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报告称明年“灰犀牛”金融风险或释放 但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提高(更新版)
  
- UID
- 2
- 积分
- 2928194
- 威望
- 1414133 布
- 龙e币
- 1514061 刀
- 在线时间
- 1367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3

|
中国央行报告称明年“灰犀牛”金融风险或释放 但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提高(更新版)
路透北京11月2日 - 中国央行周五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将释放,但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态势没有变,报告认为中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央行网站发布该报告称,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特别是由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对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构成负面影响。”报告指出,同时,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也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并对新兴市场国家形成外溢效应。
报告称,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调整体制机制性因素需要一个过程,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任务依然艰巨。
但是,央行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态势没有变,中国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没有变,也不会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边际变化,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坚决抓好落实,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
“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将会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报告指出。
报告认为,随着三大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政策指导下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性风险将会逐步得到平稳治理和化解,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防范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
报告称,下一步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还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
在对金融业稳健型评估方面,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领域仍处在风险的易发高发期,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
报告举例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仍然较为薄弱,表内外风险可能出现交叉传染;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风险隐患初步显现;保险行业正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发展方式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证券公司风控指标基本符合监管规定,但针对股东和资本的监管存在不足,少数证券公司在实际出资和股东真实性方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货币市场基金存在机构投资者集中程度较高、潜在流动性风险较大等问题,一些货币市场基金在用户数量及金融机构业务关联等方面均已具备系统重要性,单体风险极易向金融体系蔓延等。(完)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