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由于宏观政策“暖风”频吹,玻璃(2014, -81.00, -3.87%)纯碱迎来小幅反弹,但好景并没有长时间持续,期货盘面冲高之后回落。上涨动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还是在建筑地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码刺激,光伏产业链协调发展也需要一定时间来改变。在当前疫情零星反复、俄乌局势依旧扑朔迷离、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等宏观背景下,玻璃纯碱是否能够“独善其身”、未来行情关注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哪儿? 
一、供应端矛盾暂时不多 玻璃方面,5500万吨年产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日熔量17.2万吨(产线304条,在产260条),玻璃供应整体维持高位持稳。产线服役年限来看,超过 8 年的生产线有 100 条左右,占比 38%;超过 10 年的生产线大约 50 条以上,占比 20%;超过 12 年的老龄化生产线亦有 30 条以上,占比 12%。据行业人士介绍了解,产线回报周期长,一旦点火轻易不会停产检修,且检修需要较高的成本。所以此前市场传言的玻璃检修高峰年,短期或不太能实现。 浮法玻璃总产能(单位:亿重量箱) 
纯碱方面,年产量在2900万吨附近,近期周度产量56.2万吨,开工负荷处于传统开工旺季在84%左右。供应端扰动项其一,远兴能源780万吨年产能开产时间,可能在2023年二三季度才会陆续开产,时间迟于此前市场普遍认为的今年年底。另一个扰动便是能耗双控政策,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纯碱上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能耗双控进行了纠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所以今年“双控”的影响可能没有去年那么大。 纯碱月度累计产量(单位:万吨) 
二、地产及光伏亟待发力 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如下降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等,部分城市房产销量有回暖迹象。但是无论新增投资、新开工、竣工、30城房屋销售面积等地产数据并不理想,加之疫情的冲击,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增大。为了达成年内5.5%的经济增速,可能建筑地产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加码刺激。 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 
光伏方面,2021年装机不及预期,今年1-2月新增装机和光伏组件出口同比大增。双碳背景下,能源消费的转型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能源规划都重点提及光伏产业推进事项,所以光伏产业潜力仍在。只是上游高价及产业链利润分布不均衡的改善还需要时间换取,未来随着上游硅料供应的放开,利润传导顺畅后,光伏产业推进才会更加顺利。截至3月31日,全国玻璃生产线共计260条,日熔量4.78万吨,相比年初日熔增加0.65万吨左右。 汽车由于“缺芯”问题近期产销数据不乐观。下游碳酸锂对于纯碱的需求也有一定潜力,只是汽车和碳酸锂对于总体纯碱消费来说占比并不大,影响有限。 三、成本“变量”梳理 玻璃原料端扰动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纯碱和燃料价格。近期重碱现货价格高位小幅回落在2700-2800元/吨,燃料端煤炭由于政策监管趋严,可能难有大的变化,天然气高位持稳。当下全国浮法玻璃均价2300元/吨附近,天然气制玻璃利润200元/吨。 国内天然气价格(单位:元/吨) 
纯碱的成本端主要是煤炭、石灰石、原盐、合成氨。煤炭方面看长协煤占比的提高加上较为严格的“保供稳价”政策,扰动逐渐减弱。原盐和合成氨价格高位持稳,分别为485元/吨、3839元/吨。重碱价格高位回落至2700-2800元/吨附近,氨碱法和联碱法双吨利润分别在880、2000元/吨附近,利润情况良好。 原盐及合成氨价格(单位:元/吨) 
四、价差及期货仓单 截至今天收盘,玻璃2209合约基差+287,不同月份维持近弱远强格局,期货库存仓单250张,日内新增125张。纯碱2209合约基差-58,库存仓单2239张,日内有效预报699张。 
五、玻璃纯碱综合观点 综上所述,玻璃纯碱供应端矛盾不突出,下游消费已经有回暖的迹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加码。所以行情在自然回撤结束后或维持震荡偏强态势,同时注意期现贸易商盘面买卖、套保套利等短期资金使得盘面波动加剧的风险。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下游建筑地产及光伏产业消费改善、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牛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