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6234
- 威望
- 1418153 布
- 龙e币
- 151808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1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是关键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查漏补短、夯基御险的关键。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首。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高杠杆是宏观经济和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必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方向和思路,倒逼金融资源从低效率的产业和企业退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助力我国经济真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坚定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去年以来,我国总体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在总体杠杆率趋稳的同时,结构性分化的特征日益凸显,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负债率仍然偏高,居民部门加杠杆速度过快,政府部门隐性债务大量存在。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央关于去杠杆的思路已逐步明确和清晰,从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总要求,到逐步明确要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最后明确主要是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
“应加快推进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以强化资本管理和风险管控为准绳,合理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推动国有企业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要通过严格的财务制度和资本金约束,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做强主业,退出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产业低端环节,严格控制增量债务。”董希淼认为。
同时,应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金融机构应加快退出对“僵尸企业”发放的资金,并提升金融资源供给的适度性,避免因过分强调支持实体经济,放大信贷投入,不顾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增大供给。
此外,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要正视部分企业融资问题,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缓解。董希淼表示,应尽快疏通国民经济循环和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货币政策要在坚持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注重定向、结构性投放流动性,缓解社会融资环境偏紧的局面;财税政策要更加积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坚持综合施策,采取更多正面激励方式,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减少对抵押等担保方式的依赖,不断增加对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
处置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是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隐患犹存,预计2019年会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但同时要把握‘可控、有序、适度’的原则。”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目前,管理政府隐性债务的大思路是“中央不救助,政府不兜底”,打消“两个幻觉”,即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在具体的措施上,财政部要求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上年开始,已有部分银行要求暂停新发地方政府信用业务,并且全面清理存量。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意识,改进经营理念,理性客观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力度的同时,依法合规继续对地方政府给予融资支持。一方面,要继续维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在确保地方财政运行平稳的前提下,逐步稳妥收回对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融资。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研究,做好平台公司市场化风险预案,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交流,并做好地方专项债的营销、服务和支持工作,在“堵暗道”的同时,积极“修明渠”,切实维护稳定的银政合作关系,满足地方政府合规资金需求。
加大风险化解力度
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推进,部分地区和行业的风险逐步暴露,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增大,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资产质量管理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较上季度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但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并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连平表示。
对此,商业银行近日纷纷表态,将继续加大风险化解力度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建行表示,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风险整体管控和协同防控能力。中行也表示,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风险的交叉传染,切实做好反洗钱合规工作,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除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力度之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也至关重要。
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
“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资产质量持续下滑,对银行资本产生了明显的侵蚀效应。探索发行永续债,有利于夯实银行资本基础,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外,能够拓展银行国际国内资本补充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改变我国银行业其他一级资本占比较低的局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