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74674
- 威望
- 1387366 布
- 龙e币
- 1487308 刀
- 在线时间
- 1315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对期货公司发展定位的再思考
多元化业务的出现和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将促进期货公司向集团化管控模式转变
8月初至9月中旬,中期协组织期货公司高管赴美研修,感触颇深。国内期货公司做优做强中介服务是根本,主要是提供境内外代理交易和结算服务,其核心首先是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结算平台和风控系统,期权推出后,对高性能、高容量、低延迟交易平台的需求将更为突出;其次,打造24小时交易平台,全球化经营;再次,满足市场交易模式多样化需求,推动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发展。
期货公司中介服务可借鉴盈透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从运用型向开发型转变。同时,为突出中介主业的专业性和单一性,有必要将研究从中介服务中剥离出来,使研究咨询成为独立模块,主要为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主导推进行业的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允许优质的期货公司在境外业务、做市业务、改制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期货公司,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自由竞争多层次市场体系技术创新
自由市场的竞争关系激发了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
在美国,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是两大创新主体。美国期货交易所大多是公司制、股份制,交易所的设立、重组、收购均属市场行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所有的交易所都有着持续的创新动力,创新手段主要是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市场化的交易品种和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期货经营机构则根据市场需求,以交易执行和结算为业务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管理咨询、资产管理等其他中介服务,侧重于风险管理业务和交易平台的创新,走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国际国内”多层次市场体系
美国金融避险工具众多,场内衍生品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2012年,美国期货与期权交易量为70亿手,其中期权交易量为 44.5亿手,占比近63%。场外衍生品(OTC)主要包括利率互换、外汇互换、权益、商品、CDS和其他类别,具有个性化定制及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可较好地满足大型企业多样化套期保值的需要和金融机构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场外交易业务也是美国大型期货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大型投行、期货公司的业务涵盖全球各主要衍生品交易市场。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根据股东背景和不同的业务结构,美国的期货佣金商大致可分为以传统中介业务为主、现货产业背景以及拥有金融投行背景三种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期货公司,其共同点一是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以技术致胜成为美国各类期货经营机构竞争的焦点,从这个层面来说,推动美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二是将优势做到极致。如盈透集团提供的电子交易系统功能强大、方便快捷,辅之以低廉的交易手续费,业务迅速在全球扩张。
发展空间发展路径模式转型
美国市场的今天凸显国内市场的战略发展空间
中美衍生品市场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无论是产品类型与投资者结构、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还是功能发挥与国际化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空间,成就了美国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帮助美国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金融的强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受经济转型、金融危机、监管环境趋严等因素影响,美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很多传统期货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我国是重要的大宗商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对于大宗商品话语权的需求和实体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需求,决定了商品期货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我国市场对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与相应的期权工具和OTC市场及相应的场外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将更为迫切。美国市场走过的路径以及今天的成就是我国市场的借鉴和发展方向。
中美两国期货公司的发展路径与格局
总体来看,美国的期货经营机构,无论是金融背景的期货公司,还是传统类型的期货公司,都在努力向综合型的期货经营集团发展。国内期货行业近年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06年前后,券商系期货公司诞生。目前券商系期货公司与传统优质期货公司、现货背景期货公司形成三足鼎立形势,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共同推动了行业向前发展,这可称为行业第一轮并购。尽管2007年至2010年,业内陆续发生了数起并购案例,但2011年中证期货并购新华期货、国际期货并购珠江期货,2012年山西证券(6.50, 0.01, 0.15%)并购格林期货、长江期货并购湘财祈年期货更具市场化意义,可称为行业第二轮并购。
目前我国金融期货仅推出了沪深300(2391.764, 6.80, 0.29%)指数合约和国债期货。长期来看,随着国债期货功能逐步发挥和外汇期货及相应的期权工具推出后,届时我国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全面互联互通,银行不仅自身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作用更凸显,也可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化和更具个性化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风险对冲工具,完善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融资、投资咨询等服务。可以预见,期货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将越发紧密,引进银行作为战略股东成为绕不开的课题。
当前业内具有银行背景的期货公司为数不多,主要是部分券商系期货公司,其与银行的关系取决于上层控股集团是否具有商业银行。参照当前券商系期货公司开展IB业务的状况,具有银行背景的期货公司能否与银行有效运作利率、外汇期货有待观察。
尽管目前银行还不是中金所的特别结算会员,进入期货市场的路径也尚未明确,但控股、参股现有期货公司是最佳选择,银行自身也有这样的意愿。在业内期货公司实力差距悬殊、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银行控股一家仅有牌照、资质较差的期货公司将增加业务风险,基于同一金融体系下与券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及券商的研发和业务优势,参股券商系期货公司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此方式将券商系期货公司作为银行的业务通道和利润支点。甚至银行、券商和期货公司可共同打造金融理财产品超市,一站式采购,实现金融资源整合运用、系统风险防范加强、三方共赢的目的。同样,对于券商而言,是否具有商业银行不仅将对旗下期货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将影响自身竞争力。银行作为金融危机避风港和中国的主流金融机构,与券商进行股权合作有助于券商向综合型投行迈出重要一步。
因此,参照美国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路径,结合国内情况,我国期货行业存在第三轮并购的可能。由商业银行、券商、期货公司共同推动的并购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中国金融机构以期货公司为中间纽带打造大金融平台战略。同时考虑到保险公司、外资金融机构具有与银行类似的需求,一些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大型现货背景期货公司将成为参股、控股对象。第三轮并购之后,我国的期货公司将主要分为金融背景期货公司、产业背景期货公司和部分专业化、区域型期货公司三类。
向“中介业务、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模式转型
美国期货行业的集中度比国内高,行业排名前8的期货公司保证金之和占比超过70%,国内排名前60的期货公司保证金之和占比为81%。股指期货上市后,拉低了国内期货行业的整体手续费率,期货公司“贫富差距”加大,今后虽然会略有改善,但一部分期货公司仍将长期处于亏损边缘。长远来看,优秀期货公司在业务上需要从通道业务向“中介服务、风险管理、财富管理”三位一体转型,走“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国际与国内”互联互通的路径;在组织体系上,需要向集团化管控模式转型;在发展动力上,以IT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带动全面转型发展。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应以子公司为平台,立足于自贸区或前海政策,前期从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基差交易等期现业务起步,开拓盈利空间,培养和储备熟悉期现业务的专业人才,并通过与贸易公司、投融资公司合作,大力发展资本中介型业务,将风险管理业务与贸易仓储、物流、融资等服务相结合,为实体产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一揽子风险顾问服务,后期通过探索OTC市场、做市业务、定价服务,与境外机构合作成立对冲基金等,打造“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国内与国际”互联互通的模式。
期货公司财富管理应以资管业务为抓手,建立策略库和数据库,打造以量化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平台,推动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等金融工程的研究和运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网络金融,交叉销售和推出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投资组合产品,以产品形式打开财富管理空间。
多元化业务的出现和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将促进期货公司的组织体系向集团化管控模式转变。一是随着期货公司营业部数量的增加和加强管理的需要,有必要将中介业务从直线型管理向区域分公司管理的模式转变,以解决营业部和总部管理脱节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将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和研究咨询互相剥离,实施模块管理,通过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授权体系,使创新业务更具活力。
鼓励上市发展做市商业务推进国际化
鼓励期货公司上市和实施高管员工股权激励
证监会已明确支持期货公司IPO上市。从上市路径来看,对于大股东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期货公司,预计上市的进程将落后于其他类型期货公司,这将客观上促成行业内部发展态势的不平衡。从上市目标来看,目前行业规模排名前10的期货公司绝大部分是券商系公司,股指期货市场份额排名前10的期货公司也几乎全是券商系公司。因此,对于大股东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期货公司和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上市问题,建议监管部门研究解决。从期货品种、业务的国际化特征考虑,结合期货公司未来参与国际市场的需要,建议监管部门支持大股东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期货公司分拆至境外上市。
由于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为大宗商品和各类金融产品定价,并为市场参与主体规避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使期货市场成为与国际市场存在紧密联系并直接短兵相接的市场,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和高度专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行业对人才的“高、精、尖”要求。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仅3万余人,人才“引不进、养不起、留不住”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金融工程、量化交易、研究咨询、信息技术和国际营销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出“探索实施高管和员工持股、期权、企业年金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鉴于期货行业的监管特性,期货公司实施高管和员工持股、期权的措施,吸引、留住境内外高端人才,需要监管部门大力主导和推进。
大力发展OTC市场和做市商业务
OTC市场和做市商具有弥补电子交易不足、完善价格形成与发现机制、保持市场流动性的特点。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790万亿美元,场外市场名义规模达到708万亿美元,占比90%。99%的场外交易在金融机构间进行,交易者需要像场内一样缴纳初始和变动保证金,超过半数的利率互换采用中央对手结算。因此,场内交易并非防范风险的必要前提,场外市场仍然是主体。
期货公司以风险管理子公司为平台探索设立OTC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前已有多家子公司分别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建议由中期协牵头,在政策上进行协调,对子公司的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分步指导,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帮助和研究支持,在自贸区引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和中冶、江铜、云铜等国内外企业,共同探索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借鉴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经验,将目前尚不具备期货交易条件的商品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交易,建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转平台和定价中心。
发展OTC市场,关键是建立做市商机制。根据我国原油现货市场的特点,结合国债期货上市后的表现,国债期货、原油期货均有必要开展以期货公司、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做市商业务,以保持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期权交易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需要引入做市商机制。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具有一批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和专业水平较强的期货公司,已经具备做市能力,建议监管部门允许部分期货公司先行先试。
大力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
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是形成国际定价中心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期货公司具有境外代理资格的很少,不仅使中国大中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保值业务大部分让给外资大行,中国期货公司无缘分享到这块业务的“红利”,而且客观上暴露了企业的风险。境外交易阳光化、期货市场国际化正当其时。
在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方面,建议在“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总体框架下,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出去”,扩大境外业务试点资格,鼓励、支持期货公司兼并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允许期货公司境外机构开展QFII及RQFII业务,积极申请成为CME、 CBOT、COMEX等境外市场的会员;一条腿“引进来”,目前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参与期货市场的管道有限,主要的正式途径包括QFII、RQFII、 WOFE(外商独资企业)、LP(有限合伙)等方式,QFII或RQFII主要还是以证券交易为主,申请程序繁杂,先要获批证券交易的额度后才能再进行股指期货的套保交易资格申请,因此境外客户参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最有可能的方式只能以WOFE(外商独资企业)、LP(有限合伙)进行,但这两种方式不确定因素过高,在操作及税务上均存在一些风险。建议借鉴国际市场的自由流通市场机制,吸引全球各式各样需求的投资者进入我国,推进国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境内参股、控股期货公司以及从事期货业务,在先开放套期保值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批准国外套利与投机交易者的交易资格。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