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92857
- 威望
- 1396460 布
- 龙e币
- 1496397 刀
- 在线时间
- 133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6
|
[转载]交易员学堂第六课 自我实现的价格走势
节选自《way of the turtle》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Curtis M. Faith 编译:红檀@华尔街见闻·交易员学堂
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这就会变成事实。
自我实现的价格走势
价格走势是自我实现的:
当所有人都认为会涨时,他们都会买入,供不应求,一定会涨;
当所有人都认为会跌时,他们都要做空,供大于求,一定会跌;
有人看涨,有人看跌时,看涨的人会买,看跌的人会卖。哪边人多,哪边的力量就形成主导,价格就会按照哪边的意愿行走。
所以,无论某些爆炸新闻、分析评论是真是假,只要能影响人群的认知,就能影响价格走势。当我们跟踪价格时,有一个不得不想的问题——大家在想什么。
认知偏误的力量——阻力与托力
既然人多就是力量,且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认知偏误,那么,认知偏误就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认知偏误形成阻力,让它不会再涨;当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时,认知偏误形成托力,让它不会再跌。下面这张2006年的咖啡价格走势图,就可以利用认知偏误来分析,其中托力发挥作用的地方,被标记为“支撑位”,阻力发挥作用的地方,被标记为“阻力位”。
交易员学堂
(对于本文所用到的图,要感谢把图中文化的中信出版社及其译者乔江涛,感谢新浪爱问提供了电子版)
如图所示,价格波动中,有“支撑位”与“阻力位”,它们来自于认知偏误:锚定效应,近因效应,处置效应(请参考学堂第二课)。
·锚定效应:决策时,我们的潜意识中总是有一个参照系。有时候,这个参照系仅仅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容易想起来的”,而不是“最合理的”。但是,我们往往不考虑它的合理性,而是直接顺手拿来参考。
在市场中,一个最近出现的价格高点、或者低点,很容易成为后面几天的参照点。我们会这样评估今日价格:它是比那个参照点高,还是低?——而这个参照系之所以占领我们的思维,不是因为它合理,而是因为它在图上最明显,在我们的心理认知中最方便。
在上面的图里,以“支撑位1”为例,咖啡市场初入五月时,达到了新低点,1.13美元。接下来,价格上涨过1.20美元。这使得新低点1.13在图上很明显,很多人将不由自主地把它当成后续参照系。当价格继续上涨到1.23美元,又下跌到1.15这个低点时,人们会觉得1.15低吗?恐怕不会的,他们仍然记得曾经的1.13,曾经沧海难为水,锚定效应使他们不会在1.15买入。价格还需要再下跌,才可能有人买。
·近因效应:人们常常给新近发生的事情,赋予更多的权重。
在图里,在1.13这个新低点之前,还曾经出现过其他低点。很少有人会把所有的低点加起来,给所有的低点赋予同样的权重,计算均值,然后把均值当做参照。我们会记得的,只有最新的低点,最近出现的这个低点。
假如你是一个准备买入咖啡的交易员,正在等待时机。五月初始,价格跌到1.13美元的时候,你查了查四月的走势图,发现上个月末刚出现过0.91的低点。你就想,不能买,还会跌得更低。结果,市场受到某些新闻的影响,一下子涨到了1.23,你这时候就会后悔,为什么不在1.13那买呢?1.13取代了四月的低点,成为了你的新参照系。你还会想,如果再跌到1.13附近,你一定要买,不会再等什么不靠谱的更低价了。又过了几天,价格又跌到了1.13,尽管这个价格和前几天的1.13没有任何区别,也尽管前几天在1.13的价位上你坚决不买,这时候,你却马上出手买入了。
这时候的你,在近因效应和锚定效应下,会把第二个1.13都看成理想的买入时机。有很多人和你想法一样,所以,这个价格一出现,就会有很多人买入——形成托力,使价格无法继续下跌——在第一次1.13之后,图上又出现了两次接近1.13的低点,而每次后面都有小反弹,是认知的力量形成了反弹的托力。在后面的几个“支撑位”、“阻力位”都有类似现象,原理也是一样的。
“托力”与“阻力”本身,也是自我实现的,你越相信,它就越真实。当你相信1.13是个支撑位,预期到时候会有很多人买入时,你一定会想到价格将会反弹,也就一定会跟着买。如果你原本想卖,你也会按捺住冲动,留到价格反弹之后再卖。这样一来,当你相信托力的存在时,你自己会用行动支持托力,成为托力的又一股力量。
·处置效应:交易者总倾向于保住利润,延迟亏损,所以他们常常卖掉赚钱的股票,把利润兑现,而不是等着利润变得更多;也常常留住赔钱的股票,把亏损延迟,而不是及时止损。现在的利润越大,他们越愿意卖出;现在的亏损越大,他们越不愿意止损。
以“支撑位2”为例,你在七月初买入咖啡,那时候价格是1.02美元,一个新低点。后来,价格涨到了1.08,比六月的高点1.10要低一点,在近因效应和锚定效应的作用下,你还想等着涨。结果,没涨上去,就又跌了下来,你会想,再涨到差不多的位置,我一定要卖,不管是1.12,还是1.08,涨得差不多了就卖!
接下来,等价格再涨到1.10时,你不会等了,跟你一样的人也不会等了,马上卖掉,兑现利润——这形成了阻力,阻止价格进一步上涨。于是,趋势图上出现了“阻力位2”。与前面一样,阻力也是自我实现的,一旦你相信它,你就会用行动支持它,巩固它。
新闻、政策、评论、分析——其他力量不可忽视
认知偏误形成的阻力与托力,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并不是全部的力量,任何爆炸新闻、热门评论,都可能影响人们的“信念”,使你相信其他的走势判断,并用行动去支持。下面是2006年下半年石油价格的走势图。
交易员学堂
下半年一开始,2.10美元成了新的“支撑位”。六月末,这个支撑位接受了第一次检验,七月,第二次检验,都通过了,都有托力让价格乖乖反弹。八月,出现了“支撑位2”,2.16美元,八月中旬,“支撑位2”接受了第一次检验,通过,乖乖反弹;八月下旬,“支撑位2”再次接受检验,市场这时候犹豫了,也许某些消息影响了人们的信念,开始有人觉得价格还会降,而不是升,于是他们不买入,撤掉了一部分托力。当人们发现其他人犹豫的时候,他们也会跟着犹豫,大家都不买,价格很难升回去,我又何必买呢?又有一部分托力被撤走了。于是,“支撑位2“终于失守,降到了“支撑位1”。
在“支撑位1”,还有人记得曾经的2.10这个低点,他们抱着“反弹“的信念,买入,形成了一定的托力。但是曾经的2.10毕竟太远了,相信市场会反弹的人还是太少。价格挣扎着反弹了一点,最终还是又落下了,落到了2.05。又有人觉得一定会弹回去的,买入,价格又升了一点,然后又落回来了。9月2号,价格再次达到了新低点,2.05。
接下来,市场变得戏剧化了。原来相信“托力”的那些人,那些帮着价格向上挣扎的人,都失算了,要承受亏损。更悲剧的是,一切支撑位都失守了,再没有任何支撑位可以去信赖。托力在哪里?大家无法判断哪里会反弹,再没有哪一点能形成托力,再没有谁能去相信托力——这时候,价格要跌,就会连跌一路了,没人知道何时会停。
果真,价格就这样一路下跌过来。降到1.85时,有人想起来7个月前的支撑位(那时候1.85是个低点,在走势图上没有显示出来),于是1.85那里出现了一点反弹,然后再次失守,一直跌到了1.73。
聪明vs笨
聪明的人,到9月5号或者6号,在价格犹犹豫豫反弹不上去时,就该停止买入了,就该看出来支撑位靠不住了,就该判断出来价格要狂跌了。
笨一点的,还反应不过来。跌到2.10时,他和聪明人一样,买入了。9月5号看到价格犹犹豫豫地又跌到2.05,聪明人开始盘算,啊呀,支撑位靠不住了呀;而笨点的却会想,哇塞,比前几天还要低呀,接着买!于是聪明人把原来买的那些卖给笨的了,第一时间止损。
再过几天,价格继续下跌。聪明人早就做空了,坐等继续跌,一边卖一边数钱。笨人呢,脑子稍微快点的,开始反应过来了,忍痛割肉,马上止损;脑子再慢一点的,继续傻乐,哇塞,更低了呀,接着买!越买越亏,越亏越多。
等脑子慢的人发现了价格的真相,知道它不会反弹只会跌时,已经太晚,止损时,已经损失太多。但是,这还不算最笨的,最笨会想,不能赔这么多啊,不能卖啊,只能等啊!结局就是太晚的止损,更多的亏损。
什么时候价格会反弹?等到所有人都知道了真相,都做空了很久,都觉得差不多了,做空做得手都软了,他们会开始相信价格该涨了,然后,价格就涨了。或者出现某条新闻,某个评论,大大鼓吹价格要涨,鼓吹得大家都相信了,然后,价格就涨了。
理解市场是王道
这就是为什么要理解市场,因为人们相信什么,什么就会发生。
·你若知道市场的思潮,你就能把握价格走势。
·思潮受到很多力量左右,新闻、评论、政策、认知偏误、价格趋势图本身……哪股力量最强,你要有所判断;之后,不能太执着于自己的判断,要保持警戒状态,随时修正。
·支撑位与阻力位是各种力量的比武擂台。你将看到:托力、阻力能不能坚守住?其他市场力量能不能扳倒认知偏误?这时候,你要密切关注比武结果,不要轻易下判断。
·如果你不在乎大家怎么想,只相信自己的分析。那你应该先有足够的把握,确定大家总有一天会相信你所相信的。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