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4874
- 威望
- 1417473 布
- 龙e币
- 151740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0

|
灵魂拷问鲍威尔:装傻还是真不懂
这是一封美国知名投资顾问和财经评论员MikeMishShedlock致鲍威尔和美联储的公开信。在这封信中,该评论员对鲍威尔在3月8日演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疑问。
通胀目标问题
1.考虑到在通胀目标为2%时发生了两次泡沫,为什么不将目标降低至1%或0%呢?
2.如果没有完全理解非泡沫诱导目标(non-bubble inducing targets),讨论“弥补策略”(Make-up Strategy)又有什么意义呢?
3.鉴于美联储从未即时发现过泡沫,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我们现在不存在泡沫呢?
4.人口结构是通货紧缩。这又如何证明2%的通胀目标或任何其他具体目标是合理的呢?
5.1983年以前,劳工统计局将房价直接纳入CPI。如果2004年至2006年的CPI中包含了房价,美联储可能不会更积极的加息?
芝加哥联储主席Charles Evans,在需要加息之前,通胀率可能会升至2.5%。鉴于美联储一再未能实现目标,之前的声明既没有理由,也没有可信度。
多样化问题
1.如果所有成员都是货币主义者或凯恩斯主义者,那么在通胀问题上,思想的多样性在哪里呢?
2.在没有一个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情况下,奥地利的经济学观点是如何在美联储得到体现?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为“模型与现实之间的不确定距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联储2017年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平均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预测通胀方面相对较差。”
实际上,菲利普斯曲线在随机的基础上有效时间只有一半,这意味着该理论根本行不通。那为什么那么多美联储成员相信“信誉扫地”的模型?
通胀预期
鲍威尔在讲话中称:“持续疲软的通胀可能导致通胀预期下降。”这有什么关系?对CPI中弹性与非弹性项目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非弹性项目占CPI的80%以上。以下是美联储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非弹性项问题:问题1.如果消费者认为食品价格会下降,他们会停止食用吗?如果他们预期物价会上涨,他们会吃下两倍的食物吗?
问题2.如果消费者认为汽油价格会下跌,他们会停止开车吗?
问题3.如果消费者认为租金价格会下降,他们会不会推迟租房?如果他们期望价格上涨,他们会租两套公寓吗?
问题4.如果消费者认为价格会下降,他们会推迟接受医疗服务吗?
弹性项问题:问题1.当有人因为冰箱、烤面包机、炉子或马桶坏了而需要新的,他们会因为预计价格会下跌而等两个月吗?
问题2.当有更好的电脑时,能阻止人们购买?
所以,关于通胀预期的结论是,除非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个人才会立即花掉现金。人们购买消费品是基于需要,而不是期望。
然而,当涉及到资产时,人们的行为确实有所不同。
资产价格的预期
人们购买股票是因为他们相信价格会上涨。他们避开股票或者抛售股票是因为预计价格会下跌。
如果人们预期房价上涨,他们就会掏钱买房。如果他们预期价格会下跌,他们就会等待。
这其中还需要提到房价指数和业主等价租金。(房价指数:Home Price Index、业主等价租金:Owner's Equivalent Rent)
2011年,我提出了一个HPI-CPI模型,其中住房价格指数(HPI)取代了CPI中业主的等价租金(OER)部分。这是2013年的一张图表。(房价指数:Home Price Index、业主等价租金:Owner's Equivalent Rent)
到2005年底,根据CPI来看,实际利率是正的,但根据我的模型却是-4%。类似的,同样的事情正在发生。
从1990年到1999年,住房价格的增长与OER的增长相吻合。但两者之间的分歧却在2007年达到顶峰,当时人们突然放弃买房。
美联储忽略了1983年OER替代政策的重要性。如果房价纳入CPI中,我们就会有更大幅度的加息。
三个泡沫两个确认了
自2000年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主要泡沫。
美联储现在看不到第三次泡沫,就像格林斯潘没有看到互联网泡沫,伯南克没有看到房地产泡沫一样。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通缩进行了研究,从历史视角考察了38个经济体在140年期间多次通缩的产出增长情况。
人们普遍认为,即使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下跌,也总是有害的。它表明,资产价格通缩,尤其是战后时期的房价通缩,更具破坏性。但研究发现,通缩实际上可能会提振产出,较低的价格会增加实际收入和财富。
通货紧缩的集体思维、通胀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是三种错误的经济模式。在人们普遍相信但却是错误的央行经济理论中,认为零售价格下跌对经济不利的观点排在首位。
各国央行根据这些集体思维信念采取行动,试图在不计入资产价格上涨因素的情况下,修改通胀例外情况。结果必然是泡沫。
资产估值模型
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 ratio)、托宾的Q比率(Tobin'sQ Ratio)和格林斯潘的估值模型等众多指标表明,我们正处于另一个大规模的资产泡沫之中。
那为什么美联储忽略长期有效的资产估值模型,转而青睐那些公认的“模型与现实之间存在不确定距离”的经济模型?
唯一合乎逻辑的答案就是,美联储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通胀、如何衡量通胀,以及与吹大资产泡沫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