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A股,市场往往谈“减持”色变,把“解禁”也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股价在减持计划发布后出现下跌,则更被市场归为下跌的真正原因。 那么,减持对市场影响的“真相”到底如何,今年以来减持计划实施情况如何,减持新规以来减持市场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记者通过数据发现“减持”有三大真相: 第一,减持是中性行为,市场高位往往减持规模较大; 第二,无需谈“减持”色变,实际减持数量往往低于计划减持; 第三,减持计划的披露及实施未明显影响股价走势。 减持是中性行为,市场高位往往减持规模较大 以深市为例,数据显示,减持新规推出前(2012年6月-2015年6月),各类受限主体日均减持总额占市场日均成交金额的比例仅为1.51%,减持新规(2017年5月至今)实行后,下降至1.00%;其中控股股东日均减持金额占市场日均成交金额比例仅为0.05%。 从历史减持情况来看,无论是否出台了专项减持制度,各类受限主体实际减持金额占市场成交总量的比例均较低,且前后差距甚小。 对此,市场专家认为,由于受限主体交易量占比较小,单纯从交易层面评估,受减持新规限制主体减持数量对市场整体价格形成的影响有限。但不排除股东减持所释放的信号,导致非理性紧张情绪蔓延,从而放大了减持行为对市场的作用。 此外,记者注意到,市场和投资者对解禁数量也十分关注,把新增解禁股票视为击垮市场的“洪水猛兽”。然而,从过往和未来解禁数量来看,以深市为例,两市解禁数量占市场成交量、总市值和流动市值比例均较小。其中,实施减持新规后,日均解禁股数和日均解禁金额分别为16.44亿股和185.67亿元,占市场日均成交金额4.15%。 上述专家坦言,部分投资者忽略市场整体规模的增长,仅凭新增解禁股票绝对数量来做投资决策是片面且不理性的。另外,各类受限主体并非股票一解禁就卖出,不少股东长期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选择长期持有,真正减持的数量就如同小溪,对市场这条大河的作用微乎其微。 此外,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市场走势好的时候减持规模较大。以深市历史数据为例,近年减持受限主体减持情况与深证成指点位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深证成指点数位于高位时,受限股东减持金额增加,深证成指点数回落时,受限股东减持金额相应减少。市场专家评论到,股东减持是一个市场行为,股东依据市场价格与股票价值判断是否减持,市场高估时,股东减持获取投资回报;市场低估时,股东增持稳定市场。 另外,深市限售股份解禁金额走势相对平稳,同深证成指点数波动趋势相关性不大,由此可以看出,解禁数量多少对市场走势影响较小。因此,投资者无需视“解禁”为“减持”和“下跌”的前端号角,应从价值投资的视角客观分析,让投资更加理性。
深市主体减持金额、解限金额、深证成指走势关系图 专家认为,股份转让是股东的基本权利,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从制度层面看,顺畅的资本退出机制是市场成熟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保障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形成,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让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因此,应当客观看待减持行为,客观评价减持对市场的影响,股东依规披露并实施减持计划应当是一种中性行为,还应认识到减持披露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积极作用。 无需谈“减持”色变,实际减持往往低于计划 有媒体对2019年减持计划披露情况表示担忧,认为减持潮“凶猛”,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无论拟减持数量还是减持金额占市场交易总量比重较小;另一方面计划减持数量也远低于实际减持数量。 从深市情况看,从2019年初至9月11日,共有948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披露了1653项减持计划,合计拟减持237.49亿股,仅占深市2019年累计成交量的0.44%,合计拟减持2574.31亿元,占深市2019年累计成交金额的0.49%(详见图2)。总体来看,深市重要股东拟减持数量和金额占同期市场交易数量和金额的比重均较小。 上述专家评论,由于深市民营企业占比较高,该类企业股权相对集中,重要股东绝对数量较多,因此大多数减持都会预披露。投资者在分析减持计划信息时应当明白这一特性。
其实这些减持计划完成度并不高。根据进展公告显示,从2019年初至9月11日,深市重要股东实际减持64亿股,占减持计划拟减持股份的26.95%,占减持期限内公司累计成交量的0.11%;实际减持金额约673.27亿元,占减持计划拟减持金额的26.15%,占减持期限内公司累计成交额的0.44%;实际减持规模占公司流通盘比例很小。在已提前终止或实施完成的减持计划中,实际全额完成减持计划的股东仅占45.25%,大部分股东未充分减持。总体来看,重要股东实际减持数量远低于其计划数量。 究其原因,市场专家分析,一方面市场波动影响股东减持意愿,另一方面,股东在无法精确拟减持数量时,都会选择充分利用可减持额度进行预披露,能够为其争取最大的减持空间。因此,减持预披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市场实际承压情况,投资者可以辩证看待预披露所释放的信号,无需减持计划一出,市场就闻声色变。 除此之外,减持计划的披露及实施未明显影响股价走势。从二级市场反应来看,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对公司股价影响相对较小,仅少部分公司在持续周期内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从深市重要股东可减持首日来看,2019年初至9月11日,448家股价上涨,379家股价下跌。实施减持计划期间,首日股价平均上涨0.17%,减持期间公司股价平均上涨1.44%,减持计划的实施期间内公司股价未受到明显影响。 市场呼吁适时优化减持政策 规范重要股东股份减持是平衡效率与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的内在需要。 自减持新规实行以来,“过桥减持”、“精准减持”和“清仓式减持”等减持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平稳运行,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减持新规在实践执行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场对适度“松绑减负”的诉求日渐强烈。 业内人士认为,减持新规虽在异常波动等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大股东及特定股东较严格的减持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流动性,增加了交易阻力。与此同时,减持新规与其他监管政策叠加,导致资本退出存在阻碍重重,或不利于资本形成。例如,由于与敏感期制度叠加,受限股东可选择的减持窗口大幅压缩,从而导致“集中减持”的现象;又如与再融资市场发行和锁定期叠加,降低了市场主体参与再融资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导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为突出。 还有专家人士指出,股票质押行为与减持严控存在一定关系。在减持受限较多的情况下,有融资需求的大股东更倾向于质押融资。 目前,市场各方改革呼声不断,改革共识日渐凝聚,畅通交易机制、促进资本循环,更好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已成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方向。 记者了解到,自减持新规实行以来,监管层也在持续关注规则适用效果,注重市场诉求收集,就实践执行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已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不断优化减持制度的监管逻辑和目标思路,以期平衡好释放市场活力与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关系,平衡好尊重股东合理退出需求与维护市场秩序的关系,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平衡。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