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0254
- 威望
- 1415163 布
- 龙e币
- 151509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7

|
PVC价差套利影响因素分析
1、针对PVC期货月间价差套利而言,在季节性变化,市场价格波动时,将更有机会获利。
1-5价差是需求驱动,可关注三季度(8-9月)下游需求旺季以及四季度(10-12月)的终端需求淡季。需求旺季,价格涨幅较快,近强远弱,可1-5正套。需求淡季,价格下跌,近弱远强,可选择1-5反套。
5-9价差是供给驱动,可关注二季度(4-6月)的检修节点,这阶段上游企业开始停车检修,进入去库存阶段,同时下游需求渐渐恢复,PVC行情更多趋于震荡。这时需关注检修损失量以及去库存速度,当去库存启动较快时(检修多),则可5-9正套。
9-1价差是需求减弱导致,重点关注四季度(9-11月),随着当年地产竣工高峰期结束,这阶段是需求淡季,可关注9-1反套。
2、乙电价差则需要重点关注原料价格,即电石和石油价格,这与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大,电石所处氯碱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可重点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影响油价因素较多,同时海外乙烯法PVC价格除了受油价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如天气导致装置停产等,不易预测。但当前由于国内电石法产能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因此可将电石法PVC价格作为基准,进口原料价作为比较基准去计算乙电价差套利空间。通常乙烯法PVC只有当出现较为极端状况影响供需时,此时价格波动增大,乙电套利价差才会出现较为明显行情。
一、 期货跨期价差
1、 PVC季节性特点
PVC现货是一个淡旺季分明,每年价格都有明显波动的商品。
每年1-3月是我国春运时期,普遍放假。另外气候寒冷,交通运输不便,房地产的开工率明显下滑,北方地区塑料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普遍较低,对PVC需求也大幅减弱,每年的1-3月份通常是PVC价格的低位。
从4、5月份开始,气温回暖,下游企业开工率逐步上升,PVC需求逐步提升,价格缓慢上涨,PVC企业在二季度会进行停车检修,企业开启去库存周期,市场上现货供应较为充裕,这段时间PVC价格通常呈现震荡走高态势。
7、8月份是下游塑料企业的传统需求的旺季。“金九银十”被称为一年当中地产的黄金时期。在供应下降而需求大幅上升情况下,PVC价格容易在这阶段出现峰值。
而11月份后,进入PVC需求淡季,包括北方的建筑也开始停工。需求回软,但由于南方的需求仍在。所以十月份后PVC现货一般会有一个震荡回落的过程。
作为上市期货品种,PVC期货会受到现货价格影响,由于现货的季节性,期货上通常将1、5、9月合约作为主力期货合约。
2、PVC月间价差分析
从期货合约价格来看,PVC期货具有明显的“Back”结构,近月合约强于远月合约,1-5、5-9及9-1月间价差长期是正值。
从1-5价差而言,从近几年走势来看,异动从10月开始,价差扩大(除17年走弱),即1月合约强于5月合约。从下图看到,2016年与2020年的1-5价差走势有些相似,均是在期货价格出现较大涨幅时,1-5价差扩大。2016年1-5价差最高达到700元,主要是2016年伴随大宗商品回暖、落后产能淘汰、下游地产活跃度增强,PVC期价止跌企稳,迎来一波小牛,而在上升行情中期价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近强远弱”态势,2020年则是由于疫情恢复带来的国内地产以及出口需求增长,内外需共振提升PVC价格。(下文将以2016和2020年为例具体分析,9-1价差和1-5价差季节性差异类似。)
而对于5-9价差而言,主要波动集中在3月中旬以后,即每年开始去库存时候,需求恢复,上涨行情中“近强远弱”,而在16年也主要是由于整体行情偏强,期价一路飙升至年末,因此在2016年9月份,5-9价差最高突破500。
2.1 2016年:产能减少,成本支撑
从历年PVC 产能变化发现,2015-2016年是国内近几年来新增产能最少的年份,同时供给侧改革清出无效产能,国内的产能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此期间,美国及欧洲同样在历经新的一轮产业重组,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另外东南亚、印度等地区需求好转以及人民币贬值带动PVC出口回暖,2016年PVC粉出口达到近5年高位。
2016年国内宏观环境改善叠加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大宗商品市场回暖。同时PVC 行业受到国家供给侧改革实施以及环保督查政策的影响,上游原料电石价格在2016年年初就展开一波明确的上涨走势。在国内资金宽裕的背景下,下游房地产市场也呈现阶段性回暖,使得PVC下游企业拿货积极,对现货价格进一步产生支撑。
到2016年11月,由于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过热状态,监管层开始有所干预,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剧烈波动,加上传统淡季来临,PVC现货市场价格开启下跌通道,期价也开启一轮快速下跌。现货的大幅下跌造成近月合约快速回落,1-5月合约价差开始缩窄。从PVC产业链看,随着价格持续上涨,上游利润持续回升,在11月初达到历史高位水平,上游生产热情提升,产量持续明显,同时下游处于淡季,供需失衡明显,导致价格新一轮下跌。
2.2 2020年:地产恢复,出口增加
内需拉动:2020年在疫情减缓下,下游地产恢复迅速,新开工与竣工面积在年末形成的“剪刀差”缺口在不断缩小,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由年初的-44.9%收窄到12月的-1.2%,接近2019年新开工面积累积状态,表明在新开工领域存在明显的赶工期现象,同时也是PVC相关制品需求快速提升的表现
出口拉动:2020年5-8月份PVC进口量大幅增加,但市场存在前置,从3月开始,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国际原油回落至历史低位,进口原料成本大幅下降,另外国外需求减弱,供应压力增加,PVC国际价格不断下行,而此时中国PVC市场开始恢复,价格反弹走高,国内进口套利窗口打开,大量欧美等远洋货源及印度、东南亚等货物涌入中国市场。
同时2020年四季度PVC出口量大幅提升。从下半年开始,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部分国际PVC装置因检修或不可抗力影响,开工不稳定,整体国际供应减少,国外市场货源紧张,外盘价格大幅走高,从8月中旬开始国内出口套利窗口再度打开,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四季度出口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现货紧张的局面,带动国内现货上涨。
库存去化:2020年一季度PVC市场短期供大于求,华东及华南仓库库存达到近年新高接近50万吨,多数仓库存货爆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导致库存居高不下,市场心态不佳,现货贸易商恐慌性抛货,导致PVC价格不断下行。随着二季度开始,国内疫情逐渐好转,PVC供需基本面逐步好转,社会库存逐步消化,尤其三季度末开始,在出口利好促动下,PVC社会库存不断走低,市场可流通货源一货难求,支撑PVC价格走高。进入到10月,整体去库存速度加快,1-5价差在11月一度达到560,而后在PVC价格超过8000后,下游利润压缩,买货意愿减弱,PVC价格回落,价差缩窄,开始进入新一轮累库周期。
二、现货价差
国内制取PVC主要为电石法和乙烯法。电石法占比80%,产能集中在西北、华北区域,原料电石来源于当地。乙烯法占比20%,产能集中在华东、华南区域,原料乙烯、VCM、EDC主要进口海外原油炼化厂。海外PVC制造工艺主要为乙烯法。原料及工艺成本不同,导致两种制法下的PVC价格不同,一般情况下,乙烯法PVC价格较电石法每吨贵200-600。
以2020年为例,3月海外疫情蔓延,原油需求减弱,油价下跌,进口原料成本下降,乙烯法与电石法价差缩窄,在2020年年末,由于海外装置遭遇不可抗力因素停产,供给减少,海外乙烯法PVC价格大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乙电价差短期内突破新高。进入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WTI原油从47美金升到67美金,油价上涨对乙烯法PVC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