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保险+期货”花开祖国大地

“保险+期货”花开祖国大地

在多年服务“三农”的实践中,期货行业探索创新出了“保险+期货”模式,有效打通了期货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4年提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在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作下,“保险+期货”试点品种、数量、规模逐年扩大,试点模式不断深化升级。实实在在的保障和实惠,让这一期货之“花”开到了农民心坎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即日起在4版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服务‘三农’期货之‘花’别样红”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1月,是黑龙江省最冷的月份,也是当地农民集中售粮(大豆、玉米等)时节,但近两年这个月份,当地不少农户已不再为“粮价低”“售粮难”等问题而烦恼,因为“保险+期货”解了他们的忧。

   所谓的“保险+期货”,是指农业经营者或企业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期货价格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将承保风险转移,期货经营机构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模式。它是基于期货市场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价格避险工具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保险产品对农户来说要熟悉得多,且不需要考虑保证金占用、强行平仓等期货规则,更易于农户的理解和接受。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试点品种、数量、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从我国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到南端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从我国西北的新疆、甘肃、陕西,到中部和东部的山西、河北、山东,越来越多的玉米种植户、豆农、蔗农、棉农、胶农、果农,在“保险+期货”试点中得到了保障和实惠。而今年,枣农也将尝到“保险+期货”的甜头。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在过去3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将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范围,惠及更多地区和农民。

   农民不再“望天收”

   “望天收”一直是在黄土地上勤勤恳恳劳作的农民最大的心结,而“你种地,我托底”则是“保险+期货”对农户最大的保障。近两三年,参与试点的农户耕种更安心、宽心了。

   农民种庄稼付出了辛劳,但到最后收获并不一定丰厚。遇到收成好、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还能挣点儿钱,但若春播和秋收时遇到阴雨和降温天气,则忙活一年的秋收就要打水漂。以大豆为例,若是遇上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情况,加之进口大豆的冲击,国产大豆价格会在秋收后下跌,而若生长关键期再遭遇不利天气,产量还会歉收,产量减、价格跌将严重影响豆农的卖粮收入和来年种植积极性。

   “农民一直是靠天吃饭,从播种后就担心旱涝灾害,还有秋收后卖不上价格。如今,有了‘保险+期货’,种庄稼不再担心自然灾害,也不再担心丰产不丰收。希望能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让更多的农户能享受到其中的实惠。”黑龙江赵光农场第九管理区职工李月刚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大商所支持的赵光农场大豆“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到期赔付,大豆顺利销售,帮助农户规避了大豆产量下降或价格下跌的风险,保障了种粮收入。

   时至今日,记者对2018年1月黑龙江赵光农场“保险+期货”赔付现场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参保农户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容。

   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具有季节生产、全年消费的特点,价格波动幅度大,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一般来说,收获季节棉价偏低,之后不断攀升。这对棉农而言,经常面临两难困境:若即时出售籽棉则售价低,若待价而沽则储存成本高。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柯坪县,被称为当地“种棉小能手”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成为影响棉农收入的一大难题。如果没有直补,就近几年的行情来看,种棉不挣钱。

   “这几年种棉花的收益主要来自产量补贴、农机补贴和‘保险+期货’的保障。比如去年,国家直补,每公斤补贴5毛钱,产量越高,补贴就越高。农机补贴方面,买地膜机花了1.2万元,政府补贴了5400元;买拖拉机花了5万元,政府补贴了1.8万元。‘保险+期货’则保障了棉花种植收入。算下来,种12亩棉花收益有3万元。”杨先生说,自棉花“保险+期货”试点以来,当地棉农种植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大家心里也踏实多了。

   种植农作物,大都“靠天吃饭”,胶农也不例外。除了天气等影响因素外,低迷的胶价会严重影响胶农生活,挫伤胶农种胶和割胶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胶园弃割、弃管乃至于改种的现象。更特殊的是,胶树需要生长8年才能割胶,12年才能达到较高产出水平。“保险+期货”给胶农吃下了“定心丸”。

   一位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胶农告诉记者,2017年他第一次参加天胶“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有了‘保险+期货’,就再也不用担心割胶之后卖不到好价钱了”。

   据记者了解,近两三年随着“保险+期货”试点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实现了稳收、增收。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收入保险及订单农业的开展将有力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深有感触地说。

   3年试点惠及39万农户

   众所周知,“保险+期货”是一种目标价格类保险,不受国际贸易反补贴规则约束,创新了我国农产品价格补贴方式。这一模式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农民降低风险、“托底”收入,起到了精准扶贫、促进我国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数量稳步增加,试点品种不断扩容,保险产品不断深化升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2019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通报的这组数据,令人振奋:2016—2018年,期货市场累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49个,承保现货数量395万吨,涉及面积1072万亩,为39万农户提供了价格和收入保障。

   据期货日报记者统计,2016—2018年,“保险+期货”试点所涉及期货品种有6个,分别是大豆、玉米、棉花、白糖、苹果和天然橡胶;249个试点项目中,上期所53个,郑商所66个,大商所130个。试点规模上,天然橡胶共承保11.3万吨,涉及种植面积(累计,下同)142.4万亩;白糖共承保27.8万吨,涉及种植面积约70万亩;棉花共承保4.1万吨,涉及种植面积35.6万亩;苹果共承保2.7万吨,涉及种植面积2.1万亩;玉米共承保308.4万吨,涉及种植面积约559.5万亩;大豆共承保40.6万吨,涉及种植面积277.9万亩。共有近50家期货公司、近10家保险公司参与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赔付金额约3.42亿元。

   从年份看,2016年“保险+期货”试点主要涉及玉米、大豆、棉花和白糖四个品种,2017年增加了天然橡胶品种,2018年增加了苹果品种。

   2016年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共有9个,承保量20.1万吨,涉及种植面积50.6万亩;2017年增至22个,承保量增至67.8万吨,涉及种植面积增至119.9万亩;2018年上述数据分别增至65个、224万吨、411.5万亩。2016—2018年,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共96个,主要覆盖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共有649家农业合作社参与,累计赔付金额1.2亿元,惠及贫困户14.6万户次。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玉米“保险+期货”项目的险种都是价格险,2017年有6个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引入收入险,到2018年收入险扩大到34个。

   除玉米外,大豆、棉花、白糖等品种“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量也是逐年增加,试点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大豆“保险+期货”项目共有3个,承保量3.5万吨,涉及种植面积22.4万亩;2017年增至10个,承保量增至11.4万吨,涉及种植面积增至76万亩;2018年上述数据分别增至21个、25.7万吨、179.4万亩。2016—2018年,大豆“保险+期货”项目共有34个,覆盖区域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共有102家农业合作社参与,赔付金额8726万元,惠及贫困户2.4万户次。2016年大豆“保险+期货”项目的险种都是价格险,2017年有2个项目引入收入险,到2018年收入险扩大到12个。

   棉花方面,2016年棉花“保险+期货”项目共有5个,承保量0.5万吨,涉及种植面积4.8万亩;2017年增至8个,承保量增至1.2万吨,涉及种植面积增至7.7万亩;2018年上述数据分别增至15个、2.4万吨、23.1万亩。2016—2018年,棉花“保险+期货”项目共有28个,覆盖区域主要包括新疆、河北、山东、湖南等地,赔付金额2070万元,惠及贫困户7410户次。

   白糖方面,2016年白糖“保险+期货”项目有1个,承保量8万吨,涉及种植面积27万亩;2017年增至12个,承保量增至4.5万吨,涉及种植面积增至8.5万亩;2018年上述数据分别增至16个、15.3万吨、34.6万亩。2016—2018年,白糖“保险+期货”项目共有29个,覆盖区域集中在云南、广西等白糖主产区,赔付金额2354万元,惠及贫困户近2万户次。棉花和白糖“保险+期货”项目的险种均为价格险。

   天然橡胶品种,是2017年开始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当年共有23个项目,承保量3.6万吨,涉及种植面积40万亩;2018年增至30个,承保量增至7.7万吨,涉及种植面积增至102.3万亩。2017—2018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共有53个,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等产地,共赔付金额7710万元,惠及贫困户近2.3万户次。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险种均为价格险。

   2018年“保险+期货”试点品种增加了苹果,当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有9个,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贫困山区,共赔付1371万元,惠及贫困户4685户,保险险种均是价格险。

   普及农业价格保险有了宝贵经验

   试点初始,很多参加试点的农户或多或少都有疑问。但3年多下来,连续参加试点的农户心里越来越敞亮,他们虽不十分清楚“保险+期货”的运行机理,但非常清楚这个组合工具可以保障他们的种植收入不受损失,以后不用再“望天收”了。

   在行业人士看来,“保险+期货”为农户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避险工具,将农民所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有效完善了农业生产经营者与期货市场之间的连接机制,是农户或企业所面临的价格风险与期货市场之间的传送带,合理利用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

   “通过3年多来的‘保险+期货’实践,银行、保险和期货机构三方合作的模式较好地稳定了棉农收益,拓宽了相关金融机构的业务,降低了各金融主体参与的风险,初步取得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建设银行新疆分行兵团业务部王淑萍说。

   “保险+期货”模式的成功推广和运行,离不开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期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发现的价格更趋于真实、合理,基于期货价格开发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定价科学合理,切实保障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了有效渠道。从已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情况看,参保农民都从中得到了实惠,专业风险管理机构也获得了合理收益。

   银河期货东北分公司总经理钱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保险+期货”把期货公司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的专业能力,和保险公司丰富的保险产品研发经验以及保险客户基础优势相结合,既发挥了期货公司的专业风险管理能力,打通了期货服务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又丰富了保险产品种类。“一方面,帮助农户及相关农业主体规避了潜在价格风险,稳定了收入;另一方面,险企通过向期货机构购买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转移承保风险,最终实现农户、险企、期货机构三方共赢。”

   回首3年多来“保险+期货”试点的点点滴滴,其逐年扩面、提质、增效,不仅成为期货服务“三农”行之有效的好模式,而且是期货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随着“保险+期货”试点范围的扩大、县域全覆盖试点的成功运行,“保险+期货”已具备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性,这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和普及农业价格或收入保险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