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29974
- 威望
- 1415023 布
- 龙e币
- 1514951 刀
- 在线时间
- 136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5

|
贷款基础利率(LPR)改革方案猜想
前几天写了一篇小文“对利率两轨合一轨的冷思考”,提到央行在加快研究部署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明确要求“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有分析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上述表述,意味着利率两轨并一轨可能很快就要开始落地。但我的看法却恰好相反,这意味央行已经意识到贸然突进利率并轨的基础并不完全具备,很多基础条件,如贷款基础利率还不成熟,虽然推出了好几年,但商业银行存量贷款中以贷款基础利率为参考的比重还很低,贷款基础利率与逆回购、同业拆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联度几乎为零,等等。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国务院常务会议才提出要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说的直白的一点,就是要完善贷款基础利率(LPR)的形成机制,使之能够更加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更重要的,使之尽快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这样央行才好放心地宣布取消贷款基准利率。
要贷款基础利率,首先得弄清楚两个问题。问题之一是贷款基础利率为什么没能够反映市场利率的波动趋势?这得从贷款基础利率的定义和形成机制说起。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目前仅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是多少?答:一般都是在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这就可以解释各个参与报价银行报出的贷款基础利率高度接近的现象,也可以解释贷款基础利率紧盯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且基本不反应市场利率波动的现象。因为现实就是如此。当然,多数报价行应该并没有报出其真实的最优客户贷款利率,因为按照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浮10%应该是3.9%,而各行报出的数据一般都是4.3%左右。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贷款基础利率不反映市场利率变化,是由其定义和形成机制内生决定的,而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破解之道,或者说下一步的改革,就目前来说,应该同时调整其定义和形成机制:贷款基础利率不能再简单定义为银行对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因为后者目前严重依赖于央行贷款基准利率。替代方案之一是政策利率加点法,这个主要参考美国做法,贷款基础利率=央行政策利率+2-3个百分点。但这个方案的问题在于,目前央行还没有公开宣布自己的政策利率到底是哪一个!按照央行利率走廊方案,政策利率上限是MLF利率,下限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中枢是央行七天逆回购利率,但是央行七天逆回购利率也一年多没有调整了。因此这个方案现在也不可行。替代方案之二是成本加成法,贷款基础利率=银行在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之后可以接受的最低贷款利率,因为各个银行的资金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预期风险不同,而且资金成本会受到市场利率的重大影响(市场资金来源在银行负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各个报价行报出的贷款基础利率会有较大差异,而且会随着市场利率波动而波动。
问题之二是为什么贷款基础利率推出来5年多时间少有人用?时间不早了,且听明天分解!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