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上市,为苹果产业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当前很多产业企业已开始主动利用苹果期货工具与市场平台进行套保操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稳定经营利润。
记者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调研发现,在苹果期货上市一年里,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开始逐步发挥。一些苹果企业经营模式和习惯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似乎正在酝酿苹果产业的一些新变局。 苹果现货领域的可喜变化 在苹果期货上市之前,国内苹果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失,产业企业难以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只能被动承受价格波动风险。苹果期货上市,为苹果产业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当前很多产业企业已开始主动利用苹果期货工具与市场平台进行套保操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稳定经营利润。 记者在调研中获悉,当前参与苹果期货的产业客户已达到626家,陕西、山东两省的大部分苹果龙头企业已参与苹果期货交易。例如,作为首家苹果产业上市公司,山东朗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1月、7月就分别对市场发布公告,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资金开展苹果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利用苹果期货来管理市场风险。而随着产业企业对苹果期货认识的加深,更多中小型贸易企业也开始利用苹果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如烟台市栖霞桃村某贸易企业,2018年6月在苹果现货销售情况不好、企业担心价格下跌带来损失时,就在6月14日以10600元/吨左右的价格在1807合约上卖出苹果100手(1000吨),随后在期货价格受现货价格影响持续走低时,该企业选择于6月27日买入平仓,同时卖出现货。按照当时1807合约9500元/吨的价格计算,该企业期货盈利160万元左右,弥补了销售现货的损失,有效对冲了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稳定了公司生产经营。 除了有效反映市场信息,提高价格发现效率,为广大果农提供可靠的价格风向标以外,苹果期货还为产业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2018年8月,咸阳绿野集团通过关注苹果期货价格,判断当年苹果市场可能出现货源紧张、收购价上涨的情况,于是在苹果还未下树时就制定了采购计划,并与果农签订了采购合同,不但提前锁定了货源,而且保证了新果采购进度和经营规模的稳定。 从国内现货苹果市场长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市场整体标准化程度低。在苹果期货上市前,贸易商等对苹果分级多依靠主观判断,没有依据苹果糖度、硬度、容许度等指标进行客观分级定价,这容易造成同一批苹果品质各异,会影响苹果的整体价值。在苹果期货上市后,市场各主体开始逐渐重视苹果的标准化分级,部分企业还配备了专业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2018年在新果下树后,部分企业采用苹果期货标准来对收购的货物分级定价,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山东泉源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延泉告诉记者,2018年10月新果大量上市时期,该公司依据期货标准收购并入库了10000吨苹果,占到了入库量的30%。按照苹果期货标准进行的收购、分类、储存等各环节操作,一方面让各业务环节的员工在工作时有章可循,让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另一方面提高了苹果的整体品质及统一性,不但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而且苹果的销售价格也提高15%以上。 据延长县果业局局长王斐玥介绍,随着苹果期货的不断推广,当地果农对苹果期货标准的认识逐渐提高,市场正在倒逼果农在种植、采摘后处理等环节操作更加精细化、标准化。 在河南三门峡市,当地龙头企业二仙坡果业公司则采用“期货+订单”模式,利用期货标准引导果农进行苹果种植管理、采摘后分选等工作。2018年6月,在苹果尚未成熟时,二仙坡果业公司就与部分商贸公司以符合交割标准的苹果为标的签订订单,同时在当地选取大量果农进行合作。随后该公司对果农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对果园进行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等,引导果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苹果质量。最终不但让参与合作的果农学到了先进的管理技术,而且让他们认识到了苹果分级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苹果产业企业主要以民营为主,产业发展面临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苹果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苹果期货上市以后,活跃的市场交易与规模的迅猛放开,很快就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大量资金和专业金融人才开始流入苹果产业。 据陕西果业局副局长范海龙介绍,2018年赴白水、洛川、延长等苹果主产地进行实地调研、宣传座谈、洽谈合作的机构络绎不绝,其中大部分为金融投资与服务机构。很多期货机构还在产区派驻了专业人员,一方面指导当地苹果产业企业运用期货工具与市场平台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开展“保险+期货”等业务,另一方面还针对产业企业的业务类型与特点,制定出可行的投资计划,引导产业企业拓展经营范围,特别是针对苹果贸易企业“集中收购、全年销售、鲜果很难在银行抵押贷款”的特点,引导企业通过开展仓单融资业务等解决收果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记者在陕西省白水县调研时获悉,2018年10月,当地盛隆果业有限公司借助苹果期货仓单融资20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收购季资金紧张问题,让该公司苹果收购量从原先预计的4000吨增加到8000吨。该公司总经理侯保智认为,仓单融资相较银行贷款优势十分明显。第一是融资成本低,仓单融资成本年化仅8%左右,相比银行贷款10%的成本,1000万元一年就可以节约成本20万元。第二是可以有效利用库存苹果,银行贷款一般需要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房产等不动产抵押,而仓单融资则可以有效利用库内苹果,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第三是流程更简便,仓单融资或是仓单回购,一般一周甚至1—2天就可以完成,可以更有序地安排收购计划或销售计划,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与苹果期货一道走向成熟 苹果期货刚刚上市,现货市场就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冰霜冻害,可以说这对苹果期货逐步走向成熟更好发挥功能作用是一段“宝贵的经历”,这段经历也带给了市场各方更多的思考。对于监管者来说,如何使苹果期货的合约制度设计更贴近现货市场,促进其功能更好发挥;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如何看待期货市场的标准和规则,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或是资源配置服务。 记者了解到,郑商所和相关机构针对苹果期货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培训工作,但由于苹果期货上市时间较短,市场认知程度还不够,产业企业和投资者对苹果期货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记者在调研中经常发现主产区的部分产业企业对苹果期货的认识还处在“听说过”“具体不太了解”“不敢参与”等阶段,未来有关机构还需通过持续多样的市场培训等帮助产业企业更好地熟悉并参与苹果期货。 与此同时,苹果期货是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市场对标的物的认识不足和现货信息的杂乱等也使得投资者对苹果期货的认知有所差异。例如2018年4月部分产区苹果受灾减产导致苹果期货价格波动,部分市场参与者亏损后,通过网络蓄意歪曲事实,加之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跟风炒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产业企业和市场对苹果期货功能发挥的正确认识,影响了现货产业企业参与苹果期货的积极性。 此外,“保险+期货”在帮助果农抵御价格风险及稳定种植收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试点工作仍有待深化:一是市场需求广阔,但试点资金来源有限,限制了试点规模和覆盖范围;二是地方政府及果农对“保险+期货”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郑商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郑商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苹果期货功能得到更好发挥,让金融服务产业落到实处,我国苹果产业美好的明天值得期待。一是要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培育工作,提高产业参与度。二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市场正确认识苹果期货。三是要做好投资者教育,提醒投资者理性参与。四是要关注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规则完善工作。五是要加强“保险+期货”宣传,提高市场各方的参与力度。 后记:我们佩服郑商所“敢为天下先”,敢于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推出鲜果期货维护好市场“三公”的勇气和担当。我们也期待苹果期货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发挥功能作用,实现期货品种应有的价值。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与苹果期货共同成长的还应该有我们的监管者、市场参与者、新闻媒体和更多关注这个市场的各方力量。就像我们对一个刚出生婴儿的未来充满期待,但不能指望他马上就能像青年人一样健步如飞。婴儿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彼此需要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