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第一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概述-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
- 分析方法上: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 政策主张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三、主要代表人物
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1887-1975)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1915- )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1918-2002)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1918- )
5、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1924- )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第二节 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一、双重经济论(混合经济论)
二、IS—LM模型
1、IS—LM模型的由来 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5%B8%8C%E5%85%8B%E6%96%AF%E5%9C%A8%E3%80%8A%E5%87%AF%E6%81%A9%E6%96%AF%E5%85%88%E7%94%9F%E4%B8%8E%E5%8F%A4%E5%85%B8%E5%AD%A6%E6%B4%BE%E3%80%8B%EF%BC%881937%EF%BC%89%E4%B8%80%E6%96%87%E4%B8%AD%EF%BC%8C%E7%94%A8%E4%B8%80%E8%88%AC%E5%9D%87%E8%A1%A1%E7%90%86%E8%AE%BA%E6%9D%A5%E6%8F%8F%E8%BF%B0%E5%87%AF%E6%81%A9%E6%96%AF%E7%9A%84%E7%90%86%E8%AE%BA%EF%BC%9A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2、围绕IS—LM模型的争议 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5%B8%8C%E5%85%8B%E6%96%AF%E5%AF%B9IS-LM%E6%A8%A1%E5%9E%8B%E7%9A%84%E8%AF%84%E4%BB%B7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三、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2、菲利蒲斯曲线(60年代占统治地位)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8%8F%B2%E5%88%A9%E6%B5%A6%E6%96%AF%E6%9B%B2%E7%BA%BF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四、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主要政策主张
一、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
二、60年代:充分就业政策
-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差距”
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2%80%9C%E6%BD%9C%E5%9C%A8%E5%9B%BD%E6%B0%91%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2%80%9D%E4%B8%8E%E2%80%9C%E5%A5%A5%E8%82%AF%E5%AE%9A%E5%BE%8B%E2%80%9D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 “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2%80%9C%E5%85%85%E5%88%86%E5%B0%B1%E4%B8%9A%E9%A2%84%E7%AE%97%E2%80%9D%E4%B8%8E%E2%80%9C%E9%A1%BA%E7%BB%8F%E6%B5%8E%E9%A3%8E%E5%90%91%E8%A1%8C%E4%BA%8B%E2%80%9D%E5%8E%9F%E5%88%99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三、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四、80年代以来:政策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http://www.seba.bnu.edu.cn/tjlj/jiaoxuekeyan/%E7%AC%AC%E4%BA%8C%E7%AB%A0%20%20%E6%96%B0%E5%89%91%E6%A1%A5%E5%AD%A6%E6%B4%BE
访问网址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
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1937)一文中,用一般均衡理论来描述凯恩斯的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r)是由货币供给(Ms)与货币需求(Md)决定的。由于货币供给是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量实际由货币需求决定。
货币需求由货币的灵活偏好(L)决定,影响灵活偏好的因素有交易、预防、投机三个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又受国民收入(Y)影响,而国民收入又受投资(I)和储蓄(S)的影响,而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又与利率有密切关系。这样便可以凯恩斯理论的逻辑表述为下述关系:
Ms央行的货币政策(外生变量)
I
r
交易动机 Y r
Md L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S
希氏认为凯恩斯与他批评的“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一样,存在循环论证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回到“古典学派”的方法上来,用一般均衡方法来确定这些相互关联的变量。
为此他设计IS—LM模型,把凯理论的消费函数、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4个概念,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同时均衡思想联系起来,用以分析投资、储蓄、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利率和国民收入6个变量间的关系。
r LM
IS
Y
希克斯对IS-LM模型的评价
- 1960年代中期新凯恩斯主义批评这一模型,希氏承认对此负有责任,尽管凯恩斯本人并不反对这样做,但他一直未作更多的评论,直到1979年他才对此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 IS表示流量均衡,因储蓄与投资都是流量,其均衡与时期相联系;而LM表示存量均衡,因灵活偏好与货币量都是存量,其均衡与时点相联系。二者同时均衡与自己观点矛盾。
- 他在《资本与增长》中阐明:如一个时期中存量均衡维持,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每一个时点上的存量均衡都被维持。由于LM尤其是L反映的是灵活性,如果认为它们在一个时期的每一时点上均衡都被维持,就无灵活性可言。用这种存量均衡观念来制定LM曲线显然不妥。
- 同时,这排斥了不确定性,意味着所有时点上的预期都无例外地实现,这恰恰是凯恩斯批评“古典学派”的关键所在。
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上涨率(%) 通货膨胀率(%)
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率(%)
0
(菲利浦斯) (新古典综合派)
用菲曲线解释失业与通胀,与凯恩斯相比有两点变化:- 失业与通胀的原因从需求方转向供给方;
- 失业与通胀的关系从排斥转向交替。
(第一代与第二代通胀理论)
托宾:劳工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因劳工市场供求受地区、年龄、职业、技能、性别、种族影响,即使总量上均衡,在结构上也可能失衡。这种失衡指劳工市场上“失业”和“空位”并存,其造成滞胀机理是:
- 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因劳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资存在“刚性”,尤其是在有工会的部门,即使失业存在,工资也上涨。失业丧失了促使工资、物价下降的功能。
- 空位的存在进一步推进了工资和物价的提高,出现滞涨。
- 再者,政府仍象30年代危机时那样,刺激总需求来解决失业。因失业并非总量失衡造成,扩大总需求不能解决失业,只会加速通货膨胀。
这种从结构角度来解释通胀的理论被视为第三代通胀理论。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定律”
潜在GNP是指充分就业水平下的GNP。政府应采取“充分就业预算”政策来使实际GNP达到这一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奥肯定律”是计算“潜在的产出量”方法:
g = a(u - ū)
g:产出损失率,u:实际失业率,ū:自然失业率,a:系数
奥肯把美国的自然失业率规定为4%,并用1947—1960年间55个季度的统计资料,通过简单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就业损失率与产出损失率之间的比率(a)为3。
假定实际失业率为7%,代入上式计算出产出损失率为9%,再假定该年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潜在产出量为:
1200 ÷(100 % - 9 %)= 1318(亿美元)
产出损失量为:1318 – 1200 = 118(亿美元),即所谓的“奥肯差距”
奥肯强调,其新的经济政策有3点意义:- 第一,注重消灭潜在产出量与实际产出量之间的差距;
- 第二,突出经济增长问题;
- 第三,以“潜在产出量”为目标进行扩张是防止经济衰退的最好办法。
“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充分就业预算”是托宾在《十年来的新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经济政策应该盯住充分就业目标,实行所谓的“充分就业预算”:只要实际产出量低于潜在产出量,即使经济在上升,也要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消除二者的差距,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政策改变了原来凯恩斯主义只是主张在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主张,也改变了原来“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实施原则。他们提出如果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生活中存在潜在的产出量,即使经济在增长,也应该采取“顺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