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29454
- 威望
- 1414763 布
- 龙e币
- 1514691 刀
- 在线时间
- 136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4

|
“对等关税”对碳酸锂产业影响几何?
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一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欧盟、日本、越南、印度分别加征34%、20%、24%、46%、26%的关税。特定品类方面,特朗普宣布,自4月3日起对全球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
此前,特朗普就曾宣布将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要求贸易伙伴国在关税水平上与美国“对等”,即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率等同于对方对美国出口商品的税率。比如,2024年9月,美国正式执行301关税法案,对锂电池、电动汽车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高至25%,储能电池关税计划于2026年上调至25%。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
期货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叠加此前条款,对我国碳酸锂产业链而言,锂电池面临的最终税率为48.4%、电动汽车为120%。
“对等关税”对碳酸锂产业影响几何?国投期货分析师吴江认为,此次关税政策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终端需求预期来影响碳酸锂价格。美国25%的汽车关税已于昨日生效,这将极大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会促使美国以外的国家抱团取暖。
中信期货分析师杨飞认为,“对等关税”会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等产品的综合税率大幅攀升,中国依托规模化生产形成的成本优势被显著稀释,尤其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或一定程度抑制碳酸锂需求。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为1096GWH,其中有133.7GWH的动力电池和67.3GWH的储能电池出口海外,约占我国锂电池总产量的18%。美国是我国锂电池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24年对美出口贸易额约占我国锂电池总出口额的25%。
“从出口锂电池的重量来看,对美出口比例甚至已经达到了30%以上。”据永安期货分析师韩季林测算,按照锂电池重量平均含有7%碳酸锂当量折算,2024年出口美国锂电池月均消耗5000吨碳酸锂当量,随着2024年四季度锂电储能电池出口抢装机热潮出现,我国出口美国的锂电池数量进一步上升,单月出口锂电池含有碳酸锂当量达到9000吨。
不过,当前美国对中国锂电池的进口依存度达到80%以上,短期内转换供应国的难度很大。“目前,美国本土储能电池缺乏成本优势,经测算中国储能电池产品价格为美国产品的57%,加征关税后美国本土储能电池生产成本也会上升,中国产品仍可能有成本优势。同时,美国储能电池项目与国内供应商合作较为紧密,中国企业将于2025年后逐步向美国分批次交付电芯,规模累计达到100GWH。”韩季林认为,美国对中国锂电池的需求受储能电池需求拉动较明显,短期受动力电池关税影响不大,但2026年落地的储能电池关税预计带动2025年的抢装风潮,并对我国锂电池出口构成短期支撑。
从期货价格来看,此次关税政策变化对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影响也较为有限。4月3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收跌1%。
从碳酸锂自身基本面来看,供过于求的态势仍对价格产生明显压制。供给方面,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当周,碳酸锂产量为17318吨,环比减少3.49%,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尽管周度产量环比小幅下滑,但总产量仍较高,同时海外低成本盐湖项目和非洲锂矿提供增量依旧可观。”杨飞认为,随着二季度南美盐湖产能或集中释放,叠加澳矿企业为完成财年目标或加速出货,锂资源端供应宽松预期进一步强化。
反观需求端,排产环比增速有所放缓,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需求有所放缓。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当周,磷酸铁锂样本企业库存为101600吨,环比增加0.52%,上周三元材料样本企业库存为13821吨,环比增加1.08%。富宝锂电分析师苏津仪表示,本周盘面低价,基差坚挺,但实际成交清淡,下游3月补货后,目前外采需求偏弱,仅维持刚需采购。
库存端,4月碳酸锂累库压力增加。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当周,碳酸锂总库存环比增加1511吨,至12.79万吨,较2月底库存增加约10.7%。杨飞认为,二季度非洲矿回流及盐湖进口增加或推动社会库存累积速度进一步加快。
展望后市,苏津仪认为,目前国内供应整体充裕,4月下游排产有提升但力度有限,短期累库预期延续,碳酸锂偏弱震荡。需重点关注原料价格运行与供给端变动,未来一个月国内锂盐生产端可能出现边际减量。
“当前新能源行业处于淡季,汽车消费偏弱、车企生产放缓、储能项目推进慢、市场公开采购量减少、产业链库存持续累积,供大于求格局延续。”长安期货分析师王楚豪认为,4月份,盐湖提锂或季节性减产,高成本锂云母产能逐步退出,国内产量环比将小幅下降。但海外供应持续增加,整体供应宽松格局短期内难扭转。虽然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随气温回升和政策推动有望温和上升,但难以完全消化供应增量。(期货日报)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