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欣,一德期货能化分析师
报告发布时间:2018年4月10日 核心观点 目前市场走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库存在下游积累,除刚需外大幅采购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是上游和中游尽管库存不高,但对后市预期不佳。从二季度甲醇供需发展的进程上看,甲醇市场的主导权将逐渐从甲醇装置春季检修过渡到下游烯烃装置集中检修,外围的甲醇装置检修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影响区域上都存在局限性。随着甲醇市场供给增加和需求的减少,二季度库存可能从目前的持续低位水平逐渐进入一个被动增库存的阶段。因此,甲醇市场,特别是内地市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价格回调过程。 1. 价格因素 1.1 国内价格 2018年一季度,国内甲醇价格整体高位回落。主要是年后气头装置全面重启,内地工厂库存偏高,降价去库存意愿较强,而下游重启缓慢,需求恢复不佳。3月中旬,甲醇进入春季集中检修,供给偏紧预期下,甲醇价格开始企稳反弹。
4月初,甲醇春季检修进入半程,后面新检修和前期检修完重启的装置互现,供给将达到阶段性平衡。后面烯烃检修临近,需求下降预期利空甲醇市场,加之中美贸易战工业品承压下行,甲醇受此氛围影响趋势偏弱势。 1.2 国际价格 2018年一季度,外盘甲醇同样高位回落,但相比国内甲醇价格略显坚挺。受美国德州多套装置故障检修及东南亚马油大装置检修影响,中国与美国、东南亚价格出现分化价差拉大,套利窗口隐现。
二季度,中东、东南亚多套装置检修,预计国际价格仍显坚挺。 2. 供给因素 2.1 全球产能 2017年全球甲醇产能总计在13790万吨,甲醇主产区在中国、中东、美洲;消费区在东北亚、中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2017年中国产能8200万吨,占到亚洲总产能的75.65%,占全球总产能的59.46%。
2.2 国内产能
2011年以来,甲醇产能及产量增速呈现逐年放缓的趋势,其对应的深层含义是国家对甲醇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此外环保从严后甲醇装置批复难度上升。
甲醇开工率则逐年上升,目前稳定在50-60%,15年来该数据回落,主要是甲醇价格大跌挤出了高成本的气头甲醇以及环保限产降低了年均开工。 2.3 进口情况 2017年,我国累积进口甲醇813.34万吨,较去年下降7.64%;2017年1-2月,我国累积进口甲醇139.4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56%;考虑到4月份检修将减少5月份进口,而下半年仍有新投产预期,预计3-12月进口700万吨左右。
2017年中国甲醇进口主要来自于伊朗、新西兰、沙特、阿曼、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围装置检修以及中国港口频繁封航导致全年船期整体延误。 2.4 国产情况 2017年,我国累积生产甲醇4498.52万吨;2018年1-3月预计生产甲醇1166.1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上升3.29%;预计4-12月生产3080万吨左右。
2017年主产区为西北、华东和华北,分别占比48%、22%和12%。 2.5 国际贸易 2016-2020年,东北亚仍将继续扮演甲醇最大需求地的角色,未来北美和南美的甲醇将主要流向东北亚。
预计到2020年,中东出口至东北亚的甲醇增至900万吨,北美出口至东北亚的甲醇增至550万吨,伊朗和美国的出口增量主要由中国消化。 2.6 国内贸易 国产货源贸易流向保持西北地区外发至东南地区,主要消费区域包括西北、华东地区的MTO装置,以及山东、华北、西南和华中等地区。 近年来,受环保限产、安检限运和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沿海与内地两大甲醇市场的套利窗口时常关闭,贸易流通量大大下降。目前,沿海地区甲醇货源2/3以上来自国外,仅有少量货源来自内地,一旦发生外围装置检修或港口船运装卸管制,经常会造成区域性的供给紧张。
2.7 国外投产
2018年,甲醇国外计划新增产能达796.5万吨,主要集中在伊朗与美国。伊朗方面,2018年预计投产2-3套装置,Marjan、Kaveh进入投产日程,Busher投产未定。美国方面,OCI计划2018年投产,其他新建甲醇装置投产时间推迟至2019至2020年。
然而,截至目前仍未听闻新投产落地消息,后续信息需要进一步跟进。 2.8 国内投产 2018年计划新增甲醇产能455万吨,可能新增甲醇产能805万吨。 从历年经验来看,产能计划完全执行的可能性不大,真正落地的产量一般会打很大的折扣。 2019-2025年预计仍有1070万吨新增产能,但大部分都是有配套下游的,对市场直接影响有限,但长期看会通过冲击甲醇下游来间接的影响甲醇市场。
2.9 表观供给
2018上半年,甲醇表观供给同比增速预计有所下降。
尽管今年投产计划较多,但考虑到我国环保安检力度不断提升,后期可能会导致甲醇减产、限产或者新产能延迟投放,从而甲醇的潜在供给存在下降风险。 3. 需求因素 3.1 下游占比 烯烃、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甲醇燃料六大下游占比超过9成。
近年来,甲醛、二甲醚、醋酸等传统下游需求占比持续减少,烯烃、醇醚燃料等新型下游需求占比不断增加,受乙醇汽油推广影响, MTBE未来需求预期或大幅下降。 2018年,预计烯烃、甲醇燃料需求进一步上升,占比超过6成;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等下游消费份额稳中有降。 3.2 下游开工 2018年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各下游开工率大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目前,下游行业利润总体良好,各下游开工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二季度,烯烃计划检修,甲醛在二季度将进入淡季,下游总体开工率或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3.3 烯烃装置 烯烃需求是甲醇需求中的重中之重,烯烃需求稳定与否关键看产业政策和利润情况。 大唐多伦低负荷运行,神华包头因爆炸负荷持续偏低,二季度宁波富德、神华榆林、江苏斯尔邦、南京诚志、中煤榆林、中天合创等均有检修或降负预期。
3.4 烯烃投产
2018年计划总投产445万吨烯烃,预计大约需要甲醇1335万吨。 目前仅听闻久泰、宝丰有投产可能,其他多数新建项目投产日期最终未定,因此后期各装置实际投产情况变数较大。
3.5 供需平衡表
2018年一季度,总体略显供过于求。一方面,四季度后甲醇产量有所提升,特别是气头装置重启;另一方面,春节假期需求下降较多,节后下游启动也较晚。
二季度,总体供需两弱,需求略有缺口。但烯烃等行业集中度高,对市场心态影响更大,加之中美贸易战利空工业品,因此甲醇氛围偏弱。 4. 库存因素 4.1 沿海库存 2018年一季度,甲醇沿海库存冲高回落,主要是沿海封航到港推迟影响;流通库存持续低位水平,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二季度,总库存水平难有大幅上涨,流通库存水平也将持续低位,主要是外围装置检修预期下,4-5月进口或减少。 持续的低库存水平,对淡季甲醇市场是一种支撑,若后期氛围回暖则更利于上涨。 5. 利润因素 5.1 生产利润 2018年一季度,煤炭价格冲高回落,甲醇成本随之先扬后抑;甲醇利润从年初的近几年绝对高位大幅回落,在3月份春季检修的影响下触底后反弹。
二季度,伴随着烯烃检修的逐渐落地,预计甲醇利润将维持低位水平。 5.2 进口利润 2018年一季度,国内外甲醇价格同步下跌,甲醇进口利润逐渐收窄,于2月底出现倒挂,直到3月底逐渐转为顺挂。倒挂转顺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甲醇价格因检修出现支撑,另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
二季度,国内甲醇淡季,外围甲醇集中检修,因此不排除进口利润再度变差,甚至倒挂的可能。 5.3 贸易利润 2018年一季度,区域价差波动较为剧烈,阶段性的内地到沿海套利空间不时出现。3月中旬后整体价差趋于收敛,目前超额收益的套利窗口基本均已关闭。
二季度,区域价差预计波动不会太大,贸易利润较一季度预计有所下降。 5.4 烯烃利润 2018年一季度,西北和华东烯烃利润冲高回落,波动极为剧烈。目前西北烯烃亏损,华东烯烃利润正常。
二季度,随着多套烯烃装置检修,内地及沿海的烯烃利润大概率转而走强。 5.5 传统利润 2018年一季度,受甲醇成本大幅下降影响,传统下游利润普遍走高。
二季度,需关注环保限产,终端需求预期下降等因素对甲醇下游行业的影响。 5.6 期现利润 基差方面,2018年一季度,各地基差先走弱再走强,目前各地现货全面升水期货。
期现方面,随着交割月的不断临近,持货商可通过卖现货,再择机买入期货,将实体库存转换成虚拟库存,以规避可能的价格回落带来的跌价损失。 6. 风险及展望 6.1 宏观风险 二季度,最大的宏观风险莫过于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对未来商品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影响。 进口方面,就化工品而言,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卤化丁基橡胶和液态丙烷,进口依存度分别占73%和25%。 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将增加预期生产成本,从成本端利好市场氛围,可能会导致部分化工品价格上涨。 中长期来看,若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对化工品下游终端的出口需求必将造成影响,进而从需求端利空市场氛围。
6.2 产业风险
供给方面:国内装置,3月中旬开始集中检修,4月初检修与重启装置趋于平衡,4月中旬后将进入重启进程。国外装置,4月份中东、东南亚开始进入集中检修,对我国进口造成实质性影响将在4月底或5月初,预计5月中下旬后将逐渐恢复。 需求方面:4月中旬烯烃将进入集中检修期,预计5月中下旬后将逐渐重启。 库存方面:二季度可能会逐渐进入一个被动增库存的阶段。 成本方面:煤、天然气价格呈现弱势支撑。 利润方面:传统下游利润良好,西北及华东烯烃利润有走强可能。 6.3 后市展望
目前市场走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库存在下游积累,除刚需外大幅采购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是上游和中游尽管库存不高,但对后市预期不佳。从二季度甲醇供需发展的进程上看,甲醇市场的主导权将逐渐从甲醇装置春季检修过渡到下游烯烃装置集中检修,外围的甲醇装置检修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影响区域上都存在局限性。随着甲醇市场供给增加和需求的减少,二季度库存可能从目前的持续低位水平逐渐进入一个被动增库存的阶段。因此,甲醇市场,特别是内地市场,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价格回调过程。 中美贸易战已成为当前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话题,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能会主导二季度甚至全年的大宗商品走势。考虑到事涉两国战略层次上的较量,尽管是否对抗升级仍在未知,但草草结束的可能性终究不大,总之在各方回归正式的谈判以前,博弈仍存变数,需维持谨慎态度。对大宗商品的指引,根据双方关税制裁的内容,目前市场以空工业品多农场品为对冲主策略的观点较为一致。 此外,若中美贸易正式开战,需关注政府对刺激国内需求的政策措施,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等都是可能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