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鸡蛋期货史记:从内打破是生命

鸡蛋期货史记:从内打破是生命

□本报记者 王朱莹

  “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一箴言,赋予了鸡蛋这一寻常的口中之物以不寻常的内涵,这一内涵似乎注定了鸡蛋理应担负更为艰巨的责任——金融使命。鸡蛋的金融史由来已久,纵观寰球历史,鸡蛋期货滥觞于美国,发扬于日本,未来也许将光大于中国。

  鸡蛋期货发轫于美国

  鸡蛋期货是海外的“舶来品”,并非我国独创和首创,其历史之悠久,足可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其时,大洋此岸的中国,尚处于战火纷飞的清末民初时期,最先开眼看世界的先烈们,奔走疾呼只为救亡图存,尚无资本市场之概念,更不知期货为何物;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批农产品供货商为规避远期交易价格风险,创建了农产品交易场所,鸡蛋成为最早的交易品种之一,鸡蛋期货由此开启了从内打破的金融之旅——

  1874年,一些供货商在芝加哥组建了农产品交易所,进行鸡蛋等商品的远期交易。

  1898年,黄油和鸡蛋经销商退出农产品交易所,单独组建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

  1919年12月,芝加哥黄油与鸡蛋交易所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正式挂牌交易鸡蛋期货,上市后第一年鸡蛋交易量即达11000张合约。

  1929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47398张合约,超过了当时现货交易量的20倍。CME鸡蛋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按个数来设计,以冷藏鸡蛋为例,每张合约的规格为12000打鸡蛋。

  1936年,CME对鸡蛋期货合约进行了第一次标准化修改,鸡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期货品种。

  1960-1961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到历史高点,日均持仓量为8112张合约。当时已上市的品种中,只有大豆和小麦的交易活跃度超过鸡蛋。

  ■

  1966年,CME将鸡蛋期货合约标的物由冷藏鸡蛋调整为新鲜鸡蛋,冷藏鸡蛋可贴水交割。

  1982年,芝加哥持续了近百年的鸡蛋期货交易,因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遗憾退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鸡蛋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和目前的中国形势十分接近。为了保证鸡蛋产业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其推出了鸡蛋期货,主要为鸡蛋产业参与者服务,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将风险转移。”芝华数据CEO黄劲文分析说。

  对于CME鸡蛋期货遗憾退市,黄劲文认为,应当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期货市场方面看,套期保值的鸡蛋产业参与者在后期成为投机者,使市场失去弹性,不再有健康的套保环境。二是从行业上看,鸡蛋行业在期货上市至终止期间,经历了规模化发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后期达到了一定高度,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导致鸡蛋价格波动大幅减小,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逐渐淡化。而对于投机者而言,期货市场没有了风险,也就没有了利润,失去了参与价值。因此,鸡蛋期货市场萎缩从而退市就成为必然。

  日本学步失败 中国可否光大?

  1999年11月,鸡蛋期货在CME退市17年后,再度现身,于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试验上市,成为日本首个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2004年5月1日,日本鸡蛋期货正式上市,但持续不到6年,就因交易量显著萎缩而被迫摘牌。

  “日本鸡蛋期货,上市初期,交易就很平淡,这是由于其鸡蛋行业规模太小导致的,可以说,日本推出鸡蛋期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黄劲文说。根据大商所公开资料,日本鸡蛋期货上市以后,前4年年平均交易量仅为53.5万手;2004年正式上市后,交易量达到最高峰,为全年80万手,随后成交快速下滑,到2010年退市前,全年交易量仅为11手。

  相较而言,“美国的鸡蛋期货交易持续了百年,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可能会复制它的成功,而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职业投资人王一说。

  王一指出,中国作为鸡蛋的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规模较大,考虑到鸡蛋的消费需求、现货市场的频繁波动,以及较强的规律性等因素,不排除鸡蛋期货成功上市后成为明星品种的可能。

  黄劲文表示,目前中国鸡蛋行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整体水平还较低,鸡蛋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因此,中国鸡蛋期货的推出不仅及时,而且很有必要。此外,中国鸡蛋产业规模化进程还有待推进,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中国鸡蛋期货的预期寿命。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