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二季度以来,PP新旧料价差逐步收窄,尤其是进入6月份之后,两者价差降至1000元/吨以内,该水平处于年内次低点,再生料低价优势减弱,其出货压力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再生料出货压力增加,但环保压力下各环节供应趋紧,再生PP颗粒报盘下调空间有限,故部分优质料存在被替代风险。 新料PP持续走低 新旧料价差缩窄

新料PP自二季度以来行情偏弱,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新旧料价格明显缩窄,对再生PP行业形成明显利空。2021年聚丙烯仍是集中投产的年份,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1年聚丙烯计划新增产能在560万吨,截止目前新增产能已达到165万吨,预期在6-7仍有235万吨左右的新增产能,新装置的投产对国内供应端造成一定冲击。而进入6月份之后,下游多数企业受高温天气影响,开工负荷降低,需求转淡后新料PP供需矛盾突出,其价格承压下行。而再生PP价格下调幅度有限,新旧料价差不断压缩。卓创资讯数据显示,6月份两者价差降至1000元/吨左右,且仍有压缩趋势。 上游原材料货源偏紧 再生料成本支撑力度强劲

再生PP成本面偏强,也是导致新旧料价差缩窄的主要原因。目前处于传统淡季,PP新旧料价格均处于下调态势,但受环保督察影响,再生PP上游原材料市场货源持续偏紧,持货商挺价意向较强,成本面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再生PP颗粒报盘难以跟随新料价格走低,进一步导致再生PP产品低价优势减弱。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显示,6月中上旬再生PP白透明一级颗粒下降200元/吨,至6800元/吨左右,但白透明一级破碎料因货少仅下调150元/吨,至5850元/吨左右。 环保因素下 颗粒企业暂无明显降价意向 近期多数市场环保督察力度较大,再生PP企业开工受限,新增现货减少后回料企业暂无较大降价计划。今年4月份中央督察工作结束后,主流再生塑料(7825, 85.00, 1.10%)市场环保督察形成常态化,诸如山东、河北、江苏、陕西、广东的市场省级、地方性督察活动不断,上下游企业开工均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据卓创资讯调研了解,6月下旬多个市场环保督察督察将再次升级,届时再生各环节新增货源进一步减少,供应面对报盘将形成支撑。综上,即便刚需偏弱、新料PP弱势运行对再生PP市场形成较大利空,但再生企业在成本及供应面支撑下降价空间有限。 再生PP低价优势减弱 优质货源存被替代风险 6月17日PP新旧料价差统计

备注:以上价格均未含增值税 在季节性传统淡季下,PP新旧料价差缩窄,再生PP低价优势减弱,其部分优质货源的需求份额存在被新料挤压的风险。通常情况下,PP新旧料价差在1000-1500元/吨,再生PP具备价差优势,其出货相对顺畅。反之,两者价差缩窄值1000元/吨以内后,再生料交投阻力加大,需求有被替代的风险。从上表可以看出,特级颗粒价差仅有650元/吨,其存在较大替代风险。一级颗粒价差在1050元/吨,逼近1000元/吨的危险价差水平,其对制品厂的吸引力降低。二级颗粒价差维持在1350元/吨,属于相对理想水平,成为目前主流交易货源。综合来看,现阶段特级、一级颗粒存较大被替代风险,企业普遍减少该类货源的排产,相应侧重生产二级颗粒或颜色料等中低端货源。 文|石蓝 来源|卓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