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74604
- 威望
- 1387331 布
- 龙e币
- 1487273 刀
- 在线时间
- 1315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
【原文出处】东岳论丛
【原刊期号】200401
【原刊页号】45~49
【作 者】张东辉
【作者简介】张东辉(1956-),男,山东大学西方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威海分校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主持人:张东辉,1956年生,山东临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后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西方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经济系主任,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百家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国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省工程研究院咨询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全理事;美国宝林格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访问教授,韩国正修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曾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中外合作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个人和合作学术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其所主持的东北亚研究中心正在建成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学术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并在其方**的演变中学科得以深化一样,经济学科的发展也从来没有离开研究方法的变革独步进行。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的确立是在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挑战中完成的,而借助研究方法的变革,以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将是经济学领域永恒的主题。
【关 键 词】研究方法/变革/现代经济学发展
【正 文】
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方**一样,经济学的发展也从来没有离开研究方法的嬗变而独立进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并呈现出独特的演变轨迹及特征。主流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其方**基础日益受到批判和挑战,而正是在这些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现代经济学获得了新的发展,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经济学研究方法形成与演变的一般特征
研究方法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人们在该学科领域内分析问题的视角、工具和分析框架,同时它也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的桥梁。要理解和把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当然也离不开对其研究方法变革的研究和思考。从经济学说史来看,经济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或“**”,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还是从“边际**”到“凯恩斯**”都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变革。
要理解和把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首先必须理解经济学家们在经济研究中的语言方式。托马斯·库恩(T.S.Kuhn)在《科学**的结构》一书中用“范式”(Paradigm)来概括这种语言方式。所谓范式,就是指科学家们之间围绕假设、方**原则、分析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致看法,以及最终形成的一种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概念体系。库恩把范式看作是包括一切学术探讨基础的思想、技术、方法乃至哲学观在内的“学科模子”(disciplinarymatrices)。库恩用范式的转换来描述科学的进步。因此,所谓“科学**”在库恩看来就是范式的转换。经济学理论的每次重大变革同时也就是范式的转换。例如,亚当·斯密是从对重商主义的“科学**”中实现了财富由对外贸易决定到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范式转换。而“凯恩斯**”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背景下,在批判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市场万能”到“市场局限”、从“**放任”到“政府干预”的范式转换。
1.个体主义占主导的方**原则的基本内容
经济学最初范式的基本内容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其中“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假设构成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通过对“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假设的分析,古典经济学奠定了个人利己主义的方**基础。
斯密甚至在分析社会经济制度的起源、劳动分工、货币发明等宏观经济问题时也是采取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这些命题都是在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而把社会共同利益仅仅看成是个人利益的加总。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继承了个体主义的原则,而且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人”假设,使它构成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无论是马歇尔的厂商理论,希克斯的无差异分析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都是以“经济人”假定为研究的出发点。
“凯恩斯**”曾对个体主义的方**原则形成了挑战。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采用了总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国民经济活动中总供给、总需求、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就业等一系列总量关系的内在联系。整体主义的分析方法在主流经济学中第一次受到全面重视。同时非主流经济学如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旧制度经济学一直也对个体主义方**提出质疑和批评。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滞胀”的出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开始下降,总量分析的方法也逐渐被冷落。相反个体主义的方**原则随着证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阿罗—德布鲁定理(Arrow-DebreuTheorem)、贝克尔的人力资源理论、卢卡斯和萨金特的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博弈论被引入微观经济分析,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个体主义方法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2.与哲学发展保持密切联系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中很多人如斯密、李嘉图、洛克、休漠、约翰·穆勒、马歇尔等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斯密就曾讲授和研究过道德哲学。英国的经验论哲学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而新古典经济学同实证论传统下的科学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古典经济学以科学主义方**为先导,形成了哲学与经济学沟通的渠道,实证主义哲学对其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代,对于经济学说中所蕴含的哲学、伦理学的前提的研究,不仅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兴趣,同样也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从中引出了经济哲学的许多问题。各种经济学说,事实上都有哲学的前提蕴含其中,既包括方**的前提,也包括伦理学的、价值论的和社会哲学的前提,经济学背后的解释性理论其实就是科学哲学。在西方经济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哲学的激励,经济学方**作为经济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迅速发展成一支独立的学科分支,出版了大量的经济学方**方面的论著。其中弗里德曼的《**经济学的方**》(1953)、萨缪尔森的《方**之争》(1963)都产生过巨大影响。70年代后,经济学方**的哲学基础的研究趋热,先后出现了霍立斯的《理性经济人》(1975)、罗森伯格的《微观定律:一个哲学分析》(1976)、斯图尔特的《经济学的推理与方法》(1979)、克兰特的《对策的作用:经济学理论的逻辑结构》(1979)、豪斯曼的《资本、利润与价格:论经济学的哲学》(1981)、博兰的《经济学方法的基础》(1982)和考德威尔的《超越实证主义》(1982)等一大批经济学方**方面的著作。
对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科学哲学主要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或批判的理性主义,库恩的科学**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其中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影响尤甚。据瑞德曼(Redman)的统计,20世纪70-80年代的20年间,西方经济学界出版了50多部关于方**方面的著作,其中几乎都和证伪主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汉兹(Hands)1991年总结了当代经济学达成的13个共识点中,就有7个和证伪主义直接相关。所以,著名经济学方**学者马克·布劳格概括说:“证伪主义者,整个20世纪的故事”[1]。
3.深受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进程一直与自然科学发展保持着高度相关。自古典经济学始,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生物学和数学的发展一直对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方法源自牛顿力学和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学。牛顿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运动物质质量、加速度和惯性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创立了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瓦尔拉斯、杰文斯和帕累托深受牛顿力学的影响,由他们推动的“边际**”,创立了边际分析方法,它实际上是微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运用。
1874年瓦尔拉斯出版了《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运用经典力学的范式创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该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等一系列理想假设条件之上,刻意排除了不确定性、非线性,使经济系统具有确定性、线性和稳定性。这种以静态均衡分析为主要特征的一般均衡理论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对经济学发展产生另一重要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与牛顿的时间可逆、类型学思考和机械决定论世界观不同,达尔文把时间不可逆、群体思考和不确定性等引入到现代科学。达尔文主义包含着所有复杂系统演化的一般理论。“自然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进化论意义的复杂系统,它们所提供的概念框架为社会科学展现了一整套连贯的思想”[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范式几乎渗透到近代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化学说对经济学的影响,是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为标志的。凡勃伦在其旧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广泛地利用了达尔文的思想,试图转变新古典经济学占主导的经济学基础。旧制度经济学成为今天称之为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的先驱。
演化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有了迅速发展。它与旧制度经济学一样,都以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为方**基础,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假设,类型思考和历史无关的范式、提出了满意假说、群体思考和历史重要的分析范式。在演化经济学家们看来,为解释持久的经济变化过程,生产要素的投入(资源配置)只是必要条件,而充分条件则要来自新古典经济学给定前提的变化,即新偏好的形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以及新资源的创造。演化经济学的这些看法似乎更适合今天经济全球化、技术日新月异变革和高质量竞争的经济环境(注:南开大学贾根良先生待发表论文——《理解演化经济学》,对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有较全面的评述。该论文曾提交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1届年会。)。
4.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主要分析手段
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相比,现代经济学更加注重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只是应用程度上的差异而已。数理方法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数学方法的引入的确使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加清晰、精确,逻辑推理更加严密,在推进经济学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于在经济分析中广泛使用数学,经济学界历来也有不同观点。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经济学所关注的经济现实和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即使可以列出各种经济函数,但也只是仅仅分析了主要变量,而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变化是很难完全用数学来描述的。
尽管对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应用有不同看法,但是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经济分析中,见解和思想(Idea andThought)是最重要的,而数学只是表达和实施经济见解的工具。计量分析只对理论结论进行检验。数学与统计分析不可能替代经济分析,“经济学作为整体必须瞄准事实,与经济现实相关”[3]。
二、主流经济学方**面临挑战
主流经济学是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构成了当代主流经济学方**的基础。其中新古典范式中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个体主义和均衡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挑战。
1.对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批评
在经济学说史上,德国历史学派、旧制度学派都对个体主义分析方法进行过有力的批判。他们认为以孤立的个人经济动机作为分析基础,就是“把**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4]。制度经济学认为,个人首先是“社会人”和“组织人”,而不是经济人。因此,人的行为是直接依赖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与环境的关系、制度结构、组织模式、文化和社会规范去理解人,去理解人的经济行为。
现代经济学流派,如公共选择学派、结构主义学派也对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抨击。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经济人或理性人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即个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并不能得出集体利润最大化的结论。而主张结构分析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应该从经济整体性及结构分解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的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的主要根源是部门间的结构差异,因此,必须从结构联系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过程。
欣赏复杂系统论的经济学家,主张以整体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他们认为“经济组织每一种整体性功能几乎都能用功能耦合系统来刻画,而且有许许多多功能的整个市场经济组织就是这许许多多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功能耦合网的总和,各式各样的经济理论和模型实际上都是对这一巨大经济关系的功能耦合网的简化处理得到的结果。”[4]
无疑主张整体主义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社会和经济总体是不可能还原为个体的,因此,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
2.一般均衡的非现实性
如前所述,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定的条件之上的,它只强调竞争过程趋同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却忽视了结构的多样性、市场结构的不稳定性和演化的多样性。面对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和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社会,以均衡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已越来越无力解释一系列经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如经济波动的原因、社会多样性的起因、现实经济系统非均衡和非线性的特征等。因此,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要从非均衡和复杂性中寻求答案。
3.理性经济人假设不足及修正
作为新古典范式的基石之一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一直贯穿于现代经济分析的始末。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到阿罗——德布鲁的现代一般均衡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理性”和“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从新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经济主体的意识形态不再进入经济分析的范围,以至于产生市场制度总是有效率的错觉。其实,这个假定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近几十年来,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市场制度的看法。新制度经济学就认为**市场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市场除了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外,还需要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在经济人假设下,自私的经济人将丰富的人性概括为自立的精明计算,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都被排除在外。这样的假定虽然在特定意义上有利于经济学家进行逻辑分析,但同时也使经济理论日益脱离现实经济生活。
其实,人类的本性、意识在解释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方面,特别是在解释除自利动机之外的其他行为动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完善组织理论、制度和契约理论方面也将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重新认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同时也是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的人格特征。
三、经济学方**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及未来展望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是依其方**的变革为线索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是从放松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严格假设为出发点的。首先,现代经济学修正了“理性经济人”的假定,由“完全理性”假定修正为“有限理性”;其次,修正了“确定性”的假定,由“确定性”假定修正为“不确定性”;最后修正了“完全信息”的假定,由“完全信息”假定修正为“不完全信息”。
借助方**的变革,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以拓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并与经济现实不断接近。具体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兴起与发展。
1.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从它的创始到现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凭其解释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论分析从众多经济学派中脱颖而出。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掀起了一场理论**,这场**是从对新古典传统理论假设论的批评开始,并最终奠定自己的方**的。虽然新制度经济学受到了诸如集体主义、制度主义、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思潮的影响和启发,但就本质而言,它的假设论和方**并未走离新古典的理念太远。
2.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类似,演化经济学也是在对主流经济学无法与现实相统一的缺陷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些缺陷严重削弱了新古典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首先,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经济变化过程。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部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静态经济学,它只研究既定制度下的均衡状态,分析均衡是如何运行的,是否符合效率标准,而不研究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制度是如何演化的。而对于直接观察现实经济活动的人来说,变化才是事物最显著的特征。其次,分析范围的封闭狭窄。即使在新古典经济学静态分析中,研究的也主要是价格制度,非价格制度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很多旧制度经济学家指出,尽管供给、需求及由这两者决定的价格相当重要,但它们只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众多要素中的一小部分,正像市场仅为制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最后,主流经济学不能确切地解释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现象。20世纪50年代的经验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但正统理论在解释技术进步时,由于受到均衡和最大化概念的束缚,不能对技术的产生和变迁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以上三个方面的弱点和缺陷正是演化经济学的分析重点和长处所在,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演化经济学受到经济学界日益广泛的重视。
3.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拓宽了正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之一是人类行为的完全理性,但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化的行为受复杂的社会关系制约,从而导致人的行为选择并非都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因此从纯理性研究人的行为是行不通的。行为经济学对人的因素的研究特别突出,它要分析经济活动的心理前景,研究有关经济决策动机、态度和期望等等。行为经济学在进行研究时,通常采用实例研究、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而最重要的方法是抽样、谈话调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借助了可靠程度较高的抽样调查法和谈话法,才使行为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行为经济学在利用心理学及社会学的成果方面也已取得长足进展。“行为”理论是美国人文科学中的一个大分支,当代世界中,各种学科的交汇也是一种潮流。因此,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也是势在必然。
4.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实验经济学是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产生和迅速发展的。虽然实验经济学近年来才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但实验经济学的思想方法一直伴随着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主流经济学的实验主要以思想实验表现,而实验经济学的实验主要以针对具体理论的验证实验表现。实验经济学的本质在于把大量的经济学家个人思想实验验证的结果进行验证,通过证伪或证实使结论真实可靠,或者探索经济学家思想实验所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理论建议实验。
由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的兴起和发展具有以下几点规律:首先,都放松了主流经济学脱离现实的假设,并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其次,对主流经济学的方**或范式并没有全盘否定,有的甚至离主流经济学的方**相去不远,如新制度经济学就继承了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方**;再其次,研究方法的变革的主旨是希望尽可能地与现实相统一,或者说方法的变革是为了研究的主题离现实更近,尽可能实现思想上的证实或证伪向实证实验给予的证实或证伪转变;最后,现代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的研究方法的形成都是在多学科的交汇中完成的。鉴于此,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会在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碰撞中不断变革;在继承和变革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新的研究方法体系会应运而生,而这势必推动更新的经济学分支的产生和老经济学科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收稿日期]2003-12-05
【参考文献】
[1] 郭劲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经济哲学的运用[J]经济评论,2002(5).
[2] 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8.
[3]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体制比较,2002(2).
[4] 杨立雄.“经济人”还是“社会人”[J].经济评论,2002(5).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