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之四——塑料期货“大展拳脚” 期现结合“多点开花”
- UID
- 2
- 积分
- 2893057
- 威望
- 1396560 布
- 龙e币
- 1496497 刀
- 在线时间
- 1332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6
|
大商所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之四——塑料期货“大展拳脚” 期现结合“多点开花”
记者 韩乐
自2007年起,大商所先后上市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为变化中的塑料市场提供了“避风港”。从初识期货工具到熟练套保操作,从标品套保到非标品套保、区域间套利等多种策略避险方式的出现,从参考期货报价到基差贸易、场外期权等深层次利用期货价格,产融结合成为过去十余年以及未来塑料现货和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1、2008—2013年:价格起伏敲响风险警钟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08年之前,整个塑料市场处于传统贸易阶段,彼时上中下游企业均处于高利润状态,产业链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标是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博弈单价,利用衍生品工具防控风险的意识不强。
“对于贸易商来讲,当时最大的诉求就是争取市场份额,只要拿到更多的上游代理权,就有更多的利润来源。”浙江明日控股集团(下称明日控股)总经理助理邵世萍回忆道,那时贸易商是以赚取稳定的分销利润为主。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PP价格从18000元/吨变成了6000元/吨,盲目扩大规模的上游和中游“折了腰”。巨大的市场落差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价格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
此时,金融衍生品市场传来了“福音”。2007年和2009年,大商所先后上市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聚氯乙烯(PVC)期货,为变化发展中的现货贸易提供了“避风港”。在此阶段,塑化企业初识期货工具的避险作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初见成效,引导产业周期轮动。其中,中游贸易商面临着采购和销售两端的价格风险,其管理风险的意识尤为强烈,包括浙江明日控股集团在内的贸易商成为产业链中较早参与期货市场的主体,为日后的稳定发展和转型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2007年开始参与期货交易,刚开始还有所顾虑,仅进行少量的尝试性交易,后来逐步发现期货市场是转嫁风险和锁定利润的有效渠道,也是库存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现在逐步发展到了期货成为供应链集成服务过程中的生产利润锁定,远期产成品预售的工具之一。” 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说。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2011年多数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及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包括塑料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价格受宏观因素驱动明显,多数时间内塑料期货高升水。2012年后,产业基本面因素成为驱动价格运行的主要力量,产业周期影响力显现,前期产能大量投放导致供给不断增长,塑料市场逐渐转化为期货贴水的格局。
2、2014年至今:产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
塑料行业结构的一大变化是煤化工的崛起。2010年之后,煤化工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塑化原料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2014年起,大量煤化工企业投产,新投产煤化工装置如陕西延长、宁夏宝丰、神华宁煤等。至今,在PP、PE上游产能中,煤化工占比分别达到22%和15%。煤化工的大量投产进一步冲击市场,加上2014年年中原油价格大跌等因素影响,塑料期现价格承压下行。
“此时,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开始多元化,除贸易商外,更多的大型下游企业和投资机构逐步参与衍生品市场,市场的专业化竞争加剧,流动性也进一步提升。”邵世萍说,在此阶段衍生品定价逐渐成为行业趋势,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越发突出。
2016年以来,受行业去产能、产能投放增速减缓,叠加下游需求回升等利多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塑料产品开始振荡上行。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PVC市场最低价出现在2015年的12月中旬,当时的国内乙烯法PVC全国均价为5283元/吨。也就是说,2015年见底之后,PVC价格重心逐步抬升。长期处在低谷中的PVC市场逐步活跃,至2016年11月一度达到8358元/吨,年内涨幅最高达58%。
近几年,调整结构、消化过剩产能的举措始见成效,企业盈利明显好转。“就PVC行业而言,在大量无效产能退出的情况下,2017年开工率回升至少3个百分点。”宜宾天原集团副总裁李剑伟表示, PVC价格底部抬高,企业盈利转好,行业出现了良性发展局面。
经历了价格的大起大落,塑料企业更加坚定了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价格和风险的决心,行业定价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货销售定价模式不再局限于上游企业挂牌销售、竞拍、月结等传统模式,随着期货品种的上市和做期现结合业务的贸易商以及投资公司的涌入,基差贸易作为新的现货定价模式逐步被市场接受,甚至成为主流定价和销售方式。
李剑伟介绍,期货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头寸管理工具,在期货市场上不需要传统的贸易商做客户维护,交易行为较为理性。宜宾天原集团把大商所PVC品种作为金融避险工具和做好风险头寸管理的重要载体。
3、基差贸易:经营模式实现“更新换代”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16年之前,市场定价以买卖双方谈判为主;近年来,通过大量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成为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如今,金融定价逐渐成为产业趋势,期货定价成为主流,也催生传统经营模式“更新换代”。
“以期货为重要参考的市场价格更为透明化、规范化,依靠石化开单、销售来赚取高低价差利润的传统贸易模式受到冲击。”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称。
据介绍,近几年,价格涨跌变化、基差反复波动对塑料贸易企业的销售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塑料现货金融属性增强。为此,塑料贸易企业立足长远,一方面,引进、培养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将期货等衍生工具嵌入现货合同,以此来帮助产业链下游企业规避成本波动风险,实现全产业链共赢。
2015年,原油大跌,由于成本坍塌,塑料价格跌幅明显,而下游工厂需要定期采购原材料,但是又对不断下跌的原材料价格感到恐慌。在此情况下,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业务应运而生。
“某段时期,产业持续去库存,价格跌势不止,产品去化难度加大。而通过基差贸易的新业务模式,有效缓解了现货销售困难境况,使得市场份额维持稳定,加强了客户黏性。另外,下游企业在订单配对下,通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方式提前锁定了订单利润,以较低价格购进了原材料,进而提高了营利能力。”邵世萍表示,这种互惠共赢的基差贸易模式也从2013—2014年的萌芽阶段逐渐发展成为近几年的主要贸易方式。
“与以往相比,现在我们报价轻松了很多。我们可以直接跟客户讲当日的策略,比如准备减多少出货、减多少收货,或是在盘面加多少,减少了资金压力,整个产业效率都得到了提升。”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称。
李剑伟表示,客户的长期稳定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对双方来说,期货工具在定价机制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基差贸易可以助力企业实现定价模式的创新,既解决双方在价格方面的争议,又能协助双方利用不同的策略化解价格风险。“期货团队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当期头寸,利用基差点价方式保护头寸,实现经营更加稳定。”
4、互利发展:期货现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前产业客户的诉求是价格风险管理,而金融市场的最终目的是扶持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在期货定价影响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为产业发展做贡献是双方的共同目标。由此看出,产融结合、优势互补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李剑伟直言,企业近几年较好业绩的背后离不开产融结合,期货成为“好帮手”。他表示,随着PVC产能产量的逐渐提高,市场化程度也日益加深,特别是在2009年PVC期货上市以后,期货成为制造型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的重要工具。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自PVC期货上市以来,宜宾天原集团一直将期货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运用期货的理念主要是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的操作手段。通过对期货价格走势的预判,产业客户实现了期货对现货价格走势的引导。根据期货价格走势,上游厂家充分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避免了库存积压或无货可卖的局面;中下游企业采用库存采购策略,通过期现对冲有效地实现了风险管理。
“就期货与现货的关系来看,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关系。”李剑伟表示,期货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扮演着套期保值的角色。套期保值原理决定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一种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手段,套期保值从来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求“锁定成本和收益,规避市场风险”。反过来,产业客户大量参与期货市场,也给期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更有助于价格信号的形成。
与生产企业不同的是,贸易型企业的方式更加娴熟且灵活多样,其利用期货工具推动贸易模式优化,做大规模,寻找到了稳定的营利模式。
“我们经营的品种中,PP、PE和PVC三个品种的非标品在整体贸易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1%、61%和35%,非标品贸易体量的占比较大,这让我们去尝试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非标品价格风险。”邵世萍表示,研究标准品和非标品之间的价差关系,通过“买强抛弱”的对冲理念,企业增加了相对低估品种的库存、降低高估品种的库存,从而优化库存结构。
“一方面,通过控制敞口库存数量在可承受范围来规避价格意外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库存内部结构来赚取结构性收益。”邵世萍介绍,贸易企业还利用地域间价格的差异性,通过区域间套利,有效调拨各地现货资源,赚取了价差,扩大经营规模,优化了货物资源配置,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开始,基差的升贴水幅度最高不会超过400—500元/吨这个阈值,而以往如2008年前后,基差甚至可以在1000元/吨以上的幅度。在邵世萍看来,这主要是市场基差交易者不断涌入、参与者日趋成熟理性的结果。
她提到,自2016年期货再次转为升水格局后,大量的套保商、基差交易者涌入市场,通过“买现抛期”尝试赚取基差收窄的收益。在这一阶段中,明日控股也通过基差交易维持了贸易量的稳定增长,贸易量年均增速24.9%。通过基差交易,可以加快货物流转,避免到期“死交割”的尴尬处境,有助于盘活企业资金和提高效率。
5、展望未来:产融结合大有可为
今天,期货市场已从原来的“陌生”交易市场发展为大家熟知和认可的风险管理市场。这一转变首先来自于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市场培训。李剑伟参加过多次大商所组织的培训,他会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跟客户和产业伙伴分享,企业的投资团队、经营团队也都会积极研究。
“下一步,企业应从管好风险的角度提出价值回归。”李剑伟表示,这个价值的回归是建立在风险对冲的情况下,实现价值的回报。期货业务、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产业进一步聚集,包括产能的聚集和规模的聚集。“一个行业如果有很好的风险对冲工具,且参与者众多,就具备做大这个产业的基础,需要用期货品种的多元化和相关性来更好地为产业的发展做好风险保障。”
而在产业链中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塑化产业链服务商”的中间环节也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期货融入到对产业链的服务中。
“我们更多是把期货作为库存管理、风险对冲以及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工具。利用期货市场的模式多种多样,策略因地制宜。”据邵世萍介绍,2017年,明日控股开始在上游和下游运用期权工具,到2018年全面开花,今年整个PP期现结合的数量、规模在60%—70%,标准品基本都在做期现结合业务,非标品有些通过期权方式做。
同样,作为贸易型企业,借助企业的优势,浙江物产化工通过采购、品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各方面的优势,打通上下游,在供应链集成服务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
据介绍,浙江物产化工已将期货视为供应链集成服务过程中生产利润锁定、远期产成品预售的重要工具。从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企业已经把期现结合融入了商业模式,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下游纵向或者横向的延伸,来实现供应链集成服务。比如说PP膜和下游合作,是加工利润的体现。PP膜订单是提前下的,无论是现货采购还是期货锁定,会在期货市场对原材料做一个对冲,这是最简单的操作。”浙江物产化工产业研究部相关负责人说。
从长远来看,产业集中度会逐步增大,企业规模的纵深度、延伸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对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人士看来,随着期货市场功能的不断发挥和制度规则的持续完善,塑料期货能够深度服务产业客户,具备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在产融结合趋势下大有可为。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