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185
- 威望
- 1384620 布
- 龙e币
- 1484565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4
|
春节前生猪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作者:王伟民
进入11月份以来,生猪期现货价格进入了低波动率模式:整个11月份,生猪1月主力合约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值只有1400元/吨左右,与前几个月相比振幅明显缩窄。同时,就现货端情况来看,主流地区生猪市场价基本维持在16元/kg~18元/kg之间震荡,波动幅度同样不大。可以说,经过前期的暴跌和快速修正之后,目前价格进入了一个新的平衡区间。对于我们试图预判未来价格走势的人而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未来究竟是刺激价格上行的因素多一些,还是导致价格下跌的因素多一些?综合基本面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本轮价格反弹是在淘汰低效能繁母猪、导致产能缩减的背景下,叠加季节性旺季产生的反弹走势。随着时间临近冬季,在多空双方多重力量叠加作用的背景下,生猪价格走势难有趋势性。未来,除非再度爆发大规模疫情等情况,否则,在春节之前,生猪价格可能会长期处于一个相对低位震荡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生猪产能去化趋势延续,但绝对值仍然处于高位
一方面,从环比变动趋势来看,能繁母猪依然处于去化周期之中,这一点,对于猪价特别是生猪期货价格,的确是存在利好支撑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48万头,环比下降2.5%,这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来看:6月环比持平、出现顶部,随后,7月环比减少0.5%,8月环比减少0.9%,9月环比减少2.3%,仅从数据变动趋势看,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趋势有扩大的态势。但如果从对应的价格走势来看,因为本轮猪价下跌最猛烈的月份恰恰就是6-9月份,而本轮猪价的低点出现在9月末、10月初,也就是说,养殖企业削减母猪存栏量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猪的市场价格影响甚至是决定的。但在11月猪价出现大幅反弹之后,特别是整个11月份,猪价都保持在16元/kg这一公认的市场平均养殖成本之上,则母猪的去化速度预计将明显放缓。
但另一方面,从绝对数量来看,能繁母猪价格还是处于高位水平。10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8万头,与《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中提出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相比,目前还高出正常水平2348万头,即5.7%。假设母猪产能去化还是维持在当前约2%的速度,那么达到正常的水平,也需要11/12/1月,也就是说大概在2月份会回到正常的母猪存栏水平。按照时间来进行线性估算,则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这一利好最快也是明年四季度的事了。但2018年猪瘟前,猪价是个什么水平呢?多数时间在10~15元/kg徘徊,即便考虑到猪价较高的2017年,均价也只有14元/kg左右。如果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保持在现有的18元/kg左右,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市场整体母猪产能去化动力不足,明年出栏量依然高企。第二种,老母猪加快淘汰,但新母猪单产更高。之前淘汰的母猪,很多都是在2020年猪价高企时,为了快速扩充生猪产能而勉强使用的“肥转母”,作为三元母猪,生产性能很差,进行淘汰也是应有之理。如果养殖企业借着当前消费旺季的东风,把老母猪高价大批淘汰,回收现金流,则预计会对1月之前的生猪市场情绪有更好地提振,价格可能会再冲一冲,但有可能反而对明年下半年的行情产生更大的压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数据化、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在母猪、种猪、仔猪、育肥猪等一系列链条节点上的科研投入还不高,也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备和成熟的理论及实操体系。但整个市场迭代的速度也在加快,未来头部企业势必会在相关方面取得压倒性优势,从而实现有效的“降本增效”,也会加剧生猪养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在此期间,难有生猪大牛市。
二.肉类消费的超预期行情难以持续
从国内猪肉消费端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本轮秋冬季的猪肉消费旺季,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主要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在2020年高价猪肉抑制需求的背景下,在当前猪肉价格相对低位产生的报复性消费需求。由于2020年猪肉价格的暴涨,导致当年人均消费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只有18.2kg,同比减少10%。而今年在猪肉价格基本恢复正常之后,特别是9/10月份肉价甚至低于小飞疫情之前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出现报复性反弹,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传统的季节性需求。主要是秋冬季节的腌制猪肉食品的消费,包括猪肉灌肠、腊肠以及其他加工制品。上述需求实际上一直都存在,但为何会在十一之后导致价格飙升,很大程度上与群体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从猪肉价格变化,到该信息传导到消费端,再到消费者采取行动之间,是存在时间差的。而且往往存在一种“买涨不买跌”的行为特征,即只有口口相传“猪肉不跌了,又涨价啦”这样的信息在终端消费者中快速传播的时候,才会刺激终端消费。但这种模式,显然对于猪肉消费的贡献力度是有限的,在时间维度上有限,在数量上也是很有限的。
但同时,从集体消费的角度看,可能未来猪肉消费很难再回到2019年之前的增速状态。从新冠疫情的影响来看,在我国,随着气温降低,明显疫情有从北向南逐步扩散的趋势。过去几个月主要集中暴发的疫情省份,包括10.18-11.18的内蒙古,10.28-11.14的黑龙江,10.19-11.9的北京,11.1-11.15的河北,11.3-11.15的河南,11.6-11.22的辽宁,目前上海、江苏等多地又暴发了疫情,且北部的满洲里再度暴发疫情。目前,海外主要国家抗疫不力,基本采取自生自灭的消极抗疫措施,新冠病毒的变种层出不穷,上周末在南非等国发现的奥密克戎(omi-corn)毒株已经引起全球高度警惕。截至周末,已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陆续发布或准备出台针对南部非洲国家航班和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我国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但与国外的贸易往来依然高度活跃,货流和人员流量巨大,这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疫情散点爆发—动态清零”的循环过程将是一个大概率长期持续的情况。从餐饮业的情况看,表现并不乐观。截至2021年10月,全社会餐饮零售收入累计3.7万亿元,同比增加25.7%。看似同比值飙升,实则是在去年10月同比萎缩21%的基础上的表现。与2019年同期相比,该数值只增加了0.8%,完全无法与此前动辄近10%的增速相提并论。特别是8月份以来,由于疫情的干扰,餐饮业收入同比从此前的两位数变为个位数甚至负值,这表明,未来猪肉等肉类消费的集体情况可能会持续低迷。预计今年灌肠的消费需求阶段性退去之后,春节期间的肉类消费可能没有市场预期得那么好。
综上所述,笔者延续此前在本网的观点:即从长期看,生猪价格在2022年可能还会再度探底;短期看,本轮生猪价格的反弹趋势在高度上基本临近尾声(1.8万/吨左右的极限值),但在季节性需求的托底之下,短期也难有趋势性跌势。在春节之前,猪价大概率是维持持续低位区间震荡的态势。
(农产品集购网)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