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积分
- 2869185
- 威望
- 1384620 布
- 龙e币
- 1484565 刀
- 在线时间
- 1308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4-11-14
|
生猪市场或面临3波“触底震荡”
来源:农产品集购网,作者:新农观
今年的生猪市场一言难尽,从年初到现在,猪价已经跌到溃不成军,相比年初的高点,累计下跌高达70%。
在6月份时,猪价曾遭遇了一次小幅下探,有五地猪价探底“5字头”,但在触发了猪价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后,中央收储启动后,迅速回升。一直到九、十月份,本来盼望着“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能迎来一波猪价的回暖,结果没想到,进入10月份后,反而跌得更深了,直接跌入了“4元区”,并且一直在“4元区”摩擦。直到国庆节后,随着第二轮中央猪肉收储工作的展开,猪价才再次迎来了回暖。
经过数日的反弹,当前猪价已大面积回涨到了“6字头”。但是如果从整个生猪产能以及猪周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的猪价回暖并不是真正的“离底”,后续也难言乐观。
猪价离回暖究竟还有多久呢?总体来看,生猪市场或面临3波触底震荡。
一、大猪压栏
自去年以来,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到今年达到高峰。今年初时,猪价开始由涨转跌,但是在刚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显然并不悲观,仍然沉浸在去年火爆的涨势之中,养殖户也普遍认为后续猪价仍会大涨,于是普遍压栏情绪较浓。再加上之前在生猪养殖高利润时期,猪每多重一斤就会多获一分利,于是不少养殖户尤其是二次育肥户,更加倾向于饲养大猪。这就造成了市场供给出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即不仅“猪多”,而且“肉更多”。这时再叠加消费情况不及预期,于是整个产能高位且大猪占比过高,就成为压倒猪市的第一根稻草,猪价便进入了第一波触底震荡。
随着猪价下跌,养殖户全面亏损,而在底部摩擦的时间越长,养殖户亏损就越严重,于是不得不加大对产能的淘汰,而这时最先淘汰的就是大猪。
生猪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因为是活体养殖,并且在不断地成长。也就是说,在大猪淘汰的过程中,仍不断有小猪成长为标猪,标猪再成长为大猪,所以第一波的震荡会较为持久。
二、出栏高峰
经过第一波的震荡,供给端主要淘汰的是压栏大猪和部分标猪的产能,但总体产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来看,2021年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407万头,环比下降0.5%,结束连续21个月的增长,这意味着在7月份之前能繁母猪都呈惯性增长的态势,而7月能繁母猪存栏的绝对值应该也是历史高位。而根据能繁母猪对应的是后续9~10个月市场的生猪出栏情况,那么就意味着到明年上半年可能将迎来真正的出栏高峰。
另一方面,虽然前期受猪价下跌影响,不少养殖户对产能进行了淘汰,但淘汰的大多是低产母猪,保留的是高产母猪,所以对后续出栏量影响并不大。而随着生猪出栏达到高峰,再叠加今年的冻品库存也处于高位,市场或再次承压,进而会再次陷入触底震荡。
而第二轮的震荡比第一轮恐更为剧烈,对养殖户来说可能要面临“伤筋动骨”,进而开始真正的去产能化。
三、寻找新平衡
经过产能两轮震荡后,养殖户补栏情绪大幅回落,猪市渐渐筑底,接下来会进入到一个寻找平衡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将经历“从高探低”和“从低寻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2个影响因素:一是供给端的情绪,二是消费市场的回暖。经过反复震荡,养殖端会出现两种情绪,一种是减少补栏,静待周期底部过去;而另一种则是认为猪价多次触底后正是抄底的好时机,因此并不排除市场在这个寻底过程中产能会再次反弹。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整体猪肉消费都呈疲态,虽然从十一后有明显上涨,但主要原因还是猪肉确实便宜了,后期随着猪价震荡,产能回落,肉价会回升至一个适合的水平,但总体猪肉消费是否能回归至猪瘟之前尚有待于市场的验证。因此在“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不排除猪价会因为产能及消费的变化会再次呈现短时的供需错配,也可能会再次引发猪价“触底”。如此反复几轮之后,可能市场才会迎来真正的平稳。
总结
因此,虽然当前猪价在收储以及市场消费回升的影响下有明显提振,但是显然在产能高企、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能繁母猪变化的客观条件下,供强需弱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且从整个周期的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正处于猪市第一波的触底震荡中,所以本轮反弹力度大概率较为有限,猪市真正的回暖还远未到来。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