“我这里很高级的,要散户作什么?”
正说着,忽听大堂里传来一片吵嚷声。老板急忙叫过一个服务员,问她出了什么事。服务员回道:“今天忘了买肉,客人点的菜半天送不上去,正在发脾气呢。”
老板顿时慌了神。这时,身旁的散户猛地拔出一把尖刀,捋起裤腿,“噌”地一刀割下一大块肉,血淋淋地丢给服务员,说道:“先拿去应急。”
转身对老板说道:“老子别的本事没有,割肉是经常干的,不信你问问他们二位。”
老板大悦,说:“很好,今天就上班吧。”
《菜根谭》云:“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止损真的没什么,不要怨天怨地,损失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就如年轻人的挫折和失败,这是人生的必要代价。
而且,更为有趣的是,年轻时挫折失败后的转换、改行、认输、反思,即使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选择,谁也没有权力对此指责。因为,谁也不是上帝,能够在为难之时指出一条100%正确的通天坦途。这多么像交易时的“失败的止损”!——无法避免,也无须自责。
一个交易系统能有60%的成功率,它就算成功的。在每一笔单子进场的同时都要准备好一张离场单子,这是自我保护机制。
软藤能缠死硬树,所以,遵守纪律,按原则办事,该止损时就别犹豫,操起刀来——割。
秋天的童话”——暴利的诱惑
我的一个朋友,2007年初10万元入市,正当大牛市,是新手。当年9月的时候,夏末秋初,他告诉我一个“秋天的童话”,他的帐户资金已经接近100万。我大吃一惊,立刻劝其止赢、清仓、最好把帐户关闭。他错愕地问我原因。我回答他:“你的操作手法中一定有定时炸弹,你的盈利一定是不稳定的。如果你以这样的速度稳定盈利,5,6年后你就是又一个李嘉诚。”朋友不能理解,当然不会听我的,结局可想而知。
暴利背后一定蕴藏着致命的操作风险,犹如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就会爆仓。世界上不存在稳定的暴利交易能力,如果存在的话,贩毒,集团走私,抢劫银行等恶性犯罪便会自行消灭。犯罪集团只须运用庞大的财力和影响力寻求到这样的方法和操盘手即可。
但是“短期暴利”是存在的,而且令人炫目不已。其操作手法无非是赌博式的:行情突破止损点,非但不严格止损,而且加码补仓,融资借贷。这样在短期运气极佳的牛市可以获得暴利。但是由于其一贯如此投机,不把村长当干部,行情真正转向、形成头部时,按照其惯性操作方式,必遭致命一击。利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欺欺人,浪费生命。暴利实在等同于“爆仓的力量”。
投资者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暴利的诱惑,然而,获取短期交易暴利的代价就是你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利。投资者只有抛弃短期的暴利才能真正做到长期盈利,短期的暴利不是稳定的利润,它只会破坏你的交易一致性和稳定性。
市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平稳波动的,投资者获得暴利的机会并不多,你获得的暴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偶然机遇而非你的能力。事实上,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无法永远靠偶然机遇,更重要的的是这种获取暴利的经历会严重冲击你的交易思想和理念,使你忘记交易规则。所以,靠偶然机遇获取的利润难以长期停留在你的账户上。
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你才能长期稳定地获利,这需要你不仅要承受止损之苦,也要抵御暴利的诱惑。有句俗话,“会进场的不如会出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长期获利者不会被市场的利润陷阱所迷惑,你坚守自己的交易哲学,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根据客观性原则来交易。你知道坚持一致性和稳定性远比追求一时的暴利更重要。
暴利不是市场的本质,暴利不可能长久。只要能保持正常利润,你迟早会成功,急功近利一定会断送你的前程。保持稳定性,不追求短期利润,而是根据你的交易原则交易,那么长期利润就会向你靠拢。
看过一篇调查,国内证券业早期二十个著名操盘手的最后结局:
序号 姓名 属性 下场 经典案例 文凭 最高财富
01 马晓 私募 赔光 界龙实业 高中 1000万
02 唐万新 私募 赔光 湘火炬 大专 30亿
03 康晓阳 券商 入狱 申华股份 本科 6000万
04 庄晓雁 券商 逃亡 苏常柴 本科 100万
05 张少鸿 期货 入狱 深发展 中专 1亿
06 吕新建 私募 逃亡 中科创业 本科 2000万
07 夏晓雪 券商 禁入 新亚快餐 本科 500万
08 王寒冰 券商 逃亡 琼民源 本科 200万
09 蔡 明 券商 窘况 海虹控股 研究生 1000万
10 华 实 私募 窘况 无 本科 2000万
11 苏 华 私募 赔光 无 本科 1000万
12 陈 荣 私募 转行 本地板块 大专 27亿
13 赵笑云 私募 美国 青山纸业 本科 1亿
14 高 岭 券商 逃亡 辽源得亨 大专 100万
15 常晓建 企业 窘况 漳泽电力 本科 1亿
16 花 荣 私募 窘况 西藏明珠 本科 2000万
17 肖建华 私募 窘况 明天科技 本科 1亿
18 张 海 港资 转行 方正科技 本科 8亿
19 刘志远 私募 逃亡 世纪中天 研究生 1亿
20 孙田志 券商 入狱 虹桥机场 大专 2000万
这就是追求暴利的代价与后果。
下面是两个基金经理业绩的对照,甲经理的投资方案很激进,有两年创造了40%的赢利。基金经理乙看起来就很平凡,每年的赢利不多,不过很稳定。五年后的结果发人深省——我们需要小幅稳定的赢利还是为了博取一次大赢利去赌一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经理甲 基金数100 经理乙 基金数100
1 20% 120 9% 109
2 40% 168 9% 119
3 20% 202 9% 129.5
4 -50% 101 9% 141
5 40% 141 9% 1 5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设基金数为100,经过五年的投资之后,基金甲和基金乙的结果分别为141和154。甲经理很激进,连续大幅赢利,但在第四年的时候出现了亏损。乙经理很平稳,一直小幅赢利。甲经理过去五年的平均年回报率是14%(把每年的回报率加总,然后除以五),乙经理的五年平均回报率是9%。通过这个回报率来看,经理甲是成功的。但是我们看一下最后帐户结果,就能发现:每年回报为9%的经理乙竟然比年回报为14%的经理甲赚得要多。
我们用复合回报来计算一下:乙的复合回报仍是9%,而甲的复合回报仅为7.1%。也就是说,经理甲如果连续5年仅为7.1%,最后的收益与他上上下下大幅波动所赚到的钱是一样的。
结果很显然,小幅的稳定赢利可以让我们活的更安稳,赚得更多。
稳定盈利是职业交易员的目标,偏离这个既定方向,任何努力都是徒劳。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大象、狮子、骆驼决定一起进沙漠寻找生存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说,进入沙漠后,一直向北走,最多三天时间,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蓦然发现沙漠比它们想象的大多了,也复杂多了。最为要命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它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北。
大象想,我如此强壮,失去方向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朝着一个方向走下去,肯定会找到水和食物。于是,它选定了它认为是北的方向,不停地前进。走了三天,大象惊呆了,它发现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三天的时间和力气就这样白费了。大象气得要死,它决定再走一次。它一再告自己不要转弯,要向正前方走。三天过后,它发现,它竟然又重复了上一次的错误。大象简直要发疯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它又饿又渴,它决定休息后,再度出发。可是,接下去每一次都是相同的结果。不久,大象就精疲力竭而死。
狮子呢,它自恃奔跑得很快,便向自认为北的方向奔去。它跑得很快,它想,凭我这样快的速度,再大的沙漠也能够穿越。可是,它跑了几天后却惊异地发现,它越是向前,越是草木稀少,最后,它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绿色植物了。它害怕了,决定原路返回。可是,当它原路返回的时候,又一次迷失了方向。它越是向前,越是不毛之地。它左突右奔,但是都没找到目的地。它最后绝望而死。
只有骆驼是一个智者。它走得很慢,它想,只要找到真正向北的方向,如果不迷路,用不了三天,一定会找到水和食物的。于是,它白天不急于赶路,而是休息。晚上,天空中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骆驼很容易地找到了那颗耀眼的北斗星。每天夜里,骆驼向北斗星的方向慢慢地行走。白天,当它看不清北斗星的时候,它就停下来休息。
三个夜晚过去了。一天早上,骆驼猛然发现,它已经来到了水草丰美的绿洲旁。从此,骆驼就在这里安了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骆驼成功的秘诀,显然在于它找准了前进方向。
交易员成功的秘诀和终极目标,就是获得稳定赢利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问,说了这么多 交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啊
几句话说得清楚,还有谁会上班?
自从踏进交易投资这扇沉甸甸的大门,谁都无法避免经历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
第一阶段,希望并相信在这个行业能轻松发财。这显然是最初级的阶段,我们沉湎于财经报道中的一些极端暴发的案例,幻想可以同报道里的主人公一样成千上万倍的获利,一夜暴富,然后携手家人,徜徉地中海,滑雪阿尔卑斯,悠闲自得地享受人生。殊不知“一将功成百骨骷”,一个横财暴发的例子后面,是多少失败者痛苦心酸的泪水。更何况,这个成功的灵魂能够走得多远,在下次极端的行情里能否幸免,只有苍天知道。
幸好踯躅在这个原始阶段的朋友不会太多,也不会太久,因为市场很快就阴沉着脸教育我们“风险”的真正内涵。
于是乎,我们不知不觉进入第二阶段:寻求神奇的操盘方法。经历了最初的市场洗礼之后,我们承认自己距离成功还差很远,但是我们固执地相信,那些在交易行业中能够生存下来,掘得一桶一桶金子的职业高手,一定有一套秘不示人的百战百胜的方法,公式,或者软件。
很自然地,我们花费了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寻求心中的“圣杯”。这段可刻骨铭心的跋涉,无疑将持续很久很远。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坚持下来,不是途中绝望离场,就是途中力竭倒下,连盔甲撞地的回响,也没能听见。其中的凤毛麟角,经历沧海桑田之后,醒悟到世界上本来没有圣杯,我们孜孜以求的原来只是海市蜃楼。
仅有极少数投资者者,终于到达彼岸世界,领悟到交易的精髓——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在概率的基础上取得长久稳定的盈利。
讲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一位女股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在本轮股市暴跌中她的资金缩水高达40%。这是她入市以来受到的最大打击,她苦思瞑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自已惨遭失败?
不知不觉中,时针转向凌晨五时。她想冲个冷水澡,也许只有冷水才可以使她暂时忘却伤痛,于是她卸去睡衣,一丝不挂地向浴室走去。
因为心情不好,昨晚她没有吃饭,所以觉得饿了。她想起每天早上五时前会有人送来订购的面包,于是轻启大门探头往外看了看。她所在的11层公寓的过道里,除了昏暗的灯光外,四下无人,而面包象往常一样已送到,放在约五米远的大理石板上。她想反正没人看见,不如光着身子迅速从过道中取回面包,省得再去穿衣服。于是她拨腿冲了过去,说时迟,那么快,当她提着面包往回跑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门被风关上了,赤身裸体的她被锁在了过道中。
她吓出了一身冷汗,埋怨风的同时也埋怨自已的侥幸心理。于是她轻轻叩门,并小声喊着丈夫的名字。当然,她不敢喧哗,她深知一旦吵醒了邻居,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如果不大点声,老公显然听不见。犹豫之间,她“顿悟”了:这阵风来得不明不白,不正象股市中所说的“风”险吗?眨眼间令我狼狈至此,我如果早有准备,哪怕穿条裤叉也不至如此难堪,就象我当初买入股票时如果设个止损点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啊!
正想着,她听到邻居家有人在开门。她大惊失色,猛地冲向电梯,很快闪身躲了进去。在电梯关门的刹那,她看到原来是邻居张先生出来取面包。正当她暗自庆幸自已能够急中生智之时,电梯已开始起动。她抬头一看,暗叫“不好”,原来电梯已从11楼降到了1楼。她叫苦不迭,因为没有防范“风”险,现在是一步错步步错,这炒股还真象坐电梯,转眼就把自已从11楼无情地抛到1楼。
随时一声沉闷的“咣当”声,梯门打开了,公寓里传来了几名男子的尖叫声。
这是一本专门为中小投资者写的书。许多中小投资者如这位女士,在交易场上经常把一次错误演变成灾难。阅读了本书后,这方面的能力应该降低很多。
中小投资者被称为“散户”,自称“小散”,喜欢玩股票,却经常被股票玩,似乎注定是投资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令人玩味的是,这个定位,小散们居然羞羞答答地默认了。
其实,正因为资金弱小,反而“船小好调头”,具备交易上的巨大优势。在捕捉高度随机价格走势中的非随机性时,数万到数百万的资金量正是大显身手的规模。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可以打得大资金晕头转向,顾此失彼。
然而,为什么小散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绩不如人意?是因为交易的门槛太低了。开个小车都要考驾照,飞行员翱翔蓝天更须接受极为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但是在公认风险系数最高的交易市场,必要的资格却仅仅是随意地开个户头。毫无心理和技术的准备就上战场,焉能不一败涂地。
就拿驾车举例,一个熟练稳健的司机,必须拥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技术素养和一辆刹车装置完备的车辆。这三者缺一不可。投射到交易上,投资者同样必须具备三大法宝:心理控制,技术策略,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好比驾驶中的刹车,许多投资者对此不甚了了,重视程度似有若无,一旦事件突发,结局必然车毁人亡。
风险管理在交易中的地位其实是至高无上的,最具动感的表现就是止损。千万别小瞧了止损时的鼠标一点,这是一个交易者全部综合素质的体现,好比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没有长期的精神熏陶和人格提炼是万万不能的。一个歹徒手持利刃拦住去路,你敢于上前刮他一记耳光,“止损”时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此类似。
交易的成功,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完整的思维和应对措施——即一个良好的交易系统。交易系统是系统交易思想的物化形式,是稳定盈利的唯一可行之路,包括刚才讲到的:心理控制,技术策略(交易信号,交易策略),风险管理。本书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些方面徐徐展开。当然,还有作者十年的心血结晶,首次披露的神奇交易理论——“易点高胜算交易策略”。
天道不酬勤
常言道:“天道酬勤”。抛开运气成分而言,这几乎是人生成功的铁律。
如果你是巧克力销售员,在情人节的前夕,努力敲开一家家温馨小屋的门吧,你的业绩必定随着汗水直线上升。如果你是实验物理学家,深夜实验室的灯光就是一篇篇高质量论文的闪亮奖章。
人生需要拼搏、努力,才能成功。这顺理成章的经典教条,在交易场上确是误人不浅的信念。
在金融交易中,“努力拼搏”的心理状态是大错特错的。实际上,投资者需要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若即若离、可有可无、心无挂碍、坦坦荡荡,才能够避免诸如:抢单、急躁、焦虑、顾此失彼、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等等错误行为,才能抓住真正的市场机会。实际上,真正的市场机会往往在你“努力”过后才来临,市场就像一位摔跤高手,喜欢让你扑空。
交易不是勤劳致富,而是风险管理致富。交易场上赚来的利润,往往是它自动走到你的脚底下,你弯弯腰便唾手可得,而不是你殚精竭虑、铤而走险的结果。
既然需要等到利润自动走来才能行动,你的入场时机便显得无比重要。
入市时机的选择是决定交易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周易》曰:“君子要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几”是什么?“几”是时机,是苗头,是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见几而作”是指要在最有利的时机采取行动,不必每天都参与交易。若想求得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长期稳健获利,你就需要——见几而作。
《资治通鉴》称:“八尧、九舜,不能冬种,野夫、童子,春种而生,得时故也。夫天有其时,人有其功。”交易也是如此,再高的高手,如果没有适合他的行情,也赚不到钱。相反,如果把握好了春种之“几”,有所收获是很自然的事。
知道“几”是近乎神圣的事情,孔子曾感慨道:“知几其神乎!”在此套用《孙子兵法》“知胜之道”说,交易获胜之道——知可以为与不可以为者胜。
孟子也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把握好时机,孟子提醒人们虽然有锄头,但还要等待农时,“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金兹基,不如待时”。
兵法云:“善战者不羞走,所以全也。”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退以求进,舍以求得”。
《孙子兵法》讲:“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又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力量弱小的军队,如果只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广告语说:“心动不如行动”,照着这样做,爆仓是迟早的事。心动时强忍冲动,等到交易信号真正到来,才是行动的发令枪。
上面的道理并不深奥,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总是控制不了自己颤抖的双手,把账户里宝贵的资金,甘心情愿地输送到别人的口袋里去呢?
这是个问题。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的邻居、同事、朋友、同学飞黄腾达、大赚特赚的时候,尽管你会有稍许的心理波动,总体而言,你能够沉得住气,喝茶、聊天、上班、洗澡、唱歌、会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老是挂念着那些不属于你的财富和机会。这是因为,你知道应该赚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回到交易场,情况就不同了。你已经有了自己不错的交易策略,信号没有来临,而其他股票在狂涨,你想到妻子孩子期待的目光,你想“努力”一把......
其实,甘心情愿错过一些交易机会,就是稳定赢利的状态。
实际上市场会给你充分的机会。
你必须是雪夜里静卧原野的猎手,宁心等待猎物的出现,绷紧的手指扣握着猎枪的扳机,引而不发。一头麋鹿闪过,你没来得及瞄准,就放它过去,你知道不能胡乱击发,浪费弹药。因为不知何时,群狼将呼啸而至。
由于市场总体的不可认识性,没有可能定量地对市场全局进行分析和描述。任何投资分析理论都只是捕捉市场整体不确定性中的一部分确定性。我们只得承认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放弃对全部市场规律认识的幻想。在实战中,我们只做能够把握的行情和机会。
追求完美是交易走向成功的大敌,这种完美主义的念头,将使我们内心无法保持宁静和平衡。
“最好是好的敌人”。合格的交易者应该心平气和,坦然地放弃不确定,无把握的市场机会,确保我们的投资活动处于可控制的范畴之中。
因此,我们的实战操作必须建立在客观、定量的基础之上。我们只赚取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稳定获得的利润,我们追求必然的成功而绝非偶然的运气。
每个投资者都必须牢记,你的一切交易行为必须以市场发出的客观信号为准。这是衡量投资者是否专业的关键标准。耐心等待获取利润的市场机会出现,在获利机会产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参与,这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这里透露一个职业交易员的心理绝活:永远把交易当副业,即使你以此为生。
具体的技术方法是:假设你有100万,试图以交易为生。你分两个账户,一个20万,一个80万。20万的账户是你的“主业账户”,80万的账户是你的 “副业账户”。寂寞难耐时,你可以操作主业账户,当然很快就做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这时,你可以用副业账户来清扫阵地、收拾残局。大致比例是 3-4:1,做3、4单主业账户,再做一单副业账户。这样,既解决了交易冲动问题,又保证了交易节奏,此乃不传心法,望读者珍视。
在交易场上赚来的利润,只是交易场“贿赂”你的外快,它敲门了,你开门,收钱,关门,时机刚刚好。再穷,你也不能“索贿”吧?那可是“违法”的事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交易正道是偷闲。一个“懒惰”的交易员,往往是成功的交易员。
我的一位很聪明的朋友,具有金融和工程两个硕士学位,多次在交易中铩羽而归。他请教我交易的学问,我说:“你很多才,有多种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你在交易中不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你不容易成功。”
实际上,我的这位朋友一直在交易和专业之间摇摆,这么多年了,两方面的成就都乏善可陈。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不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不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个小娘,支起一爿茶店。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如果你把交易当作战场,把交易的成功当作重要,甚至唯一的人生价值取向,并且对于交易自由,稳定盈利孜孜以求,我将毫不吝惜地把这本书献给你——把“交易的真相”以及我的的十年心血结晶,“易点高胜算交易策略”呈现给你。 一个哲人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
年前一个股民买一支股票,涨翻了倍,没有抛。后来这家上市公司出事,股价跳水,亏了很多钱,无处发泄,打电话给这家上市公司:“我找主席先生。”接线员说:“对不起,他上周去世了。”
第二天,这个人又一次打电话,“俺想跟主席谈一谈。” 这次接线员有点厌烦,说:“我一直在告诉您他上周去世了。您为什么还要打电话呢?”
那个人说:“因为我就是喜欢听这件事。”
只有稳定赢利,才能提升你的生活方式。交易者之所以难以稳定盈利,这是因为交易是一种艰苦卓绝的心智游戏,绝非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或是由于无知,或是由于缺乏自律,不经历特殊的熏陶和磨练,交易的自由之路,对你仍然遥不可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行走着,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沼泽里踉踉跄跄地前进。
这四个人是:巴里、麦克里斯、约翰斯、吉姆,他们是跟随队长马克格夫进入丛林探险的。马克格夫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但是,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长眠在丛林中。
这个箱子是马克格夫临死前亲手制作的。他十分诚恳地对四人说道:“我要你们向我保证,一步也不离开这只箱子。如果你们把箱子送到我朋友麦克唐纳教授手里,你们将分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我想你们会送到的,我也向你们保证,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得到。”
埋葬了马克格夫以后,这四个人就上路了。但密林的路越来越难走,箱子也越来越沉重,而他们的力气却越来越不支了。他们像囚犯一样在泥潭中挣扎着,一切都有像在做恶梦,而只有这只箱子是实在的,是这只箱子支撑着他们的意志和身躯,否则他们全倒下了。他们互相监视着,不准任何人单独乱动这只箱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未来的可观的报酬。
终于有一天,绿色的屏障突然打开,他们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丛林。四个人急忙找到麦克唐纳教授,迫不急待地问起应得的报酬。教授似乎没听懂,只是无可奈何把手一摊,说道:“我是一无所有啊,噢,或许箱子里有什么宝贝吧。”于是当着四个人的面,教授打开了箱子。大家一看,都傻了眼,只有三根又沉又重的无用的木头。
“这开的是什么玩笑?”约翰斯说。
“屁钱都不值,我早就看出那家伙有神经病!”吉姆吼道。
“比金子还贵重的报酬在哪里?我们上当了!”麦克里斯愤怒地嚷着。
此刻,只有巴里一声不吭。他想起了他们刚走出的密林里,到处是一堆堆探险者的白骨,他想起了如果没有这只箱子,他们四人或许早就倒下去了……
巴里站起来,对伙伴们大声说道:“你们不要再报怨了。我们得到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那就是生命!”
马克格夫是个智者,而且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从表面上看,他所给予的只是一个谎言和一箱木头。其实,他给了他们行动的目标,等于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
这个希望支撑着伙伴们走出了深山老林。
交易场的险峻犹如这个充满沼泽的丛林。首先你要“活下来”,才有以后的一切。
这三根粗大的木头叫:心理控制,交易策略,资金管理。在交易的沼泽地,为了生存下来,不至被吞噬,我们必须时刻把它们背在肩上,放在心里,尽管它们很沉很重。这三根木头未必能保证我们飞黄腾达,但是,却是交易场上生存的希望。而生存,是发达的前提。
去过庙宇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表情严肃的韦陀佛。
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寺庙,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
弥勒佛热情好客,所以香客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不能好好地管理账务,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佛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香客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安排在同一个寺庙:由弥勒佛负责公关,喜迎八方客,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于是香火旺盛。而韦陀佛铁面无私,锱铢必较,能以理服人,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弥勒佛”象征着职业交易员应有的优秀人格特质:真诚,宽容,大度,高贵,随和,耐心。但是仅仅具备这些“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另一种 “硬力量”:优秀的交易策略。优秀的交易策略应该具备“韦陀佛”的特质:严格止赢止损(铁面无私),精确量化(锱铢必较),高胜算率(以理服人)。这样,稳定的盈利能力才是指日可待。
股市谎言集锦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这方面的内容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尽的介绍。有谁读过我的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
许多学生都举起了手。“很好,”教授接着说,“对于什么是谎言,我们大家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因为我的这本著作尚未出版。”
中小投资者不要轻易成为那些举手的学生——骗人同时受骗。
因为股市(交易场)充满着谎言。
股市谎言之一:“跟庄”理论
大多数交易员面对电脑屏幕交易。在这个没有硝烟,看不见对手的战场,谁决定着投资者的荣辱起伏,你的对手是谁呢?多数人会直观地回答:我们的对手是庄家。然而,历史资料表明,二级市场上并不存在有能力控制市场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性利润的有形实体,即西方一般投资民众心目中的神秘的“他”和中国投资民众心目中的神秘的“庄家”。
即使在中国目前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虽然这类违规操作的市场行为比较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更容易发生,但是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其长期稳定获利的能力。而从长远发展看,这类市场行为将越来越不容于发育成熟的二级市场。
所谓的“庄家”理论,是指二级市场上的超级大资金有能力控制市场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性利润。
我们来看一下事实:2001年开始的四年大熊市中,从中科系到德隆系——当年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所谓八大庄系,不是资金链断裂,便是无法出货崩盘跳水,锒铛入狱者不胜枚举,宣告了庄家理论的破灭。
不久,基金成为市场中的主流砥柱,出现了几十甚至上百只基金共持有一只股票的奇怪局面,推动了从998点到6124点的汹涌澎湃的大牛市行情。然而,大资金运作股票,最后实现盈利是需要对手接盘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贵州茅台炒到229元,冠农股份炒到83元,基金重仓持有,抱团取暖,有人喝彩,无人接盘。股价长期横盘,结果就是崩盘。这次崩盘虽与上次大熊市崩盘性质不同,但都违背了投资市场的规律,焉有不败之理。
更可笑的是,很多投资者追逐所谓的内幕坐庄信息,甚至不惜巨资购买。殊不知,这种“跟庄”行为无异于与狼共舞,与虎谋皮。
这个股市谎言写的有点长,望大家见谅!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船长准备把他的大船开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据说那里有一座金山,有拿不完的金子。人们纷纷买票上船,男女老幼欢呼雀跃,好像金山就在眼前了。于是这些人在发财的梦幻中,一声汽笛长鸣,大船起航了。
刚开始,大船行驶的还算平稳,人们在船上喝酒的喝酒,跳舞的跳舞,还有人在商量着将来有了金子干什么用。
大船离岸越来越远,船长突然发现船上的食物有点不够了,没等到达金山食物就会被吃光了。于是船长下令,把60岁以上的老弱病残扔到海里。60岁以下的全都表示同意,那些老弱病残根本无法抵抗,在一片鬼哭狼嚎声里纷纷被扔到海里。船上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大船继续前进。
又走了几天,船长发现那些四五十岁的人食量特别大,这样下去还是会没等到达金山食物就会被吃光。船长心里想,这次绝对不能用上次的方法了,因为这些个人身强力壮,闹不好要出大事。于是船长以请喝酒的名义,分批把他们叫到船长室,事先埋伏在暗处的船长的亲信一拥而上,乱刀把这些人砍死,再偷偷的把尸体扔到了海里。
就这样,大船到达金山的时候,船上只剩下船长的亲戚和几个铁哥们了。
他们把满满的一船金子拉回来的时候,岸边站满了那些淘金人的家属。他们远远地就看到了淘金大船的影子,不约而同开始了欢呼,发财的梦终于变成现实了。
大船靠岸了,人们发现他们的亲人都不见了,于是就纷纷质问船长。船长声泪俱下,把在海上发生的“事”告诉了他们的家属。船长说,很不幸,在大船刚走了一半的时候,船上发生了瘟疫,大部分的人没能活下来。这些家属流着眼泪默默地离开了。
要怨就怨自己命苦吧,该着没有发财的福分,家属们边走还不时地回头看一眼让他们魂牵梦断的大船。
又过了几天,船长把大船上的金子都卸到了自己家里。不过他还是要到那座金山去挖金子。以往的一幕再次浮现眼前——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购买昂贵的船票登船。
大船再次出发了,家属们同上次一样,站在岸边为亲人送行。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在心中默默地为亲人祈祷,千万别再发生瘟疫了...
所谓“跟庄交易”的性质,大抵如此。
有趣的是,在大牛市,“跟庄内幕”消息大多数是准确有效的,这是因为大资金中意的个股处于拉升阶段,需要散户资金跟风抬轿,以期取得超额效果。在大熊市,“跟庄内幕”却多是谎言骗局,因为大资金需要出货了,诱骗散户资金接盘。
股市谎言之二:“主力”无所不能,散户必输
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市场有一股神秘力量的存在。既然这股神秘的市场力量不是一个有形实体,那么它是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它是一种市场心理力量的总和。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当理性的个人为了某种共同利益的追逐而集合成一个群体,并形成共同的群体心理特征时,个人的理性便不复存在而表现为群体的非理性集合。由于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弱点极易相互感染,相互传递,相互增强,因此其合力远远大于简单的算术之和,极易由群体的非理性思维取代个体的理性思维。
由于它是非理性思维的集合,当然给人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的感觉。这种“庄家”的概念(或神秘的“他”)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不但是个体人性弱点在群体水平上的集合,而且也是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处理心理矛盾的实际需要的产物。
这是一个真实的交易日:
“某日,机构与基金老总例行召开晨会。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重仓权重股这么跌,不是个事儿。有一资深老总率先提议:先低开,再把它拉起来,好让散户感觉底部已明朗,让小散们抢反弹,我们就顺水在涨2%时出货,交给散户站岗!大家都会意,以首肯表示赞同。
早盘低开,中间果然又反弹起来,交易逐渐活跃。某机构见时机已到,遂抛了几笔大单。第二个机构一看,谁干的,不是说好先拉到涨2%吗?心想:你跑,我就不能跑?遂也抛了几笔大单。第三个机构看见好烦:想让我为你们站岗,没门儿。遂操起大单狂甩。第四个机构看见后,心中直不平:说好的,你们太不遵守约定。好吧,你们敢干,我们就不行?遂连抛几笔大单。
随后,第五、六、七、八...纷纷抛盘,散户还没反应过来,倾盆大雨即来。心急的、止损的、慌不择路的,纷纷下单狂售。某个股于1.5小时内即快打到跌停板位置。完了,这么蛮干怎么行,不是自寻绝路吗?到了跌停板就无法收拾了。这个先知先觉的机构操盘手先下大单托盘。另一个机构看见,你要我们抛,结果你在低位接走了,跟我玩捉迷藏?我本来就是后建仓的,成本就比你们高,让我亏着抛,坏良心呢!唉,高抛低吸是炒股的法则,拣点廉价筹码再说,遂下大单买进。第三个机构看见,刚才接走了我的廉价筹码的是你啊,呸!我在近跌9%抛的,你竟然这么便宜地接走,好,看我的吧!遂也下大单买进。下午某股票40分钟内又回到下跌4%处。
某机构认为,下跌4%,我还是抛得起的,现价不减持,更待何时,又挂大单抛出几笔。连续的抛单过后,让另几家看见,嘿,你们和我玩儿阴的?我刚买进,你又抛大单,你们好损!遂接连抛出几笔大单。如此循环往复,机构、基金、散户乱作一团,大单小单纷纷涌出。此间,有些不信邪的中小散户在低位吸纳,认为大跌之后必有快速反弹。
时间到了,经过疯狂的大雨之后,某股终在下跌近8%收盘。”
投资人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庄家”(或神秘的“他”)的存在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他们的逻辑是:不是我不行,而是“他”太狡猾了。他们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强大的存在来解释自己的弱小。在失败面前,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弱点。
实际上,“庄家”的赢并不能解释这些投资人的输。因为按照定义,“庄家”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足以影响市场的资金。而这种影响必然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庄家”的进场和出场都是如此。那么,任何一个输家所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你为什么没有识别这个过程?这个没有能力识别或识别了但没有能力作出反应才是输的直接原因。
投资人同样需要用“庄家”(“他”)的存在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投资市场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投资人都必须面对赤裸裸的自我。面对公开公平的竞争,每个人的心理弱点和人性弱点都暴露无遗。
很多投资人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残酷的现实,无法承认自己存在这样严重的人格缺陷。为了维护一个完满的自我,他们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来驾驭一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沿袭的惯例,现代心理学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极深刻的揭示。“庄家”概念不过是这一现象在投资市场的一个具体表征。
实际上,中小资金在与超级大资金的博弈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小,快,灵”的优势与之周旋。
我们来看博奕论中一个“智猪博奕”的模型:
猪圈里有两只猪,一只大猪,一只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假设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假设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自己的劳动成果。
问:两只猪采取什么策略最优?
答案是:小猪可以等在食槽边,大猪则须不知疲倦在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大猪就是市场中的超级大资金,小猪即是中小投资者。在这个游戏中,散户不要妄想去踩动踏板,那是大资金的专利。散户能做到的,就是耐心等待在食槽边,瞄准时机,出击获利。
于是,这个游戏可以定型为:大资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或制造出一些具有成长前景的股票,散户则借势顺风搭车,从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股市谎言之三:利好题材等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
著名价值投资者罗杰斯有一句名言:“我一直要等到钱堆在角落里,我所要做的仅仅是走过去拾起那些钱,在此期间我什么事也不做。”这句话包含三个问题,非常有意思。1、怎么样算是钱堆在角落? 2、怎么会形成钱堆在角落的情况? 3、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在罗杰斯之前把钱拿走?
三条价值投资必须严格执行的标准供大家参考:一、以内在价值为主的综合估值作为评价股票的唯一手段。二、在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时买入,在企业内在价值没有大的变化、股价没有明显高估时,长期持有。三、只投资顶尖的、最好是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少数企业。
完全符合以上三条标准的,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只符合两条的,为类价值投资;只符合一条的,为伪价值投资;一条都不符合的,是那只扔飞镖的猩猩。
显而易见,价值投资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财务分析技能,远非简单个股的利好题材能够概括。
下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大资金利用“利好题材”进行吸筹,拉升,洗盘,出货的整个思路和过程。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猴子。村庄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村民们开始对它们大肆捕捉。收购人以每只10元的价格,收购到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的时候,村民们停止了捕捉。
这时,收购人放出话来,每只猴子的收购价提高到20元。这个价格可是原来的两倍,村民们重新投入到捕捉的行列。
不久,猴子的数量更少了。村民们再次停止捕猴,开始恢复他们的耕作。收猴人把每只猴子的收购价格提高到了25元,但是,森林里的猴子已经很少了,村民们努力一天,也很难抓到一只猴子。后来,收猴人把收购价格提高到了50元。不过,他说自己必须回到城里处理一些事情,收购猴子的事将由他的助手代理。
在收猴人回城之后,助手指着他的老板收购来的几千只猴子对村民们说:“我们来做一笔交易吧。我以每只猴子35元的价格卖给你们,等我的老板从城里回来,你们再以50元的价钱卖给他。”
村民们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下了所有的猴子。但是,他们再也没有看见收猴人和他的助手出现。从此,森林里又到处都是猴子的身影。
这个寓言说明:极端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顺风搭车,无论出现怎样的利好题材,中小投资者都必须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与主力博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可以用一千种交易策略成功或者失败。喜欢禅宗的朋友一定知道“无住”的心法,不住空,不住有。落实到交易,就是以不交易的心态进入交易。当然,好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当年神秀作偈子: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提升为: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个偏了有,一个偏了空。因此,五祖弘忍为慧能半夜讲经,为六祖单独讲解金刚经,目的就是不要偏空。真正的无住是:菩提权作数,明镜假为台,空有皆不住,何处惹尘埃。
把概率当作铁律
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学第一堂课就是“概率与数理统计”。由于我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因为兴趣改行,当时我很不理解——概率就这么重要?既然是金融研究生,应该教给我们许多实用的公式、方法,在交易场上战无不胜才对啊。
这种想法,对于初学者不在少数。
自从踏进交易投资这扇沉甸甸的大门,谁都无法避免经历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
第一阶段,希望并相信在这个行业能轻松发财。这显然是最初级的阶段,我们沉湎于财经报道中的一些极端暴发的案例,幻想可以同报道里的主人公一样成千上万倍的获利,一夜暴富,然后携手家人,徜徉地中海,滑雪阿尔卑斯,悠闲自得地享受人生。殊不知“一将功成百骨骷”,一个横财暴发的例子后面,是多少失败者痛苦心酸的泪水。更何况,这个成功的灵魂能够走得多远,在下次极端的行情里能否幸免,只有苍天知道。
幸好踯躅在这个原始阶段的朋友不会太多,也不会太久,因为市场很快就阴沉着脸教育我们“风险”的真正内涵。
于是乎,我们不知不觉进入第二阶段:寻求神奇的操盘方法。经历了最初的市场洗礼之后,我们承认自己距离成功还差很远,但是我们固执地相信,那些在交易行业中能够生存下来,掘得一桶一桶金子的职业高手,一定有一套秘不示人的百战百胜的方法,公式,或者软件。
很自然地,我们花费了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寻求心中的“圣杯”。这段可刻骨铭心的跋涉,无疑将持续很久很远。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坚持下来,不是途中绝望离场,就是途中力竭倒下,连盔甲撞地的回响,也没能听见。其中的凤毛麟角,经历沧海桑田之后,醒悟到世界上本来没有“圣杯”,我们孜孜以求的原来只是海市蜃楼。
仅有极少数投资者者,终于到达彼岸世界,领悟到交易的精髓——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在概率的基础上取得长久稳定的盈利。
交易场没有铁律,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概率。
交易是概率心理游戏。以概率的眼光处理交易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具体的某次交易。
交易是心理游戏:许多朋友在模拟交易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一旦回归实战,却时常一败涂地。说明实战心理的巨大影响力。
交易是基于概率思想的心理游戏:偶然性蕴含在必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并不能保证每枪击发都是十环。但是由于他是这么优秀,他打中十环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许多。某次打中十环,是“偶然”的;总体成绩接近十环,是“必然”的。
这多么类似一个良好的交易策略,某次赢利,是“偶然”的,谁也无法确定。但是,长久的赢利,是“必然”的,因为它是经过统计检验的良好的策略。
交易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博,而是连续进行的游戏,掌握了良好的交易策略,盈利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尽管我们未必能够事先完全把握哪次是盈利的,哪次是失利的。不要执着于某次具体的交易,输赢都是可能的,输了就止损,赢了就止赢,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顺其自然。
提到基于“概率”的思考方式,我们不能不讲一个巴菲特的故事。
一次高尔夫游戏中,巴菲特的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他们认为:巴菲特在三天高尔夫比赛中,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赌注是:如果巴菲特赢了(能够一杆进洞),将获得20000美元。如果他输了,只需要付出10美元。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先生拒绝了。
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心存侥幸,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内心的约束”。
这是因为,一杆进洞对于一个职业高手也是一生难求的幸运,像巴菲特这样的蹩脚业余玩家,而且时间限制在三天内,成功的概率为零。零乘以20000美元也是零。从概率的角度思考,不应该心存侥幸,冒毫无胜算的风险,哪怕风险只有10美元。基于概率的风险控制的思想完全根植在他的血液里。巴菲特先生成功的关键,除了“运气”之外,在于他具有特殊的个人品质。
为什么投资者在交易之初对于“确定的赢利模式”孜孜以求呢?
那是因为,人性讨厌风险(不确定性)。
为了证明这点,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请了一帮人来完成两个心理测试。让我们先看两个心理实验,来观察一般投资者在股市何以宿命般地遭遇失败的命运。
实验一。选择:第一,有75%的机会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第二,确定可以得到700美元。虽然一再向实验者说明,从概率上讲,第一选择可以得到750美元,结果还是有80%的实验者选择了直接拿700美元。大多数人宁可少些,也要确定的利润。
实验二。选择:第一,75%的机会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机会什么也不用付出。第二,确定付出700美元。结果,75%的人选择了第一项。他们为了博取什么也不付出的机会,从概率上讲多付出了50美元。
如果你参加这个实验,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交易是概率心理游戏,人性中讨厌风险(不确定性)的天然特征,在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遗憾的是,这个天生的倾向将注定导致交易的失败。股市没有击败你,你自己击败了自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第一天,牧童大喊:“狼来了!” 狼没有来,农夫很生气。
第二天,牧童大喊:“狼来了!” 狼仍然没有来,农夫很愤怒。
第三天,狼真的来了,牧童喊破了嗓子,没有人相信。 农夫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一天,算命先生说:“要下雨了。” 众人带上了雨伞,但天气晴朗。
第二天,算命先生说:“要下雨了。” 众人将信将疑,但天气依然晴朗。
第三天,算命先生又说:“要下雨了。” 不久,大雨倾盆而下,算命先生大叫:“我早就说了嘛,今天要下雨的。” 众人鄙夷:“瞎蒙的。”
某日,股评家警示:“要崩盘了,危险!” 众人减仓,但股市大涨。
次日,股评家再次警示:“要崩盘了。” 但股市依旧大涨,踏空者大骂。
终于有一天,股市一落千丈,股评家捶胸顿足:“我早说过的呀,我早说过的呀。” 众人叹息:“唉!您可真是股神啊,当初真应该听你的话。”
观点不是用来证明的。无论牧童、算命先生还是股评家,都有出错的可能,关键在于:判断对了怎么办,判断错了怎么办。
股市的风险和魅力均来自它的不可确定性。
随时准备损失一些羊,将剩下的羊养好;随时准备让大雨淋湿几件衣裳,把衣服晾干再重新穿上。能够抵御股市不确定性的唯一方法来自随时准备应对有限的损失,这样你将赢得稳定的财富。
接受不确定性,在选择交易方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交易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当你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时,你就不会被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和意见左右。你知道那些所谓的专家同样无法预知未来,因为除非一件事已经成为历史,否则永远不可能有人对其作出100%准确的预测。
正因为未来的不可知,你必须充分地意识到你不可能预知某一项交易确定是输是赢,你会将自己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你的任务是识别各种出入场信号,并据此采取行动。你不必重新估量自己,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估各种概率,在长期过程中,这些概率将会为你带来一定的利润。
交易的铁律是概率,概率就是交易的铁律。
第三章,资金管理篇
十四, 资金管理——当头一棒
许多投资者朋友对于正期望值的交易策略(出入场信号)孜孜以求,以为这就是稳定赢利的唯一奥妙。不少交易员,经过统计分析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策略兴奋异常,认为已经在概率意义上战胜市场了。还有一些朋友,因为没有这样的好策略苦恼不已,不惜重金,四处打探。
在资金管理的开始第一篇,我想告诫股友的是:如果你认为统计意义上的正期望值的交易策略是稳定赢利的根源,首先我要祝贺你,因为你已经不是一般的凭着主观愿望交易的凡夫俗子,起码你达到中级水准了——这本书正是为你而作;但是,你在理论上距离职业交易还有一个提升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资金管理。
一个好的交易策略远不是稳定赢利的保证,如果让资金管理给它当头一棒,它同样没有招架之功、还手之力。
我们先来分析一个数学期望为负的交易策略在不同资金管理系统的表现。
假设一个数学期望为负的交易策略:胜算为40%,盈亏目标都是1元。资金管理是:买卖都是10个单位,获利10元(10个单位)则平仓;亏损10元也平仓。这样每交易10次,平均获利4次,亏损6次,共亏损20元。长期来看,你认为一定是稳赔不赚、毫无指望的。
现在调整“资金管理”系统:当交易亏损一次以后增加10个单位,而获利一次以后减少10个单位。
这样,就会出现大致三种情况。
如果10次盈亏的顺序为XOXOXOXOXX,10次的盈亏顺序分别是-10,20,-10,20,-10,20,-10,20,-10,-20。最终结果:赢利10元。
第二种情况:XXXXXXOOOO,10次的盈亏顺序是-10,-20,-30,-40,-50,-60,70,60,50,40。结果也是获利10元。
第三种情况:OOOOXXXXXX ,10次的盈亏顺序是10,0,0,0,0,-10,-20,-30,-40,-50。最终亏损140元。
为什么同样一个负期望值的交易策略,在统计意义上(不是单次交易)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业绩表现呢?
这是因为“资金管理”增加了一个针对资金曲线的交易系统。上面的例子中,亏损后增加风险暴露和赢利后减小风险暴露的规则,使得原交易系统发生质变。
原始交易系统,无论上次交易是赢利还是亏损都是下单10个单位,资金管理的依据是统一的。而调整后的交易系统则在上次交易亏损时增加10个单位,在赢利时减少10个单位,资金管理的依据是上次交易的表现。
我们再来观察一个数学期望为正的良好交易策略在这个调整后的资金管理系统中的业绩。
假设一个数学期望为正交易策略:胜算为60%,盈亏目标都是1元。资金管理是:买卖都是10个单位,获利10元(10个单位)则平仓;亏损10元也平仓。这样每交易10次,平均获利6次,亏损4次,共赢利20元。
长期交易下去,你认为一定是稳赚不赔的,有些沾沾自喜了吧?
现在调整“资金管理”系统:当交易亏损一次以后增加10个单位,而获利一次以后减少10个单位。
这样,就会出现大致三种情况。
如果10次盈亏的顺序为XOXOXOXOOO,盈亏分别是-10,20,-10,20,-10,20,-10,20,10,0。结果:赢利50元。
第二种情况:XXXXOOOOOO,10次的盈亏顺序是-10,-20,-30,-40,50,40,30,20,10,0。结果:赢利50元。
第三种情况:OOOOOOXXXX ,10次的盈亏顺序是10,0,0,0,0,0,-10,-20,-30,-40。结果:亏损90元。
在特定的资金管理体系下,负期望的策略有长期赢利可能,正期望策略可能产生长期亏损。
让我们对“资金管理”有些敬畏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使得正期望策略发挥概率意义上稳定赢利的作用,我们以“风险百分比”和“回报风险率”两个重要概念来抵挡“资金管理悖论”的当头一棒。
十五, 一块面饼引出两个重要概念
18世纪,意大利有个花花公子叫卡萨瓦诺,他与一位出身高贵的修女私通,修女要他允诺到赌场里赚取足够的钱以便跻身巴黎的上流社会。
看看他的回忆录是怎么写的:“我按照一个叫做‘鞅’的系统坚定地加倍赌注,在狂欢节的最后几天内每天赢了三四回。我从未输过第六张牌,否则我就输得分文不剩......”
“鞅”起源于赌博业和概率论,是一类特殊的随机过程,应用于对公平赌博过程的数学描述。“鞅”的这个随机过程的未来与历史表现无关,无论历史路径如何,其未来的期望都是现在的值。
举一个赌博的例子。假设规则是扔一枚普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赢1块钱,反之你就输一块钱。如果我们用X(t)来表示在扔了t次硬币以后你的总财富,那么X(t)就是一个鞅。
因为无论前面t次赌博中硬币朝上或朝下的次数有多少,以后每一次扔掷,朝上和朝下的概率都是均等的。也就是说无论从X(0)到X(t)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无论你是一口气连赢t元钱,还是一口气连输t元钱,还是其他的结果),以后每一次扔掷对你的财富的影响的数学期望都是:1/2*1+1/2*(-1)=0。
卡萨瓦诺玩的是一种古老的扑克游戏,他们赌的是在一副洗好的牌中抽取红牌(红心或方块)的可能。
让我们回到迷人的威尼斯,想象一下卡萨瓦诺的“鞅”。首先,他从一枚金币开始下注,如果庄家抽出红牌,他就赢得一枚金币并退出游戏。否则,他就在下一轮中下注两枚金币,接着四枚、八枚,直至最后十六枚。在已连续出现四张黑牌后,他运气来了,第五张是红牌,他赢得了十六枚金币。然而,他已经输掉了十五枚,所以他总共才赢了1枚金币。
假设连续出现26张黑牌,卡萨瓦诺需要投入6700万枚金币才能赢回1枚。如此的局面疯狂得就象下面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三块面饼,两人各吃了一块,剩下一块。彼此约定说:“要是谁先说话,就不能吃剩下的饼。”约定之后,为了这块饼,均不再说话。
不久,有小偷闯进家中,把屋中值钱的东西一偷而光,但夫妻俩约定在先,所以见小偷偷东西,也都默默不语。
小偷见两人默然无语,就开始大胆在丈夫前戏弄他的妻子,愚笨的丈夫看到这样的情形竟也不出声。妻子终於忍受不了,一面大喊抓贼,一面怒声斥骂她的丈夫:“你这个笨蛋!就为了一块面饼,看见小偷也不喊抓贼!”
丈夫忽然拍手笑道:“嘿嘿,好极了。这下子饼归我了吧。你不能吃这饼了!”
因为极小的利益,甘愿接受极大的损失,真是无比愚蠢的思维方式。
“鞅”就是那块“面饼”,它的诱惑在于:只要你有足够的资本坚持加倍你的赌注,它就承诺你最终会赢一枚金币。不幸的是,你可能在此之前就破产了。
有人也许不以为然,认为这么小的概率事件不会降落到自己头上。但在1998年,由一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天才和华尔街顶级交易员管理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三周内损失超过40亿美圆,公司宣布破产。他们建立了无数的“鞅”,这些“赚钱法则”使他们曾经成为傲视华尔街的英雄,但也让他们彻底栽倒在他们认为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中。
显然,好的资金管理必须具备止损原则,而“鞅和面饼”是没有止损的。学习资金管理,必须从“面饼”引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学起。
第一个重要概念:“风险百分比”。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40个博士做一个投资游戏,初始资金10000元,可以投资100次。每次投资若赢,投入资金翻倍。若输,投入资金全部损失。假设赢的概率略高于输的概率。这应该是一个不会输的系统,既然赢面略高于输面,只要一次下注不要太大,而且等值,比如每次下注100元,永远等值下注,盈利是无疑的。但是结果40个博士只有2个获得了最后盈利。这说明看似简单的资金管理原则,没有被大多数人掌握。
资金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呢?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资金管理的模式——风险百分比模式。
资金管理,也叫风险管理,是交易系统中决定每一次投入多少资金,承受多少损失的部分。在一次特定的交易中,我们经常关心买什么品种,什么价格买入,什么价格卖出,但很多人没有真正懂得另一个重要的因数:买多少。
我们介绍一个职业选手常用的风险百分比模式:将每一次投资的风险控制在规定的百分比内。
举例:一个50000元的帐户,规定每次投资的最大风险必须在4%以内。如果以10元的价格买入了某只股票,而将止损点设在8元,那么最多只能买1000股。因为:50000x4%=2000元,每只股票最大损失2元,所以,2000/2=1000股。
风险百分比模式是专业投资者最常用的模式,也是作者推荐的模式。这个模式确定了一次交易中的两个要素:买多少,最多损失多少。
美国一家权威金融研究机构,研究了一位资深职业投资者的操盘系统。这个系统积累了多年的完整股市交易数据。研究显示:使用同一个良好有效的操作系统,如果每次投资的风险百分比不同,即使用不同的资金管理方式,会导致投资业绩的巨大差别。
第四章,交易策略篇
二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不成策略
1,交易策略的类型
交易策略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1.1以技术指标为基础设计
例1:简单算术平均线系统。设定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为买入信号,短期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平均线为卖出信号,则构成一个简单但是完整的交易策略。这个策略有明确的买入点和对应的卖出点的规定,有能力完成一个完整的买卖周期。
例2:设定RSI〈10为买入信号,RSI>90为卖出信号,则有严重的设计缺陷。因为RSI可能长期不能趋近于某一极值,从而得不到对应的操作信号,长期无法完成完整的买卖周期。
1.2以数据统计分布模式为基础设计
这类交易策略的设计者一般都有很强的数学根底,有能力对市场数据作统计分布特征的研究。
例1:某期货合约跳空高开若干点买入,利润达到X值出场或收盘价出场,亏损达到Y值止损。该例的设计思想是企图捕捉跳空开盘对后市的影响。
例2:某期货合约突破型跳空买入,衰竭型跳空卖出。这就不是一个交易策略。因为①某一类跳空可能长期不出现致使不能完成进出场周期;②对信号的定义具有主观随意性。
1.3以图表分析为基础设计
图表分析在技术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交易系统以图表分析为基础。
例1:按维克多突破模式为买入信号,反向维克多突破模式为卖出信号。则是一个简单但是完整的交易系统。
例2:按图形分析的W型反转为买入信号,按M型为卖出信号,则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因为某一信号不是必然发生。
1.4以数学理论为基础设计
这种设计思想被有较强金融投资理论背景的人所偏好。
例1:飞镖系统。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由华尔街日报出面组织了一场历时数年的公开竞赛。一方是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专家,一方是一支飞碟。方法:在墙上贴上华尔街日报股票报价版,用飞缥投掷报纸,所击中股票即定为买入股票。然后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出。同时,华尔街股票分析家公开推荐买入股票,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出。然后比较两种方法所选择的股票产生的投资效益决定胜负。
结果:飞镖法的投资效益始终以压倒优势战胜了华尔街股票分析家。
飞碟选择股票是一个随机选择过程,此次长期竞赛是投资学术界的一次胜利,因为竞赛结果验证了投资学术界的随机行走理论。
例2:以满月为买入信号,以新月为卖出信号。这是一个以金融占星术理论为基础的交易系统。该方法以月球引力场的变化来解释地球生态系统的周期性变比。
1.5以基本分析为基础设计
例1:当P/E(股价/收益比率)小于某一值为买入信号,当 P/E大于某一值为卖出信号。
例2:当收益增长率大于某一值为买入信号,当收益增长率小于某一值为卖出信号。
1.6以心理分析为基础设计
例1:当市场传言开始传播时进场;当市场传言被证实时出场。
例2:当投资咨询机构情绪综合指数进入高度乐观指数区域时为卖出信号:当该指数进入高度悲观指数区域时为买入信号。
由以上各类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交易策略的设计可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包括了技术分析派、基本分析派、心理分析派和学术分析派。总之,交易策略的关键特点在于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当根据任何一种理论形成的操作方法达到整体的客观性和整体的完整性时,它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交易策略。
“回报风险率”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回报风险率(RETURN RISK RATIO)。
回报风险率是指:一次交易的可能的回报值/可能的风险值。比如:一次交易的可能风险百分比为2%,可能的回报百分比为6%,则回报风险率=3。比如:一次交易的设定止损值是500美元,而获利值为1500美元,这次交易的回报风险率=3。
为什么必须了解这个重要的概念? 因为交易不是一次性赌博,而是一种连续进行的概率游戏。利用回报风险率可以量化地计算出长期交易的帐户的每次平均盈利能力。
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这个公式很重要,我们在后文会经常看见它。
举例说明:一个交易系统,成功率为50%。如果每次盈利与每次亏损值之比为2.0,即回报风险率=2.0,从长远看,这个交易系统的每一次交易的盈利能力为:50%*2*R-50%*R=0.5R (R=每次交易的风险,即止损值)。
说得通俗一点,你的交易都是盈利一次,失利一次,再盈利一次,再失利一次。。。假设赢2000元,输1000元,回报风险率=2.0,每2次就盈利1000元,平均每次交易盈利即是500元。也就是0.5R,R=1000元。
设定了止损位置后,如果价格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有的交易员到了止赢位置及时止赢,有的交易员喜欢尽量享受盈利的乐趣——设置追踪止赢。
举个例子:以10元价格买入某个个股,止损设置在9.5元。买入后,价格跌倒9.5元即可止损。如果价格向有利方向发展,可以在11元附近止赢(回报风险率2:1);有些交易员选择把止损点上移到10.5元,观察行情的进一步发展。假如行情继续上涨,再次上调止损点,直到价格回调到止损点平仓。
这时,“追踪止损”和“追踪止赢’实际是同一个意思。追踪止损的好处在于更加符合“截断亏损,让赢利奔跑”的原则。不利之处在于同时也增加了追逐赢利时的回调风险,在某些情况下,盈利空间反而不如直接止赢。
国内股票市场不能设置自动追踪止损,只能观察盘面,人工追踪。在外汇市场,追踪止损可以自动设置,它的运用就方便得多,也广泛得多。
举例说明:交易员在1.2155的价位开设EUR/USD的买仓, 然后设立1.2145的止损价位,而移动止损的设定为30点。当EUR/USD升至1.2185时,客户的止损价位将会自动上升至1.2175。移动止损将能够替客户锁定30点的利润。每当EUR/USD的价格上升30点,止损价位将一直随之上升而保存客户原来所设定的10点的止损距离。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开仓后只有当价格有利情况下,才存在止损点的移动。否则,开仓后,价格不利,就是止损,没有任何其他动作。
不论是否运用追踪止损方法,都要符合前述的“风险百分比”和“回报风险率”的原则进行风险管理,交易才可能稳定地盈利。
问大家一个小问题,看大家能否回答?
问题:交易员A和交易员B, A所有交易的获利概率为75%, B所有交易的获利概率则仅接近40%,哪一个交易员更成功呢?
直觉可能让你脱口而出:“当然是A了”。然而,仔细思考后,你终于说出了问题的要点:我们无法仅根据这一线索找到答案,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交易成功后的赢利空间与交易失败后的损失空间的比值(也就是回报风险率)是否与他们的获利概率保持一致。
如果交易员A保持75%的胜率,但却采用1:4的回报风险率(盈利1元,失利4元),他将不可能赢利;另一方面,如果交易员B采用2:1的回报风险率盈利2元,失利1元),尽管他的胜率只有40%,他将仍然能够保持长期的赢利。
依据前述平均盈利能力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交易员A的平均每次盈利为: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75%*1/4*R—25%*R= -1/16R,A的平均盈利能力为负,他不能稳定盈利。
交易员B的平均每次盈利为: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40%*2*R —60%*R = 0.2R,交易员B的平均每次盈利能力为正。
交易员B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交易员A。
仅有“止损”是不够的
80年代的时候,有一部著名的外国电影“仅有爱情是不够的”,讲述一对年轻人经历了种种曲折和磨难后,才真正懂得爱情的价值,开始新的生活。
这里套用这部电影名字的句式,稳定赢利“仅有止损是不够的”。
因为“止损”只表示你掌握了“风险百分比”模式,能够在某次特定的交易控制风险,不至于因为一次错误酿成灾难,而绝不代表你取得了稳定赢利的能力。稳定赢利的能力,用“资金管理”的要素表达,由三个方面构成:风险百分比、回报风险率、赢利概率。
许多关于投资(投机)的文章鼓吹:止损就是全部,止损就是赢利。这些文章误导了投资者,使我们认为只要能够止损,那么“山上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闻”,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2007年的时候,我认识一个期货投资者,筹了20万元开户,当天就投入交易,3天内赚了10万,一时成功在望。然而,毕竟是新手,随后的两周内,由于一次失误,没有及时止损,导致爆仓(缩水80%)。
年轻人就是有悟性,知道止损的重要了,再筹集20万元,准备打翻身仗。这次机灵多了,开仓后看看苗头不对,立即止损。换个品种再开仓,看看不妙,还是止损。三番五次下来,仅仅一个月,账户又缩水60%。
简直没法玩了,不止损不对,止损也不对。老天作弄人啊。
他真诚地请教我其中的道理,下面是我告诉他的全部秘密。
我先对他说了“心理价位”的概念。
“心理价位”是指投资者预定的平仓价格,是投资者心理可以承受的价位,故称心理价柆。
比如,投资者在5元买入了某只股票,在上升行情中,准备最低在7元时才能卖出,这叫“止赢心理价位”。同样,在下跌行情中,该投资者准备跌到4.50元时就必须抛出,这叫“止损心理价位”。
我们平时经常听股友说:“心理价位”到了就可以了,不要贪婪。这个“心理价位”显然仅指“止赢心理价位”。
我用我的朋友王小五的故事,分析给他听,怎样设定心理价位以及止赢止损心理价位与稳定赢利的关系。
“王小五已经有5年股龄,在2006年底的日子里,大胆的王小五同时手握9只股票。在单边上扬行情下,他仓位中的个股每天总能有3只以上涨停,给他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进入2007年,他发现股市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边上涨,自己手持多股反而不容易把握住股市的投资热点。于是,将仓位中的个股缩小为3-4只。同时,他对自己的投资确立了清晰的目标,一旦投资收益达到30%,就进行止赢换股。
一般持有一个月左右,王小五都能获得30%的投资回报。到了5月30日,大盘跳空低开300点,几乎将他守候了半个月近20%的收益吞噬了大半。那天,办公室的气氛很沉闷,很多同事都在下单,胆大的抄低加仓,胆小的则割肉逃离,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满仓的王小五却觉得股市跌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自然会涨回去,手中的个股都还没达到30%的目标价位,遂持股不动。
股市连跌4天,个股一开盘就朝着跌停板奔去时,他心里开始不平静起来。但他想自己只是散户中的散户,并不靠股市中的钱来生活。这次股市的中期调整,无非是庄家趁机洗盘,想获得低价筹码而已,自己坚定持有就不信它涨不回来。跌去30%算什么,庄家拉上几个涨停板就回来了。这么想着,王小五安心地拿着手中的个股。
大盘果然迅速反弹,暴跌后的个股也有了不同的涨幅。但上涨速度并不如调整前迅速,反而多了几分温吞和犹豫。一个多星期的反弹后,股指慢慢向前期高位靠近,一些被套的股民纷纷持平后就大幅减仓。但王小五觉得上涨才刚刚开始,个股正在上涨,自己也还在亏钱,实在不愿意在这时候减仓,还是按照计划达到预定的目标再出货。
正当他焦躁地等待着股价上涨时,市场再次跟她开了一个玩笑。6月20日至6月25日大盘又连跌了四天,股价二次探底。此时的王小五,很难用言语来表述心中的郁闷和懊恼之情。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以盈利的价格出货,降低自己的持仓比例,但由于固守着预期收益30%再出货这个原则,导致越套越深的尴尬局面。
经过一番深思,王小五觉得此时的股市已经不是年初天天创新高的股市,它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和洗礼,大盘指数的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但个股却是下跌空间很大,上涨动力较小,股价要像之前迅速地上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看来,达到30%才出货的标准该降低为20%,甚至是10%才对。毕竟,落袋的才是自己的钱。不然,一回调,涨得再多,也会吐回去。’说这话的时候,王小五一脸无奈之情。”
从王小五的炒股故事中,我告诉他合理设定“心理价位”是何等重要。心理价位不是由着投资者的主观愿望任意决定的,它必须符合资金管理的规律。
首先,作为一个系统交易者,你必须依据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当买入信号出现时,你在这个信号附近的价格买入。心理价位的设定法则是:股票买入后,这个股票的“止赢心理价位”服从“止损心理价位”,而“止损心理价位”服从这个交易系统的盈利概率。
具体举个例子。你在10元依据买入信号买入股票A,如果你的止损心理价位在9元,那么止赢心理价位就应该服从止损价位,定在11.5元以上,这样,回报风险率为1.5以上。
但是,有一个问题:你的止损心理价位为什么定在9元,而不是9.9元?如果止损价位在9.9元,而止赢价位在11.5元,岂非输得更少,赢得更多吗?
这是因为,一个股票买入后,不是朝着止损奔去,就是朝着止赢奔去。如果你的止损价位空间过小,一个微小的波动就逼迫你止损,你的止损概率太高,比如10次操作有8次是止损的,尽管你的回报风险率不错,达到3:1,你还是概率意义上的失败者。反过来,如果你的止损空间过大,你止损的概率就比较低,比如10次操作只有3次止损,但是,你的止赢空间必定远远小于止损空间,你仍然是概率意义上的失败者。
因此,止损价位的确定也不是随意的,需要服从你的交易系统的盈利概率。上面这个例子,如果回报风险率为1.5:1,而这个交易系统(买入信号)的盈利概率为50%,这就是一个不错的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了。这时,你的止赢止损的心理价位的设定,具备了明确的概率上的依据,而不是像王小五那样由着主观愿望决定。
最后,我给他讲述了一个佛教寓言故事。
释迦牟尼佛还在人间宣扬佛法时,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父母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感到人生十分无常,所以就请求佛陀让他出家。
他每天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休息,拼命用功修行,可是却不见自己的道行有所增进,因此觉得十分失望。
释迦牟尼佛知道了,就问他说:“你没出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呢?”
“拉胡琴。”
“如果琴的弦太松,会怎么样?”
“会拉不出声音来。”
“如果太紧了呢?”
“太紧弦会断,根本没法子拉了。”
“如果把弦调得恰到好处呢?”
“那就可以拉出美妙的音乐了。”
止赢止损心理价位的设定就如同胡琴的弦,过松过紧都是不适当的,只有调整到恰当的系统赢面概率,才能听到“美妙的音乐”——稳定盈利。
止赢止损的设定既代表了交易策略的成功概率,又反映了回报风险的空间比值,它整合了稳定赢利在资金管理上的三大要素:风险百分比、回报风险率、赢利概率,实为交易之关键所在。
而“止损止赢点”结合“开仓信号”,实际上就是交易策略的构造,这些在“交易策略篇”再详细阐述。
婚姻不是偶然的,光有“爱情”是不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光有“止损”也是不够的,信夫!
十七, 随机状态下“风险百分比”的确定
在市场中交易,没有什么因素比风险控制更为重要了。一个交易者,可以没有一个正期望收益的交易策略,但绝不可以没有一个基本的风险控制方案。
因为资金是交易者在市场中的生命,风险控制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生命,如何降低市场风险和不利的交易结果对资金所带来的冲击的问题。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交易者的市场生命会持续多久。
风险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前文介绍的,通过控制单笔交易亏损比例的风险百分比模式。
这个风险控制模式是我从新手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的风险控制方法,在亏损的道路上我曾经大受其益。新人时所采用的思路和技术策略很少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风险百分比的风险控制模式算一个。
风险百分比是通过控制总资金的一个固定比例作为单笔交易允许的最大亏损来进行风险控制的。例如一个2%的风险控制比例,总资金为20万,则单笔交易允许的最大亏损为4000(200000×2%),如果产生亏损,则以剩余资金的2%作为下一笔交易的允许最大亏损,为(200000-4000)×2%=3920。
在确定了单笔交易允许的亏损金额后,就可以根据止损幅度来计算仓位的大小。仓位会随着资金的增长而增加,反之会随资金的亏损而降低,但承担的风险是恒定的。这对于亏损的控制和利润的扩展来说是一个几近完美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亏损的速度并在安全的范围内逐渐扩大头寸来扩展利润。
随机状态下“风险百分比”的确定
在市场中交易,没有什么因素比风险控制更为重要了。一个交易者,可以没有一个正期望收益的交易策略,但绝不可以没有一个基本的风险控制方案。
因为资金是交易者在市场中的生命,风险控制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护生命,如何降低市场风险和不利的交易结果对资金所带来的冲击的问题。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交易者的市场生命会持续多久。
风险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前文介绍的,通过控制单笔交易亏损比例的风险百分比模式。
这个风险控制模式是我从新手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的风险控制方法,在亏损的道路上我曾经大受其益。新人时所采用的思路和技术策略很少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风险百分比的风险控制模式算一个。
风险百分比是通过控制总资金的一个固定比例作为单笔交易允许的最大亏损来进行风险控制的。例如一个2%的风险控制比例,总资金为20万,则单笔交易允许的最大亏损为4000(200000×2%),如果产生亏损,则以剩余资金的2%作为下一笔交易的允许最大亏损,为(200000-4000)×2%=3920。
在确定了单笔交易允许的亏损金额后,就可以根据止损幅度来计算仓位的大小。仓位会随着资金的增长而增加,反之会随资金的亏损而降低,但承担的风险是恒定的。这对于亏损的控制和利润的扩展来说是一个几近完美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亏损的速度并在安全的范围内逐渐扩大头寸来扩展利润。
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例应该怎样设定才是合理的,是10%还是1%,多大的比例才是和自己的交易策略相适应的。
我们知道,构造一个大于60%的赢面的交易策略不是不可能,但是有一些难度的,在后面的“交易策略篇”中,我会帮助读者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现在,我们假设拥有了一个赢利概率为50%的交易策略,这个策略接近于“随机状态下”扔硬币的概率,难度显然降低了许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来思考,怎样设定风险百分比,能够达到稳定盈利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道理:资金亏损20%需要剩余资金盈利25%才可以恢复原来的资金规模,如果亏损50%则需要剩余资金盈利100%才可以恢复亏损前的资金规模。毫无疑问亏损的幅度越大,恢复到初始资金规模的可能性就越小,难度也越大。资金向上的利润空间是无限的,向下亏损的空间却是有限的,触底出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结论就是:必须避免资金的深幅回折。
首先需要介绍一个资金“最大缩水率”的概念。
最大资金缩水率:账户资金从最高位置下降直到触底回升之间所产生的亏损幅度与最高位置资金规模的比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账户原始资金100万,开始交易后最高达到140万,然后资金开始缩水,一直到70万触底反弹。最大资金缩水率=(140-70)/140=50%。
很明显设定“最大资金缩水率”会有效控制资金产生深幅亏损。
那么这个最大资金缩水率是20%还是50%更合适呢?在前文“一块面饼引出两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我们知道,设定的比值越小资金越安全,资金曲线的波动越平缓,但是相对利润也越小。反之,可能产生的利润越大,资金所承受的风险也越大,资金曲线的波动也越剧烈。
我个人的观点是:30%是个极限,这也意味着需要用剩余资金盈利50%才能恢复初始资金规模。
因为一个30%的最大资金缩水率资金仍然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但一个50%的预定缩水一旦被超出,几乎没有什么补救的空间,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才能恢复初始资金。如果情况继续不利,那么就只是最后一搏之后的一无所有。高风险操作看似可以产生暴利,但容易造成资金的大起大落,这也是我们为何必须抵御暴利的诱惑的原因。
确定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大风险,那么在单笔交易当中究竟使用多大的风险百分比就可以决定了。
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交易类型可以产生多高的交易成功率,是70%还是30%。前面我们假定交易盈亏的出现是完全随机的,赢利概率为50%。在这个交易策略下,可以通过“抛硬币”实验来验证在某个样本范围内可能遇到的最大连续亏损次数。
我们假设正面向上为赢,反面向上为输,样本越大,可能遇到的连续亏损次数也就越大。可以选择500次,也可以选择1000次来作为样本的大小,总之样本越大越好。
我的测试结果是:在1000次实验之内,连续反面向上(为输)的最大次数为10次左右。
既然最大连续亏损为10次,而自己可以承受的最大资金缩水是30%,那么适合自己的风险百分比就是30%÷10=3%(当然以3%的风险百分比连续亏损10次的结果并不是30%,这里使用算术平均只是为了便于说明)。
一个高成功率的系统所产生的最大连续亏损次数会大大低于低成功率的系统,因此高成功率的交易类型相对于低成功率的交易类型,在实际风险相同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采用更高的风险百分比。因此风险百分比的设定是与赢利概率息息相关的。
至此,我们确定了两件事:在一个盈利概率为50%(随机状态)的交易策略中,比较合适的风险百分比是3%。也就是说,每次交易如果失败,损失总资金的3%。
下面的问题是:交易如果成功,你的止赢百分比是多少?
假设你的止赢百分比为6%,我们根据前述的公式: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可以计算:
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 =50%×2×R — 50%×R=0.5R (R=3%),假如交易资金为100万,R=3万,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1.5万。
这显然是一个具有正期望值的稳定赢利的交易系统。
假设你的止赢百分比为2%,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50%×(2/3)×R — 50%×R=-0.17R (R=3%),假如交易资金为100万,R=3万,每次交易的平均赢利能力=-0.5万。
这不是一个赢利的交易系统。
这告诉我们,即使确定了在一个盈利概率为50%(随机状态)的交易策略中,比较合适的风险百分比是3%,并不能保证我们的交易是稳定赢利的,然而它起码能够使交易资金输得慢一些,资金曲线的下降缓和一些。
这时,回报风险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盈利概率为50%(随机状态)的交易策略中,回报风险率必须大于1,交易系统才可能赢利。
如果止赢百分比不能达到3%以上,我们可以着手的工作是:调整风险百分比。假设你的交易策略的止赢百分比为3%,你可尝试把风险百分比调整到2%,看看赢利概率是否达到50%。如果达到了,你的调整是成功的。假如不能达到,你就需要调整交易策略的买入点了。
盈利概率为50%(随机状态)的交易策略,是一个较容易构造的策略,以此为例,我们可以对资金管理的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风险控制是在市场生存的第一要素,市场中所暗藏的风险并不显而易见,而暴利却刚好相反,我们在交易场上本来就不够多的理智,千万不要被欲望所代替。
以上我们讨论了一个赢面50%左右的交易信号(策略)的风险百分比的合理设定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继续探讨这个问题的变异案例。
假设,我们对一只股票进行连续操作,设定风险百分比值为R,如果赢面仍然保持在50%左右,我们该通过怎样的资金管理方法,达到最稳定的赢利效果?
让我们从一个“永动机”模型说起。
量子力学理论的发明人之一麦克思韦,在描述一台永动机模型时,设置了一个活动的门,用来隔断两部分的空气。当一个快速的分子从右边往左边接近时“模型”自动开门让分子进入左边;如果是慢速分子,“模型”就将门关上,将分子留在右边。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台机器便能不停地运转,永动机发明成功。
我们无法证明其合理性。
但是这个思路引出了一个资金管理的模式。
根据上面的思想我们构筑一个资金管理模型:你初始买入股票,使股票和资金等值(各占一半),以后不管股价涨跌,都依靠买卖股票使二者达到平衡(不考虑交易成本)。
例如股价涨一倍,你就卖掉市值的1/4,使市值和空仓资金持平;假如股价跌到原来的一半,你又补进股票市值的1/2,使二者达到平衡。
由此不停地进行下去,当股价回到初始买入价格时,你便赚到了钱;而持股不动或持币不动的投资者资金状况不变,没有赢利。例如资金10000元,当股价跌一半再回到原位,资金量变为11250元,赚了1250元。
这个模型实质上是一种等价鞅模型,非常之诱人。如果能成功,估计我们以后可以不用干活,就能在股市中得到大笔财富了,因为根据这个模型操作,几乎毫无风险可言,是一种“零风险”资金管理方法(当然前提是股价总能回到初始价格)。
既然这么诱人,我们愿意对其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假定我们对同一只股票操作,整个过程中涨了P次,跌了Q次,每次涨跌我们都使股票市值和资金量进行平衡(实际操作你不一定要用1倍、2倍,你可以使用风险百分比R值进行规范),又假定初始资金量为M 。
关于下面的推导,数学不好的读者可以跳过,直接看演算结果。
我们计算得出:最后总资金量为3^(P+Q)/2^(P+2Q)*M(为了最后赢利,系数务必大于1)。利用函数单调性,取10为底的对数就得到(P+Q)lg3>(P+2Q)lg2,即:59>Q/(P+Q),或者P/(P+Q)>0.41。
结论就是:涨的情况占涨跌总数达到41%以上才可以赚钱。这里“涨和跌”的定义是:股价达到某个风险百分比R后,我们进行股票和资金调整,使其达到平衡的过程。
可见零风险也是不容易的,你对单一股票进行连续操作,必须保证“涨跌”比例大致相当,这个资金管理模型才有意义。这时,这个“涨跌”比例实际上与交易信号无关了,只取决于你的风险百分比R值。R值(即什么时候调整股票市值与资金达到平衡)的选定策略,此时已经转化成了交易策略。
这种策略在牛市确实降低了操作的难度,R值的可选范围较大,“涨跌”比例大于41%、甚至大于50%比较容易,但是付出代价的是资金增值的速度变缓。在熊市,R值的选取一定要保证“涨跌”比例达到最小值41%以上,这样股价回复到初始价格时,别人解套,你可以赢利。否则,“零风险”只是一句空话。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