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

摘要: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一) 马也 (马也按。由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成为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历史运动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危机尚处于继续深化和扩展 中,注定成为值得长期关注 ...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一)

     马也


        (马也按。由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成为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历史运动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危机尚处于继续深化和扩展中,注定成为值得长期关注的题目。由此认识和揭示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规律,正是理论工作的当务之急。这也属于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蜗居书室,有此资料,弃之可惜,陆续载入博客,欢迎转贴、引用、收藏。如能多少减却研究者的翻检之劳,则幸甚。2008年11月16日)

2006年12月
英国《反潮流》杂志刊出洛仁·戈尔德纳《以美元为中心的积累体系的危机:1973年重来?》,认为1973年以来的30多年,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在全球进行金融杠杆收购,廉价获取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财富,打垮工人阶级的力量,暂时缓解了危机。今天老路已经不通,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
像上一次震荡(1917-1921)发生之初而美国霸权地位确立前那一时期一样,在旧的体系上将为革命打开一个缺口,在这个过程中,旧口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野蛮状态’将不再是浪漫主义的战斗口号,而成为最迫切的需要。

2007年1月
    1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美国人的高度焦虑状态》,说“美国人正在不断失去原有的工作,虽然他们常常也能再找到新的工作,但平均收入比以前减少 17%”,“由于在就业保障上面临更大的风险,他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只能靠着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实际收入独自承担医疗保健和退休计划”,“公司利润达到60年来在最高点,工资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却降到自1947年有政府记录以来的最低点”。
18日,阿根廷新闻社发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贝因斯坦《美元下跌与美国危机》,说“9·11”事件以后不久,2002年伊始,美元即开始持续下跌,目前还在继续,未来几个月情况将更糟。美国力量建立在两个决定性支柱上,即美元和五角大楼。“美国已经尝试通过扩张消费和对亚洲地区的大肆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美元大量外流,从而遏制经济衰退。但是这一双重赌注很快被其自身脆弱的结构所套牢。这种冒险依靠的是大量金钱的支撑,以及各种类型债务及中国、日本和欧洲美元储备的积累,也就是说,依靠的是这些国家给予美国的信任。正当军事力量大肆扩张和消费主义从世界体系深层撼动整个地球的时候,美国这个金融帝国却在逐渐衰退。”

2007年2月
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全国金融公司,减少次级贷款投放量。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上年第四季度可能亏损。

2007年3月
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的消息使纽约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遭受重创,道-琼斯指数当天下跌240多点。美国因次贷问题恶化,今年第一季度浮动利率逾期还款的比例和借款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双双升之历史最高点。

2007年4月
    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11日,法国《世界报》刊登一组文章,总标题为《中国能抵挡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吗?》。
14日,委内瑞拉财政部长卡维萨斯宣布,委内瑞拉提前还清2012年到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30亿美元债务,将不再和这两个组织发生任何关系,“今天的委内瑞拉人,世世代代的委内瑞拉人,今天出生的孩子,明天出生的孩子,都不再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分钱。”
15日,厄瓜多尔新当选的总统科雷尔,揭露世界银行驻厄代表曾借贷款1亿美元的机会,向他进行勒索。这位代表将被立刻驱逐出境。
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美国之音播发《美国经济滑入衰退或滞胀的可能性不大》。

2007年5月
8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世界进入空前的高利润时代》,说富国正在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赚取超额利润。

2007年6月
7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美国大约3500万人吃不饱饭。
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说“美国没有衰落。”
1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新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形态正在从管理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加速转变,而且进展越来越全球化。其表现在五个方面:金融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更多地以交易为目的;从传统的债券、股票、商品和外汇,派生出一大批复杂的金融产品;新的投资公司浮出水面,特别是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流动量大而迅速;新资本主义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26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亚洲又可能面临金融危机风险》。
本月,由于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务市场出现亏损,纽约股市再次大跌。

2007年7月
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亚洲危机10年后的思考》,认为1997年亚洲危机的两大教训至今未被汲取。

这首先是资本市场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接纳短期‘热钱’)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第二个教训是,在融合度很高的社会,需要有值得信赖的国际金融机构来制定发展规则,促进全球稳定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听命于美国(唯一拥有否决权的国家)和欧洲(按照惯例任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脑)的操控,该组织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代表国际债权人的利益。基金组织未能在 1997 年危机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损害了它的可信性,而它未能就威胁当今全球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拿出任何办法,也使其局限性暴露无遗。”

11日,有政府背景的美国房利美、房地美两公司股价开盘遭斩。
26日,纽约股市大幅下挫,跌幅近2.26%,为今年2月27日以来最大日跌幅。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这反映了市场的“正常波动,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因为美国整体经济仍保持健康运行”。
27日,受纽约股市下挫影响,亚太股市应声而跌。
30日,布什签署3000亿美元房市援助法案。
本月,穆迪公司降低对总价值约52亿美元的399种次级抵押贷款债务的信用评价。受此影响,全球各大股市大幅下挫,跌幅普遍超过1%。美国最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第二季度利润同比下降33%。

2007年8月
1日,香港恒指跌3.15%,创当年第二单日跌幅。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亚德尼研究公司总裁、经济学家爱德华·亚德尼的《泡沫破裂没那么可怕》,认为全球经济繁荣始于冷战结束,“中国2001 年12 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段繁荣时期真正进入高潮”,“现在全球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全球繁荣将有助于美国战胜严重的房地产萧条,而不会造成整体经济的衰退。我还认为,信贷市场炼金术泡沫的破裂不会严重破坏全球繁荣。全球化造就的各国巨大财富应该能够发挥强大减震器的作用”。
3日,欧美股市全线大幅下挫,跌幅均超过1%。
6日,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由于大银行停止提供融资,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与此前破产的新世纪金融公司不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并非次级抵押贷款商,去年发放的589亿美元住房贷款中几乎没有次级抵押贷款。它申请破产保护表明,美国房贷违约现象已波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房贷客户,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扩散。不少媒体指出,由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购买者包括许多国际投资者,所以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国际投资市场。
德国企业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邮政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萨克森州立银行,陷入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心理恐慌使投资者从德国法兰克福信托基金公司规模1.6亿欧元的基金中,赎回4000亿欧元的份额。德国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基金赎回业务。
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欧洲三大股市下跌。美股暴跌,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等价格大幅跳水。美联储下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增加24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
9日至10日,欧洲中央银行先后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948亿欧元和610亿欧元。这是欧洲央行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首次大规模干预金融市场。10日,日本央行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投入1万亿日元。各央行此举未能阻挡全球股票指数的回落。
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马苏德·艾哈迈德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是可以控制的”,“支撑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依然存在,信贷市场秩序的重建是一种良性发展过程”。
13日,美国花旗银行宣布,由于此贷款危机,去年第四季度损失7亿美元。日本第二大银行瑞德银行的母公司瑞德集团宣布,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相关的损失为6 亿日元。
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理查德·比尔斯发自纽约的报道《美国小岔子带来全球大麻烦》,说“起初出现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神秘角落里不起眼的小事,如今已经升级,越来越像是一场全球流动性的信贷危机”。美联社法兰克福电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化听起来可能是一个让人生厌的词”。
15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首次跌破13000点,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一度回落至去年底水平,欧洲股市亦不乐观。美林公司宣布下调美国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的信用评级,降至“卖出”级,导致全国金融公司股价跳水13%,创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7日,美联储宣布,将贴现率降低0.5个百分点,即从6.25%降到5.75%。截至今天,美联储已向金融系统累计注资940亿美元。
23日,路透社报道,由于次贷市场危机进一步加深,美国三大金融机构宣布裁员计划,总数达到3400人。法国《世界报》发表《金融危机的教训》,说判断力的缺失让人吃惊,“遍及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发行机构、资信评价机构、调控当局、国际机构有成千上万名专家负责鉴别种种金融风险,可没有一个人看到次级贷款的冲击来了”,然而这次危机显示出的不过是“一些很常见的特点”;“人们从寻找替罪羊开始”。
30日,自本月9日至30日,美联储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
31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发表讲话,称美联储将继续监测信贷市场事态的发展,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限制因金融市场混乱而可能出现对更广泛的经济领域的不利影响。
本月,《华尔街日报》统计,自去年11月至今,全美共有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其中倒闭的公司11家,关闭的企业50家,其余企业或者出售、或者停止贷款业务。由于贷款公司坏账激增,与次贷相关的债务资产大幅缩水,导致大量投资机构亏损。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对冲基金已接近全部蒸发,包括美林、花旗、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都出现重大损失,美林等美国主要投资银行股价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全都超过20%。

2007年9月
    4日,《华尔街日报》刊出《次级债危机波及信用评级公司》,说美国国内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能力提出质疑。
    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全球次贷危机七大问题》:为什么危机始于美国,危机发生的条件,为什么危机愈演愈烈,危机影响有多严重,各国央行应该如何应对,证券化借贷的未来,动荡对未来的监管意味着什么。
中旬,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供应商诺森罗克银行深陷财务危机,遭遇挤兑风波。14日股价暴跌24%。这是英国1866年以来发生的首次挤兑风波。其他欧洲银行股票也持续下跌。
13日,俄罗斯《晨报》发表《全球经济危机10月份将波及俄罗斯》。
18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由原来的5.25%降到4.75%,以应对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
19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接受巴西《视点》杂志专访,说“世界经济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环境下增长近20年的繁荣周期,已经开始完结,通胀压力将增加,世界经济增长潜力将下滑”。
2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美国富豪榜,“今年上榜的400名富豪,拥有的净资产总额上升了2900亿美元,达到1.54万亿美元。尽管市场有些波动,但今年新入榜的45人中,几乎一半人的资产来自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
23日,格林斯潘做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节目时表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几率低于50%”,但房价继续下跌,并可能影响个人消费。

2007年10月
2日,《纽约时报》报道,“华尔街各大银行昨天开始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由抵押贷款业务引起的这些问题导致股市整个夏天剧烈震荡”。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集团将在第三季度销账59亿美元,使利润比一年前下降60%。欧洲最大的瑞士银行划减34亿美元的抵押有价证券,本季度利润会有损失。美林公司和美国银行等也发出类似预警。“投资者认为,银行的表态说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所有损失都会得到控制。”
24日,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发表《华盛顿与世界博弈美元贬值》,评论10月19日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前举行的会议,认为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坐看美元走低,却要求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以减缓欧洲国家的贸易压力,“美国人为美元贬值偷笑”,“打打自家的小算盘,美元贬值其实有利于美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减缓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世界贸易中的不平衡现象。不仅如此,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是大大有利的,它将帮助美国创造就业机会,维持经济增长”。
25日,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报告,估计未来18个月内大约130万宗次级贷款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26日,《纽约时报》发表《信贷危机在欧洲引发新不安》,说“欧洲曾希望避免受到夏季信用危机的巨大影响,但眼下却因经济疲软和市场进一步动荡的可能性,而在秋季瑟瑟发抖”。
29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2.9亿美元消失之谜》:

美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吸收全世界的储蓄,然后将其中部分资金投向海外,回报率较高。此外,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元每贬值10%,就有相当于美国 GDP5.3%的财富,从世界其他国家转移至美国。目前美国的GDP是13.7万亿美元,而美元自2002年以来已经贬值20.6%。因此,外国人实际上白送了美国大约1.3万亿美元。

本月,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次贷相关领域损失80亿美元。30日,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成为华尔街首位直接受次贷危机影响丢掉饭碗的CEO。
法国《外交界》10月号发表《美国面临帝国终结的创伤》,说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证明其军事实力大打折扣,“美国已经开始衰退了”。

2007年11月
2日,法新社自东京报道,由于担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未消失,继世界其他地区股市纷纷暴跌后,亚洲股市损失严重。
1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余震使得信贷危机接踵而来》,称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严重衰退。
27日,美国经济评议会公布,11月消费者信心连续4个月下降,达到两年来的谷底。
本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宣布,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全球最大金融机构美国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辞职。

2007年12月
10日,《今日美国报》发表《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给全球带来痛楚》。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美国部分金融机构包括美国银行、美林、雷曼兄弟等日前在华盛顿召开研讨会,认为“如果3年到5年内不能在中国制造一场大规模金融动荡甚至金融危机,则延缓或阻止中国崛起的幻想将彻底破灭”,为此拟由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组成“金融快速反应部队”,对中国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2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美国对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的访谈录,题为《美国统治世界的局面将告终结》。
16日,美国《国际先驱导论坛报》发表《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介绍美国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等到明年才能下结论
    出口若能挽救我们,就不会出现衰退
    没人知道
    你几乎可以听到它破裂的声音
    拿房子作赌注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撰文说,美国经济正陷入7年内第二次泡沫后的衰退时期,就像2001年到2002年科技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经济衰退一样,如今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的双双破裂,带来同样的后果。
18日,日本《经济学人》发表京都大学教授伊东光晴《美元正静静地走向崩溃》。
25日,《华盛顿时报》网站发表《经济学家预测,衰退不可避免》,说许多经济学家纷纷预测,明年会出现衰退。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要么公开预测说衰退将在楼市崩盘、信贷市场问题百出时开始,要么警告说由于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他们正在给经济开出预防性药方。“‘衰退’一词在当今经济圈中的流行程度与2001年上一次衰退爆发时专家们的沉默态度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26日,德国《商报》发表德国外交协会奥托·沃尔夫研究所所长埃伯哈德·桑得施奈德《轻轻告别强势西方——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专制的新兴工业国挑战民主国家》,认为“棘手的是,西方价值观在全世界范围已大大丧失吸引力”,“俄罗斯和中国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挑战”,连非洲“被欧美长期遗忘的大陆国家,也不再让外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了”。
2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我们生活在拥有多种货币的世界》,称美元独大时代不复存在。
31日,美国《商业日报》发表《最失败的2007年预言》,其中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本月,日本《选择》月刊发表和光大学教授伊藤光彦《世界从“动荡”转向“动乱”》,原因有三:第一,美国和俄罗斯对立加深;第二,第三世界采用发达国家模式非但不利于解决危机,反而加剧冲突;第三,“美国实力及其全球影响力下降,反美主义已渐成气候”。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二)


                                       马也
2008年1月
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2008年,美国即将走出拐点?》,认为2007年是美元遭遇近年来最惨痛的一年,但是美国经济将在新的一年里恢复强势。
西班牙《起义报》发表《美国城市饥饿与无房人口增加》。
3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下一个作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管理者》,作者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文章提出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新兴盈余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储备资产”。
8日,日本《经济学人》发表《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
世界银行发布《2008年全球经济预测》,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动乱,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从2006年的3.9%降到3.3%。
12日,希腊发生10万人参加的工人总罢工,反对当局削减退休金和推迟退休年龄。
14日,日本《经济学人》发表《2008年世界恐慌——美中“基轴经济”的崩溃》。
15日,花旗集团宣布,由于次贷损失,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98.3亿美元。
16日,摩根大通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因次贷损失1.3亿美元。
美国《大西洋月刊》1月号刊登资深记者詹姆斯·法洛斯《1.4万亿美元的问题》。文章说,中国长期以来将巨额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每个星期向美国输入几十亿美元,“总额1.4万亿美元,且每天增加约10亿美元。事实上,(富裕的)美国的每个人。在过去10年左右,都向(贫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某个人借了大约4000美元”。文中举例说,“假定你在美国的一家CVS公司花30美元买了一支欧乐-B电动牙刷。所以选择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见过中国的一家工厂好像生产这种牙刷。这30美元的大部分留在了美国,由CVS、销售商和欧乐-B本身各得一份。最终约有3美元——小商品的平均比例 ——回到了中国南方。”
2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美国的衰退局面难以扭转》。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如潮的诉讼席卷动荡的美国抵押市场》,说在遭受巨大的经济打击后,美国人开始考虑怎样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别人身上。 “私房屋主起诉抵押放贷机构,抵押放贷机构起诉华尔街银行,华尔街银行起诉贷款专家,投资者起诉所有这些相关的人和机构”,“雷曼公司也起诉了数家抵押放贷机构和中介,声称它们向雷曼公司销售了有问题的贷款”。
22日,全球股市恐慌气氛弥漫,继21日出现“小型股灾”之后,亚太股市继续暴跌。全球股市蒸发5万亿美元。俄罗斯《晨报》刊出《世界危机开始了》。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感觉房价被误导,买房者起诉中介》。
23日,阿根廷新闻社发表特约记者爱德华多·安德拉德·博内文章《衰退已经开始》。文章说,花旗银行出现成立以来第一次季度亏损,存在价值181亿美元的待偿还贷款和其他危险债务。2007年12月份,美国零售业销售额下跌0.4%。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裁员4.5万人。西班牙建造行业将减少35万个工作岗位。“美国的经济衰退,开始影响到世界其他新自由主义经济体。资本主义高级阶段走入了死胡同”,“全球范围的有效的地缘政治措施,是解决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方法”。
30日,瑞士银行宣布,受140亿美元次贷资产冲减拖累,去年第四季度亏损114亿美元。
31日,德国《时代》周报发表记者对格林斯潘的专访《对成就的巨大讽刺》。原文提要为:“创造富裕者也促进金融泡沫的产生。艾伦·格林斯潘谈当前危机的原因、政府的软弱无能和东亚的崛起。”

2008年2月
1日,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评论》双周刊发表《2008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死亡》。
3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日本漫长而缓慢的下滑》。《洛杉矶时报》发表《缩小我们的优势》:

一直有人错误地以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的胜利,标志着“历史的终结”。事实上,历史已经重现,而且来势凶猛。
如今已经不是美国的黎明,但是也没有到黄昏时分。下一届美国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新世界里面美国力量有限的同时,恢复美国的影响力和地位,随之而来的一个更大的政治挑战将是,公开承认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

4日,布什向国会提交2009年财政年度预算。这是美国历史上首度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的年度预算。财政赤字将创新纪录,布什被同时称为“高预算总统”和 “赤字总统”。
美国《商业周刊》发表《过去的繁荣有多真实?》,说目前危机中华尔街的公司在投资方面总共亏损大约1000亿美元,2001年以来美国人超支数额已经达到 3万亿美元。利润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领域。“实际上,后技术时代的泡沫繁荣到底有多少真实成分,次贷危机又造成了多大影响,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
本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美国《外交》杂志前总编辑、《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世界拯救我们》,说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及经济影响力降低,世界在拯救美国,全球权力中心正在从西方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
8日,《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美国和欧洲5个国家民意调查结果,说“人民对各自的国家抱有同样的悲观情绪”:“4年多来,美国人一直说自己的祖国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尤其集中在经济领域”。
1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载《日本将是次级债的下一个爆发点》。
1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美国经济下滑打击亚洲服装制造业》
12日,德国公交部门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提出“救生索计划”。
13日,布什签署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主要内容是大幅退税,目的在刺激消费。
18日,布什发表声明,承认美国经济有“减速危险”。
香港《南华早报》刊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努里尔·鲁布尼《对金融危机的剖析》——这位教授因成功预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享有盛名。他说,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严重信贷紧缩加剧了经济衰退,越来越深重的衰退正在引发金融市场更大规模的损失,从而损害更广层面的经济。“房地产市场的衰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并且每天都在持续恶化,将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20%,使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去它们的住所”,“一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会引发美国和全球更明显的风险,已经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了越来越可能出现的情况。”
20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走向金融灾难的12步》:

艾伦·格林斯潘在《动荡年代》里写道:“我将告诉人们,我们面临的不是一个泡沫而是一团泡沫——许多局部的小泡沫,它们永远不会发展到足以威胁整体经济健康的规模。”
这曾经是格林斯潘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看法。可惜,他错了。那么这种低迷能有多严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当请教一位真正的悲观人士。我最喜欢的一位,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教授努里尔·鲁比尼。
最近,鲁比尼教授对美国经济的假设令人不寒而栗。而他的想法值得我们认真对待。2006年7月,他率先预测了美国的衰退。当时,他的观点极具争议。如今已经不再是这样了。现在他声称,“产生‘灾难性’金融和经济后果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他提出,这一假设的特点,是“恶性循环,即深度衰退导致金融亏损更为严重。反过来,不断加剧的大规模金融亏损和金融崩溃,又会令衰退更为严重。”

文章列出鲁比尼指出的走向金融灾难的12步:(1)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衰退;(2)次级抵押贷款进一步亏损,超出预计的2500亿美元到 3000亿美元:(3)无担保消费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其中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4)债务保险公司评级被下调;(5)商业地产市场崩盘;(6)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银行破产;(7)草率的杠杆收购出现巨额亏损:(8)一波企业违约浪潮;(9)“影子金融体系”垮台;(10)股价进一步下挫;(11)一系列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12)亏损、资本减少、信贷收缩、被迫清算和低于基本面价格廉价出售资产的恶性循环。文章说,金融系统的损失加起来将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衰退将影响更深远、持续时间更长、更加严重。那是一种“噩梦般的结局”。
25日,沙特阿拉伯《生活报》载文《世界经济捏在美元手里》:“美元相对于世界其他货币的贬值,把负担甩给了世界经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抑或是石油出口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战略,都受到了干扰。”
29日,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公司日前表示,房价下跌、整体经济疲软,导致汽车销量下降和工人罢工,它将关闭部分工厂。
美国《外交政策》网络版3月号发表该刊主编莫伊塞斯·奈姆的《金融危机的三大悖论》,介绍西方主流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相互矛盾的看法:

占星术恐怕无法帮忙拨开疑雾。但是看起来金融专家们对于未来的把握,并不比占卜家大。上个月,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焦虑的情绪弥漫会场。以金融家乔治·索罗斯和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为首的极端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已经踏入60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相信世界可能将会发生深远且永久性的改变。另外的人,如《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却认为这只是又一场危机,毫无疑问非常严重,但还没到灾难性的程度。根据这个群体的观点,世界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却不会陷入衰退。
自达沃斯以来的几周中,专家们情绪不一。比方说,制造业的主管们,就比从事金融业的人乐观得多。后者中的许多人,正在为接下来凄惨的几年做准备。但是,达沃斯论坛与会人中的压倒性多数,包括工业界的杰出领袖、政治领导人、备受尊敬的媒体评论员甚至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坦言对未来的走向毫无头绪。

本月,美国就业岗位再度减少6.3万个,为最近5年最大减量。自去年12月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保持在接近5%的历史高位。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2月发表努里尔·鲁比尼《全球都能感受到的衰退》。文中列入“输家”的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台湾、韩国、智利、巴西、阿根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在“少数赢家”栏下,列出美国、欧洲与日本和中国的进口商。

2008年3月
2日,《华盛顿邮报》刊出《新兴市场的风险有所降低》:

    忘记“脱钩”一说吧。这种说法以为,即使美国进入衰退期,新兴经济体也会繁荣发展。在全球化的世界,没有什么能脱钩。
    但即使没有脱钩,主要新兴市场的抗冲击能力看来比以往要好。我们没有看到九十年代初令它们遭受重挫的恐慌或暴跌。尽管仍然动荡不定,新兴市场作为一个资产类别,看来风险有所降低。

4日,韩国《韩国时报》发表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资本家溶化》,认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及社会动荡的要素“都已经就位”,“看起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他还说:“我们在发达国家中的人生活在民主制度之中。每隔4年到5年,体制的合法性需要经过选举来加以确认。但是经济和社会动荡消除了这一制度的合法性。选举还能够维持吗?现在这一体制还具有合法性吗?”
5日,德国服务业罢工,导致交通瘫痪。参加者包括公交、铁路、环卫、水暖航运部门的工人和公务员。
《纽约时报》刊登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斯蒂芬·罗奇发自香港的《双重泡沫,双重麻烦》,认为美国正经历第二次“泡沫后”经济低迷时期,此次萧条缘于资产和信贷泡沫双双破裂。
《纽约时报》还有《布什和美联储一步步开始拯救次贷危机》,说布什政府尽管在意识形态上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但已开始政府救助,包括要求银行免除部分抵押贷款、建议联邦住房管理局扩大保险范围以促使将昂贵的次级贷款转为联邦政府保险的贷款、敦促政府资助的抵押贷款公司收购更多贷款等。“但是怀疑者担心,这些扩展联邦住房管理局规模的计划,将使纳税人处于风险中”。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银行亏损可能给消费者造成9000亿美元的资金短缺》,预测住房和汽车贷款坏账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
美联储发表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称始于房地产市场形势最为恶劣的美国部分州的经济衰退,正在向全国各地各行业蔓延。褐皮书由美联储所属 12家联邦储备银行针对全国企业的调查汇编而成。此前1月中旬发表的褐皮书曾经说,美国部分州和行业有衰退迹象,“美国经济整体保持良好”。
6日,《华盛顿邮报》发表《美国经济衰退向全国蔓延》,评论5日美联储的褐皮书。
英国海岸警卫队因对工资水平和通货膨胀不满,发起历史上的首次罢工。
8日,《纽约时报》发表记者文章《就业急剧减少使经济前景更加暗淡》。同时有一篇新闻分析《美好时光的结束》说,“如果历史可资参考的话,现在2008年的衰退已不可避免。”
11日,美国能源部情报局月度能源预测报告说,“今年上半年,美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略有下降,然后开始回升,2008年总的增长速度为1.3%,是 2001年以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这是美国政府第一份关于经济衰退的预测报告。
13日,西班牙《起义报》发表《石油——粮食——衰退鸡尾酒,全球的的泰坦尼克号?》。原文提要为:

    金融危机——美元疲软——石油及其对世界粮价上涨造成的影响,正成为引发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关键因素,并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体系的最大“历史性威胁”。这些因素是否能得以解决,关系到由华尔街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未来。

14日,布什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说美国经济是“有活力的经济”,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正处于“艰难时世”。同日美联储决定,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等公司提供应急资金。《华尔街日报》发表该报最新调查,题为《多数经济学家称美国已经陷入衰退》。
15日,《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美联储紧急援助贝尔斯登的消息说:“像贝尔斯登这样的华尔街公司,与许多个人、公司、金融机构、退休基金和对冲基金都有着业务联系。这些公司、机构彼此间的生意往来,每天都有数十亿美元。它们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证券的借贷,进而维持着资本主义市场的运行。”消息援引一名对冲基金经理的话说:“如果贝尔斯登真的垮台了,那将会引发极大范围的恐慌,并有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16日,摩根大通公司试图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贝尔斯登员工所持该公司股份估值从鼎盛时期的63亿美元下跌到7990万美元。股价从 100 美元降到30美元,再降到2美元。它在全球约有员工1.4万多名。预计将裁减2/3。报载纽约审计署的一个报告称,2007年华盛顿年终红利比上年减少 239亿美元,每个员工平均减少13.6万美元。
17日,由于“贝尔斯登效应”,全球股市大跌。
18日,美国财长保尔森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说美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急剧下滑”。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该报首席记者戈登·雷纳《英国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美国经济不景气传染世界,全球泡沫开始破裂》,说世界处于“尾巴指挥脑袋的年代”。尾巴指金融经济,脑袋指实体经济。文章写道:

全球的存款加上包括股票和证券等的金融资产,已经达到了实物资产(名义GDP)的3.2倍。而在经济全球化之前的时代,前者只是后者的1.7倍。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膨胀是多么迅速。而世界性的IT产业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也随之产生。
次贷危机或许是引发10多年来积累的88.5万亿美元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的契机。也就是说,世界规模的泡沫经济解体由此引发。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三菱UFJ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师水野和夫《美国经济不景气传染世界,全球泡沫开始破裂》。
19日,希腊公务部门再次举行大罢工,抗议当局退休制度改革,全国陷入瘫痪。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受到破坏性的经济?专家评估金融危机的真实代价》,说美欧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前景似乎暗淡”,但金融危机仍然基本上控制在美国和西欧某些地区,没有迹象表明波及中国、印度或大多数这类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势头,在困难时期对美国来说是乐观的源泉”。
24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央行21日公布的《2007年国民账户》显示,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2万美元,达到2.0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是继1995年突破1万美元之后的新高度。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家庭负债、教育费用支出增长4至5 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未见提高,“幸福指数”反而下降。
31日,保尔森宣布一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计划。作为这一计划的一部分,布什准备很快颁布行政命令,扩大“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的权限。
截至本月,美国金融业已裁员3.4万人,是2001年网络泡沫破裂以来金融业裁员最多的。

2008年4月
1日,《纽约时报》网站发表《各种疑问笼罩美国财政部的改革计划》,说各行各业的议员和游说者反对上月31日保尔森的改革计划,认为这一改革的很大部分,将“见光死”。英国《独立报》发表《美国2008:大萧条》,说始于2007年10月的财政年度里,美国2800万人使用政府食品券购买食品杂货,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实行食品援助计划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8日,《华尔街日报》刊登《格林斯潘的业绩受到抨击,而他替自己辩护——美国金融改革的未来岌岌可危;“我是对的”》。格林斯潘认为,房地产市场泡沫“是经济强劲发展不可避免的特征”,“罪魁祸首是全球储蓄量激增”。
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2%降至0.5%,“陷入轻度衰退”。
10日,保尔森向机构投资人委员会发表演讲说,美国经济已经“大幅向下反转”。
1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美国经济何时才到触底时?》,说最新调查表明,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日渐疲软的美国经济还将跌得更惨”。德国《商报》发表《超级大国的跌落》,说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下滑趋势,在克林顿时期就已经出现。文章提要为:

    美国总统竞选人不停宣扬美国强大。事实上,美国正在失去政治和经济实力,而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影响力和自信则在增加。美国总统竞选至今在竞选活动中回避这一话题。

12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美国经济大衰退》。提要为:“衰退或许并不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严重,但复苏的过程可能比预想的要长——这是危险所在。”
16日,巴基斯坦《每日新闻报》刊登努里尔·鲁比尼《美国衰退的形状》。文章说,美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条件,远逊于原来预期的状况,经济将陷入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U”型衰退。中国和亚洲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尤其脆弱,一旦美国紧缩和全球经济放缓影响商品价格,新兴市场将遭受重创。
15日,日本《经济学人》文章《二十世纪经济大萧条前与“今”有何不同》,认为“新兴国家”可能“陷入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困境”。
17日,香港“星岛环球网”刊出《保尔森沽空次贷发大财,年赚37亿超过索罗斯》。文章说,《IAA》杂志公布2007年50大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居于首位的财长保尔森净赚37亿美元,居于第二位的索罗斯赚29亿美元。2007年,这50大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经理共赚得390亿美元,平均8.92 亿美元,入榜门槛最少3.6亿美元。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保尔森公司”资产由2006年底60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80亿美元,2008年1月聘请格林斯潘为顾问。
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美国全国实业经济学协会最新调查显示,认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经济学家有所增加。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花旗私营银行和英国房地产业咨询机构菜坊公司联合撰写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市场震荡,2007年,世界“高净资产值个人”——指包括豪宅价值在内的可投资资产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人数增加4.5%。新兴经济体国家增长最快。美国仍是富人最多的国家。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回归大政府》,说次贷危机可能促使美国回归大政府时代。
2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毁灭之路?美国预估经济衰退的深渊到底有多深》,说经济学家正在争论,美国经济衰退到底是“V”、“U”还是“L”型。
24日,沙特阿拉伯《生活报》发表埃及作者艾哈迈德·迪亚布《解析美国经济与战争之间的亲密关系》。文章说,美国战争期间国民产值的增长大大超过军费的增长。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梅雷尔说,“我们每打一场战争,我们的经济就会复苏。”美国有关机构透露,在战争期间,美国每支出 1美元,相当于美国工业产值提高8美元。

但是2001年的‘9·11’事件,成为瓦解美国经济与战争亲密关系的开始。不是因为这是1812年英国人进攻白宫以来美国本国领土遇到的第一次外来攻击,也不是因为世贸大楼坍塌使美国经济遭受了约达100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是因为这种攻击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些灾难性的影响。

3/4月一期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发表努里尔·鲁比尼《即将到来的金融流行病》,认为再就美国是否在走向衰退进行争论,已经没有意义。美国金融危机不可能被遏制。事实上它已经在感染其他国家。“现在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了——美国经济不再仅仅是对付一点感冒;它现在处于痛苦而顽固的肺炎早期阶段”, “美国的金融病毒可能标志着一场全球经济传染病的开始”:

    贸易会下降
    美元下跌会使事情更糟
    全世界的房地产泡沫都会破裂
    农矿产品价格会下降
    金融信心会动摇
    金钱无用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