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温少雨预期推助美豆新一轮减产炒作 今年的美豆播种多灾多难,进入五月份之后,关于美豆的播种延迟问题引发的当季美豆减产情绪的激化和缓解是影响前期国内大豆成本和豆粕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在6月底的种植面积报告之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美豆种植面积的缺失幅度。在面积报告超预期兑现了美豆8000万英亩的种植数据之后,市场情绪趋于缓解,人们等待8月报告数据的修正结果。而在此之前,基于生长期天气的美豆单产的讨论以及相应的预期变化将会主导美豆阶段性的行情走势。
从当季美豆的生长状况来看,由于前期的降水影响,美豆一方面播种严重迟缓,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大豆被迫在潮湿环境下补种,整体早期生长环境不佳,因此美豆整体长势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从美豆的优良率来看,当季美豆生长状况好至非常好的占比只有53%,这是2012年度以来同期最差美豆优良率评级。上一次较差的生长评级出现在2017年度,那一年度的优良率在60%附近浮动,最终美豆单产在49.3蒲式耳/英亩。依据当前的生长状况,7月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美豆单产下调至单产趋势线之下的48.5蒲式耳/英亩。 目前阶段逐步进入美豆的关键生长期,由于当季美豆本身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因此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市场对于任何影响美豆生长的不利天气都会相当敏感,如干旱、洪涝和早霜等天气一旦出现相应的预期,就很容易引发资金炒作和美豆价格的剧烈波动。
从目前美国大豆主种植带的天气来看,6月下旬以来,中西部天气持续转干,整体有利于大豆的补种。但这种情况如果进一步发展成干旱威胁,则会对美豆生长评级和单产预期形成压力,有利于美豆价格的炒作。从中期预报来看,7月剩余时间中西部整体维持高温少雨局面,直至8月初才会略有改善。这种天气模式下,中西部种植区表层土壤存在快速失水的风险,尤其是对播种较晚且根系较浅大豆作物形成干旱压力,进一步打压作物评级。 这种高温的局面实际上和去年同期的情况类似,不过去年降水充沛,高温多雨的天气模式是最为有利于美豆关键生长期的局面。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后期的降水是否出现回归,如果这种高温少雨天气持续至8月初,那么未来两到三周的作物评级可能进一步下调至50%以下,这也是近几个交易日美豆上涨的主要逻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前期墒情的饱和,中西部地区整体旱情并不显著,因此一旦出现及时的降水补充,这种天气炒作很可能噶然而止。不过在相应的预报出现之前,还应以振荡上涨思路看待美豆走势。 二、中美谈判进展缓慢,南美升贴水表现坚挺
从影响中国大豆进口成本另一个主要因素南美大豆的升贴水来看,自从传出中美有望恢复谈判的消息之后,南美CNF升贴水价格转为200附近的振荡。但中美领导人在G20会晤后,兑现中美展开新一轮谈判的消息后,市场表现谨慎,南美升贴水并未进一步下调。从近期的表现看,坚挺的美豆升贴水,走强的国际海运费以及持续升值的巴西雷亚尔汇率均对南美升贴水形成支撑作用。因此,尽管中国国内榨利持续施压,但国际大豆进口成本持续表现坚挺。而且展望后期,一旦中美关系再度恶化,那么南美升贴水上涨的风险空间显然大于回落的风险空间。因此总体来看,结合美豆近期的波动节奏,近期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因素对于国内豆粕价格的推动力在增强。 三、国内下游存在阶段性补库需求
从国内下游消费情况来看,上周豆粕现货和基差成交量出现明显反弹,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去库存过程之后,下游存在补库存需求。从整体养殖情绪来看,依然不是十分乐观,因生猪存栏续降和毛鸡养殖持续亏损。但生猪、鸡蛋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对于中秋国庆消费的预期开始刺激季节性的补栏行为,例如近两周肉鸡苗价格的持续反弹,因此也会相应衍生出阶段性的豆粕备货需求。因此,从目前阶段来看,成本端价格的上涨和国内下游需求的阶段性回暖存在一定协同性,有利于阶段性国内豆粕价格的反弹上涨。 四、总结 从成本端来看,美豆的再度炒作和南美升贴水的坚挺表现推动进口大豆成本走强,对于国内豆粕价格的成本驱动趋于强化。从需求端来看,近期的价格上涨或刺激阶段性的补库需求继续发酵,阶段性形势有利于豆粕价格振荡走强。 操作上建议7月底之前继续持有或回调买入11月或1月豆粕合约多单,关注前高压力是否会被有效突破,中长期思路维持宽幅震荡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