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黑色整体下跌幅度大超预期,此轮下跌的基本面,仍然是市场对于疫情后的需求期望过高,供应端先于需求端复苏,3月同比超14%的螺纹钢产量,对应的全国建材成交量微降(考虑农历因素下降2%),供需结构走弱下,钢厂开启减产以保证利润,黑色板块商品价格一路下跌。截至周三,铁矿主连合约下跌幅度已达23%,暂时未见明显止跌企稳信号。 回顾历次铁矿大跌,自16年供给侧改革后,铁矿主力合约共出现过4次30%以上的下跌行情,以加权指数的变动来看,四次分别为17年3月-6月、19年7月-8月,21年7月-11月,22年6月-7月,跌幅分别为43%、34%、56%、32%。其中以21年7月下跌时间最长,跌幅最大。 一 数次铁矿石下跌的基本背景 1、2017年铁矿石大幅下跌--外矿发运过高 17年的铁矿仍然是供给端为主导的商品,黑色“供过于求”的熊市印象威压仍在,真减产背景下,矿价疲态尽显。 外矿方面,2014-2015年,四大矿山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国内自澳大利亚进口的占比从2008年的40%上升至2015年的约65%。低成本的矿山迅速增产,当时铁矿石仍处于扩产周期,供应在17-18年达到产量顶峰;内矿方面,当时国内矿山同样得益于外矿上涨,开启逐渐复产之路。17年1至2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13.6%。外矿发运过高,导致港口库存增量1500万吨左右。 下游来看,2016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地条钢和中频炉的措施,使得西南、华南部分地区的建材市场资源趋紧彼时的终端需求也在27.3%的基建投资和8.9%的地产投资增速下大幅增长。好景不长,17年2月-6月,地产销售增速从25.4%下滑至14.3%,基建投资增速也从27.3%跌回至20.9%。终端投资增速的连续下滑带来了铁矿供应增加主导、需求增速下滑次之的下跌行情。 止跌企稳原因: (1)成材淡季表现超预期,6月新开工、基建增速反弹,成材价格率先止跌; (2)钢厂利润修复,吨钢利润修复至600元/吨,高低品价差走扩,高品矿支撑盘面价格反弹。 (3)海外矿山发运调整,7-8月份北方主要港口到港量出现回落走势。 2、2019年铁矿石大幅下跌——巴西矿难的反噬 19年的铁矿在矿难的加持下,首先对投资者们展示了他的实力,让市场对于缺口定价的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建立了“无脑多矿”的信仰。 供应端,一季度巴西矿难和澳洲飓风的双重影响下,外矿的发运受到了明显的影响,19年前5月,澳大利亚铁矿石发货量同比减少3.91%,巴西铁矿石发货量同比大幅减少17.13%。但随着矿难事件影响的逐步消退,外矿发运开始冲量,19年7月进口铁矿石9101.7万吨,较去年同比增加1.2%,环比6月增加21%,7月下旬以来矿石港口库存连续3周出现回升。 下游方面,19年终端是常规的淡季表现,螺纹钢表需震荡6周回落,由378万吨的高点回落至340万吨,而库存则处于14年以来高位;同时吨钢利润大幅挤压,部分钢厂卷类品种开始亏损,高低品矿价差再度收窄。宏观方面,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房住不炒”,从终端抑制了建材需求大幅走高的预期。 止跌企稳原因: (1)澳矿在9月检修,发货量小幅回落,到港量同步走低; (2)终端迎来旺季修复,吨钢利润走扩,铁水产量增加9-10万吨/日; (3)采暖季限产不及预期,冬储带来矿价的再度上行。 3、2021年铁矿石大幅下跌——“碳达峰”后的一地鸡毛 21年是铁矿石的高光时刻,在碳达峰的背景下,钢材价格一度达到上市以来新高,高位的利润带动原料补涨。而在价格绝对高位的背景下,大幅下挫,整体下跌长达4个月之久。 供应端,21年初主要矿山公告增量在6500万吨,叠加非上市的中小矿的市场增量预估近1亿吨。但随着年中矿价大幅回落、疫情等因素,实际发运并未有巨量增加。1-6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为56071万吨,相比20年同期增长1380万吨,同比增长2.6%。内矿方面,1-6月国产矿产量同比增长780万吨。 下游来看,21年7月开始,各产钢大省已相继就压减下半年粗钢产量进行规划,确保优胜劣汰、减量提质。21年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企粗钢日产210.65万吨,环比下降3.97%,同比下降3.03%。同时,钢材终端需求也面临压力,21年上半年地产调控政策仍然严格,3月至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持续下滑,楼市成交继续降温。基建方面,21年1-7月基建投资下滑至4.6%,终端承压明显。 止跌企稳原因: (1)钢厂减产全面落地,利润修复,下游开启冬储原料补库; (2)80美金的铁矿非主流资源成本支撑作用仍在,资金博弈下,部分选择抄底低估值矿; (3)降准提振信心,宏观边际驱动转强。 4、2022年铁矿石大幅下跌——后疫情时代修复的过高预期 供应端来看,22年开始,铁矿供应较为平稳,尽管在年中澳矿调低了22年度产量,但从发运的角度来看,整体资源供应偏中性,波动仍然较小。 下游方面,钢厂利润在6月中旬全面转亏,某些品种一度亏损达200元/吨,在此背景下,钢厂悲观情绪蔓延,纷纷开始停产检修,终端库存可用天数也一度下跌至18天的极低水平。终端来看,在经历了上海地区疫情后,市场对于需求修复存在较高的预期,但面对断崖式下跌的新开工数据,以及转负的地产投资数据,强预期终被弱现实打破,黑色商品整体下跌。 止跌企稳原因: (1)钢厂减产范围扩大,供需格局在冬储前得到修复; (2)地产政策开始边际转向,融资部分放开修复市场信心; (3)疫情全面放开,市场再度预期23年需求增量可观。 总结来看,17年下跌,主要受到供应端的影响,而其能止跌反弹,也受益于整体有效产能的扩大,产量回升,带来的原料补涨结构,也从此开始,铁矿价格基本告别500以下,进入500-800区间内运行;随后的几次下行,均是由于铁矿的下游—成材需求走弱,带来的全面崩盘,作为基本面相对强势的铁矿,在深度贴水的背景下,一旦成材止跌企稳,或迟或早也开启了补涨/领涨的走势。而近年来的应对,更是以减产为手段,带来成材供需结构的再平衡,从而达到矿价修复的目的。 二 以史为鉴,本次下跌更接近22年下跌 本次铁矿石下跌,从基本面来看与22年基本相似。从供应端来看,尽管澳洲受飓风影响,发运连续下跌2周,但本周铁矿发运已确认回升,其中澳洲增量明显,已回升至前期中性偏高水平,一季报显示澳洲发运偏高,按此发运节奏来看,预计完成全年发运计划难度较低。供应端基本无逻辑可支撑,随着飓风季的结束,预计发运仍然存在走高可能。 需求端来看,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历史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与22年相似的是,钢厂陆续开始减产,但减产却不完全因为全面亏损。在焦炭连续下跌4轮,废钢累积下跌360元/吨,铁矿补跌为高炉让利,截至周三,华东地区估算建材点对点利润为-30元/吨,热卷仍有威利,部分钢厂甚至能做到小幅赢利,这也导致焖炉减产目前仅在库存压力较大的山西地区全面展开,其余地区仍以调配资源投放,观望等应对为主。 从供应的绝对水平来看,上周铁水产量见顶回落,长流程钢厂生产分化,非主流区域钢厂最先承受不住压力检修减产,叠加年中检修期临近,钢厂减产增多,而大厂目前仍保持稳定生产,铁水产量预计将逐步下降至240以下。 而终端对于地产的预期,也从节前的修复转为谨慎。从高频数据来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已在4月首周见顶,目前仍在持续回落中。而从新开工数据、投资数据来看,环比的修复力度仍然不够,在前期消费 投资路径不畅的背景下,目前已进入至消费数据边际下滑,整体终端不及预期,甚至下跌超预期,都是此轮下跌行情的推手。 刻舟求剑的背景下,对标22年止跌企稳的逻辑,粗浅分析有以下几点: 1、吨钢亏损幅度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减产的全面蔓延;此处需要关注到22年统计局公布的粗钢产量下降至305万吨/日,对标的铁水产量下滑至213万吨/日水平,而本次废钢带来的供应增量导致电炉亏损,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高炉的铁水减量。 2、地产数据的企稳;在接受了地产增量逐年下滑事实的基础上,如何解读地产数据,成为黑色预期的关键。曾经的+20%、30%辉煌历史已经过去,单月修复数据同比-10%左右的新开工,高频成交的企稳回升,或带来全板块的信心修复。 3、绝对成本的支撑作用,目前外矿仍在105美金左右,距离市场公认的80美金非主流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空间,而考虑到01合约交易的主要逻辑或存在减产提前达标的可能,可关注其在成本附近的运行状态。 总的来看,在本身供需结构逐渐宽松的背景下,铁矿已逐步走下神坛,开启了其原料补跌的运行路径。除了传统的减仓、缩量等交易指标外,市场的关注点或仍将转移到成材的基本面上,等待其再平衡后,带来一场黑色商品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