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诸多大佬落马,债市核查风暴不断升级,市场谈债色变。 任凭债市风暴肆虐,中信证券仍自岿然不动。 “杨辉接受调查系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黄柏乔、李银桂)二人设立公司为其离职后的行为,与公司无关”,“与公司无关”俨然成了中信证券“防雷劈”的标签。 资本市场是诱人的,运筹帷幄,成就无数英雄;资本市场也是残酷的,转眼身陷囹圄,功名尽归泥土。 无论是有“债券之王”之称的杨辉,还是仍然活跃在债市交易中的黄柏乔、李银桂,不过是资本市场台前活跃的弄潮儿。成功便是棋子,失败就成弃子。当风暴来临时,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中信证券真的能够摆脱干系? 债市风暴眼聚焦中信证券 债券的核查风暴于4月16日被媒体披露。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被监管机构调查。 而后披露的易方达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马喜德、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涉嫌债券市场违规。除此以外,齐鲁银行等在内的商业银行也被卷入其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债市核查风暴让整个固定收益市场寝食难安。包括基金、券商、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均牵涉在内,其中证券公司里,中信证券被提及最多。 中信证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也是最早进入银行间市场的两家券商之一。 杨辉是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二把手”,他因涉嫌利益输送而被带走调查,而易方达的马喜德则涉嫌职务侵占,而中信证券也牵涉在整个利益输送链条中。 随后债市黑马——暖流资产也浮出水面,该公司以其迅猛的业绩增速和自称“乙类账户”的神秘背景而引人注目,其法人代表、创始人黄柏乔和李银桂也均为中信证券的前高管。 虽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中信证券并不为所动。一句“个人行为”更是将干系尽数摆脱掉。 债券之王杨辉陨落 素有“债券之王”称誉的杨辉被调查事件引起了业内更大的关注。 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是最早进入银行间债市的两家券商,作为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董事总经理,杨辉作为“二把手”,负责整个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研究相关工作。 杨辉2002年就已经加入中信证券,入职后就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2011年,杨辉申请将“债券销售交易部”更名为“固定收益部”,此后更是大力发展资本中介和国际化业务。 杨辉在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的成绩斐然,堪称同业中的“债券之王”,其2011年和2012年固定收益业务债券做市交易量均为同业第一。 作为2006年首届银行间市场“债市之星”、2011年度全国金融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辉曾被树立成“爱岗敬业、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典型,带领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门在2010年取得了部门成立以来的最好业绩,当年收入超过10亿元。 细数杨辉的工作业绩,其研究课题也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创新紧密联系。从中国特色的CDS方案,到中金所的国债期货课题,都能见到他参与的身影。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位熟识杨辉的基金经理这样感叹杨辉的陨落。 4月16日传出杨辉被公安机关调查,中信证券内部人士称此人已有一个月未来上班。 此次事先监管部门并未提前在业内吹风,就连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及交易所等部门也对此事还不知情,因此目前除公安机关外,还没有涉及监管部门牵头的联合调查。 业内人称“这次是公安机关首先介入,性质可能是刑事犯罪,估计不仅仅是代持问题,目前行业监管部门的态度还不清晰,不好对事件定性,当然灰色操作问题肯定需要注意。”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杨辉被抓是中央纪委亲自签字督办的。” 杨辉家人的丙类户被发现交易流水金额巨大,涉嫌利益输送。也有说法称,哈尔滨银行资金市场部原交易员张守刚案牵连出的。杨辉及其家人控制的丙类户与张守刚有交易。 有律师表示,一般来讲,通过代持交易输送利益,可以算作商业贿赂,当然也还有其他罪名。这种现象在其他金融领域也非常普遍,探寻此种行为规模化的原因,微观上,相关机构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问题;宏观上,相关制度也一定有问题。 中信证券新闻发言人则公开表示,“杨辉接受调查系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司法机关正在按有关程序对杨辉本人进行调查、处理,据悉,杨辉已被中信证券除名。 中信证券现身利益输送案 杨辉倒在了利益输送上面,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落马,利益输送方里中信证券显得格外显眼。 马喜德也是债市老兵,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营运部人民币交易处投资经理、金融市场部固定收益处高级投资经理、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履历颇为耀眼。 马喜德的案件被曝光也让债市核查风暴瞬间升级。据检察机关指控,2008年3月至12月期间,马喜德、蔡国辉等人故意串通、互相配合,多次利用任职公司的35亿元资金购买债券,然后再安排自己成立的长沙摩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利4900万元。对于利润分成,马喜德约占五成,其他人共占五成。 除了目前已经公开曝光的工商银行、易方达基金外,还有中信证券等机构牵涉在整个利益输送链条中。 据悉,利益输送大体的操作方式是,蔡国辉和马喜德各自利用华宸信托和易方达基金公司任职便利,在一级市场中标后,统一由华宸信托出资买入持有,等债券价格上涨后,由华宸信托联系买家,或者由马喜德安排易方达基金公司直接接盘,再择机卖出。 在蔡国辉明知债券可以卖到高价情况下,安排中信证券从华宸信托低价买入,再由中信证券以高价卖出,从而将本属于华宸信托的利润,预留给中信证券。 随后,他们再安排其他债券交易流程,采取让中信证券故意亏损的方式,人为压低前述债券的卖出价格,安排摩根公司从中信证券低价买入,再以正常价格卖出,从而实现利润从中信证券转移至摩根公司。 有基金经理分析称,相比基金公司,信托和券商对于价格偏离度更为宽泛,如果在市场因为加息或者降准情况下导致波动加剧,较高偏离度不易察觉,就更加容易寻租。其特别提醒称,上述利益输送方式中,中信证券等机构都必须要有人配合才行。 目前为止,中信证券没有对此案作出任何回应。 债市黑马牵出中信证券背景 随着诸多大佬落马,债市核查风暴不断升级,市场谈债色变,此时,一个名为“暖流资产”的债市黑马浮出水面。 暖流资产是一家几乎查不到任何有价值公开资料的神秘公司,但是在债券交易圈和阳光私募圈里,无论是私下的知名度,还是公开的业绩排名,却都是赫赫有名。其法人代表是黄柏乔。债券交易圈内稍有资历的人都知道,黄柏乔师出名门,为中信证券债券部任职多年的老员工。 暖流资产的公司性质,是投资圈里最常见的资产管理公司。如果不是发生了债市打黑风暴使得“丙类户”浮出水面,绝不会有人会将暖流资产的公司特征和操作手法与“丙类户”的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和归类,从而让暖流资产业绩神话的背后,创始人与合伙人的背景那么显眼。 暖流资产成立于2011年底,黄柏乔在中信证券的最后一次“登场”,则是2012年7月19日。当天披露的“2012年内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中信证券是该公司债的“财务顾问”,黄是中信证券方面的“联系人”。 此外,与黄柏乔一起还有一位具有中信背景的暖流资产的“创始合伙人”,管理着“近30亿元的资产规模”,这人就是前中信证券前固定收益部副总裁李银桂。 李银桂在中信证券的任职经历极为丰富,且都为重要岗位的高级管理者角色,最高一职为固定收益部副总裁。据暖流资产办公室确认,李银桂于2012年8月从中信证券辞职。 这意味着黄柏乔和李银桂在成立了一家以债券交易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之后,还继续在中信证券的债券部门工作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黄的公司所发起设立的信托产品,全部用于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 这次,中信证券没有选择沉默,相关部门称,“二人设立公司为其离职后的行为,与公司无关;因此,公司对其情况不了解,也不予置评。” 能否真的“与公司无关”? 由于银行间债市是一个场外市场,银行间债市不是股市采用的集合竞价和自动撮合交易,而是询价交易,同时监管上存在盲区,市场更多依赖行业自律。 具体而言,银行间债市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畴之内,而人民银行目前也没有打击违法债券交易的专门机构。所以通过操纵机构自营账户和资产管理账户进行利润调节和利益输送并不鲜见。 业内人士坦言,一味指责监管漏洞并不合理,任何监管或多或少都有漏洞,就算按外面传言债券代持,基本上也很难通过事前监控,只能归结于个人的道德风险。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去个人道德风险,市场参与主体——公司、机构本身的内部监管也很重要。他进一步指出,每家公司都有严格的监管部门,如果员工存在违法违规,公司内部应是最早发现的,而不是等到监管部门和媒体检查、爆料出才“后知后觉”。 而所谓的“后知后觉”,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的确不知,二是装作“不知”。若是第一种情况,只能说明该公司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公司本身即该被整改;若是第二种情况,则是该公司默许、甚至指使员工违法违规。 监管风暴涉事人陆续曝光后,不少市场人士纷纷表示了惋惜之情,感慨一个个专业投资者的陨落。反思原因,除了其个人主观原因外,其所在机构、行业和大环境,都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腾讯财经毛木子 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