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冷冬将至 全球能源短缺影响几何?

冷冬将至 全球能源短缺影响几何?

期货日报

  作者:张田苗 崔蕾

  市场人士预计明年一季度供应紧张局面会逐步缓解

  10月以来,全球能源供应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电力、天然气等价格持续高企,原油价格上涨驱动也在增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拉尼娜现象将在2021年年底前达到强度峰值,北半球很大可能即将迎来冷冬。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欧美能源短缺通过能源产品价格上涨等渠道向全球加速蔓延。巴西、印度等不少新兴经济体也受到冲击,电力缺口不断扩大,电价大涨。同时,欧美部分企业停产也导致全球相关产品的供应缺口扩大。

  A供应紧张推高价格,能源转型经历阵痛期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年内涨幅已经超过60%。从英美、日韩到印度,汽油大涨的情况都未能幸免。同期,煤炭、天然气价格也涨势惊人。澳大利亚煤炭价格从今年年初的100美元/吨涨到最高的400美元/吨。自今年年初的17.88欧元/兆瓦时算起,今年欧洲天然气的期货价格涨幅高达422%。世界银行在近期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中预测,能源价格继2021年大涨逾80%后,2022年预计将继续小幅上涨,将进一步推高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

  能源专家、巴黎政治学院教授ThierryBros表示,本轮能源短缺或许是化石燃料对能源转型的一场终极“报复”。

  据了解,与以往的能源危机不同,本次能源短缺发生在新能源革命、新旧能源接替转换之际,又碰到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向紧缩转换以及全球疫情余波反复的档口。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本次“危机”也是全球能源转型必经的阵痛期。

  长期来看,能源革命导致化石能源需求下降。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措施已经深度改变着能源结构,传统化石燃料未来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下降已是必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占据更大份额。自6年前《巴黎气候协定》设定了“净零排放”“碳达峰”等目标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环保领域迈出实质性的脚步。

  白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宏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碳减排方面,欧洲起步最早,但这次欧洲却是在错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在他看来,当前这场“危机”其实源于欧洲过早的“去核”和“去煤”。如果没有疫情造成全球性的供应链破坏,能源问题因此被后置、累积,“能源荒”可能在去年就已经发生了。

  据了解,近几年各国低碳减排政策频繁出台。例如,德国决定在2022年前关停所有核电站。早在2019年,德国政府已计划到2038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淘汰煤炭发电;计划至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65%—80%。

  欧洲的能源干预政策直接导致欧洲碳排放期货大涨,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增加,欧洲火力发电量远低于疫情之前,传统能源企业的投资意愿大幅下降,人为地降低了能源供给的弹性。今年以来,能源企业尚未从疫情导致的破产潮中恢复信心,更愿意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能源企业整体收缩产能,减少了钻井勘探和开发,资本开支增长缓慢导致原油、天然气产量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新能源还无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极端天气导致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清洁能源状况频发,2月美国极寒天气、8月底飓风对能源供应不利,夏季高温刺激天然气发电需求,全球能源供应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困境。

  今年海运价格飙升则进一步催化了这场“危机”。受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海运货轮无法及时进港卸货,大量货轮和集装箱积压,对于能源依赖进口的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全球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商品价格飙升并保持在高位,已导致多国不得不出台违背承诺的措施。印度呼吁增加石油产量,英国也在使用更多的燃煤发电,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呼吁欧佩克加快增产速度,让他在说服其他国家做出绿色承诺方面显得底气不足。

  如今,G20峰会召开在即,已有消息称G20各国在逐步淘汰煤炭和控制全球变暖在1.5摄氏度以内的问题上仍存在分歧,G20几乎放弃了淘汰煤炭目标,退而求其次呼吁停止对煤炭项目的国际融资,淘汰煤炭计划可能难产。

  B替代关系逐步增强,全球新旧能源“一盘棋”

  从全球来看,现阶段能源供应依然严重依赖于化石燃料。欧美地区天然气、石油消费占比总体较高,通过增加天然气、页岩气等开发,增加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实行禁煤令,淘汰老旧燃煤电厂等,欧美地区逐步实现低碳化,煤炭消费量急剧下降。

  但在亚太地区,煤炭作为性价比较高的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日益提高,而且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中、印是当前煤炭主要消费国,中国煤炭消费量约占全球的52%,印度约占12%,美国约占7%,日本约占3%,南非约占2%。

  短期来看,我国目前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结构难以扭转。物产中大期货黑色高级分析师陈晓伟表示,近几年在“煤转气”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天然气消费占比在持续提高。但国内天然气资源开采难度大,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增长,因此进口天然气的比重一直偏高。前期全球天然气进口价格持续走高,“煤转气”进程或受干扰,我国能源需求短期仍然以煤炭为主。近期,国内对煤炭供应不足导致缺电少气的调控力度在不断增强,也侧面说明国内能源需求对煤炭的依赖度仍然是较强的。

  目前来看,原油、煤炭和天然气仍是全球能源的绝对主力。其中,原油因使用更为广泛,对整个能源市场的指引最为明显。但随着能源转型的逐步推进,能源相互之间的替代关系在逐步强化。

  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戴一帆表示,今年风电、水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凸显,其发电供给低于预期水平。在碳中和背景下,市场对天然气的消费偏好提升。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长期投资不足,短期产量难以实现有效提升,加之运力紧张,导致天然气供给出现严重紧缺。冬季临近,天然气供暖需求增加会导致供给紧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目前,欧洲的天然气库存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即便“北溪2号”管道投入运营,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问题第四季度也难以出现有效改善。国内方面,近期随着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开始缓解,预计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弱,有助于缓解国内天然气紧张的局面。但从全球来看,欧洲近期天然气价格高位振荡,并未大幅回调,短期供应仍然偏紧。

  煤炭方面,陈晓伟表示,从全球数据来看,2019年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下降到27.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减碳目标的影响,全球煤炭消费量继续下滑,同比下降3.9%,为近10年煤炭消费总量新低。从国内来看,去年受到疫情影响,煤炭产业链很多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步缓解,煤炭下游各行业生产恢复较快,使得煤炭需求快速增加。

  另外,去年疫情后各国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强了煤炭的金融属性。在“双碳”政策大背景下,煤炭供应受产能限制、安检、环保、进口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新增产能一直未能快速释放,使得供需中性偏紧。10月以来,随着国内对煤炭保供增产政策力度的加大,煤炭核增产能和产量在持续增加,预计短期国内煤炭从前期供应紧张恢复至供需紧平衡。从全球来看,煤炭供应偏紧局面并未缓解,在新旧能源替代以及“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煤炭供应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天然气和煤炭短缺造成能源价格飙涨,石油对发电的替代作用开始体现。同时冬季临近,供暖需求上升,也会推动原油替代的增长,预计原油需求增量在50万桶/天。从原油基本面来看,供需缺口尚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迹象。根据EIA的最新数据,9月全球原油需求增加61万桶/天至9899万桶/天,全球原油供给受美国飓风的影响,导致产量增长不及预期,仅恢复了92万桶/天至9768万桶/天,虽然供给缺口在缩小,但依然存在131万桶/天的供应缺口。

  进入10月,因汽油需求进入淡季,预期需求增速将放缓,预计10月全球需求将在9844万桶/天。同时,因极端天气抑制的产量也将得到恢复,产量将达到9924万桶/天,这从最近的EIA库存数据也得到证实,预计10月原油市场将迎来短暂的供给盈余。

  目前,全球尚有剩余产能975.6万桶/天,剩余产能相对充裕,其中OPEC+减产成员国剩余产能为728.9万桶/天,约占全球剩余产能的75%,OPEC+依然对油价保有绝对的话语权。目前美国页岩油短期难以实现有效增长,美伊谈判尚未恢复,OPEC+拒绝额外增产,在天然气和煤炭供给仍然相对偏紧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认为油价仍将呈现易涨难跌的格局。

  C长期缺口并未形成,短期供需错配待改善

  本轮供需阶段性错配造成的能源供应短缺,主要是由于疫情后能源供应恢复没有跟上需求复苏速度,同时可再生能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未能弥补供应缺口。目前市场预期今年可能出现寒冬,北半球取暖需求增长会推动燃料消费,因此担忧可能在冬季出现全球性的能源危机。

  对此,戴一帆表示,如果今年冬季与前几年的平均气温持平或略冷,那么强劲的能源价格走势可能会持续下去,第四季度难以有效改变。但如果北半球今年冬天温和多风,就会降低取暖需求,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能源供应短缺或将得以缓解。

  长期来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张希良表示,能源转型需要提高能效和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涉及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能源结构的改变则是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进行替代,但可再生能源也存在间歇性、随机性、不稳定性等问题。除了可再生能源外,他认为还可以探索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源转型已逐渐进入开始令人‘望而生畏’的新阶段。”有市场人士表示,各国同时减排、前几年保持低价和保障供应安全等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如果眼下飞涨的能源价格削弱了公众对气候政策的支持,之前的努力甚至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虽然从长期来看,新能源供应产能并未消失,或难以形成真正的长期趋势缺口,但从短期来看,戴一帆认为,目前减少高能耗产业需求,做好节能工作,提高其他可替代能源产量,仍是缓解短期矛盾的主要途径。

  具体到煤炭,陈晓伟分析称,政策上,今年以来各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国内社融和M2等处于偏低水平,四季度美联储也将开始缩减购债,因此煤炭的金融属性在逐步消退。“双碳”政策是未来长期政策,10月11日高层提出要明确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且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因此后期“运动式”减碳将得到修正,有利于煤炭核增新产能并释放。但从核增产能到产量释放,还受到部门协调、产地、设备、运力等诸多因素影响,近期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加大,供应紧张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市场预计到四季度末或明年一季度核增产能基本会全部释放。“电煤在点对点保供后,随着10月底运力紧张局面缓解,供应会逐步增加,但需求在取暖季也会增加,预期供需缺口会有所收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明年一季度后随着产量完全释放到位以及旺季逐步过去,预计煤炭供应紧张会进一步得到缓解。”陈晓伟说。

  从国外来看,拉尼娜导致北半球冷冬概率增加,煤炭需求预计保持旺盛。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5家欧洲公司合作建设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全面通气后,欧洲天然气紧张的局面才能有所缓解,之后欧美对煤炭的替代需求才会真正减弱。因此,上述受访人士预计到明年一季度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才会逐步缓解。

  戴一帆表示,持续的能源短缺已经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外政策干预的风险增加,应提前预判政策走向,做好风险防控,同时利用好金融工具对冲能源供应链变化造成的价格巨幅波动,做好风险管理。

  D化石能源共振上涨,其他大宗商品受波及

  一般情况下,在化石能源共振上涨的情况下,具有“以气和煤发电为主、运价抬升、国际化品种且进口依赖度较高”这三重属性的大宗商品,更易受全球电荒和能源供应短缺的影响。短期来看,除了天然气、煤炭及原油以外,铁矿(665, -10.00, -1.48%)石、铜、镍、菜籽、纸浆和化工板块中的乙二醇,以及远期受益于生物燃料普及加速的农产品,例如白糖(5560, -56.00, -1.00%)、玉米(2607, 17.00, 0.66%)、豆油、棕榈(9536, 96.00, 1.02%)油、菜油,都是容易受到波及的品种。

  “今年的能源短缺不是一个长周期现象。”浙商期货首席策略师徐涛表示,三季度的核心问题在于煤炭、水电供应不足以及国外工业订单向国内转移造成的电力短缺,四季度市场关注相应的冬天取暖问题,能源短缺的矛盾点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据他介绍,今年冬天在拉尼娜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取暖需求增加预期,前期一度对能源类品种产生边际上的利多因素。

  他认为,后期随着国外整体订单的减少以及订单细分领域分化,未来制造业板块的订单数量下降,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见顶回落态势。今年欧美国家的家庭收入保持较高水平,意味着消费能力偏强,消费类订单板块价格走势会略强一些。

  “从能源角度来看,能源绿色转型叠加极端气候,天然气上涨幅度远大于煤炭和原油。”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邵婉嫕表示,欧洲、美国等以天然气为主要发电燃料,并且其电价市场化程度高于我国,能源端的价格上涨有效联动电价上行。而以煤炭发电为主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对煤炭价格和电力价格采取政府调控措施,容易受到政策影响。

  近期,在国家发改委保供稳价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国内煤炭价格连续下跌。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的全球能源短缺也有炒作成分,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对全球能源短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近期,国外主要能源品种价格以高位振荡为主。其中,原油已经自高位展开回调,国际油价本周三创下两个月来最大的单日下跌。在商品价格走弱的背景下,短期原油加入回调队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单从国外市场来看,在冬季即将来临之际,能源短缺问题暂未出现明显好转信号。”平安期货油品分析师任雪表示,西北欧天然气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北溪2号”投入尚未有进展,周三俄罗斯表示将于11月8日起向欧洲增加天然气供应,若欧洲供应缺口短期持续,天然气价格维持高位有利于促进消费向原油转换。

  据任雪介绍,原油方面,近期美国库欣库存连续下降,WTI原油近月合约相比后一个月合约溢价超过1美元/桶,预计全球原油库存有望继续去库。

  “本轮全球电荒和能源危机对国外高耗能品种的影响预计高于我国,大宗商品进口利润回落,其实可以关注产能集中在国外的纸浆、铜、镍、锌等大宗商品的内外正套机会。”邵婉嫕补充说。

  在她看来,我国农产品进口依赖度偏高,但是缺电对养殖和种植板块的影响整体有限。纸浆作为农产品中少数高耗能产品,产能集中在美国、巴西、加拿大、芬兰等国,受全球电荒的影响较大。此外,她还建议关注以水利发电为主的巴西等国遭遇干旱对大豆(6158, 23.00, 0.37%)、纸浆和铁矿石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碳中和目标下清洁能源发力后各国政府补贴政策变化以及植物油与柴油价差走扩情况,同时生物燃料普及可能加速。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