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6234
- 威望
- 1418153 布
- 龙e币
- 151808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1

|
内外压力叠加 资产质量维稳仍可期
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将较大。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叠加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市场对2019年银行资产质量的关注和担忧有增无减。
总体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然导致一些行业风险上升。去产能、去杠杠继续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风险隐患继续对银行风险管理形成挑战;经济增速下滑、贸易摩擦前景未明,导致民营企业、小微业务风险敞口加大。重重挑战之下,银行业唯有牵住风险管理的“牛鼻子”,在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流程和工具,严防不良贷款大幅反弹。
风险隐患不容回避
实体经济是银行业赖以成长的根基。2019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争端因素加大以及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会给银行经营带来一定的波动。
业内专家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投资、外贸、消费均一定程度承压。综合来看,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都可能减弱。
银行经营业绩与宏观经济走势呈正相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然导致一些行业风险累积,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决定了2019年银行防范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并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债务率较高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形成一定的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债券违约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需加以关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
在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持续升级、融资渠道整体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18年8月31日,存续期内房地产债券共计2189只,规模共计2.19万亿元,在信用债市场中占比约为11%。从债券到期及回售情况看,未来三年房地产债到期压力整体较大,若考虑100%回售规模在内,2019-2021年到期规模均在6000亿元以上。伴随房地产债券到期高峰到来,房地产债券偿付风险大幅上升。一旦风险爆发将会导致大范围的信贷违约,商业银行以表内、表外形式存在的房地产贷款还将显现系统性风险隐患。
另外还需要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小微业务风险敞口加大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当前贸易摩擦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冲击较大,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地区,小微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
资产质量维稳可期
2018年,短期内信用风险持续释放以及不良认定趋严等因素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增加明显。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年末提升13BP,环比小幅提升1BP,整体呈现企稳迹象。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不良贷款快速增加的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且拨备水平有明显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格局延续。
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继续提升。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6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7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0.73%,较上季末上升2.0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小幅增加,资产质量稳定格局延续;拨备力度不断加大,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大规模核销有助于化解存量不良资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
在监管约束和银行自身主动出清存量风险的意愿之下,行业存量风险加速暴露也对资产质量提升形成支撑。平安证券刘志平认为,截至中报披露,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良的比例降至84.9%,银行业整体质量更加夯实。另一方面,从新增信贷的结构来看,居民贷款的占比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对公一般贷款的风险暴露相对有限。
“商业银行的存量信贷质量已经经过一轮不良出清,并且当前银行业整体风险偏好较为审慎,较高的拨备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消化提供支撑,2019年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压但整体可控。”刘志平认为。
总体来看,虽然部分领域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但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也将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盈利能力提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降低存量风险水平。
“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将保持稳定,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会维持在2%以内的水平。”交通银行研究团队预测。
综合施策筑牢底线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经营环境,银行风险管理难度相应加大。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多家银行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及时消除隐患。
近日,商业银行纷纷表态,将继续加大风险化解力度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建行表示,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风险整体管控和协同防控能力。中行也表示,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风险的交叉传染,切实做好反洗钱合规工作,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牵住风险的“牛鼻子”,2019年商业银行还需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深化对重点行业、区域和大额授信客户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提示。特别是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推进,银行业应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加快退出对“僵尸企业”发放的资金,并提升金融资源供给的适度性,避免因过分强调支持实体经济,放大信贷投入,不顾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增大供给。
长期以来,房地产和政府平台相关贷款在银行业整体信贷中占比较大,因此,其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仍需常抓不懈。
此外,还应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和强化“互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重要路径。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