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93987
- 威望
- 1397025 布
- 龙e币
- 1496962 刀
- 在线时间
- 133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8
|
超详细的全球53个咖啡产地大调研(下)
三十一|卢旺达
优质咖啡出自水洗阿拉伯咖啡豆,该咖啡具有独特而完美的风味。
卢旺达(Rwanda)咖啡以其水洗阿拉伯咖啡豆形式而言,是绝对优质的。就非洲而论,其咖啡业引入注目,因为该国主要靠生产尽可能好的咖啡豆而兴旺。
卢旺达咖啡的口味被描述为"青草香气",带有热带气候特色。该国如此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有助于植物生长,咖啡树像是被驱使着或被强迫着向上猛长,又像是因为长得太快,而不能产出极品的咖啡豆。但是不管怎么样,该国咖啡那柔软而浓郁的口味是很棒的。
三十二|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认为,出自这个小岛的唯一的好东西便是咖啡。
圣赫勒拿岛(StHelena)位于大西洋,距非洲2000公里,距巴西3500公里,人口约5000人。当然,该岛出名是因为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被放逐于此,并于1821年在该岛去世。
1732年,咖啡在圣赫勒拿岛首次种植,是从也门用一艘叫做霍顿号(Houghton)的船运来的。尽管19世纪60世纪年代以来其他一些引进的植物均栽培失败,但咖啡却在这里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该岛还经历过一次咖啡改良运动,那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卫?亨利(DavidHenry)开始致力于发展岛上的咖啡业,目的是生产出最优质的咖啡。圣赫勒拿岛上的咖啡树的种植完全靠自然条件,没有机械,没有拖拉机,甚至连被砍下来为新咖啡树腾出空间的杂木都被循环处理。
三十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
量小质优,口感柔和丰富的阿拉伯咖啡豆
圣多美和普林西民主共和国(SaoToméandPrincipe)属于火山群岛,是非洲第二小的一个独立国,曾是葡属殖民地,直到1975年才赢得独立。赤道横穿该群岛,这里气候炎热湿润,土地肥沃,灌溉良好,盛产咖啡。
1800年该国从巴西引进阿拉伯咖啡树,至今98%的产品仍是阿拉伯咖啡。但是每年只有1000袋咖啡出口国外,其中大多数销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三十四|南非
味道芳香而酸度较小,让人忆起中美洲的咖啡豆。
南非(SouthAfrica)的咖啡生产主要在该国的东北部,由莱索托(Transvaal)和莫桑比克之间的纳塔尔(Natal),一直向北延伸至德兰士瓦(Transvaal),最南的极限是南纬30°;再往南去便由于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种植咖啡。
该国的咖啡树源于肯尼亚,质量优异。1975年用于种植咖啡树的耕地只有1000公顷,但是1987年制订了新的九年计划,旨在扩大耕地面积,因些又增加了6000公顷耕地。
有趣的是,该国咖啡树上结出来的果实更像中美洲的咖啡豆(而肯尼亚才是这种树的原产地),其味道芬芳,酸度较小。
三十五|坦桑尼亚
极品咖啡酸度柔和、芳香诱人,是绝对超值的享受。
坦桑尼亚(Tanzania)的咖啡出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豆形浆果咖啡的出产量很大,而且据说比普通的咖啡更香浓。大体上说,坦桑尼亚的咖啡豆具体有不同凡响的品质。例如在临近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山的莫希(Moshi)区出产的上乘坦桑尼亚查格AA级咖啡(ChaggaAA),便以其颗粒饱满,芳香四溢的品质而闻名。
由于政局不稳,加之病虫害虫猖獗,坦桑尼亚咖啡业遭到破坏,导致咖啡整体水平下降和质量的不稳定,这些问题又导致价格的降低,而价格降的结果通常就是使得咖啡业进一步滑坡。更值得一提的是,据估计从1969~1985年坦桑尼亚北部种植的12%以上的阿拉伯咖啡都走私到肯尼亚。不过近期该国的咖啡业已有好转的迹象。虽然这种好转的进程是缓慢的,但仍然令人欢欣鼓舞,因为毕竟坦桑尼亚的咖啡质量是上乘的。
在过去,坦桑尼亚咖啡业一直是庄园种植占主导地位,而现在85%以上是由小耕农种植。许多小耕农组合成合作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合作组织是乞力马扎罗合作联盟(KilimanjaroCooperativeUnion,简称KNCU)。坦桑尼亚咖啡以拍卖的形式由坦桑尼亚咖啡经营委员会(TanzanianCoffeeMarketingBoard,简称TCMB)出售给私人出口商。在80年代,坦桑尼亚的大部分咖啡销售从拍卖的形式转为直接出售给坦桑尼亚的咖啡经营委员会,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咖啡业正在改革,以便将来允许个人或团体购买咖啡,到时候咖啡还要按不同的方式区分等级,以便吸引来自德国、芬兰、比利时和日本的购买者。
三十六|苏丹
内战几乎摧毁了咖啡生产。
苏丹(Sudan)南部断断续续20年灾难般的内战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也给乡村地区带来了无法言喻的破坏,包括咖啡业。
罗百氏特咖啡现在同过去一样要在南部种植,而在该国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则种植原本是野生的阿拉伯咖啡。
在历史上,阿拉伯人把苏丹南部的黑人当作奴隶运往阿拉伯,奴隶们在被贩运的过程中曾随身带着咖啡豆充饥。据说,这些咖啡豆也因此传入也门。正是这些不幸的苏丹黑奴首先开始种植咖啡,才使得它成为今日世界广泛种植、广泛交易的农产品。
目前,苏丹的咖啡业濒临危险的边缘,只有极少量的咖啡出口。
三十七|也门
来自咖啡故乡的咖啡豆。
在公元6世纪前,也门(Yemen)一直被称为阿拉伯,因而从也门运至其他地方的咖啡树也被称为阿拉伯咖啡树。但是这些树的原产地是埃塞俄比亚,是荷兰人把这些咖啡树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向东航行绕过好望角(TheCapeOfGoodHope)的荷兰商人,在他们开始长途跋涉到达印度以前,要先经过非洲的东海岸行至也门的摩卡(Mocha)港。1696年,荷兰人把咖啡树引入锡兰(现名斯里兰卡),然后又引入到爪哇的巴塔维亚(Batavia)。
摩卡咖啡豆比绝大多数咖啡豆更小圆,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来很像豌豆-事实上豆形浆果咖啡豆(Peaberrybean)有时也被称为摩卡咖啡豆。摩卡咖啡豆的外形又与埃塞俄比亚的哈拉(Harrar)咖啡豆相似,它颗粒小、酸度高,还混合着一种奇异而不可名状的辛辣味道。仔细品尝,还能辨别出一点巧克力味,因此把巧克力加入咖啡的尝试是一种很自然的发展过程。
在也门,咖啡种植者栽种杨树来给咖啡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荫凉。如同过去一样,这些树种植在陡峭的梯田上,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较少的降雨和有限的土地资源。除了蒂皮卡咖啡树和波旁咖啡树以外,还有十多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的不同咖啡树种在也门种植。但是,即使是上好的咖啡,如优等摩卡咖啡,风干后果皮都和豆连在一起。也门直到现在还经常使用传统的石磨除去干硬的果壳,这样一来就使咖啡豆的形状很不规则,而且经常损伤咖啡豆。
尽管也门咖啡质量上乘,滑腻芳香,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就是质量不能得到持续保证,其咖啡豆等级的划分也是不确定的。传统上认为,也门最好的咖啡豆来自马塔里(Mattari),沙尔奇(Sharki)次之,然后是萨那尼(Sanani)。这些咖啡豆咖啡因含量低,在12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口。过去一直存在的问题是产自北方的咖啡在从南部港口亚当(Aden)装运前就被掺入劣质之物。只有从霍德达(Hodeida)港口装运的咖啡才能被确定为真正产自北方。也门的咖啡绝大多数靠自然条件生长的,这主要由于种植者缺少资金的缘故。
三十八|乌干达
未来大有希望
在乌干达(Uganda),阿拉伯咖啡豆的产量只占全国咖啡总产量的10%,但已足以引起重视。乌干达最好的咖啡主要出产于北部的沿着肯尼亚边界的埃尔贡(Elgon)山区和布吉苏(Bugisu)山区以及西部的鲁文佐里(Ruwensori)山区,其咖啡在每年的1月或2月便可供应出口。
赤道横穿乌干达,适宜的气候使它成为世界上罗百氏特咖啡豆的主要产区。20世纪60年代,乌干达咖啡产量保持在每年350万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于政治原因,咖啡产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现在咖啡生产又有回升趋势,目前大约是每年300万袋。咖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公路可以把咖啡运到肯尼亚的蒙巴萨(Mombasa)或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DaresSalaam)等港口。
为了提高咖啡质量和降低成本,1990年11月乌干达取消了咖啡经营委员会(CoffeeMarketingBoard,简称CMB)的独家经营权。原来由咖啡经营委员会负责的绝大部分工作现已交给合作组织管理。私有化的咖啡来所造的出口收入占全国的2/3,因此政府便对咖啡行来实行征税,希望借此增加急需的收入。但事与愿违,这反而引起咖啡出口下降了20%,咖啡走私也愈来愈严重。
像坦桑尼亚一样,近年来咖啡价格的上涨鼓励了农场主重返庄园,一度废弃的土地重新开垦种植咖啡,乌干达咖啡业看来大有希望。
三十九|赞比亚
比肯尼亚咖啡略淡,适于午后饮用。
20世纪早期咖啡早期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入赞比亚(Zambin),现在它也出产巨形咖啡豆和豆形浆果咖啡豆。
高质的赞比亚咖啡呈越来越好的趋势,尽管味道略淡,但风味与肯尼亚咖啡相似,价格也完全相同。赞比亚咖啡主要种植在北部的卡萨马(Kasama)地区和临近首都卢萨卡(Lusaka)附近的纳孔德(Nakonde)和伊索卡(Isoka)地区。
四十|扎伊尔
其阿拉伯咖啡豆在质和量上都久负盛名。
最好的扎伊尔咖啡在该国的东北部种植,特别是在东方(Oriental)省和基伍(Kivu)省,而且这些地区过去曾出产上好的豆形浆果咖啡豆和巨形咖啡豆。遗憾的是,扎伊尔(Zaǐre)出产的高质量咖啡正日趋减少,但是扎伊尔咖啡的口感仍属极佳之列。如同肯尼亚咖啡一样,扎伊尔咖啡具有理想的酸度,浓郁芳香,适度可口。
最近扎伊尔咖啡业逐步私有化,而且有可能提高价格,以便有利于提供复兴咖啡业所必需的投资。扎伊尔大约有4万公顷耕地用于种植阿拉伯咖啡豆,22万公顷用于种植罗百氏特咖啡豆。1960年扎伊尔独立以前,绝大多数咖啡在种植园种植。1989年世界咖啡价格暴跌,许多农场主放弃了他们的庄园。现在,扎伊尔的咖啡种植以小耕农种植为主。
四十一|津巴布韦
高品质的阿拉伯咖啡豆,迎合美食家的需求。
津巴布韦(Zimbabwe)的咖啡种植相对来说始于近代,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南部非洲的农场主们建立咖啡种植园时才开始。津巴布韦的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高地临近莫桑比克的地区,高地主要是由奇马尼马尼(Chimanimani)山脉和往北的尼扬加(Nyanga)山脉构成,而尼扬加山脉又受到伊尼扬加尼(Inyangani)山的遮挡。咖啡种植主要地区位于东部高地的南端奇平加镇(Chipinge)附近。
法乐费尔庄园(Farfell)是最有趣的咖啡种植园之一|这个小种植园采取家庭经营模式,生产质量优异、手工采摘、日晒烘干的上等咖啡豆。法尔费尔庄园种植了大约170公顷阿拉伯咖啡树。良好的土壤、较高的海拔和常年降水使得咖啡树长势旺盛。
总而言之,津巴布韦的咖啡在每一方面都和优质四十二|印度
滑腻可口,颗粒均匀的咖啡。
印度咖啡之所以受到咖啡爱好都有的喜爱,这有几种原因,但最生要的是由于应用在咖啡豆上的一个加工过程,通常被称作"季风"(monsooning)过程。在过去,乘客或货物搭乘帆船往来印度,大约需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欧洲。在运送途中由于空气湿度高,生咖啡豆的味道和颜色都有所改变,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咖啡豆已由原来的绿色转为一种奇特的黄色。
消费者们渐渐习惯了这一点,所以当蒸汽轮船缩短了旅途的时间之后,咖啡生产者发现消费者仍然想要原来那样颜色和味道且受长途旅行影响的咖啡豆。为了能再造出原来那种咖啡的风味,就采用了"季风"处理过程。每年的5、6月份,在印度的西南部会出现季风现象,因此在季风季节,人们将咖啡摊在四周敞开的特制房子里,大约有12~20厘米的在厚度,在那几放置5天,再一遍又一遍地用耙子梳耙这些咖啡豆,以便使所有的咖啡豆都接触到当时湿度极高的空气,然后把这些咖豆松松地装到袋子里堆起来,以便使季风可以吹透袋子。这些袋子每周重新装一次、堆一次,一共经过7周,直到咖啡豆变了颜色和味道。最后这些咖啡豆经过手工挑选,除去那些未受到"季风"影响的咖啡豆,然后装袋,准备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制作"季风"咖啡的好时节。
除了在卡纳塔克(Karnataka)邦之外,上好的咖啡在西南部的喀拉拉(Kerala)邦的特利切里(Tellichery)和马拉尔(Malabar)也有种植,另外还有东南部泰米纳德(TamilNadu),以前曾叫做马德拉斯省)邦的尼尔吉里斯(Nilgiris)。
上好的印度咖啡也被划归为阿拉伯种植园咖啡,最优等的是A级、B级、C级和T级。"季风"咖啡分为优质马拉巴尔(MonsoonedMalabarAA级咖啡和"季风"巴桑尼克利(MonsoonedBasanically)咖啡。印度另外也生产一些豆形浆果咖啡。
当前,咖啡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官僚主义严重,税收过重,投资匮乏。目前,印度咖啡委员会(IndianCffeeBoard)控制着整个咖啡业,统一收购咖啡,然后出售。咖啡以大批量拍卖的形式售出。这些咖啡被混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贸易数量,而这又使庄园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复存在了,因此致使许多优质咖啡的生产者缺乏足够的动力来生产独具特色、质量上乘的咖啡豆。政府于1992年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努力,在几个优质咖啡生产区通过A级咖啡种植园的种子获得了著名的瓦利纳吉茨咖啡(ValleyNuggets)。人们希望这能鼓励其他的咖啡种植者,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确实渴望将自己的产品打入美食咖啡市场。
四十三|印度尼西亚
令你神清气爽,可以随时饮用的咖啡。
整个印度尼西亚(Indonesia)岛都出产咖啡,爪哇在咖啡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7世纪中期,咖啡树由荷兰人引入印度尼西亚(某些官方资料认为比这更早一些)。1712年第一批来自爪哇的咖啡销到阿姆斯特丹。然而,1877年所有种植园的咖啡树均被咖啡锈病毁坏,而不得不从非洲引进罗百氏特咖啡树替代原有树种。今天只有6%~10%的咖啡豆是阿拉伯咖啡豆。印度尼西来是世界上罗百氏特咖啡的主要生产国,每年生产680万袋咖啡,大半咖啡出自小种植园,约占总产量的90%。
整个群岛最好种植区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Blawan)、苏拉威西岛(Sulawesi)、弗洛勒斯岛(Flores)。
爪哇生产精致的芳香型咖啡,酸度相对较低,口感细腻,均衡度好。爪哇咖啡的香味和酸度比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的咖啡更胜一筹.爪哇最好的种植园是布拉万(Blawan)、詹姆比特(Jambit)、卡尤马斯(Kayumas)和潘库尔(Pankur)等。爪哇摩卡咖啡是爪哇咖啡和也门摩卡咖啡的混合品。
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第二大岛苏门答腊岛是印尼的石油工业中心,岛上的橡胶和木材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但是苏门答腊岛的咖啡更加令人瞩目,该咖啡与爪哇咖啡相似,只是颗粒稍重一些。曼德海令(Mandheling)和安科拉(Ankola)的咖啡豆也倍受重视,前者甚至被誉为世界上颗粒最饱满的咖啡豆。
位于婆罗洲(Brneo)和新几内亚之间的苏拉威西岛有时亦被称为西里伯斯(Celebes)。该岛出产的咖啡,颗粒饱满、香味浓郁。最好的咖啡豆产自该岛南部的卡洛西(Kalossi)和兰特包(Rantepao)。在众多品牌种,不妨试一下西里伯斯卡洛西咖啡。
新几内亚岛的主要咖啡生产者之一是锡格里(Sigri)种植园,它的产品与群岛咖啡的整体风格一样,颗粒饱满,均衡度好。
整体上看,印度尼西亚咖啡味道很浓,口味香醇,略带糖浆味,酸度极好,其两个主要出口市场是德国和日本,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咖啡的优异质量。吸引消费者的是它那阿拉伯咖啡豆特有的上乘品质。你可将牛奶或奶油加入高品质的印度尼西亚咖啡中而不必担心会影响其味道。印度尼西亚咖啡共分六等,最好的是AP。0但无人确知这两个大写字母究竟代表着什么。
当轮船取代帆船之后,这些岛屿出产的咖啡面临着与来自迈索尔(Mysore)的印度咖啡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消费者已经习惯受长途旅行影响的咖啡,因而他们不愿接受这种"新鲜"咖啡的口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尼政府竭力仿制受长途旅行影响的咖啡,他们把咖啡豆"贮存"多达一年之久.然而不尽人意的是这种经过湿润处理的咖啡,味道未被广泛接受,以至于影响了其咖啡的良好声誉。
然而,印度尼西亚的"贮存"咖啡或叫"旅途"咖啡至今仍在生产.它的销售品牌一般是"昔日政府"(OldGovernment)"老布朗"(OldBrown)和"昔日爪哇"(OldJava)。
尽管印度尼西亚出产如此之多令人叫好的咖啡,但令人不解的是当地居民更喜欢饮用土耳其风味的咖啡,而不是其久负盛名的欧洲风味的咖啡。
四十四|留尼汪
不再是波旁阿拉伯咖啡豆的故乡。
1715年,第一批咖啡树(大约40棵)由也门的摩卡港运至留尼汪(LaRéunion),但不幸的是只有2棵存活下来。到1719年,咖啡种植园已开始繁荣且售出第一批咖啡豆。接下来的几年,政府采取了一项硬性措施:该岛居民不论黑人白人必须每年栽种100棵咖啡树。1723年该法律修改后强调所有的奴隶每年必须栽种200棵摩卡咖啡树,而且任何人损坏咖啡树应处死。
那时该岛仍是法国的一个殖民地,叫做波旁(Bourbon)岛,在此地出产的咖啡和由该地运至其他国家的阿拉伯咖啡树树种也用个名字。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波旁籍"的阿拉伯咖啡树已在世界范围广为种植并受人青睐,但在留尼汪本国却几乎不再种植任何咖啡了,以下是波旁咖啡的总体特征。
四十五|菲律宾
前程远大。
咖啡被引进菲律宾(Philippines)是在19世纪早期,到1880年该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国.然而由于咖啡锈病蔓延成灾,1880年后不久,该国就成了咖啡进口国。
但是,咖啡种植业现已逐渐恢复。今天,经过缓慢而稳步的发展,该国咖啡业不断成长,发展优质品种的潜力很大。菲律宾咖啡业由国家产业贸易部门经营,但管理上较松散,而所有的咖啡出口都由私营公司来操作。
事实上,菲律宾是能够种植4个咖啡品种的少数国家之一,这4个品种分别是罗百氏特、利伯瑞卡、埃克塞尔沙和阿拉伯咖啡。菲律宾最南端的第二大岛棉兰老(Mindanao)岛出产优质高产的阿拉伯咖啡。
四十六|越南
今天的生产大国,明天的生产巨人。
也许是受法国殖民统治的影响,越南种植的咖啡具有法国风味.阿拉伯咖啡由法国传教士首先带到越南,1865~1876年40多万株咖啡树被引入越南,种植在东京(Tonkin)湾附近,大都是爪哇或波旁品种。
目前,越南的咖啡产量在不断增长.越南的出口新产品中,茶叶居第一位,咖啡居第二位,出产的品种主要是罗百氏特咖啡豆,1980年出口66000袋,1994年猛增到20多万吨。96%的罗百氏特咖啡来自小农场,但是一些国有农场也种植咖啡树。
越南的咖啡每公顷产量高达950公斤,许多新种植的咖啡树由是日本人投资的。
早2年前,看过份调查报告,越南的咖啡豆产量已经赶超哥伦比亚,排在巴西之后,世界第二|但是种植的是罗布斯塔的树种,在咖啡豆品质上还是和哥伦比亚、巴西这类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四十七|澳大利亚
品尝澳洲咖啡,机会不容错过。
澳大利亚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国度。这里种植的高质量咖啡也许是最令人惊奇的事物之一|
澳大利亚咖啡质量很高,其味柔美,略带非同一般的咖啡因苦味。只可惜仅少量产品进入出口市场,这因为生产受到高劳动费用投入的限制,或许可以说是受强烈阳光的限制由于太热,人们不能使用价廉的机械工具进行采摘,只好靠人工收获,这就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肯尼亚AA级咖啡一样,口感柔滑爽,带有馥郁果香。
四十八|夏威夷咖啡
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咖啡豆。
夏威夷产的科纳(Kona)咖啡豆具有最完美的外表,它的果实异常饱满,而且光泽鲜亮。咖啡的口味浓郁芳香,并带有肉桂香料的味道,酸度也较均衡适度。
夏威夷的咖啡是美国50个州中所出产的唯一顶级品种,美国本土自然是其最大的市场。
在所有的咖啡生产者中,夏威夷的咖啡产业管理处于最严格之列,付出的劳动费用也最高,具有最佳投资水平。
夏威夷的咖啡业不得不与日益扩展的旅游业竞争空间。多数咖啡被种植在冒纳罗亚(MaunaLoa)山坡。冒纳罗亚原本是座火山,位于夏威夷岛科纳地区的西部。该咖啡产区的长度约为30公里,其种植区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北部和南部。咖啡树种植在相对荒凉的地带,但是其土质肥沃,含有火山灰。虽然开始种植时需投入强体力劳动,经营又很艰难,但令人安慰的是,科纳的咖啡树(至少是那些生长在海拔90米以上的咖啡树)似乎不受任何病虫害的影响。
尽管夏威夷经常受到龙卷风的影响,但是气候条件对咖啡种植业来说却是非常适宜的。这里有充足的降水和阳光,又无霜害之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免费荫凉"(freeshade)的奇特自然现象。在多数日子里,大约下午两点左右,天空便会浮现出朵朵白云,为咖啡树提供了必需的荫凉。事实上正是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科纳地区的阿拉伯品种咖啡产量比世界上其他任何种植园的都高,而且一直保持着高质量。比如,在拉丁美洲每公顷产560~900公顷,而在科纳每公顷则产2240公斤。而令咖啡迷们不快的是,只有大约1400公顷的地方出产科纳咖啡。
真正的科纳咖啡确实是世间珍品,不易找到。最佳的科纳咖啡分为等:特好(ExtraFancy)、好(Fancy)和一号(NumberOne)。这三等咖啡在庄园和自然条件下都有出产。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自称为"科纳"的咖啡只含有不到5%的真正夏威夷科纳咖啡。在美国还可找到另外一种不错的夏威夷咖啡――夏威夷卡伊农场咖啡(KaiFarms)。
四十九|新喀里多尼亚
已逝的辉煌。
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nia)是前法属殖民地,只有10%的陆地可用于耕种,咖啡和玉米是其主要农作物。
1860年传教士们从留尼汪(LaRéunion)引进咖啡,可是到了1987年每年只生产40吨,其中37吨出口,大都出口到法国。咖啡豆品种是非同一般的罗百氏特咖啡,质量极佳,口感丰富,然而较为细嫩,只需轻度烘烤。
提及新喀里多尼亚只是作为对其已逝辉煌的美好回忆,并且希望将来的咖啡饮用者能有机会品尝这一传统风味。
五十|巴布亚新几内亚
现代咖啡的传奇背景。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NewGuinea),大约75%的咖啡产品来自于小型的地方农场。很多农场在森林地带开垦土地,有些农场在森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该国的咖啡都种在海拔1300~1800米的高地,因此质量很高。虽然在一些低地也有咖啡种植,但是相对来说,产量极少。当地种植的咖啡大都是靠自然条件生长的,这是因为把化肥和农药运到农场的运输问题多,成本高。
咖啡业在该国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和间接从事该行业的人有100多万。政府通过提供最低收购价来鼓励种植。该行业本身由咖啡业委员(CoffeeIndustryBoard)控制。委员会位于该岛东部的戈罗卡(Goroka),然而出口业务都由私营公司办理。
1975年的霜冻毁坏了巴西的大多数咖啡作物,但却刺激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咖啡来的发展。政府实行了一项计划,资助农村或集体体土地拥有都创建了约20公顷的咖啡种植园。这个措施确实提高了咖啡种植在地方经济中的渗透力,到1990年,年产量已达100万袋。
然而几乎不可避免的是生产猛增导致质量下降。1991年前,咖啡质量尚可,大部分属开Y等。1991年后质量逐渐滑坡,也随之失去了欧洲市场。Y等咖啡曾经拥有的额外价格也逐渐下降。这与该国"一个等级一个价格"的政策有关。该政策对于像咖啡这样质量易变的行业来说是完全不可行的。于是,质量低劣的咖啡豆损坏了Y等咖啡高质量标准的形象,造成了积压局面。
政府的对策是建立新的质量等级,暂时停止生产Y等咖啡,不再实行"一个等级一个价格"的政策。这就使得买主能按质论价,这必然对出产劣质咖啡豆的农夫的收入产生影响。到1993年,质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大多数老客户又开始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购买咖啡了。Y等咖啡现在又以稍低的额外价格出售,这表明其质量已有提高。
虽然在一些地方咖啡树生长旺盛,但因种植者缺乏坚持精神,收获的咖啡豆生熟不一,大少不一|AA稀少,一般能买到A和AB级。A级咖啡的主要特点为:颗粒丰满,酸度较轻,饮后回味无穷。
五十一|塔希提岛
来自天堂的咖啡。
如能喝到塔希提岛(Tahiti)咖啡,那可真是"三生有幸",因为这种咖啡极为稀少。
塔希提岛咖啡的商品名为塔希提。阿拉伯咖啡(TahitiArabica)。塔希提岛是社会群岛(SocietyIslands)中最大的岛屿,从这里出口的任何咖啡都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如果你确实品尝到了该种咖啡,就会被其优雅的风味、圆润的口感和别具一格的特色所倾倒。
五十二|中国台湾
十八世纪,1884年(光绪10年)英人引入咖啡在台北三峡试种,日据时代,日人看台湾气候土壤适合咖啡,遂自国外引进「阿拉比卡」,在北部试种成功,便在知本,瑞穗大量投资种植,产量佳。
十九世纪,1941年,产量丰富,品质风味佳,造就咖啡在台湾的全胜时期,不久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咖啡销售成问题,又乏人照顾,农人改种稻米,日本战败撤退,咖啡乏人问津之后便没落了。目前较具规模的是安通及惠荪。二十世纪1931年左右,日本木村cafe公司在嘉义种植咖啡,随后又在花莲瑞穗种植;1950年随美军协防台湾,即溶咖啡引进台湾,初期只有雀巢咖啡;1960年是蜂蜜咖啡馆时代,当时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馆曾经一度是国内文坛作家的著名聚会所;1962年第一次国际咖啡协会成立;1963年安通农场开始种植咖啡;1980年书坊结合的书香咖啡屋,中南部则流行庭园咖啡屋,个人品味的欧洲风格咖啡店,日式咖啡店及目前最兴盛的咖啡连锁店。
五十三|云南咖啡
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种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早在五十年代,云南小粒种咖啡就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被评定为咖啡中的上品。
史可追溯到189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从境外将咖啡种带进云南,并在云南省宾川县的一个山谷里种植成功。这批咖啡种子繁衍的咖啡植株至今在宾川县仍然有三十多株在开花结果。
年代中期,一度种植规模达4000公顷。至1997年末,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产量占全国的83%,无论是从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已确立了中国国内的主导地位。
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思茅、版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区。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