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29484
- 威望
- 1414778 布
- 龙e币
- 1514706 刀
- 在线时间
- 136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5

|
价差变化背后的原因:产能增速或需求增速不同
群友提问:马老师,过去都是L的价格比pp高,为何最近pp的价格反而比L高蛮多?
从2018年6月开始,盘面上PP的价格基本上开始全面高于L了,一直维持到现在,在之前都是L比PP价格高。关于价格的问题,一直存在两种争论,供需决定价格vs成本决定价格。我个人认为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成本决定价格大多数时候是伪命题。
其实不仅仅是PP-L的价差,包括L-V的价差,基本上都是处于和历史不太一样的位置,PP-L的价差发生了逆转,L-V的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最根本的原因是L自身供需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供应端的变化,国内外预期产能的投放增速可能大于PP和PVC,所以L相对于PP和PVC的价格都开始走弱。不过随着这波PP产能投放增速的提升,这种价格强弱关系可能逐步会牛转过来。
(数据来源:套利娃)
此外,还有很多品种也都发生过类似的变化,最常见的是螺纹和热卷,过去我们都习惯了热卷的价格比螺纹贵,从成本角度来讲,热卷的生产成本比螺纹高一些,主要是轧制成本更高一些,所以很多人基于成本决定价格的理解,认为热卷价格就应该高于螺纹。但最近几年,螺纹显然强于热卷,螺纹价格也高于热卷。
我认为主要还是各自供需格局不同,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螺纹新规之后,合金成本加上去之后,螺纹成本比热卷高了,所以螺纹价格高于热卷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盘面上热卷价格却有高于螺纹价格。所以,成本决定价格是没有太多道理的,根本上还是供求决定价格,价差发生逆转说明各自供需情况发生了变化。
除了热卷和螺纹之外,还有就是PTA和乙二醇,当然乙二醇上市比较晚,在乙二醇上市的时候,PTA经历了大牛市,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我们印象中可能是PTA价格比乙二醇价格要高,但是在乙二醇上市之前,PTA在没有经历过2018年大牛市之前,乙二醇的价格也是高于PTA的。
所以,我认为,两个品种价差发生变化,与成本没什么关系,与各自供需格局变化有关。如果两个品种是同一个产业链上,有共同的终端需求,那主要是供应端产能投放增速的差别,例如,pta和meg下游需求相同,差别主要体现在供应端产能增速。
如果两个品种是同一过程的伴生品种,那么主要是需求端增速的差别,例如,大豆压榨成豆油和豆粕,豆油需求增速在2-3%,豆粕需求增速5-6%,那油粕比显然是利于做空;mto制烯烃,PP和PE产出相同,价差却发生变化,很大的可能是各自需求端增速的不同。当然,还有可能是供需两端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价差发生逆转。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