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6234
- 威望
- 1418153 布
- 龙e币
- 151808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1

|
国家高新区30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魏艳实习生杨泽英)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国家高新区30年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进一步理清了新时代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站位、新目标和新举措。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座谈会,并在讲话中从六个方面对国家高新区30年的发展成效进行了总结:
一是国家高新区坚持面向市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改革探索的先行区。国家高新区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放管服”和简政放权,持续开展如中关村“1+6”“新四条”等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开辟了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
二是国家高新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从1991年的87.3亿元,增长到2017年30.7万亿元;2001年国家高新区GDP总和2855.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到2017年GDP总和达到9.52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三是国家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世界第一个U盘,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等许多第一,都产生在国家高新区。2017年国家高新区聚集了5.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38.2%;企业研发经费支出6163.9亿元,占园区生产总值的6.5%,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1倍。
四是国家高新区坚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18年前三季度新注册企业数26.15万家,同比增长23.3%。
五是国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由以“硬投入”为主向更加注重打造“软环境”转变,努力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科技社区,绿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普遍形态。
六是国家高新区坚持开放协同发展,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共设立境外研发机构994家,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从199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78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19.2%。
王志刚在讲话中指出,国家高新区经过30年的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二次创业、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三个阶段,正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时代国家高新区要努力做到“四个率先”,即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开放新格局。
为实现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推进新时代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王志刚从六个方面对国家高新区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着力增强国家高新区原始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核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四是强化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进一步提升国家高新区国际化发展水平,六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据了解,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是1988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68家。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高新区从孕育到设立,从建设到发展,成功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积累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改革的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