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本为动力煤传统淡季,但价格却保持坚挺,主要是供给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收缩,产地供应、发运、港口库存下滑均为价格提供了支撑。短期疫情对产、运的影响难以消除,但同时非电需求转淡、电厂库存偏高,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也不足,预计至11月中旬前煤价整体偏稳运行。疫情好转、铁路发运恢复后,下游也逐步进入旺季,煤市仍有望迎来供需两旺格局,加之国际能源问题,煤价整体来说易涨难跌。 风险点:政策调控;冬季需求低于预期。 一 淡季煤价为何保持坚挺? 10月份本为动力煤传统淡季,但产地、港口动力煤价格却一路上行,近期产地部分地区价格虽有松动,但整体仍保持坚挺。其中,陕西榆林5500大卡沫煤坑口价自9月下旬1128元/吨上涨至1205元/吨,秦皇岛港山西产5500大卡沫煤平仓价自9月下旬1530元/吨上涨至1635元/吨,涨幅均在7%左右。 淡季动力煤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收缩。首先是产地供应受事故、大会、疫情等因素影响而减少。煤矿主产地事故多发、大会前后,产地安监加严,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国庆节后疫情爆发,煤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产量收缩。目前,“三西”主产区部分地区仍有新增确诊病例,按照“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政策,短期内,主产地部分区域煤炭外运仍将受限,有的煤矿在顶仓后选择减产,造成煤炭产量受限,对后续市场供应带来影响。 其次是运力出现了问题。10月份大秦线秋检,日均运量本就比满发状态时少30万吨左右,即满发状态时日均运量在130万吨左右,检修期间正常日均运量在100万吨左右。但疫情爆发后,物流受阻,一方面,长途汽运受限;另一方面,大秦线司机中检测出疫情,大秦线湖东机务段进行疫情管控,日均运量大幅下滑。大秦线是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的重要桥梁纽带,其发运至环渤海港口的煤炭占整个环渤海港口下水煤的50%,该线路运量下降,给晋北资源外运带来困难,也影响了整个北煤南运体系的运行。为此,太原局紧急成立乘务补强队、机车抢修队奔赴一线,同时武汉、西安、郑州、北京铁路局驰援大秦线,但培养一名优秀的司机需要很长时间,且从其他线路来支援的司机也需要熟悉路况和流程。据铁路会议最新消息,相关部门预备将大秦线太原局现行驶司机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实行静默管理,一周内不予批车,计划7-10天将疫情清零。外局驰援的司机暂不受影响。目前大秦线日均运量在30万吨左右,较满发状态下降77%。大秦线检修延长至10.29日,检修结束后,疫情影响仍在,按7-10天将疫情清零计算,大秦线恢复正常运力至少也在11月初至中旬左右。 再次,港口调入骤减,库存快速下滑,市场煤货源紧张问题加剧,支撑港口现货价格保持坚挺。受产地供应、发运量减少影响,环渤海港口调入量大幅下滑,自10月初的185万吨下降到目前116万吨;调出量受货源减少影响,同时下游对高价煤种接受度不高,也有所下滑,但整体仍高于调入量,环渤海港口调出量自月初的210万吨降至目前的173万吨;环渤海港口库存也由月初2282万吨降至目前1851万吨,已经低于近三年同期水平,港口蓄水池作用下滑。而港口高卡煤资源本就紧缺,目前汽运、火运均不畅,贸易商发运量下滑,整体货源到港量减少的情况下,贸易商捂货惜售,报价保持坚挺。 二 需求:非电保持刚需,电厂冬季仍有补库需求 非电需求方面,化工、水泥企业因亏损、环保要求等,开工率偏低,对高煤价承接能力有限,保持刚需采购。目前部分甲醇企业亏损严重,叠加运输不畅,降负及停车现象增多。尿素方面近期日产也维持低位,山西晋城部分装置10月受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因素影响停产,加之目前原料成本较高,固定床利润亏损,11月是否按时恢复仍需观察。水泥方面多省市已发布冬春季错峰生产通知,水泥用煤需求也逐步转淡。 电厂方面,目前仍处淡季,电厂日耗回升幅度有限,加之电厂库存并不低,短期需求释放有限,但随着旺季临近,电厂仍有补库需求。近期多地气温下降,黑龙江、内蒙古等靠北地区已经提前点火供暖。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有望出现反弹。矿路港航电各方正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与运输。各大电厂密集部署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提前对接资源,加快储煤步伐。 三 11月煤市展望 短期受疫情影响,产地供应、发运仍受限,铁路调入恢复常态前,港口低库存对价格仍有支撑。但在非电需求转淡、同时下游库存偏高情况下,价格继续上涨动力也不足。同时目前陕西疫情有所好转,煤矿生产改善后,产地价格小幅回落使得市场情绪有所转弱,预计到11月中旬前煤价整体偏稳运行。 待疫情对产、运的影响缓解,铁路发运恢复正常后,下游电煤需求也将逐步进入到旺季阶段,而今年冬天极有可能是冷冬,在水电进入枯水季后,社会对煤炭的供热发电需求恐将保持高位,煤市仍有望迎来供需两旺格局,加之国际能源问题,煤价整体来说易涨难跌。但需防范煤价高位政策调控风险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