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来说,2018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2018年的交易活跃度较前一年增加超过20%,场内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达到超过300亿张合约的创纪录水平。交易活动的迅猛增长是全球趋势。最强劲的增长来自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亚太地区的成交量增长27.1%至112亿张合约,拉丁美洲的成交量增长40.8%至27.8亿张合约。北美紧随其后,美国和加拿大的成交量增长18.8%至106亿张合约。欧洲交易所的成交量增速有所放缓,仅上升6.7%至52.7亿张合约,但也依然保持增长。其中,三类产品增长最为显著,分别是股票指数、个股和外汇。
A长期展望
图为全球期货及期权的成交量(分类别)
图为全球期货及期权的成交量(分地区)
图为全球期货及期权的成交量(分品种) 2018年,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增长32.8%,增至99.8亿张合约,其中印度、北美、巴西和韩国对增长贡献最大。个股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增长21.7%至57.9亿张合约,个股衍生品在各个地区均有长足发展。上述类别产品交易活动的增长,都是由股票市场的高波动所驱动,尤其在2018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外汇期货和期权增长31.7%,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9.3亿张合约,增长主要来自印度和巴西。大多数情况下,增长集中于规模较小的合约,如价值1000美元的本币外汇期货合约,这种小规模的合约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但对于机构或企业投资者来说规模过小。利率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提升14.8%至45.5亿张合约,连续第三年创新高,北美地区交易所为2018年的增长作出主要贡献,北美地区成交量较上年大幅增长21.7%至25.7亿张合约,贡献了全球利率期货和期权超过一半成交量。另一个利率衍生品交易活跃的地区是欧洲,2018年欧洲交易所的利率期货和期权成交量约为12.5亿张合约,达到历史新高,比之前在2011年创下的纪录提高2.6%。 虽然衍生品市场处于整体增长的态势,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铜、铝和其他非贵金属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下降12.5%至15.2亿张合约。 金融危机以来,衍生品市场出现了四次长期趋势。第一,2018年是衍生品市场5年以来首次全面快速地增长。金融危机过后,北美和欧洲的主要交易中心遭遇了严重的萎缩,特别是利率衍生品。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市场的快速增长弥补了这一缺口,但从2011年至2017年,整体交易规模基本原地踏步。 第二,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走势发生分化。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期货的成交量都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的期货成交量是2009年的约两倍。相反地,期权成交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此后开始下滑,直至2018年激增27%创下新纪录。造成这种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的期权与股票市场挂钩,而期货交易在各个品种中分布更为均匀。 第三,过去10年商品期货交易的增长速度比金融期货快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异常迅猛,且商品产量的结构性变化也发挥了作用。例如,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对能源商品的全球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这反映在能源期货和期权的交易上,其成交量在过去10年间增长240%。并且,场内能源衍生品的成交量在2018年创下历史纪录。
第四,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在整体成交量中扮演了更加突出的角色。个人投资者成交量的具体占比较难衡量,因为大部分交易所并不公布投资者结构的数据。然而,我们可以将合约规模较小、换手率较高的市场归类为以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正如前面提到的,印度和巴西外汇期货交易的快速成长符合这一模式。 B风险转移 除了根据合约成交量来衡量交易活跃度外,FIA还收集了月底未平仓合约的数据。未平仓合约代表的是市场参与者持有的头寸,这些头寸用于实施投资策略或对冲风险,持仓量通常远小于成交量,它是市场参与者持有风险大小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场内衍生品市场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从2018年的持仓数据来看,持仓量与成交量的情况截然不同。总体而言,持仓量并未呈现出我们在成交量数据中看到的增长态势。事实上,在2018年年底,全球总持仓量还低于上年同期,小幅下降1.4%至8.276亿张合约。出现这一分歧的原因在于个股期货和期权,个股期货和期权占到全部未平仓头寸的近40%,而个股期货和期权的持仓量在2018年下滑了4.5%,成为持仓量整体下滑的最大单一因素。相比之下,年末股指期货和期权持仓量增加2.4%至2.171亿张合约,利率期货和期权持仓量增加3.1%至1.641亿张合约。然而,持仓量第四大的能源期货和期权出现下滑,下跌4.4%至6010万张合约。 值得留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持仓量和成交量呈现出较大的分化。亚太地区交易所尽管成交量非常高,但持仓量却很低,截至2018年年底仅有6780万张未平仓合约,相当于全球未平仓合约的8.2%。北美交易所的持仓量为4.553亿张合约,超过全球场内衍生品未平仓合约的一半以上。唯一一个持仓量大幅增长的地区是欧洲,欧洲的持仓量增长9%,达到创纪录的2.121亿张合约。这主要得益于利率、股指和个股三类期货和期权持仓量的增长,其中利率衍生品持仓量增加18%,股指衍生品持仓量增加14%,个股衍生品增加8.6%。 持仓量通常不会像成交量那样迅速变化,因此长期趋势更值得关注。具体来看,过去几年欧洲和北美的期货持仓量在稳步上升。在过去10年中,欧洲的期货持仓量翻了一倍,同一时间,北美的期货持仓量也增加了47%。然而,期权的持仓量在过去10年基本没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个别股票类别期权的下降。个股期权持仓量在2010年达到顶峰,最高达到3.3亿张合约,之后大约徘徊在3亿张合约的水平。个股期权是期权持仓量中占比最大的品种,因此个股期权持仓量增长乏力拖累了整体走势。
图为全球交易所排名 C明星交易所
接下来从交易所的层面解读衍生品的成交量和持仓量趋势,我们重点关注部分在2018年表现亮眼的交易所。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Group)再次成为全球成交量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领先北美。2018年的总交易量为48.4亿张合约,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股指和利率产品,年末持仓量为1.157亿张合约,较上年12月上涨6.9%。 第二大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India)的成交量在2018年大幅增加,总成交量飙升53.7%至37.9亿张合约,主要受交易所美元/卢比货币期货爆炸性增长的推动。然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交易是相对短期的。NSE?India年末的持仓量仅有820万张合约,占整体成交量很小的一部分。 巴西的B3交易所排名第三,从2017年的第五名提升两位。B3的期货和期权成交量超过25.7亿张合约,较上年增长42.3%。该交易所的明星产品是迷你Bovespa股票指数合约,成交量从2017年的2.980亿张合约飙升至2018年的7.062亿张合约。迷你Bovespa股票指数合约的异军突起主要是受益于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增长,个人投资者希望利用衍生品参与到巴西股市长达三年的牛市中。 第四大交易所是洲际交易所(ICE),2018年成交量为24.7亿张合约,同比增长16.4%。ICE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的股票期权业务,旗下两个交易所Arca和Amex的成交量分别增长了52.1%和32.8%。ICE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ICE?Futures?Europe的成交量上升9.4%至12.8亿张合约,ICE?Futures?US的成交量下降3.4%至3.426亿张合约。 第五名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去年成交量为20.5亿张合约,同比增长13.3%。CBOE的股指和个股期权交易随着美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增加而提升,但是,由于做空波动率的策略有所减少,波动率指数产品成交量有所萎缩。 第六名是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成交量为19.5亿张合约,较上年增加16.5%。欧洲期货交易所得益于部分股指产品的强劲增长,尤其是Euro?Stoxx银行板块期货,提升32%至7350万张合约,Euro?Stoxx银行板块期权提升37.3%至4660万张合约。持仓量上涨18%至1.205亿张合约,成为继OCC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持仓量。 2018年进步最快的交易所之一是迈阿密国际交易所,它在美国股票期权市场上与CBOE、ICE和Nasdaq形成竞争。其2018年的成交量为4.21亿张合约,比上年增加81%。该公司下辖两个交易平台,分别是于2012年底推出的MIAX?Options和于2017年2月推出的MIAX?Pearl,并准备于2019年3月推出第三个平台。尽管提供的产品与其他交易所相同,MIAX凭借其技术质量,以及与做市商建立的关系,已经占据了将近10%的市场份额。 最后,FIA数据库中两个较小的交易所,均位于阿根廷的Rosario?Futures?Exchanges和Mercado?a?Termino?de?Buenos?Aires在2018年底合并。Rosario?Futures?Exchanges主营美元期货合约,2018年成交量为1.92亿张合约,比2017年增长28%。Mercado?a?Termino?de?Buenos?Aires在2018年成交量仅为71.34万张合约,但已经约为2017年的三倍。两家交易所都提供农产品衍生品交易,包括大豆期货、玉米期货和小麦期货,但Rofex同时也提供当地股指和阿根廷政府债券期货。
图为全球期货及期权的成交量(具体品种) (本文翻译自https://marketvoice.fi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