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can conclude that CreditMetrics uses a bivariate normal copula function with the asset correlation as the
correlation parameter in the copula function. Thus, to generate survival times of two credit risks, we use
a bivariate normal copula function with correlation parameter equal to the CreditMetrics asset correlation.
We note that this correlation parameter is no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wo survival tim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urvival time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asset correlation. Conveniently,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 of any subset of an n dimensional normal distribution is still a normal distribution.
Using asset correlations, we can construct high dimensional normal copula functions to model the credit
portfolio of any size.
译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CreditMetrics模型使用二维正态Copula函数与资产相关的
在Copula函数的相关参数。因此,我们使用的是产生2个信用风险的生存时间
双变量正态Copula函数和相关参数等于风险资产相关性。
我们注意到,这种相关参数是不相关系数之间的生存时间。这个
生存时间的相关系数比资产相关性小得多。方便,
正态分布的任意子集的边缘分布仍为正态分布。
利用资产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构造高维正态Copula函数模型的信用
任何规模的投资组合。
」
看到没有,在李祥林之前,CreditMetrics就已经在用了。
换言之,你可以说李助纣为虐,却不能说他是始作俑者。
再则,批评他助纣为虐也太过,本来所有的风险模型都是依据过去的资料与统计假设,问题来了「过去的风险结构可能会变」(且有时候,甚至大部份时候,风险结构变化对于因此形成的最适资产组合还满敏感的,以后再谈;但你不依据历史资料有能依据甚麽?),再则,资产走势真的依据常态吗?最近,学者一直在处理「厚尾」与「前后期相关」,就知前提假设大有问题。
因此,我虽不同意报导的部分观点,我倒是接受
「每个债券现金流量、违约率及提前偿还的机率都不一样,毫无规律可循,彼此之间的相关性更是複杂无比」
「这一计价模型仅根据过去几年金融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推算出一个相关性数据,而且假设这个相关性会永久维持不变。然而,过去几年是房地产市场的牛市(bull market),房屋价格不断上涨,所有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交易员或风险基金管理人都忽略了房价可能下跌的现实,也就是说低估了许多金融商品的风险,高估了这些商品的价格。」
「大批不了解数学公式背后假设的管理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李祥林的公式四处滥用,而且衍生出越来越複杂的金融商品,一旦基本假设条件改变,整个市场就此崩溃。」
「最危险的部分是,人们相信模型推算出的所有数据。」
这几句话。
也因此,我们作程式交易要很小心,若「市场结构是会变的」,永续圣杯就难以企求了。
关于此,我会用几篇文章继续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