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都是植物油的一种,彼此之间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因此它们之间也存有替代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三大油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强弱关系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成分篇——三大油脂的营养成分及用途区别 从生产原料来看,豆油自大豆压榨而成,菜籽油由油菜籽压榨而成,棕榈油则是压榨棕榈果产生,除了上游的产品有区别以外,生产方式所差无几,下游消费也都是食用为主,其主要的不同主要来自各油脂所含营养成分所导致的需求偏好差异。 油中含有脂肪酸,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的脂肪酸三类,饱和脂肪酸含量不一样,油脂的融点就不一样。而这三类脂肪酸对人体的意义也不同,饱和脂肪酸可以合成胆固醇,具有帮助人体形成胆酸、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的重要生理作用,但胆固醇过高和过低都不健康;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棕榈油饱和程度较高,且主要含的是C16、C18饱和脂肪,主要不饱和脂肪为油酸C18:1,当温度降低时,它会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棕榈油并不适宜长期食用。但不饱和脂肪酸油炸过程中容易变化,油炸产品的特征是酥脆感和较长的保质期,饱和脂肪才能达到这种诉求,因此棕榈油工业用途更广,多用于油炸,比如油炸方便面,炸鸡之类的制作,也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 而菜籽油和大豆油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区别如下: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油沫发黄。大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涩味,油沫发白;大豆油里面含有丰富的油酸成分,油酸在营养界中被称为“安全脂肪酸”,并且还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它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此外,大豆中还蕴含多种维生素和卵磷酸,这些对人体都是有益的,易于吸收。但是大豆油的热稳定性一般,加热时会产生比较多的泡沫,在加热过程中,大豆油中的亚麻油酸成分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容易变质并且产生一种“豆臭味”,用于炒菜的话也容易产生苦味,因此更适合用于凉拌菜。 菜籽油不饱和程度高,可超过95%,主要含至少3种常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吸收良好,因此就不饱和脂肪酸角度看,菜籽油营养较好。此外,菜籽油中所含的脂肪酸结构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可达到99%;菜籽油几乎不含或很少含有胆固醇,如果食用者胆固醇较高的话也可以放心食用,同时菜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软化血管,延缓衰老,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菜油中含有含有铜元素,利于维持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等正常运行。但菜籽油富含介酸,具有利尿功能的同时也容易诱发“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积”,且菜籽油有一股“青气味”,不适合凉拌,更适合炒菜。 综上所述,棕榈油更适合于食品制造,与其它两种植物油的食用用途略有不同;豆油和菜籽油基本上都是用于食用,不过有具体不同的食用方式,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并不建议长期食用一种固定的油脂,而是应该混着吃,换着吃,才更利于健康,因此,暂时将豆油和菜油的终端需求划分为类似。 二、季节性篇——从供需两端看待三大油脂的季节性规律 1.棕榈油的季节性 棕榈油主产地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虽然棕榈油每个月都生产,但受气候和降雨影响,一般每年10-12月,也就是第四季度,棕榈油相对进入丰产季节;而每年的5、6月份则是棕榈油的低产月份,每年的1~4月,马棕库存都成季节性下滑。此外,由于棕榈油熔点较高,冬季又易凝结,冬天为棕榈油的消费淡季,一般来说我国每年11-2月消费量稍低,6-9月消费量较多,消费呈夏高冬低的规律。 2.豆油的季节性 豆油主要是压榨与进口大豆,也就是南美和美国大豆。6-8月是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时期,大豆供应增加,9月后美豆也开始陆续供应市场,9—10月国内大豆也属于收获期,四季度以前豆油供应也较充足。豆油的消费旺季基本上在传统节日时期,如国庆节、春节,因此每年的10月、1月—春节前夕是豆油的消费旺季。豆油价格在8-9月稍弱,而冬季较强。 3.菜籽油的季节性 油菜籽分为春播油菜籽和秋冬播油菜籽,加拿大油菜籽为春播油菜籽,通常4月底就开始播种,8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为收获期。而我国油菜籽春播和秋冬播都有,秋冬播油菜籽的种植期一般为9月底开始,并于来年5、6月收获。整体上来说,5—6月随着油菜籽逐渐上市,供应逐渐增加,在8—9月达到丰产。 与豆油一样,菜籽油在夏天属于消费淡季,节假日需求好转,叠加它自身的供应因素,5-6月菜籽油价格开始回落,8-9月市场属于供大于求格局,价格基本一年最低,但10月开始由于供应出现断档,且受国庆节消费拉动,菜油价格开始回升;后续随着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豆油和菜油也进入消费旺季;与豆油不同的是,3月以后国产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油厂依赖于进口菜籽维持开产,菜油价格在新季菜籽上市(也就是5月)前仍保持高位。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三、总结篇——季节性规律+产能供需变动,强弱关系不尽相同 整体上来说,三大油脂的需求端既有重合也稍有不同,而这三个品种中,豆油和菜籽油在食用方面可替代性更强一些,而棕榈油因其特性不同,具有较难替代的食品制造用途。 菜油和豆油的消费淡旺季基本一致,但菜油的价格因5月之前供应仍较紧张,春节后的价格运行较豆油更强势一点;而棕榈油冬季供应偏多,夏季供应较少,与之对应的棕油消费季节又呈夏旺冬弱;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夏季棕油的价格或比其余的两个品种更强一点,从而带动整个油脂板块;等到冬季,则是以豆油、菜油为主,拉动棕油走势;而春节过后,豆油需求转弱,菜油自身的波动又成为了油脂板块中的支撑。 当然这样的推论只适合于各油脂基本面相对平衡的时期,一旦一个品种的基本面出现反常现象,如近日的棕榈油受自身产能未恢复影响,一直领涨植物油板块。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关注三大油脂的基本面信息和与之相对应的季节性规律,寻找三大品种之间的异同,及时发现不合理价差,从而寻找合适的套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