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2 积分 2892857 威望 1396460 布 龙e币 1496397 刀 在线时间 133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3 最后登录 2024-12-26
全球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交易思想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经历了美国1929年股灾仍能积累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大投资家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32岁积累了320万元的财富,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巴鲁克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
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1931年11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巴鲁克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也是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说:“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他从不等待最高点或最低点。他在强市中买,在弱市中卖。他提倡早买早卖。”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巴鲁克的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华尔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赚钱的秘诀。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出去了。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人们常常惊异巴鲁克的判断力,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探讨群体的病态心理现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该书是巴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该书目前享有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巴鲁克曾经鼓励、促成了该书在1932年的再版发行,并且为之撰写了一篇序言。巴鲁克称赞这本书为研究自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启示。
●巴鲁克的投资十守则
巴鲁克提出的投资十守则,看起来平淡无奇,运用起来稳扎稳打,非常有效。
在巴鲁克的自传《My Own Story》中,他谈到:“我对所有的炒股规则都抱有怀疑,所以很不愿意多谈。但就我的亲身经历,以下的几点或许能帮助你自律:
1、除非你能将炒股当成全时工作,否则别冒险。
2、对任何给你‘内幕消息’的人士,无论是理发师、美容师还是餐馆跑堂,都要小心。
3、在你买股票之前,找出公司的所有资料,它的管理层、竞争者,它的盈利及增长的可能性。
4、别试着在最低点买股、最高点卖股,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撒谎。
5、学习快速干净地止损。别希望自己每次都正确。如果犯了错,越快止损越好。
6、别买太多股票,最好只买几只股票,以保证你能够仔细地观察它们。
7、定期有计划地检查你的投资,看看有什么新的发展可能改变你的想法。
8、研究税务情况,在卖股时争取最大的税务效益。
9、永远持有一部分现金,不要将钱全部投入股市。
10、不要尝试成为万事通,专心于你了解最多的行业。
●巴鲁克的最经典名言
我个人认为巴鲁克的下面这句名言是其最经典的。巴鲁克说:“如果投机者一半的时间是正确的,他很幸运。假如一个人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并且立即放弃亏损,那么,他在10次中做对了3或4次,就可以为他带来财富。”
我个人理解,巴鲁克的这句经典名言其实道出了交易的精髓、交易的第一法则: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巴鲁克设定的止损点是10%。
●巴鲁克的相关著作
1、《A Philosophy for Our Time》(1954年)
2、《My Own Story》(1957年,自传)
3、《Baruch: The Public Years》(1960年,自传)
4、《Bernard M. Baruch: the Adventures of a Wall Street legend》,1993年初版、1997年再版,作者James Grant。中译本名为《华尔街冒险家:投资大师巴鲁克传》,2007年出版。
-------------------------------------------------------------------------------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岁的时候开始股票交易,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他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四起四落,惊心动魄的战史,以及他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们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Livermore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死时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各方公认的经典投资书籍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认为以Livermore生平为背景的一本书《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投资经典书籍。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好书,投机者往往不屑一顾,反之亦然。
如果只选10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相信《股票作手回忆录》定能入选。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这位隐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使用。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经历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总结概述如下:
(1)赚大钱不是靠个股价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动,也就是说不靠解盘,而靠评估整个市场和市场趋势。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Livermore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情。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确实了解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2)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一定要等到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当市场犹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Livermore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3)操作时一定要追随领头羊,其他股票何去何从用不着考虑。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领头行业和强势行业中的领头股票。领头羊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破阻力区域、率先创造新的最高价格。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记住,今天的领头羊也许不是两年之后的领头羊。正如妇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宝的时尚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股票市场也不断抛弃过去的领头羊,新领头羊取代了旧领头羊的位置。以前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很难成为新的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和商业情况的变化将产生更大预期利润的新的交易机会。
(4)坚决执行止损规则。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损失控制在10%以内。Livermore说,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帐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坚决执行向上的金字塔买入原则。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Livermore说,如果你的头笔交易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就绝不要继续跟时,绝不要摊低亏损的头寸。一定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脑子里。只有当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才继续购买更多的股份。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价符合预计向下走时,才一路加码。Livermore喜欢做空那些价格创新低的股票。
(6)避免购买那些低价的股票。大笔的利润是在大的价格起伏中获得的,它通常不会来自那些低价的股票。
●像Livermore那样进行交易
Richard Smitten根据Livermore的私人文件和对其家人的访谈,提供了他对Livermore交易方法的深刻看法。
Richard Smitten总结了Livermore的交易秘诀。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应该永远学习3件事情:(1)市场时机,(2)资金管理,(3)情绪控制。Richard Smitten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了Livermore的市场规则、时机规则、资金管理规则,且明确指出:投机者必须控制的最大问题就是他的情绪,情绪控制是市场中最重要的因素。
●Jesse Livermore关于人性的经典名言
记住,驱动股市的不是理智、逻辑或纯经济因素,驱动股市的是从来不会改变的人的本性。它不会改变,因为它是我们的本性。
在华尔街或在股票投机中,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将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不会改变,正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情绪使人变得愚蠢。我相信这一点。
●Jesse Livermore的相关著作
1、《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1923年首次出版,作者Edwin Lefevre。中译本已经有三个,海南出版社(1999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均取名为《股票作手回忆录》,地震出版社(2007年)取名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2、《How to Trade in Stocks》,作者Jesse Livermore(1940年3月出版)。中译本名为《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丁圣元翻译,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3、《How to Trade in Stocks》,原著Jesse Livermore(1940年3月出版),Richard Smitten补编(2001年出版)。中译本名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商:股市作手杰西•利弗莫尔操盘秘诀》,地震出版社(2007年)。
4、《Jesse Livermore:Speculator-King》,Paul Sarnoff(1967年/1985年)。
5、《Trade Like Jesse Livermore》,Richard Smitten(2004年)。
----------------------------------------------------------------------------------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格雷厄姆去世前宣布不再信奉基本分析,值得认真思考
格雷厄姆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访谈中,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派,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
格雷厄姆估计没有想到他放弃的基本分析理论,被他的一些弟子们(以巴菲特为代表)发扬光大,在他去世后的三四十年中,价值投资理论成为投资界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格雷厄姆为什么会在去世前宣布转而相信“有效市场”理论呢?以下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格雷厄姆晚年可能认识到了基本面不是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他应该已经意识了还有比基本面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格雷厄姆或许没有来得及说出他的想法,或者他也说不清楚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因此,他才转向“不可知论”,最终相信“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不可知论”,因为主张积极型的投资还不如无人管理的大盘指数,所以“有效市场”理论就是等于在说不知道导致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格雷厄姆去世9年后,从1985年开始创立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认为:心理学是理解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股票市场的价格定位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行为金融学认为,要理解股市价格运动的基础,我们必须转向心理学。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一个创造性的概念,但至今也无人能够告诉我们多大的安全边际就应该开始买入。行为金融学在试图解答格雷厄姆晚年的困惑。
●格雷厄姆的相关著作
1、《Security Analysis》,1934年初版,作者Benjamin Graham,David Dodd。中译本名为《证券分析》。
2、《The Intelligent Investor》,1949年初版,作者Benjamin Graham。中译本名为《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投资指南》。
3、《Benjamin Graham: The Memoirs Of The Dean Of Wall Street》by Benjamin Graham and Seymour Chatman (editor) (1996)。中译本名为《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
4、《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作者Janet Lowe。中译本名为《本杰明•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1999年)。
--------------------------------------------------------------------------------
4、是川银藏,享年95岁(1897年-1992年9月)
●是川银藏:令巴菲特、索罗斯推崇备至的人物?
1897年,是川银藏生于日本兵库县,在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中是唯一的非欧美人士。
1912年,小学毕业,是川银藏就开始闯荡江湖,二十几岁就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1927年日本金融危机,又让他从巨富沦为赤贫。为此,是川银藏开始了3年的寒窗苦读,在图书馆遍读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书籍、资料,掌握了经济变动的基本规律。(笔者注:是川银藏的这种努力学习行为,我深为佩服,也是我将其选入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个人总结的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总结得真不错。许多道理和知识,过去的佼佼者其实早已经在书中告诉了我们。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经常一再重演。视野决定成就,过程决定结果。广泛阅读可以扩展视野,反复阅读投资经典既是一个向佼佼者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历史经验教训的最佳捷径
。我要特别感谢2005-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由于大牛市,才有众多投资经典书籍的重新印刷出版发行,我才有机会读到了很多的投资经典书籍,对于投资的认识,相对三年前的自己,出现了质的飞跃。2006-2007年我读到了关于泡沫和大众心理方面的一些投资经典书籍,帮助我对股市泡沫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使我有效躲开了2008年超级大熊市的屠杀,基本保住了大牛市的超预期利润。)
1931年,是川银藏在34岁时,第一次投资股票,是川银藏拿妻子帮忙筹措的70日元投入股市,获得百倍利润,成为了日本股市的传奇人物。是川银藏一生中在股市中大赚超过300亿日元。
1981年,是川银藏84岁高龄了,提前大家发现投资机会、悄悄大量买进住友金属矿山公司股票,后迅速获利了结,赚了200多亿日元。仅靠股票投资,是川银藏1982年成为全日本个人所得排行榜名列第一,1983年度名列第二。但是,是川银藏不久就发觉,赚来的钱,全给课税课光了。
是川银藏,仅仅小学毕业,却凭着他在股市上的惊人业绩而在1933年(36岁)设立是川经济研究所,更登上了大学的教坛。
是川银藏的自传中说:我决定用自己的手,写下自己的人生,藉此告诉世人,靠股票致富是件几近不可能的事。这是我的使命。一般人或许以为我推翻了这个“不可能”,靠买卖股票而获得钜富。可是,事实决非如此。事实上,我现在是一无所有,没有累积任何财产。在日本的税制下,我虽靠股票赚了大钱,却留不住。
据《股神:是川银藏》一书讲述,是川银藏百发百中的判断力,预测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的准确性令人吃惊,因此被称为股市之神。世界上著名的股市投资家巴菲特、索罗斯、邱永汉等都对是川银藏的投资手法推崇备至。
●是川银藏致胜股市的三件法宝
据《股神:是川银藏》一书陈述,是川银藏致胜股市的三件法宝是:(1)只吃八分饱,(2)乌龟三原则,(3)股市投资五原则。
(1)只吃八分饱
是川认为,投资股票卖出比买进要难得多,买进的时机抓得再准,如果在卖出时失败了,还是赚不了钱。
而卖出之所以难是因为一般不知道股票会涨到什么价位,因此便很容易受周围人所左右,别人乐观,自己也跟着乐观,最后总是因为贪心过度,而错失卖出的良机。
日本股市有句俗话:“买进要悠然,卖出要迅速。”如果一口气倒出,一定会造成股价的暴跌,因此,必须格外谨慎,不能让外界知道自己在出货,而且,他有时为了让股票在高价位出脱,还得买进,以拉抬股价,如此买进与卖出交互进行,逐渐减少手中的持股。遵守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市场人气正旺时,是川不忘“饭吃八分饱,没病没烦恼”的道理,收敛贪欲,获利了结。
股市投资法则。
(2)乌龟三原则
是川积累多年的经验认为,投资股票就像乌龟兔子与乌龟的竞赛一样,兔子因为太过自信,被胜利冲昏了头,以至于失败。另一方面,乌龟走得虽慢,却是稳扎稳打,谨慎小心,反而赢得最后胜利,因此,投资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审慎买卖。所谓“乌龟三原则”就是:
一、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
(3)股市投资五原则
对于股市投资人,是川有两个忠告。第一个忠告是:投资股票必须在自有资金的范围内。第二个忠告是:不要受报纸杂志的消息所迷惑,未经考虑就投入资金。
是川把他这一生的投资经验,整理成“投资五原则”提供给投资者参考。
一、选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后选择;
二、自己要能预测一二年后的经济变化;
三、每只股票都有其适当价位,股价超越其应有水准,切忌追高;
四、股价最后还是得由其业绩决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万碰不得;
五、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我个人理解,是川银藏致胜股市的投资经验,看起来并没有十分特别的地方,但是川银藏在股市中赚了很多钱。这充分说明了大道至简,股市中赚钱的投资原则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执行者的心(执行纪律)。也验证了下面这句话:股市中赚钱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知道内幕消息的人,一种坚持自己操作原则的人。
●是川银藏的经典名言
我个人选择的是川银藏的经典名言如下: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二、三次的大好机会。能否及时把握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得靠平常的努力与身心的磨练。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再加上日夜的思考训练,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此外,做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直觉,这个直觉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无数次战斗所累积的经验。
我个人的感悟,2008年出现了号称“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股市指数MSCI在2008年已经下跌40%以上,这意味着也可能会有一个“百年一遇”的股市致富良机,但前提是要在2008年的超级大熊市中生存下来。这可能就是人的一生中,难得碰到的大好机会!
●是川银藏的相关著作
1、是川银藏93岁时撰写的自传《股市之神:是川银藏》,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1991年、2005年出版有中文版。
2、野川编著的《股神:是川银藏传奇》,2001年,中国档案出版社。
5、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
Gerald M. Loeb于1899年出生于旧金山,1921年开始证券投资,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他发现1929年股市实际上在9月3日就达到了最高点,这比大崩盘开始几乎要早了整整2个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这样描述的:我预见到1929年股市见顶,并及时抛空了股票。我能回忆起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达到最高价位。在那年,我不仅不断变换着手中交易的股票种类,而且股票的数量也在减少。当手中一只只的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我就转向其他表现尚佳的股票。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Gerald M. Loeb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进入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可能与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与投资哲学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资存亡战》里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日趋成型的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说:“形成证券市场形态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心理。”心理状况驱使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又拒绝以10倍及以下PE购买同一只股票。有时,股票的价值持续几年被大众高估,人们一直给出一个比理论估价高出许多的价格。同样,理论上的价格低估往往也会持续多年。无论自己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市场将自己得出股票价值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的结论。
我个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涨与2008年的暴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很难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很难得出股市走势正常的结论。如果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市场走势则显得十分正常了。2006-2007年,股票新开户人数急剧增加,投资者疯狂地购买股票,如果只根据基本面来分析,历史估价模型并不支持过高的价格,投资者就会过早退出市场(赵丹阳同志在3000点即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就是这样投资者的代表,当然我并不认为赵同志的操作有什么不对)。2008年的下跌趋势形成后,投资者视股票如毒品,疯狂卖出股票,资金连续大规模地从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银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至于大盘跌到历史最低市盈率时,大家似乎仍不愿意入场,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盘最终的底部在哪里。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大众心理。
●Gerald M. Loeb的著作《投资存亡战》名列十大投资经典
Gerald M. Loeb于1935年出版了著作《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很快成为畅销书,初版就卖出了20余万册。该书与价值投资的经典书籍《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1934年初版,作者Benjamin Graham,David Dodd)几乎同时出版上架。《投资生存战》于1936年、1937年、1943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65年和1996年进行了重版。重版次数之多,相当罕见。
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序言中说:数年前,我购买了一千多本股市和投资类的书,然而,根据我45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仅有10-12本书真正是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而《股票作手回忆录》就是其中的一本。欧奈尔在他的著作《如何在卖空中获利》(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的序言中推荐的书籍包括《投资存亡战》和《股票作手回忆录》。因此,我认为:《投资存亡战》应该名列欧奈尔认为的10-12本真正有一定的实际价值的投资书籍名单之中。
逆向投资大师James Fraser选择的十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名单如下),Loeb的《投资存亡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与许多著名的投资经典书籍相提并列。
1、《Why You Win or Lose: The Psychology of Speculation》,作者Fred C.Kelly
2、《乌合之众》(The Crowd:A Study of Popular Mind),作者Gustave Le Bon
3、《投资存亡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作者Gerald M. Loeb
4、《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作者Edwin Lefevre
5、《投资革命》(Capital Ideas: The Improbable Origins of Modern Wall Street),作者Peter L. Bernstein
6、《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作者Charles Mackay
7、《逆向思考的艺术》(The Art of Contrary Thinking),作者Humphrey B.neill
8、《Popular Financial Delusions》,作者Robert Lincoln Smitley
9、《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作者Benjamin Graham
10、《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作者Philip A. Fisher
(注:这10本书中的6本列入我选的29本投资经典书籍。当时我还没有读到《投资存亡战》这本书,否则,我可能会将其列入我选的30本投资经典书籍名单。)
●Gerald M. Loeb的最经典名言
我个人选择的Gerald M. Loeb的最经典名言:在过去40年中,我在华尔街上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无知,而且自己也是那么的无知。
我个人的感悟:2006-2007年的大牛市,出现了很多暴发户,可是其中大部分人都将市场的运气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在2008年的超级大熊市中严重亏损,这是一种典型的无知。最近三年,我反复阅读了很多经典书籍,由于阅读范围的扩大,我感觉我以前不知道的投资知识越来越多。经典投资书籍就好比放在一个圆周内的东西,阅读的书籍越多,圆周的直径就越大,圆周的周长也就越大,圆周外面的未知领域就越大。我经常与朋友交流我的这个观点,投资书籍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我时刻提醒自己:在证券投资领域,我所知道的与我以为我知道的远远不是一回事。
●Gerald M. Loeb的相关著作
1、《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1935年初版,作者Gerald M. Loeb,中译本名为《投资存亡战》。
2、《The Battle for Stock Market Profits》,1971年初版,作者Gerald M. Loeb
---------------------------------------------------------------------------------
6、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伟大的赢利记录:68年的投资生涯,没有一年赔过钱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笔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10%的赢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笔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第三条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赚钱”,别人成功的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笔者的感悟:我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制造了90%的行情。
四、坚持长线思维
纽伯格说:注重短线投资容易忽略长线投资的重要性。企业经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长线投资,当然同时会有短期效应,如果短期效果占主导作用,那将危害公司的发展和前景。获利应建立在长线投资、有效管理、抓住机遇的基础上。如果安排好这些,短线投资就不会占主要地位。当一支热门股从小角度分析,它一个季度未完成任务,市场的恐慌就会使得股价下跌。
笔者的感悟:自从有了自己的稳定赢利模式后,我不再关注短线行情的波动,急眼于以月和年为单位的中长线行情。
五、及时进退
纽伯格说:什么时机可以入市购买股票?什么时候适合卖出股票、在场外观望?时机可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时机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本来可能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买入,情况会很糟。有的时候,如果你适时购入一支高投机股票,你同样可以赚钱。优秀的证券分析人可以不追随市场大流而做得很好,但如果顺潮流而动,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些。当股票下跌时,你应该把损失点定在10%。这条法则,多次帮助了我:把钱放在其他收益多的地方要比坚持错误的选择好得多。
笔者的感悟:很多伟大的交易大师,都有严格的止损原则。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是证券交易的精髓和第一法则。
六、认真分析公司状况
纽伯格说:必须认真研究公司的管理状况、领导层、公司业绩以及公司目标,尤其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包括:设备价值及每股净资产。这个概念在世纪初曾被广泛重视,但这之后几乎被遗忘了。公司的分红派息也十分重要,需要加以考虑。我对绩优公司超出10~15倍市盈率一倍的市盈率是接受的。而它们中许多市盈率只在6~10倍之间,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笔者的感悟:不管公司从事哪一行,过去推动股价的是基本面,将来仍然如此,最后总是要回归基本面,总是要回归价值。股价随着盈余走,这是我目前和未来永远奉行的真理。如果您想通过长期投资稳定获利,那么就应该在低估时买入持有,最好不要在明显高估的时候买入持有。
七、不要陷入情网
纽伯格说:在这个充满冒险的世界里,因为存在着许多可能性,人们会痴迷于某种想法、某个人、某种理想。最后能使人痴迷的恐怕就算股票了。但它只是一张证明你对一家企业所有权的纸,它只是金钱的一种象征。热爱一支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别人去热爱比较好。
笔者的感悟:很少有公司能够实现30-5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好公司的股价也有涨过头的时候,如果出现非常明显的泡沫,即使是好公司,也应该卖出。
八、投资多元化,但不做套头交易
纽伯格说:套头交易就是对一些股票做多头,对另一些股票做空头。获利及风险因素与当今股市相比较而言是低的。但是相信我,当今股市相当有风险。如果你坚持做套头交易,而且确信有经验可以帮助你,记住要使它多元化,要统观全局,确信你的法则是正确的。如果要使你的投资多元化,你就要尽量增加你的收入,如资金。多元化是成功法则中重要的一部分。
笔者的感悟:我目前的投资原则之一是组合投资,单一品种的持仓成本上限是20%。不投资股票的时候,可以买点债券、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九、观察周围环境
纽伯格说:我所说的环境是指市场走向和整个世界环境。你需要变通我给你的那些模式,以适应你所在的市场的运作。一般情况下,如果短期和长期利率开始上升,这是在告诉股票投资者:升势来了。股票不分季节,按照日历投资是没有必要的。记住,对投资者来讲,任何时候都是冒险的。对享受人生和享受投资快乐的人来说,季节虽多变,但机会随时都有。
笔者的感悟: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应该有不同的操作策略。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中的一条是:应该拥有适应不同环境的交易系统。我们需要拥有至少两套不同类型的交易系统,来保证每年都能获取稳定的收益。
十、不要墨守陈规
纽伯格说: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有必要的。我的观点是,你应该主动根据经济、政治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技术上,有时我们可以控制,但有时却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我擅长做熊市思维,我与乐观者们唱反调。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有悲观情,我就与之相反做牛市思维;反之亦然,我同时做套头交易。
笔者的感悟:在趋势的过程中,群众总是正确的,但在趋势的尽头,群众总是错误的。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是股市致胜的法宝之一。
●罗伊•纽伯格的相关著作
自传《So Far,So Good:The First 94 Years》,中译本名为《世纪炒股赢家》(中国标准出版社)、《忠告:来自94年的投资生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的中译本取名为《金钱与艺术: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自传》
-------------------------------------------------------------------------------
7、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享年93岁(1906年-1999年9月14日)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我最崇拜的投资家
众多最伟大的投资家中,我最崇拜的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我认为自己的投资哲学与科斯托拉尼最为接近,或者说,科斯托拉尼的投资哲学对我现在的投资理念的烙印最深。
科斯托拉尼,德国最负盛名的投资大师,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科斯托拉尼少年时即被父亲送到巴黎学习股票投资技巧,在股海纵横70余年,业绩骄人。通过各种金融投资所获得的财富使得他在35岁时就可以过上帝王般的退休生活。科斯托拉尼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股票见证人”和“本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科斯托拉尼是一位蜚声世界的大投机家。自从十几岁接触证券界后,他就和投机结下了不解之缘,80年岁月以投机者自居,并深以为傲。他一生共出版了13本国际畅销著作。《大投机家》是其最后一本著作,它凝聚着的是一生以投机为业者的忠告。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投资哲学
1、科斯托拉尼关于长期走势的观点
科斯托拉尼认为股市长期将继续增长,因为经济将长期发展。
科斯托拉尼有一个最著名的投资建议,就是要投资者到药店买安眠药吃,然后买下各种绩优股,睡上几年,再从睡梦中醒来,最后必将惊喜连连。
科斯托拉尼是公认的大投机家,但这个建议也反应了他关于“投资”的观点。他认为基本面是左右股市长期表现的关键。因此长期持有基本面持续向好的绩优股是非常好的投资方法。
2、科斯托拉尼关于中期走势的观点
科斯托拉尼认为基本面是左右股市长期表现的关键,而股市中、短期的涨跌有90%是受心理因素影响。股市中期走势的基本公式:趋势=资金+心理。
科斯托拉尼认为股市中期的影响因素包括两个组成部分:资金和心理。他的信条是:资金+心理作用=发展趋势。资金是指可以随时投入股市的流动资金。科斯托拉尼的结论:如果大大小小的投资者,愿意购买,也有购买能力,那么股市就全攀升。他们愿意购买是因为他们对金融的经济情况的评价是乐观的;他们能够购买,是因为他们包里或银行存折里有多余的资金。这就是股市行情上升的所有秘诀,即便此时的所有的基本事实以及有关经济形势的报道都认为股市会下跌的。
3、科斯托拉尼关于大盘走势的观点
科斯托拉尼特别看重大盘运行趋势。科斯托拉尼认为,如果大盘行情看涨,那么即使是最差的股民也能赚到一些钱;但如果行情下跌,甚至是最棒的人也不能获利。所以首先要考虑普遍行情,然后才是选择股票。只有那些投资股票至少20年以上的投资者才可以不考虑普遍的行情。
科斯托拉尼认为不能根据图表行情进行交易,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图表分析只有一个规则:人们能赢,但肯定会输。
不过,科斯托拉尼认为有两个图表规则是非常有趣的,即连升连降理论和W、M规则。他认为连升连降理论和W、M规则是投机商凭经验能看出的征兆中最有意义的。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科斯托拉尼所讲的连升连降理论和W、M规则其实反映了技术分析的精髓:顺势而为。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相关著作
科斯托拉尼一共有13本著作,中译本我已经看到出版了6本。
1、《大投机家》,另一个版名为《金钱游戏: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2、《大投机家2: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3、《大投机家3:股票培训班》
4、《大投机家4:最佳金钱故事》
5、《大投机家5》
6、《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
科斯托拉尼的书部分内容是重复的,个人观点,优先阅读《大投机家》和《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其次《大投机家4:最佳金钱故事》(其中有科斯托拉尼的股市测试题,很有意思,测试你有炒股的天分吗?一年多以前,我的得分在70余分,属于“进步者”。科斯托拉尼关于“进步者”的评论是:您懂得事务的关联,能够正确判断事态和趋势,但是您缺乏经验,您也许已获得很大成就,但还没有经历足够的失败以在惊讶中不失去理智,在成为专家之前,还须通过几场考验,体验失败的痛苦。
8、菲利普•费舍(Philip A. Fisher),享年96岁(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
●菲利普•费舍: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费舍1928年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同年5月受聘于旧金山国安盎格国民银行,成为一名证券统计员(即是后来的证券分析师)。1931年3月1日,创立费舍投资管理咨询公司。 1999年,91的他宣告退休,而在此之前他一直亲自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
费舍在他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通过投资、长期持有高质量、良好管理的成长型企业,取得辉煌成绩。比如,他在1955年就已买入摩托罗拉的股票,直到2004年去世也未转卖。费舍被称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菲利普•费舍:股神巴菲特的老师
巴菲特读了费舍1958年出版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这本书后,就开始寻找书的作者。巴菲特说:“当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我对他这个人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很像,他表现得谦虚而大方,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巴菲特指出,格雷厄姆和费舍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投资界并行”。
巴菲特在50年的实际操作中,坚持了“买入持有”的长期投资策略,应该是来源于费舍的思想,因为格雷厄姆并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巴菲特在1969年说过:“我是15%的费舍和85%的格雷厄姆的结合。” 格雷厄姆思想的精华是“完全边际”,费舍的思想的精华是选择数量不多的成长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
●菲利普•费舍的投资哲学
费舍是一个成长型股票投资人,他的投资哲学是寻找能够成长、再成长的公司股票,而且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后,几乎不再卖出。
数十年的长期统计规律表明,股价的长期升幅与公司业绩的升幅是基本接近的。因此,寻找成长型股票是长期获得稳定收益的必由之路。而且,长期的统计数据表明,真正杰出的公司,长期的股价涨幅是相当惊人的,长期抱牢真正杰出公司的股票,可以经历市场的波动起伏,而获得很好的收益,远比频繁买卖的策略要赚得多。
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告诉我们投资成功的核心在于找到未来几年每股盈余将大幅增长的少数股票,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那些真正杰出的公司。
费舍指出想找到真正杰出的股票,并不需要什么内幕消息,通过“闲聊”法就可以找到。费舍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投资经验。而很多投资者都偏好于打听公司的内幕消息,当然他们不知道70%以上的情报来源于公开信息这样的道理。
《怎样选择成长股》提出了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个要点,还在两章里分别阐述了投资人的“五不”原则(其实是“十不”原则)。
费舍在50年前提出的这些选择成长股的准则,至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当然,不同投资者应用这些投资准则的时候,都会有偏离的时候,有时需要经历自己的重大教训(或赔钱或少赚很多钱),才会对这些准则有真正深刻的认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就是这个道理。
●菲利普•费舍的相关著作
菲利普•费舍的著作是《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两个中译本都取名为《怎样选择成长股》。
这本书其实包括三本不同时期完成的著作: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怎样选择成长股》,1958年)。
《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保守型投资人夜夜安枕》,1975年)。
《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发展投资哲学》,1980年)。
9、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Shelby Collum Davis),享年85岁(1909年-1994年5月24日)
●最伟大的家族投资家
戴维斯家族是美国少见具三代投资传承的家族之一。第一代的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国著名的投资人。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Shelby Davis)、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Chris Davis))及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s)均是华尔街很著名的基金经理。
第一代的戴维斯,在1947年,38岁时,辞掉纽约州财政部保险司的官职,拿着妻子的5万美元用于股票投资,到1994年去逝时,资产接近9亿美元。戴维斯第一代40年来的年投资回报率为23%。在40年的时间内,是唯一可与巴菲特的投资成绩媲美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前40年的复合回报率约为24%)。
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在1969年开始经营戴维斯纽约创投基金(Davis New York Venture Fund)的28年中,有22年维持击败市场的表现。对抗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谓棘手这至,但他却毫发未伤。
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在《赢家: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这本书中,作为杰出的大型基金经理有介绍。
据John C. Bogle 的《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中文版名为《长赢投资》)第8章介绍:自1970年至2005年的335只基金,只有3只在35年内持续实现超越市场大盘2个百分点以上的年收益率,其中一只是戴维斯基金。戴维斯基金,1969年由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开始操作。1991年,克里斯•戴维斯从父亲斯尔必•戴维斯的手中接过戴维斯基金的帅印。
《戴维斯王朝(Davis Dynasty)》这本书描述了戴维斯祖孙三代的投资史。
从1947年至2008年,戴维斯王朝61年非常成功的投资史,验证了戴维斯王朝屡试不爽的价值成长投资哲学。
●戴维斯王朝的价值投资哲学
第一代的戴维斯以保险股票为基本组合,顺带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股,把5万美元变成9亿元,40年的复合投资回报率为23%。巴菲特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基于保险公司的成功。第一代戴维斯的成功,也验证了保险股票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品种,这与林森池在《投资王道》中看好保险股的观点是一致的。有观点认为保险股票就是一种复利机器。
第二代的斯尔必•戴维斯于1969年发起创立戴维斯纽约创投基金。斯尔必•戴维斯的选股方法兼有“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的特征。他在投资前,会首先寻找“主题”。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就是泛滥的通货膨胀。斯尔必•戴维斯的风险基金选择了石油、天然气、铝及其他商品类公司。到了80年代,有迹象表明美联储已经成功地打击了通货膨胀。斯尔必•戴维斯发现了一个新的主题:物价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转而购买金融资产: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股票,他将40%的基金投入金融股票,正好赶上了金融股大步前进的好时机。斯尔必•戴维斯这个跨越十年以上的大波段操作方法,与罗杰斯的商品牛市周期几乎完全吻合,很有意思!
第三代的戴维斯包括安德鲁•戴维斯和克里斯•戴维斯两个人,都成为戴维斯不同类型投资基金的经理。(据《戴维斯王朝》说,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维斯加入了共产党,戴着列宁的胸章,宣扬卡尔•马克思,并且引用毛泽东主席和沃论.巴菲特的言语,称父亲是“资本主义的走狗”。)
《戴维斯王朝》最后介绍了戴维斯式投资战略――历经祖孙三代的10项基本投资原则:(1)不要购买廉价股;(2)不要购买高价股,除非股价相对于其收益而言比较合理;(3)购买适度成长型公司价格适中的股票;(4)耐心等待直到股价回复合理;(5)顺流而动;(6)主题投资;(7)让绩优股一统天下;(8)信赖卓越管理;(9)忘记过去;(10)坚持到底,在致股东的信中,他们一再重申:我们在跑马拉松。
●相关著作
《戴维斯王朝(Davis Dynasty)》这本书的作者是与彼得•林奇合著三本畅销书的John Rothchild,彼得•林奇为该书作序。
----------------------------------------------------------------------------------
10、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享年95岁(1912年11月29日-2008年7月8日)
●约翰•邓普顿:全球投资之父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邓普顿被称为“全球投资之父”,排名第三。
邓普顿爵士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邓普顿基金(Templeton Growth Fund )的创始人,邓普顿基金在1954年至2004年中,每年的平均回报率为13.8%,远远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11.1%的年回报率。
●约翰•邓普顿:20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
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
作为最成功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几十年的投资经历可以这样总结:“在大萧条时期买入,在网络泡沫时期卖出,中间还有若干次正确的市场判定。”80年代中期,他是日本熊市到来前最早撤离的投资者之一。1992年,邓普顿猜测“今后十年会是最快乐的时期,也是进步最快的时期”,“美国和欧洲的景气会迅速上升”。而在网络泡沫的疯狂时期,他做空一些高层治理者即将可以合法抛售手里股票的网络公司,几个星期内再度赚进8000万美元——他把这次交易称为“最轻易赚到的钱”。1999年,《财富》杂志评论他“可以说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全球股票投资者”。
●约翰•邓普顿的传世名言
“拒绝将技术分析作为一种投资方法,你必须是一位基本面投资者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真正成功。”
“在极端悲观的那个点位上投资。”
“如果你想比大多数人都表现好,你就必须和大多数人的行动有所不同。”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约翰•邓普顿的相关著作
"Spiritual Investments: Wall Street Wisdom From The Career Of Sir John Templeton" by Gary D. Moore (1998)
"Golden Nuggets From Sir John Templeton" by John Templeton(1997) ,中译本名为《约翰•邓普顿爵士的金砖》。
"21 Steps To Personal Success And Real Happiness" by John Marks Templeton and James Ellison (1992)
----------------------------------------------------------------------------------
11、约翰•伯格(John Bogle),(1929年5月8日-)
●约翰•伯格:指数基金教父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John Bogle被称为“指数基金教父”,排名第七。
John Bogle于1974年创立了先锋共同基金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受尊敬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John Bogle开创了免申购赎回费基金和低成本的指数型投资策略。1975年,他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型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1999年,《财富》杂志把John Bogle评为二十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
●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股神”巴菲特通过投资成为了世界首富,可是巴菲特却认为“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巴菲特曾多次建议投资指数基金。
伯顿•麦基尔教授麦在《漫步华尔街》这本书里面,对于指数基金推崇备至。麦基尔说,在美国,三分之二的主动型基金的长期业绩是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被动投资策略在美国这样的市场远胜于主动投资。
John Bogle认为指数基金的低成本、纳税比例相对较低的优点,也确保了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John Bogle研究发现,1942年至1997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几乎每年超过积极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约1.3%。1978年至1999年间,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79%的业绩比不上指数基金。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能够战胜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据John C. Bogle 的《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中文版名为《长赢投资》)第8章介绍:自1970年至2005年的335只基金,只有3只在35年内持续实现超越市场大盘2个百分点以上的年收益率,仅占0.8%
笔者注:投资指数有两个误区需要避免,一是类似日本自1989年以来20来年的超级大熊市中投资指数基金,将无法获利,二是类似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到2008年的长期熊市中,投资指数基金,将无法获利。如何回避这两个误区,说来话长,此处不再赘述。
●John Bogle的相关著作
John Bogle的众多著作中,推荐优先阅读《长赢投资》这本书。John Bogle说,这并不仅仅是一本探讨指数基金的书,它注定可以转变我们对投资的看法和观念。这本书我才读了几章的内容,感觉不错。如第2章谈到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长期是基本面,短期是心理面,市盈率也是一个心理指标。感觉与笔者对股票的认识,几乎一样。只是John Bogle认为自己不能观测投资者的心理(John Bogle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所以主张投资指数基金。当然,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经常运用逆向思维来判断大盘的走势。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Your Fair Share Of Stock Market Returns" by John C. Bogle (2007),中译本名为《长赢投资》(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Bogle On Mutual Funds" by John C. Bogle (1994) ,中译本名为《伯格谈共同基金》。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New Impera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by John C. Bogle (1999)。
"John Bogle On Investing: The First 50 Years" by John C. Bogle (2000),中译本名为《伯格投资》。
"The Vanguard Experiment: John Bogle's Quest To Transform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 by Robert Slater (1996)。
12、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
●索罗斯:金融天才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索罗斯被称为“金融天才”,排名第五。
索罗斯在1973年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最终该基金成为了著名的量子基金。在将近20年中,索罗斯管理着这个激进、成功的对冲基金做到了年均收益率超过30%,其中有两年,年收益率超过100%。在80年代后期,索罗斯放弃了在量子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成了一名慈善家,在全世界通过他的开放社会基金捐赠巨额善款。
●个人关于索罗斯的投资哲学的一点理解
索罗斯的著作是所有证券投资类著作中最复杂难懂的。人们经常说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是件苦差事。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索罗斯投资哲学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两个词来描述,一个是不完全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一个是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
1、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是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否定
索罗斯认为,我们对处世界的理解注定天生就不完全,我们对于做成决定所需要了解的状况,其实是受这些决定影响;在参与其事者的期望和事件的实际结果之间,天生就有一种差异;参与者的认知所涉及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本身取决于参与者认知的情境,因此不能看作是事实。
经济学理论引进了理性行为的假设企图避开这个问题,它假定人们可以在有效待选项中做出最佳选择,但是作为认知的待选项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却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
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约翰.迈吉的《股市心理博弈》(Winning the Mental Game on Wall Street)一书中提到的“地图”概念与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可能有类似的地方。“地图”是对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种种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描述,但地图所描绘的事物,永远不可能像它描绘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样详尽而准确,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也就是
说,一张地图并不是它所描绘的地区本身。
2、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对经济学中均衡概念的批判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索罗斯将这种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在本质上是有偏向的,在某些情形下,这种偏向不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基本面。反身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索罗斯发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导致了均衡点的不可企及。调整过程所追求的目标中混入了偏向,而偏向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进程的指向将不再是均衡,而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
在索罗斯的反身性的一般理论中,均衡成为一个特例。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认知与事物的实际状态之间有差异,这种歧异状态天生就潜藏在我们的“不完全理解”中。歧异状态通常以繁荣/萧条(boom全球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交易思想(五)st)过程出现,但并非总是如此。繁荣/萧条过程不很均衡:它先慢慢加速,然后在灾难性的趋势反转中达到顶峰。
●索罗斯的相关著作
"The Alchemy Of Finance" by George Soros (1988) ,中译本名为《金融炼金术》。
"Soros On Soro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ve" by George Soros(1995) ,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
"Open Society: Reforming Global Capitalism" by George Soros(2001) ,中译本名为《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Correcting The Misuse Of American Power"by George Soros(2003) ,中译本名为《美国的霸权泡沫》。
"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by George Soros(2002),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论全球化》
"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 by Michael Kaufman(2002)。
13、约翰•聂夫(John Neff),(1931年-
●约翰•聂夫:31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越市场3%以上的顶尖基金经理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约翰•聂夫被称为“市盈率鼻祖、价值发现者、伟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经理人”,排名第六(前五名是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约翰•邓普顿、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乔治•索罗斯)。
约翰•聂夫生于1931年,1955年进入克利夫兰国民市银行工作,1958年成为信托部门的证券分析主管,1963年进入威灵顿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1964年成为先锋温莎基金(Vanguard Windsor Fund)投资组合经理人,1995年退休,31年间,先锋温莎基金总投资报酬率达55.46倍,而且累积31年平均年复利报酬达13.7%的记录,年平均收益率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3%以上,在基金史上尚无人能与其匹敌,由于操作绩效突出,至1988年底,先锋温莎基金资产总额达59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资产与收益基金之一,并停止招揽新客户,至1995年约翰•聂夫卸下基金经理人之时,该基金管理资产达110亿美元。John Neff并曾义务为宾州大学管理捐赠基金,在16年内为宾州大学捐赠基金获得10倍的投资报酬。
●约翰•聂夫选股方法的要素
约翰•聂夫从1964年成为温莎基金经理的30年中,始终采用了一种投资风格,其要素是:
•低市盈率;
•基本增长率超过7%;
•收益有保障;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基本面好。
●约翰•聂夫的价值投资:买进是为了卖出
约翰•聂夫说,寻找低市盈率股票的所有技巧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计算公司业绩好转后的股价区间。温莎基金买进的任何股票都是为了卖出。如果其他投资者看不到你一直在试图让别人看到公司的闪光点,那么你永远无法实现期待中的回报。你准备卖出一只股票的时候这只股票的价格是否会如你所愿?谁也无法保证,但是采取低市盈率策略至少能够让概率的天平倾向你那一边。
温莎基金出售股票的最终原因只有以下两条:
•基本面变坏;
•价格到达预定值。
●约翰•聂夫的相关著作
"John Neff On Investing" by John Neff and Steven L. Mintz (2001),中译本名为《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
----------------------------------------------------------------------------------
14、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沃伦•巴菲特:无与伦比的真正的投资家
无与伦比的真正的投资家。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巴菲特被称为“股神”,排名第一。
●关于沃伦•巴菲特的几点个人理解
1、如何复制巴菲特
巴菲特之所以有今天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宽广的投资视野。他的宽广视野又直接受益于广泛的阅读。巴菲特16岁的时候就已经读了100余本商业书籍。在他生命中的一段时期,他每天阅读多达5本书。巴菲特每天要做的三件事:阅读、研究、思考。巴菲特通过阅读向每个领域里的佼佼者学习。现在国内流行一句“复制巴菲特”的话,我觉得要复制首先就要复制巴菲特广泛阅读的习惯,例如首先考虑做到阅读100本投资书籍,先赶上巴菲特16岁时的水平。
2、规避“负复利”增长是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目标
巴菲特1957年-2007年共51年的业绩中,只有一年是负增长,其他50年全是正增长。巴菲特的这一业绩充分说明了复利的魅力,也充分说明规避负复利增长的重大重要性。
我个人认为,规避可能的“负复利”增长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下跌三分之一需要上涨50%才能复原,下跌50%则需要上涨100%才能复原。
巴菲特规避“负复利”增长的事情,在全世界是做得最好的。研究一下巴菲特1957-2007年共51年的投资业绩,可以看出,仅有2001年的收益率为-6.2%,为负增长,其他所有年份的收益都为正的增长。
规避“负复利”增长是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目标。巴菲特1966年7月12日给合伙人的信中指出,“当大多数人赚钱时,我们也赚,而且赚的程度差不多;当大多数人输钱时,我们也输,但是输得少一些。”巴菲特1960年2月20日给合伙人的信中指出,“在熊市中取得优秀的业绩,在牛市中取得平均业绩。”
3、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并不完全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后的业绩
巴菲特1957-2007年共51年的漂亮投资业绩,并不是真正的股票投资业绩,并不完全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后的业绩。
4、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安全边际”,价值投资并不等于长期持有
个人理解,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的精髓在于“安全边际”,价值投资并不等于长期持有。
●沃伦•巴菲特的相关著作
沃伦•巴菲特的相关著作特别特别多,此处只列出几本。
1、"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 by Roger Lowenstein (1996),中译本名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作者:沃伦.巴菲特、劳伦斯 A.坎宁安(Warren Buffett,Lawrence A. Cunningham)。
3、"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 by Alice Schroeder (20
15、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1933年3月25日-)
●威廉•欧奈尔简介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欧奈尔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以下简介来自于“欧奈尔的CANSLIM投资园地”。)
威廉•欧奈尔(William J. O’Neil)是美国著名的成长性企业的投资大师,投资生涯接近50年。
1933年3月25日出生在俄克拉荷马城,在德克萨斯州长大。毕业于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获得商学学士学位,并在美国空军有服役经历。
1958年开始他的投资生涯,在洛杉矶的Hayden, Stone & Company证券公司担任经纪人。
1960年在哈佛大学的管理发展所(PMD:Program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进行研究工作。研究美国历史上所有涨幅最大的股票所具有的特点。
1963年创立威廉•欧奈尔公司,并买下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交易席位。时年仅30岁,创下最年轻拥有纽交所交易席位的记录。他以CANSLIM 的方法进行实际投资,创下在26个月内大赚20倍的记录。
1973年,创办了欧奈尔数据系统公司,提供高速印刷和数据库出版的服务。
1984年,欧奈尔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CANSLIM以数据库印刷版的形式推出《投资者日报》,并和全国性商业报纸《华尔街日报》竞争。
1988年,出版《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A winning system in good times or bad》一书,国内译为《笑傲股市》,成为当年度全美最畅销的投资类书籍。几次再版,至今已销售100万本以上,目前仍然流行。
1991年,《投资者日报》改名为《投资者商业日报》
1994年,《投资者商业日报》的读者超过了85万,成为唯一可以和 《华尔街日报》媲美的投资日报。
2003年,出版《The Successful Investor》,国内译为《股票买卖原则》。书中,欧奈尔更新了CANSLIM的标准。
至今,威廉•欧奈尔公司已成为全球主要基金经理人最喜爱的投资顾问公司之一。超过600位基金经理人听取威廉?欧奈尔的投资建议,而《投资者商业日报》在全美的订户超过30万人,对股市的影响非常大。威廉?欧奈尔目前仍担任其旗下五家公司的董事长,并持续以演讲的方式介绍CANSLIM的投资策略。
●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系统相媲美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作者是范 K.撒普博士(Van K.Tharp))一书中反复提到的涉及基本面分析的两个系统是: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和巴菲特的公司模型。
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被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认为与林奇、巴菲特的选股系统可以相媲美。
个人观点,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融合了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精髓,是可以赚钱的投资方法之一。如果真正掌握了CANSLIM系统的精华,就足以笑傲股市。
●CANSLIM系统
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用了5年的时间,对各种选股系统的业绩表现进行了大范围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CANSLIM方法是最稳定、表现最好的系统之一。
C-A-N-S-L-I-M选股原则简述:
C=最近季度的盈利 C:最近季度的盈利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
A=每年的盈利增长率 A:年盈利增长率为25%—50%(要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N=新产品,新管理方法,股价创新高 N:创新高的股票经常继续创新高
S=流通盘大小,市值和交易量的情况 S:尽量选择小盘股
L=在行业的地位,是否行业龙头 L:要买就买行业龙头
I=是否有有实力的机构(我们俗称的庄家) I:有实力机构参与易促进股价上升
M=大盘趋势如何。
M:大盘的趋势是个股走势的综合反映,是寻求大概率胜算的先决条件
我个人认为,七项选股方法其实使用时是有先后顺序,个人归纳为三大主要步骤:第一步首先检查整体市场的主要趋势,第二步选择有稳定成长潜力的行业,第三步在选定的行业中进一步优中选优,选择基本面和技术面最强的股票。
技术不多说。从基本面考虑,优选产品竞争力及利润在行业中处领先地位,主营业务持续、稳定成长,最近季度利润同比上升,有新产品新技术问世的股票。将这些股票纳入到你的股票池,缩减到30个左右,不断更新在30个左右,只操作这些股票即可。
●威廉•欧奈尔的方法的缺陷探讨
欧奈尔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序言中说:数年前,我购买了一千多本股市和投资类的书,然而,根据我45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仅有10-12本书真正是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而《股票作手回忆录》就是其中的一本。欧奈尔在他的著作《如何在卖空中获利》的序言中推荐的书籍包括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的《投资存亡战》和《股票作手回忆录》。
我认为,欧奈尔从Loeb和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的相关著作中吸收了很多有益的观点用来创建他的CANSLIM系统。
可惜,Loeb和Jesse Livermore强调的更为重要的观点(心理和人性在股价波动中的重大作用),欧奈尔却没有置于CANSLIM系统中。这使得CANSLIM系统也就仅仅是一种投资方法而已。
我目前接受的观点是:方法在股票投资中,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交易有三个组成元素:心理状态(情绪控制)、资金管理和系统开发(交易方法)。范 K.撒普博士认为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大概占60%),其次是资金管理/头寸确定(大概占30%),而系统开发是最不重要的(只占约10%)。
我认为,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之一,但如果想在股票交易中长期稳定赢利,仅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威廉•欧奈尔:我个人最感谢的最伟大投资家
个人非常感谢欧奈尔,《笑傲股市》和《股票买卖原则》我读过30遍左右,我个人从欧奈尔的CANSLIM系统出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长期持续稳定赚钱的方法。
我个人最崇拜的最伟大投资家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我个人最感谢的最伟大投资家是威廉•欧奈尔。
●威廉•欧奈尔的相关著作
" 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by William J. O'Neil(1988),中译本名为《笑傲股市》。
"24 Essential Lessons For Investment Success" by William J. O'Neil (1999),中译本名为《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
"The Successful Investor" by William J. O'Neil(2003),中译本名为《股票买卖原则》。
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 co-author with Gil Morales, Wiley (December 24, 2004), ISBN 0471710490,中译本名为《如何在卖空中获利》。
16、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1942年10月19日-)
●吉姆•罗杰斯是最成功的投资家强烈推荐的投资家
最成功的投资家,我个人认为有两位,一位是1957年-2007年51年中实现50年正增长的巴菲特,另一位是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的罗伊•纽伯格。
沃伦·巴菲特说:“我不得不承认,罗杰斯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
罗杰斯原是索罗斯的助手,二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罗杰斯给纽伯格做过9个月的助手,后来罗杰斯曾称纽伯格是他的导师。
吉姆·罗杰斯(Jim.Rogers)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他具有传奇般的投资经历。从他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令人闻之色变的量子基金到牛气十足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从两次环球旅游到被Jon Train’s Money Masters of Our Time,Jack Schwager’s Market Wizards等著名年鉴收录,无不令世人为之叹服。
据说因为赚的钱足够多,罗杰斯决定在37岁退休。
●吉姆•罗杰斯的七条投资法则
1、勤奋。
“我并不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这一点,索罗斯也加以证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
2、独立思考。
“我总是发现自己埋头苦读很有用处。我发现,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图,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永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政府所引导的,也不是任何咨询机构所能提供的,必须自己去寻找。”
3、别进商学院。
“学习历史和哲学吧,干什么都比进商学院好;当服务员,去远东旅行。”罗杰斯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教书时,总是对所有的学生说,不应该来读经济学院,这是浪费时间,因为算上机会成本,读书期间要花掉大约10万美元,这笔钱与其用来上学,还不如用来投资做生意,虽然可能赚也可能赔,但无论赚赔都比坐在教室里两三年,听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资深教授”对此大放厥词地空谈要学到的东西多。
4、绝不赔钱法则。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你应该耐心等待好时机,赚了钱获利了结,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如此,你才可以战胜别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5、价值投资法则。
如果你是因为商品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你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炒家,我只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等候机会出现,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击”罗杰斯如是说。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市场走势时常会呈现长期的低迷不振。为了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中,你就应该等待能够改变市场走势的催化因素出现。
7、静若处子法则。
“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他们可能会说‘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赚了3倍。’然后他们又去做别的事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罗杰斯对“试试手气”的说法很不以为然。“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吉姆•罗杰斯的名言
我个人的电脑桌上面贴有罗杰斯的如下一段忠言:
罗杰斯总是告诫投资者要有耐心。
他说,很多人在股票市场买了某种股票,看到它往上涨,就自以为聪明能干。
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
他们刚赚进了很多钱,就立即开始寻找其他可买的东西。
结果可想而知,又把先前赚的全赔回去了。
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狂妄自大――其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滩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
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
一生中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只要不犯太多的错误就行了。
抓住几次好机会你将会变得相当富有。
●吉姆•罗杰斯的相关著作
罗杰斯写过四本畅销书:《热门商品投资(Hot Commodities)》、《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投资骑士》和《中国牛市》。
曾经两次环游世界,第一次在1990年,罗杰斯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投资。他把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游历写成《投资骑士》(Investment Biker),该书共销售了50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销售图书”。
第二次是1999年,开着奔驰旅行车,历时三年,途经116个国家,从冰岛出发经过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非洲、南极、澳大利亚、南美洲然后回到美国,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第二次环球旅行的成果之一是《Adventure Capitalist》的出版
Investment Biker: Around the World with Jim Rogers - 1995 (ISBN 1-55850-529-6),中译本名为《投资骑士》。
Adventure Capitalist: The Ultimate Road Trip - 2003 (ISBN 0375509127),中译本名为《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玩赚地球》。
Hot Commodities : How Anyone Can Invest Profitably in the World's Best Market - 2004 (ISBN 140006337X),中译本名为《热门商品投资》。
A Bull in China: Investing Profitably in the World's Greatest Market - December 4, 2007 (ISBN 1400066166),中译本名为《中国牛市》。
《热门商品投资(Hot Commodities)》的摘要:
前言
好光景不会永远继续,市场从来如此。18年对于市场来说已经很长——实际上,算是20世纪股票大牛市、商品大牛市的平均寿命吧。
我把注意力从股市转回到《CRB商品年鉴》和其他资料中,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和牲畜市场。事实表明,这些东西的市值被难以置信地低估。实际上,一旦你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来,商品的价格正处在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低点。
第一章
耶鲁国际金融研究中心(ICF)题目为《商品期货的事实与幻象》(Facts and Fantasies About Commodity
Futures)的一项研究中,基于1959年7月到2004年3月的期货合同,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商品回报率指数。他们发现投资商品的回报率与股票回报率(还有债券回报率)呈现“负相关”。
上一个商品牛市,从1968年持续到1982年,其间头三年商品价格轻微地起起落落,随后CRB
指数飙涨超过200%,下跌了一点,然后又上扬了一点——次年急降53%。到1977年,在CRB上,商品又有了22%的增长,随后一年又丢掉了15%。在同一幅度内起起落落5年之后,有人可能认为商品市场就这样停滞不前了。但这样想的人完全错了——他会错过另一个104%的飙涨,那是在牛市结束前的192年。
当你看到新闻头条上有关新的石油储层被发现,或者风车农场在主要城市突然出现;当你看到新的矿藏供应市场;当你发现所有商品的库存都在增加,这些就是基本转变——就是你把钱从商品投资中抽走的时候。牛市就会结束。
第二章
即便是一项与特定商品生产相关的技术革命突破,也不必然导致更低的价格。数十年来,1524米以下的钻井或者近海钻井事实上都不可能。到了20世纪60年代,休斯金刚石钻头得以为以发明,带来了石油钻井技术进步和随后的勘探技术进步大爆发。在这项技术突破前,钻井效率和可钻探的石油储层都是不可想象的。很快世界就有了7620米的深井和近海石油钻探平台。
石油价格从1965年到1980年这15年间,上涨还是超过了1000%。在原材料供需严重紊乱的时候,新技术的出现并不必然使其很快恢复平衡。自然,技术在改变,例如技术能让经济更少依赖石油。但是只要油价不涨得那么过分,我们仍会大量使用石油。
交易每种商品都需要花时间去寻找、培植、生产和运输。能源产品和金属的勘探和生产要花数十年。北海油田在1969年被发现,上市是在1977年;阿拉斯加北坡石油是1968年,花了9年时间石油才被运到市场。即便一头1200磅的食用牛,从阉割到屠宰也要两年;一棵咖啡树要花3-5年时间生长,才能结出咖啡果。
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牛市会持续那么长时间的原因:当商品供应因没有新的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变得衰竭时,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认识到这个变化,更不用说将产量提升到与需求相匹配的水平了。
第三章
个性造就差异。你必须透过镜子,彻底洞察你对风险的态度,洞察对已犯下错误的容忍能力,洞察你是否情愿离群。如果你难以容忍错误,商品投资跟其他投资领域一样,会是个残酷的学堂。有经验的商品交易商知道他们会多次犯错。
核对供需:
1, 全球的产量有多大?
1) 这些矿是如何生产的? 2)生产地区可能经历混乱吗?3)储层上是富矿还是贫矿?4)储量有多少? 5)现有库存是多少?
2, 有新的供应资源吗?
1) 旧矿扩建还是新勘探?2)何时动工?3)花费要多少?4)产生增量多少?5)进入市场要多少时间?
1, 这类商品大多用来做什么?
2, 当前的用途中,哪项用途会继续?(无线应用革命淘汰了对电话线的需求,而电话线用铜)
3, 如果铜价涨得太高,何种替代品能有效替代铜(例如,塑料管替代了铜管)
4,
有什么新技术进步可能需要这种商品,而以前不存在这种需要(例如,计算机创造了新需求,而系统部件有的用铜;电缆系统填补了电话线对铜需求的损失)
判断出供需失衡后,要做的决定就是以哪种方式介入到这种失衡里去并获利:
1,买入生产商品的公司的股票,或者服务那些企业的公司的股票;2,投资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商品丰富的国家与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相比,在零售业、餐饮和宾馆连锁业都会做得更好,商品出口国与商品进口国相比,货币表现也会更好;3,投资商品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4,买入商品——全球有数十只铜公司的股票,你要全部分析一遍,分析其不同的管理、资产负债表、合并、养老金计划、政府、当地股市、不同的会计体系、环保主义者等等,要做这些细活的工作量可能是无休无止的。所以直接买商品是个好主意。
具体做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开设个人帐户;2,管理帐户——允许别人来管理的个人帐户,经你书面委托授权,你的帐户在期货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买卖交易;3,交易期货选择权;3,购买商品基金和共同基金;4,指数投资。
不要去卖空什么,除非其价格令人难以置信地高昂。
第五章
美国在走向繁荣富强时也经历过几次挫折。例如,在
1907年就在20世纪美国开始主宰世界时——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导致金融崩溃。过去60年日本创造了崛起的神话,然而也就是在1966年,其开始跻身世界最富的国家时,日本的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了。但一看到美国和日本遇到挫折就卖掉对应资产,显然是个严重的错误。
第六章
金.哈伯特是世界上唯一注意到阿拉斯加州之外美国本土石油供应走向萎缩的人。今天,世界上有一群新哈伯特,他们是专业的地球物理学家和能源分析师,他们预测全球的石油供应已经过了顶点。
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一般水平的油田,其产出每年递减4.8%。在2000年,全世界石油日产量7700万桶;以此推算,到2005年现有油田日产量6000万桶;到2010年,4700万桶。美国油田产量萎缩已经30年了,英国的储量正在锐减;在2004年,分析师预测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不算俄罗斯)石油净增长为零。
这个零增长局面致使一些分析师认定石油输出国组织储量增长是假冒的,纯粹是“纸上数字”,这些石油只存在石油生产国的脑子里。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限额是基于每个成员国的储量,所以每个国家都想把储量报得更高。
Simmons & Company International的首席执行官,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顾问Matthew
Simmons的结论是,沙特油田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油田一样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几十年来,石油公司的执行官们向我们保证,石油钻探“技术革命”——三维地震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多边油井合采、深海生产技术会轻松保持供应量增加,但“换句话说,正是技术革命造就了可怕的衰竭速度”。
第七章
巴西人种植甘蔗主要是为了国内消费,以及用来制成酒精这种石油替代品。但随着由于巴西石油汽油便宜、货币疲软,对巴西有经济意义的是增加出口。
结论
你会知道牛市何时结束的,你会注意到产量在增加,并且需求在下降,即便随后市场经常会上涨一段时间。记得在1978年,石油产量超过需求,但天价石油还是持续了两三年,因为很少人注意或关心。政治家、分析员以及饱学的教授,都一本正经地语言油价在1980年代末会涨到100美元。牛市总是以歇斯底里收场。
商品会按自己的疯狂方式上演。在《财富》或《商业周刊》的封面上,你会看到昔日的首席执行官、风险投资家们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的、满面笑容的农民和石油钻探平台。在CNBC频道的“金钱甜心”节目上,或许在播放来自芝加哥的猪楠期货交易场,或许在播放超市里的女士们谈论他们如何在大豆期货上赚了一大笔钱。小型轿车会成为标准,家庭取暖温度比现在低5度,我们有可能看见小镇外不远处有风车农场。
当你看见所有这些的时候,就是你带上钱退出商品市场的时候。牛市就会结束?
17、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
●彼得•林奇:最伟大、最完美无缺的投资家
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1969年进入富达公司,1977年成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到1990年5月辞去基金经理人的职务为止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200万元成长至140亿元,年均复利增长率达29%。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林奇被称为“投资界的超级巨星”,排名第二(股神巴菲特名列榜首)。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这一历史恐怕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罗伊•纽伯格在他的自传《So Far, So Good: The First 94 Years》(中译本名为《世纪炒股赢家》、《忠告:来自94年的投资生涯》)中是这样描述林奇的:“我认为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者。连同索罗斯一起,我想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如果让我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我只会选择彼得•林奇。他的人品可称第一;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还有一点让我钦佩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
●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秘密:勤奋努力
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是英国最知名的投资基金经理和最成功的投资者,享有“欧洲的彼得•林奇”美誉。林奇为安东尼•波顿的著作《Investing with Anthony Bolton》(2008年4月出版的中译本名为《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写作的中文版序中指出:“该书揭示了获得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勤奋努力。当你翻阅这本书时,请留意勤奋努力的重要意义。请注意格外努力地调研和分析是多么经常地成为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留心到这一点,你将发现,媒体所称的投资‘天才’其实都是那些以持续不断的调研为基础工作的人,因为调研会产生决定性的信息竞争优势。我很强调勤奋努力工作、信息竞争优势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打电话。
林奇不停地寻找投资机会,他不断地奔波于各家公司,目的就是要根据有关的信息找出“明显的赢家”。当然,林奇和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否则他们也能做出和林奇一样的业绩了。首先,林奇对资料有足够充分的理解,从而能够快速敏捷地行动,用不着费工夫去得到并不是必需的资料,这足以保证在多数时候他是正确的。
●最值得欣赏的是心态:激流勇退、知足常乐
在林奇的著作《战胜华尔街》的前言里,人们可以找到林奇1990年5月退休的原因:他想成为一个拥有时间与家人呆在一起的人。在林奇46岁的生日晚会上,他忽然想到父亲就是在46岁时去世的。这是林奇第一次思考死亡。想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阴影。同时他开始思考财富与生命的话题,从而决定退休后专注于家庭和慈善事业。
罗伊•纽伯格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还有一点让我钦佩的是,林奇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
在笔者已经接受的投资理念中,情绪控制/心理因素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投资交易的三要素中,情绪控制/心理因素、资金管理与方法的重要性比例大约为6:3:1。笔者认为,林奇激流勇退、知足常乐的心态是其成为最伟大、最完美无缺的投资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名言: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
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专家一样出色。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林奇坚信典型的业余投资者比职业的基金管理人优势更大。
林奇在《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的中文版序中指出:“个股飙升或暴跌背后总是有着某种理由。而那种信息可以清晰明显地找出来,这些信息也经常是充足的。在现今这种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投资者可以获取那些从前只为华尔资深分析师提供的数据资料。”
林奇说,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发现那些潜在的会大获成功的公司。
笔者对林奇“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的这句名言,有着深刻的实战体会,在笔者成为职业投资者之前,最成功的一只股票投资(苏宁电器)就是深受林奇的方法影响。在2005年的熊市里,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对苏宁电器如此看好,我的答复是建议阅读林奇的投资经典著作,答案就在其中。
●值得反复阅读的投资经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
林奇共写过三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和《学以致富(Learn to Earn)》。投资经典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选择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如下内容:如何找到最佳的赚钱机会,在去公司参观时应该查看什么、避开什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报进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带来最好收益的其他信息资源,以及如何对待那些经常在股票的技术分析中用到的各种数据(如市盈率、帐面价值,现金流等等)。
林奇善于观察经济脉动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并从中找出最佳投资组合。认为“投资是艺术而非科学”,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投资对象”。林奇指出:如果在工作、购物、参观展览、吃东西时多留意一下,或者多关注新出现的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业余投资者也可以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在林奇的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学习林奇的选股方法,找到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林奇比别人更加吃苦;林奇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林奇比别人更加灵活。我们还可以学习林奇的人生哲学。
"One Up On Wall Street" by Peter Lynch with John Rothchild (1989),中译本名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Beating The Street"Peter Lynch with John Rothchild (1993),中译本名为《战胜华尔街》。
"Learn To Earn"Peter Lynch with John Rothchild (1996)。
18、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1950年3月7日-)
●安东尼•波顿:英国最知名的投资基金经理和最成功的投资者。
谁是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没有人会质疑,富达特别情况基金的安东尼•波顿是极少数名列前茅的基金经理人之一。如果你在1979年投资1000英镑在他的基金,到今天的价值将高达125 000英镑以上。每年超过20%的平均复合增长率,换句话说,每年超过金融时报全股指数7%的水平。这一持续战胜市场的过往记录可与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相媲美。
安东尼•波顿,全球领先的投资管理公司——富达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高级投资经理,是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在业界有着“欧洲的彼得·林奇”之美誉。自1979年以来管理过多支基金,获奖无数,被业界尊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由他掌舵的基金平均年回报率均超过20%。尤其是他管理下的富达特别情况基金,自上世纪70年代成立以来,已获得超过14000%的投资回报,表现明显超越了同行和行业的标准水平。
安东尼•波顿管理成立于1979年12月的富达特殊情况基金,至2005年12月的26年当中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0.4%,26年间19次跑赢市场。
●安东尼•波顿的选股秘诀
了解一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了解它的盈利方式和竞争能力。
识别影响一家企业业绩的关键变量,尤其是那些无法控制的货币、利息率和税率变化等因素,对于理解一只股票的成长动力至关重要。
如果一家企业非常复杂,则很难看出它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许经营权。
我赞同沃伦.巴菲特的看法,即宁愿投资于一家由普通的管理层经营的优秀企业,也不投资于由明星经理经营的不良企业。
尝试识别出当下被人忽视,却能在未来重新获得利益的股票。股市的眼光不够长远,因此,有时像下象棋一样,只要你比别人看得稍远一点就能取得优势。
你拥有的消息来源越多,能够发现成功股票的机会也就越多。
忘记你购买的股票的价格。
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吧,做一个逆向投资者!当股价上涨时,避免过于看涨。当几乎所有人对前景都不乐观时,他们可能错了,前景会越来越好;当几乎没有人担忧时,就是该谨慎小心的时候了。
●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秘密:勤奋努力
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是英国最知名的投资基金经理和最成功的投资者,享有“欧洲的彼得•林奇”美誉。林奇为安东尼•波顿的著作《Investing with Anthony Bolton》(2008年4月出版的中译本名为《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写作的中文版序中指出:“该书揭示了获得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勤奋努力。当你翻阅这本书时,请留意勤奋努力的重要意义。请注意格外努力地调研和分析是多么经常地成为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留心到这一点,你将发现,媒体所称的投资‘天才’其实都是那些以持续不断的调研为基础工作的人,因为调研会产生决定性的信息竞争优势。我很强调勤奋努力工作、信息竞争优势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林奇在《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的中文版序中指出:“个股飙升或暴跌背后总是有着某种理由。而那种信息可以清晰明显地找出来,这些信息也经常是充足的。在现今这种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下,投资者可以获取那些从前只为华尔资深分析师提供的数据资料。”
●反向投资大师波顿:认为熊市见底
时间:2008年11月26日 稿源:上海证券报(上海)
如果多头看淡或者空头看好是市场转向的讯号,那么一个从2006年已开始对市场悲观,而且过去几年投资组合只少量持有金融股的基金经理,最近却再三对金融股发出买入建议,能否视为一个转势讯号?
富达的投资董事总经理Anthony Bolton今年5月就开始建议买入金融股,过去几个月欧美银行连番出事,而且每一宗事故都令人拍案惊奇。不过,Bolton表示,仍然看好金融股。他相信熊市已经见底。他表示,正常的骨牌效应是:金融→消费→工业→商品,而当市场推出多项措施后,金融和消费周期类股份可望率先复苏。至于近期还在急促下跌的商品,他认为,至少还要等四、五年。“金融股是这场危机的第一个受害者,我认为它们也将是第一个摆脱危机的。”Bolton称:“消费周期类股份也差不多消化了经济深度衰退的因素,因此其股价颇具吸引力。”选择消费股的原因,他以1926年至2008年之间,每次市场见底后投资在一千五百只最大的消费股为例,一年内都有7%至25%可观的回报。
另外,他亦倾向投资商业银行或者非寿险类的保险公司。“买最强大优秀的银行,经过这次淘汰后,他们的竞争更少。”他表示,最好的银行条件包括规模大、资本充足、资产负债良好等。不过对于连不少银行大班对自己银行的财务状况也不甚了解,Bolton叹道,银行始终是非常难看得通的行业。Bolton所指的金融股是指西方世界而言,随着西方经济在下沉,作为百业之首的金融业真的有长线投资价值?他表示,这次至少需要看三年。至于香港上市的汇控、渣打和宏利是否合乎心目中条件?他不评论个别股份。
和很多悲观的分析不同,Bolton认为熊市见底的见解令许多人大惑不解,Bolton把1900年以来的跌幅作比较,认为此次的跌市来得急而深,但是幅度方面已经差不多。他又从投资市场消费和情绪周期分析,目前投资者显得沮丧和绝望,消费者信心指数又跌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新低,这些悲观情绪都显示了熊市见底的兆头。不过,投资市场永恒的争辩是历史到底会否重复发生。即使历史可以作为参考,此次被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平形容为“百年一见”的熊市,和1930年美股大跌九成相比,目前下跌五成也不过是到了半路而已。
Bolton表示,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前股市已形成了很大泡沫,加上当时政府处理手法失当,才造成大跌九成的局面。但是现在风暴前股市并没有很大的泡沫,而企业和政府又很快作出反应,对衰退严阵以待,所以他相信不会重蹈覆辙。为了救市,很多各国政府一掷千亿、各国央行争相减息。被问到政府措施是否足够挽救经济,Bolton轻轻吐出了一句:“他们做得太多了。”他表示对政府这种挽救手法的影响会出现在下一个周期。但见解点到即止,他强调自己并非专研经济,不愿对此作进一步的评论。
次按问题爆发于去年10月,Bolton从2006年便发出对市场前景转为悲观的信号,他自己形容是“早了一点”。这次看熊市见底和买金融股,是否也“早了一点”呢?他表示:“可能是吧,我只是从价值来看。”
●反向投资大师波顿:现在应重仓银行股
反向投资大师波顿:现在应重仓银行股
时间:2008年11月28日 09:51 稿源:上海证券报(上海)
富达国际投资总裁波顿:首当其冲的金融业或首先复苏
受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冲击最大的银行股,可能率先复苏。昨日,富达国际投资总裁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已经开始乐观,如果他还在管理基金,现在就会大量投资银行股。
去年11月,波顿就认为危机将影响实体经济,他还曾提醒中国投资者“你的脚应该放在门口”,言下之意是准备随时撤出。波顿管理“特别情况类组合”长达28年,是英国最成功的“反向投资者”之一。近日,英国《泰晤士报》将其评为史上十大投资大师之一。
“这一轮熊市已持续14个月,14个月的周期与历史相比已经很长。”波顿认为,目前熊市已进入“成熟期”,银行业重整资本、重新放贷将成为熊牛分水岭。他预测,成熟市场要比新兴市场更早地恢复稳定,新兴市场的复苏要到明年晚些时候。他提醒投资者:“股市恢复的消息远远早于经济恢复的消息,如果大家等到经济方面的好消息后再投资,肯定会错过牛市前期。”
在投资品种上,波顿大力推荐银行股。“金融业第一个受到这一轮危机打击,我相信它们也是第一个从这轮危机中走出来的行业。”他认为,金融业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他所看好的金融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非人寿保险。
从银行股估值看,波顿认为,当风暴过去,生存下来的商业银行将得到相当多的资本投资,“如果你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那么就会觉得现在对银行股票的估值是划算的”。
波顿以北欧银行为例,认为在瑞典买银行股的最佳时机就是政府推出救助计划之时,“因为一旦推出救助计划,就标志着最低点的到达,而现在各国政府都对银行推出支持计划,我觉得将来也会看到这是市场低谷的标志”。
波顿此前管理基金时,所持银行股比例一般较低,因为他认为银行业难以分析。“但现在我受到了银行股的吸引。”他认为,现在银行股被低估很多,由于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很多人很少持有或完全不持有银行股。“作为反潮流者,我想这时我会去买银行股。”
波顿还提醒投资者,相当长时期内,银行信贷会收得非常紧,因此投资首先要选择财务状况较健康的银行。对于一些防御性行业,他认为,虽然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错,但未来不会继续有好的表现。对大宗商品来说,他认为其熊市还未过去,“但能源是个例外,我会在能源领域里作一些投资”。他也看好消费股,因为消费股目前的价格已经消化这一轮下跌。
●安东尼•波顿的相关著作
Bolton, Anthony; Davis, Jonathan (1 November 2006). Investing with Anthony Bolton, 2nd, Petersfield, Hampshire: Harriman House. ISBN 9781905641116. 中译本名为《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