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漂”回A数量达11年极值,AH股估值渐近,机遇与风险在哪?
  
- UID
- 2
- 积分
- 2943074
- 威望
- 1421573 布
- 龙e币
- 1521501 刀
- 在线时间
- 1377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9

|
今年“港漂”回A数量达11年极值,AH股估值渐近,机遇与风险在哪?
年关将至,又有一家港股公司被中证监核准回A股上市。
青岛港近日发布公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12月14日正式书面通知公司并于同日公布,建议A股发行已获核准。建议A股发行所发行股数不超过4.54亿股,有效期为核准之日起12个月内。
这意味着,港股上市公司要“回归”A股的步伐越来越急促了。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从H股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008年起的历史最高。这就意味着,今年从港股市场“回A”的中国公司,达到近11年的极值。具体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A股港股化和港股A股化的趋势一直在持续。两地市场资金被打通,资金偏好逐渐趋同,这是否意味着AH股的估值距离在拉近?在这过程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在哪?又有哪些风险点值得注意?对此,华尔街见闻和多名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
AH股估值拉近是大势所趋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深港通开通和MSCI等互联互通渠道的开通,两个之前相对独立的市场的比照下会逐渐缩小估值差,未来A股与港股的估值体系会逐渐收敛趋同。
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随着沪港通、深港通以及MSCI等互联互通的渠道开通,A股与港股市场的联系加强,估值也进一步缩小,目前港股与A股的联动性逐渐加强,两地的资金流动逐渐加大,随着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提高,未来A股与港股的估值体系会逐渐收敛趋同。
乾明资产总经理李昊庭表示,只要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国内市场的估值体系理论上就会越来越接近国际市场。国际资金的流入,国内资金的流出,在两个之前相对独立的市场的比照下会逐渐缩小估值差,出现“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的现象。
无独有偶。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也道出了相似的看法,并以公募基金作为例子。
“A股港股化方面,无论是QFII只做龙头、蓝筹股,险资、社保等资金以龙头、蓝筹为主,还是近几年公募基金风格转变,可以说小票的风险越来越大了。而且A股持续推进退市机制,让游资炒小票风险越来越大,做小票、炒概念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少。最近三年多,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的跌跌不休,和上证50、沪深300稳定的走势相比,就能很好验证这个逻辑。”
但是,李昊庭提醒,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股票市场并没有恒定的估值标准,估值对应的投资收益长期来看都是比较其他可投资工具的风险对价。
估值渐近是把“双刃剑”
展望未来,A股和H股将会有更多交集,而在这过程当中,投资者在寻找机遇的同时,面临的更多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张婷看来,目前很多H股公司股价仍然明显低于A股市场,如果后期估值继续收窄,港股中折价公司蕴藏着巨大投资机会。
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直言,投资机会就在于——港股独角兽型科创企业。
“A股市场逐渐开始重视价值投资,业绩的确定性对股价影响越来越大,各路资金也偏向于更能盈利的企业,而不是更会讲故事的企业。对于港股而言,同样近期在港股市场登录的独角兽型科创企业,也将更受待见,在国内投资者比例和资金量提升的基础上,这类企业能更被青睐。”
当估值越来越接近,代表投资者的属性开始趋同,市场反映了一样的投资理念,直观的意味着,我们已经逐渐进入到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投资市场。
但是,李昊庭提醒,这是一把“双刃剑”。
“开放的市场必然是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人民币的国际化会带领中国的金融、经济乃至国际地位走向全球制高点;而如果自身实力不强、游戏规则不规范等问题,前车之鉴,开放市场必会引来国际资金的恶意攻击,或者完全的失信于国际投资资金,从而对国内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李昊庭还直言,由于两地投资者的组成结构不同,因此对同一业务的认知,对股票标的投资逻辑也是不一样的,且资金偏好度是有所不同。A股目前在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估值体系。我们认可某些海外估值体系的投资理念,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与海外的估值体系趋同。
此外,在两地估值渐进之际,港股生态也在悄然生变。——“港股近两年明显对于题材性质的炒作会有些许反应了,这在之前港股市场是基本看不到的。”赵璞表示。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