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185
- 威望
- 1384620 布
- 龙e币
- 1484565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4
|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自中美元首会晤以来,玉米及替代品取消加征关税扩大进口的预期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对低价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冲击的担忧使得期价快速下挫,但笔者认为扩大进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下面我们将从全球玉米及替代品供需格局、中国进口格局及主要进口国相关品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下扩大进口到底会对国内产生多大影响,为什么认为扩大进口没那么可怕?
一、全球玉米及替代品供需格局偏紧
国内进口主要涉及玉米、高粱、大麦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供需格局的情况。从USDA12月供需报告来看,全球2018/2019年度玉米产量为1099.91万吨,总消费为1131.31万吨,期末库存308.8万吨,库销比27.3,产不足需格局延续,库销比连续三年下降,玉米供需格局趋紧。另外从高粱和大麦的供需格局来看,高粱库销比连续五年下降,大麦更是自2009/2010年度开始连续十年库销比连续下降。
总体来看,全球谷物总体是偏紧格局,而其中玉米特别是其替代品高粱、大麦供需更是趋紧。
二、中国进口主要关注美澳
二、中国进口主要关注美澳
下面看一下中国的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格局以及主要进口来源国,这样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的分析进口政策变化以及中美磋商对玉米及替代品进口的影响。国内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主要包括玉米、大麦、高粱、DGGS及木薯干。我们可以看到自2014/2015年度以来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呈逐年减少趋势,主要由于国内玉米价格自2014/2015年度开始自高位回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所致,另外国外谷物呈现偏紧格局,价格优势也有所削弱。
另外影响比较大的一点就是国内进口政策的影响。DDGS方面,对于自美国进口的DDGS,自2017年1月12日起,就已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税率分别为42.2%—53.7%及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这也直接导致自2016/2017年度开始,自美国进口的DDGS基本停滞,进口量趋近于零。高粱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自2018年7月6日对从美进口谷物等加征25%的关税,自美国进口的高粱和玉米受影响基本停滞。另外大麦方面,2018年年底也对自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启动双反调查,预计后期澳麦进口也将受到不小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从各品种进口变化和分国别进口来看,玉米自2014/2015年度以来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已经由美国转为乌克兰,由于乌克兰的玉米性价比更高。2017/2018年度自乌克兰进口玉米占总进口比例达到84.48%。高粱自大量进口以来,美国高粱一直占据绝对主力,进口量基本稳定在90%左右。大麦进口自大量进口以来澳麦占据主力,基本稳定在60%左右,加拿大等国家也占据一定比例。DDGS方面全部来自美国进口,这里就不再赘述。木薯主要来自越南和泰国进口,并未受到贸易摩擦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通过分析国内主要玉米进口及替代品来源国我们就会很明显的看到,影响进口主要就需要关注美国、澳大利亚及乌克兰。美国方面主要关注玉米、高粱和DDGS进口的影响,澳大利亚主要关注大麦进口,乌克兰虽未受到贸易摩擦影响,但因为和受影响品种有关,这里我们也保持关注。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最直接受中美贸易影响的进口品种主要是美国的玉米、高粱、DDGS,其次受贸易摩擦影响的是澳大利亚的大麦。
三、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品种供需现状
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注点主要在自美国进口玉米、高粱、DDGS。中美贸易摩擦受影响的主要是自美国进口的玉米、高粱,而DDGS是受2017年双反政策影响进口。中美会晤达成共识,官方指出要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DDGS会不会取消关税、恢复进口可以密切关注,而它也是玉米的下游产品,进口来源国基本来自美国,考虑到美国玉米制乙醇占比很大,如能取消关税,进口将很快能恢复,从历史数据看,进口量级也较大,如恢复到最高峰664万吨,考虑一般替代,替代量为330万吨左右。
这里我们主要结合美国玉米、高粱供需现状来分析下如果取消加征关税扩大进口,会带来多大冲击。就美国玉米方面,近三年美国玉米产量持续下降,消费稳步增长,即使在出口到中国的玉米份额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总体出口仍然维持增长势头,库销比近三年持续下降。USDA12月供需报告显示,2018/2019年度美玉米期末库存4525万吨。近几年自美国进口玉米连年下滑,2017/2018年度总计才进口31.64万吨。
如果像之前传言进口1000万吨以上,那么美玉米库销比立马会下滑到10%左右,库销比水平将回到2013/2014和2010/2011年度同期水平。
目前来看,如果不计算加征的25%关税,以配额内1%关税计算,2—3月船期的美湾进口玉米成本仅1700元/吨左右,但是如果中国进口量达到千万吨级别,那美国也不会以目前价格便宜卖,库销比大幅下降价格必然被买起来,粗略估算,如果库销比下降到10%附近,那么美玉米进口成本将高于1800元/吨,那么目前期价跌到1800附近也算是充分反映了。但是要进口不了那么多,那进口量低于预期,期价有修复预期需要,再者相比于国内快两亿多吨的玉米消费量,进口几百万吨影响有限。
再来看一下
美国高粱产量近几年也是明显下滑,2018/2019年度产量和去年预计持平,因为中美贸易摩擦,USDA调低了出口,调高了国内消费和期末库存。在产量持平情况下,即使后期取消加征关税,自美国进口高粱充其量也就恢复到和2017/2018年度同等水平,而且同样也有价格问题,后期进口量扩大,在美国高粱供应偏紧格局下,价格优势缩小也会抑制进口,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加征25%关税前高粱价格是高于国内玉米价格的。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从全球供需格局看进口对玉米影响
就澳大利亚大麦而言,近三年产量大幅下滑。年底中国对澳麦启动双反调查,澳麦受此影响暂时也进不来,而这其实不在中美摩擦范畴,后期澳麦方面进口相反可能是是减少的,关注中澳贸易政策动向。即使后期停止双反调查,由于澳麦继续减产,进口也将不及往年,同样价格方面,去年大麦和玉米的价差即低于合理价差,价格优势在缩小。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就后期进口影响来看,若后期扩大进口,由于玉米及替代品总体供应格局偏紧,进口量大,进口成本也将大幅攀升,期现货跌到目前位置,对进口预期反应充分,对目前价格的冲击也将有限,进口落地反而会是利空兑现。像玉米进口若超千万吨级别,进口成本也将超过1800元/吨,期价跌到1800附近也已充分反映此预期,反而有打过头之嫌。另外像美高粱即使取消关税进口顶多和去年持平,澳麦也受反倾销调查影响,后期进口反而会减少,即使停止双反调查,澳麦减产进口量也很难增加,且由于这两者供应趋紧,价格优势也将削弱。后期美国方面进口的增量主要来自玉米和DDGS,这两者本年度进口增量最多可能也就在千万吨级别,关注这两方面的动向为主。简单来说,量小影响有限也低于预期,量大受限于供应偏紧,即使你想大幅扩大进口,国外也难以满足,且会把国外价格买起来,进口价格优势削弱,市场化进口的话进口量也会自动削减。最后,虽然增加进口,但为了避免影响卖粮会不会转为临储也未可知。
就定价来看,进口扩大只会通过影响供需来达到新的价格均衡点,供应增加均衡价格下移。而在国内供应占据绝对主力的情况下,从量级上国内更有定价权。国内玉米涉及面广,种植户众多,粮食安全角度国内玉米供应后期仍将是主力,而全球玉米及替代品供应格局趋紧,进口量也难有很大的跃升,进口价只会影响国内价格但不会撼动国内成本定价的地位。也就是国内成本的定价权必定占据更大比重,不过会和进口价格产生新的均衡价格,但最终价格重心更偏向国内成本价格。进口美玉米也不能交割,定价上实际影响有限,只能通过影响现货价来对期价产生影响。国内成本方面,新季玉米价格高于陈玉米,所以有抛储年份国内成本支撑主要看抛储成本定价,以2018年拍卖的2015年陈玉米底价算,抛储成本也在1800元/吨以上。
对后市看法,结合当前情况,进口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信息,考虑到运输时间,最快到3月前后才会有进口。售粮方面,今年售粮进度偏慢,特别是东北地区,陈粮挤占了新粮的销售空间,年前由于储存条件较好,农户仍存惜售心理,年前卖压可能不大,更大的卖压可能集中在年后,但需关注市场预期对买卖心态影响。猪瘟方面,黑龙江爆发了迄今最大规模的猪瘟疫情,春节期间将面临疫情考验,猪瘟后期发展需要保持关注。粗略估计,如果以猪瘟导致减少10%出栏看,玉米消费预计减少1200万吨,可能基本抵消深加工的增量,具体情况视后续发展动态调整。
猪瘟导致的出栏减少的影响将在年后体现的更明显。另外由于猪瘟和进口预期使得前期的看涨预期动摇,需求端备货意愿降低,饲料企业维持低库存随用随买为主,后期若期现货企稳反弹,物流惜售等因素或将刺激下游备货补库。期价跌到目前位置已充分反映进口预期,甚至有打过头之嫌,只是因为一直未落地给了反复炒作的理由,其他题材也是老题材,而且也给出了一个真空期,进口难以达到预期的话,期价有一定反弹需求。C1905关注1800—1840附近支撑,淀粉有年底停机和备货因素,关注2250—2290附近支撑,短期来看,目前到年后预计伴随着进口消息逐步落地,利空逐步兑现,期价将步入反弹,远月反弹预期可能更强。中长期关注猪瘟发展和进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上半年期价还得接受卖压、猪瘟和抛储的考验,但在全球供应趋紧、国内去库存加快、国产玉米产量调减的大格局下,国内价格重心还是维持上移。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