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网格交易策略简介

网格交易策略简介

网格交易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原则上在任何点位进入都可以,但资金管理很重要。如果目前的点位难以判断高低,以操作1只股票为例,第一次可以投入一半的资金,然后做好股价下跌50%的准备。具体操作是,画好5%的固定网格,把股票数分为10份,每上涨5%卖出1份股票,每下跌5%买入1份股票,这样手中的股票可以应付股价单边上涨10个5%,资金可以应付单边下跌10个5%。中间如有反复,每次对冲获利大约是总资金的1/20的4%(手续费按1%计算)。总体看,如果1个月有10次对冲,月盈利是(1/20)0.0410=2%,年收益在25%以上。保守说,即使股价波动很小,每个月对冲2次,结果也不比银行差。从目前中国市场看,没有什么股票的波动性会这么差。如果操作指数基金更好,不愁没有波动,手续费还少。
  上述策略还可以优化。比如,可以同时采用大网格(例如10%)和小网格,还可以把网格划分得更细,例如2.5%甚至1.25%,但对冲差价不应少于5%。总之,以捕捉到更多的波动为佳。这样一来,只要股价在设定范围内波动,就不断有差价可赚。至于投入建设网格的钱,我们可以不去管股票的浮动盈亏,相当于我们投资建设一个提款机,似乎没有拆了的必要。
  选股以波动大的大盘股和指数基金为上,这样的系统风险较小,例如中国人寿和平安,目前股价不过腰斩而已,决不会出现从100跌到10的情况。如果出现股价单边上涨几倍的情况,年收益已经在短短时间内达到,轻易不要再追。资金多时可以同时操作几只股票,这样资金的利用率更高,但风险是同时下跌很多时没钱买入。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某一天,信息论之父申农在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任何一个价位买进资金的50%,也就是说资金数量:股票市值=50%:50%。股票价格上涨一定幅度就卖出一部分股票,保持剩余的资金数量:剩余股票市值=50%:50%;反之股票价格下跌一定幅度,就用剩余资金买进一部分股票,始终保持剩余资金数量:剩余股票市值=50%:50%。用这个办法来对付股票价格的随机走势,长期交易是盈利的。他在十多年的交易生涯中,资金获得了29%的年复利增长。50岁后因为得了老年痴呆症,交易战绩没能延续。我在这里暂且称上面使用的交易数学模型为“等比例仓位模型”----事实上,50%完全可以是其他的百分比数值。
以零风险理论为交易指导思想是本群早期群友聚集的缘起。零理论典型的交易模式是(n%,1/m)(n%指上涨或下跌的幅度,m指下次交易买进(或卖出)剩余资金(或剩余股票)的平均份数。因为每次交易的价格要参照上次成交的价格来计算,而网格法可以只用一组价格数据就可以贯穿交易全过程,避免每次成交后都要计算下一次的交易价格,倒更显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然而,零理论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交易理念,并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只有下面两句话:
1.股价涨跌是不可预测的;
2.股价上涨就不断卖出套现,股价下跌就不断买进股票。
这两句话的前一句,是股票价格的“市场观”,后一句则可看做从事交易不断盈利的“方法lun”。就市场观,还有其对价格运动特性的归纳:
1.股票价格的波动性;
2.价格波动的随机性;
3.以上两种特性产生的原因是资金的博弈性。
对上述特性的描述,除了一些极端的情况,股价波动性在多数市场可以看成是常态。而波动的随机性则的确因为作用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甚至集合了所谓“最重要”因素也不好解释其变化理由。而博弈性却揭示了市场变化的永恒内因----市场幻变的诡谲多端,价格变化的波澜壮阔都是因为人性使然。
古老的网格交易法可否网尽以上所有特征?
我看过的几篇网格交易法文章都不含有市场观的全面论述,只有朴实的方法lun以其具体形式在民间流传。网格交易法完全能演绎上述全部交易理念。网格交易法重资金管理而轻趋势预测是其典型的特征。07年底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完全的资金管理交易方法能否持续盈利?-----不预测,不选股,不做基本分析?结论是相对(无法使用绝对这个词)肯定的。我实战的交易方法极大地弱化了上述三个方面----其结果,就目前来说,我觉得还算满意。
我考虑了几种以资金筹码的分布形状为特征的交易模型,和各位群友一起交流:
1. 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模型----简称双等模型;
2. 金字塔资金买进,倒金字塔筹码卖出----简称双金模型;
3. 指数法资金买进,倒指数法筹码卖出-----简称双指模型;
4. 竹节交易模型;
5. 等比例仓位模型;
6. 等市值模型;
7. 结合趋势分析调整交易参数的趋势+网格模型---简称趋势网格模型;
8. 组合模型(指分布特征不是规则对称形状的模型及上述两种或多种模型组合成的模型)。
因致力于简化操作、力争三不(不预测、不选股、不做基本分析),除了以上第7种模型没有实战检验,其他7种模型都不同程度都有过一些实战(由于数据少,后面我会就一些适用面做定性的议论。)
前第1、2、3种模型可以作为基本交易模型。零理论建议的近似的对应模型叫做均分法、直线方程法和指数法。但在零理论中,只有买进的应用,而不是对称的卖出办法。并且均分法的使用模式(n%,1/m),其中n和m是个常数,而表现在双等模型中,n和m都是变数。各位在讨论或应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这个差异。交易数学模型设计既有抵抗风险的要求,又有最大化收益的期望。抗风险和波动博弈收益筹码越买越多的金字塔型很好理解,同样,卖出套现资金的越来越多接近最大化的倒金字塔模型也顺理成章。过去我在使用竹节法交易时,所谓“竹节”的设置也是为了交易模型在使用以(n%,m%)为基础交易模型的资金筹码分布大体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很多零友为了追求最大化,在改进交易模型的时候,选择注重波动差价的收益。但就我的实战数据表明,市值增长收益多是最丰厚的(这很可能说明巴菲特简单持有交易成功的原因)。这两年,我的实战也确实说明重长线市值的交易模型收益容易跑赢市场。相比较而言,零理论主打推荐的(n%,1/m)基本模型因为n和m取值多小于10,如果不应用随趋势调整参数的做法,买进筹码多是呈倒金字塔分布,而卖出套现资金则呈金字塔分布,因此,这个零法典型模式在价格中区波动收益会较高,而在出现大的下跌(或上涨)时,就容易出现较长时间的套牢(或收益很小),是主要侧重短线波动收益的交易模型。但不管怎么样的资金筹码分布模型,决定最终收益大小的是股价实际走势。再“科学合理”的模型也不能保证真正的收益最大,再“愚蠢”的模型也挡不住鸿运频频的眷顾。
我着重在本文中介绍“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交易模型---简称双等模型。具体解释:在股票下跌过程中,总是用剩余资金等分在下网格中买进;在股票上涨过程中,总是用剩余筹码等分在上网格中卖出。
这个模型很接近零法中的均分法(零书里的均分法应用,其说明图解和实战举例是矛盾的,说明图解中就是双等模型的买入法。我本很想使用双均分法这个名词,零友们都易于理解,为了回避可能的分歧,就使用双等法这个名字),但在实战应用上,零用(n%,1/m)的模式取n和m=常数的做法使得模型的数学概念的范围是“无限”的----也就是说,资金和筹码都分成无限份,但在n和m上如果取值不当(例如大家常用的(N%,1/N)),买进筹码就是倒金字塔分布,而卖出资金套现呈金字塔分布。遇到股价的大幅波动,如果不依据一定规律调整参数,会出现长时间套牢甚至出现长线的必然亏损。而双等法交易区间和总网格数是确定的,其数学概念是“有限”范围的交易。
双等交易模型使用包括1.选股;2.确定交易区间;3.建仓;4.实战;5.调整.这五个步骤:
1.选股:如果股票不退市,几乎都可以使用双等交易。作为长线持有的品种,作为建议还是要关注一下质地。在不退市的前提下,也许唯一需要着重考虑的就是股票的活跃度,往往表现个股的长期“性格”。过去有群友建议的一个公式在这里推荐:
活跃度v=a/A;其中个股波动率a=(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大盘波动率A=(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其中最高、最低值都建议取最近两个月的数值。
v值可以分为四个区间:1.3以下,1.3---1.7,1.7---2.0和2.0以上,越高的数值代表该股越活跃,可以为保持相对适度的交易波动频率做网格交易价格分段的参考,例如建议的一组对应的百分比参数是3%,4%,5%,6%。有些人喜欢用一定范围的固定差价也是不错的。这里的参数都是大概数,与零理论每次以上次成交价位技术的百分比计算不同。比如上次成交价是10元,下跌5%,就是9.5元,而再从9.5元上涨5%卖出一部分是零的标准做法,会比10元的价格略少一点,网格法则要求必须回到10元才操作卖出交易。上涨卖出后下跌买回来的价格也以此类推。
2.确定交易区间:这个方面的估值理论是最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都有很多。总之,重要的支撑位和阻力位都可以作为长中短线的参考交易价格区间。就长线来说,市盈率和市净率就可以作为重要的指标,例如金融股我多喜欢使用1.2—1.5倍市净率作为最低价的重要参考,而对资源股我多喜欢参考净资产作为最低价的参考,还有些股票不得不使用低于净资产甚至低于很多的办法确定。权证交易更简单地把最低价格放在0.001.用技术方法确定就更为简单,前期的历史和重要最低点看图很容易找到,例如1664这个大盘最低点对应的所有个股价位。高点确定的方法作为目标位的确定理论是更为复杂的:价值理论,波浪理论,古典的技术分析目标位计算等都可以应用。最简单的长线交易目标位也许就参考采用前期重要高点就可以---例如6124这个点位所对应的个股价位。另外,交易时间也是交易区间的考虑因素,对于权证交易,其行权期两个月前作为交易期限作为重要的回避风险的手段。
重要提示:也许例举的上述任何确定交易区间的办法都有其适用面,确定合理的交易区间只是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筹码的效率。但市场无法用理论精确描述----因为人性精彩。借用罗杰斯的一句话:投资获益就是在一个低价买进后持有到你想卖出的价位卖出。简单如斯---目标价位“唯心所现”?
3.建仓:双等模型我考虑了一个专门的建仓方法建议,这个建仓原则可以保证在交易区间内交易的“不断止盈,永不止损”,确保所有筹码的“低买高卖”。(这个原则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几种模型)。具体原理说明如下:
假设你总投入资金20万元,比如你确定了某只股票(10,50)元的交易区间,从低到高共划分了40个交易网格,采用固定差价每1元变化一个网格,现在想在25元建仓,也就是从50元下来应该会在第25个网格建仓。处理的办法是这样的:假设你在50元下来第一个网格开始买进,平均到40个网格,每个网格买入资金就是5000元。买到第25个网格也就是你想建仓的25元价位,会有一个筹码的累积买入数量,这个假设的从上往下累积买入的数量就是建仓的建议数量。
双等模型在交易区间里的任何价位都可以有一个建议的建仓数量。理论上讲,可以在任何一个价位建仓。我为此用中国人寿(601628)从6124点时的最高位(75.4元)模拟建仓,网格取4%大小,假设在1664点的最低位(17.2元)满仓,并假设是“直落九天”式的下跌,最大市值浮亏是50%,届时的持仓成本约34元(与手续费及网格大小多少有关)也就是大约落在交易区间的下部0.3处。模拟交易市值最大浮亏约在20—25%之间。并且模拟因为不考虑跳空高开和跳空低开的成交因素以及日内震荡交易次数,因此实战可能浮亏更少。另外若在低点形成之下设定交易区间,则浮亏会更少。
建仓实战一般建议在交易区间的较低区位建仓。也可以参照一定的价格形态或技术指标(长线交易可以简化成根本不看价格形态或指标)。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类似1/4建仓法、1/2建仓法还有线***建仓法等,都没有关系,模型都会告诉你后面应该怎么交易买卖多少,一定时间后,仓位比例都会调整过来。就长线交易来说,稍轻或稍重的建仓数量对收益影响不大。即使过轻或过重的仓位,按照模型的计算数量进行实战交易,也会很快使资金筹码分布形状走向正常或说“正确”。但早期还是会发生一定量的止损或踏空。
4.实战:建仓完成,以后的交易就可以正常的进行“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了,买入用等资金用剩余资金除以成交价的下网格数计算,卖出用等筹码用剩余筹码数除以成交价的上网格数计算。----你就进入完全的“傻瓜交易”了。
唯一需要提醒或和各位群友商榷的是交易纪律。我建议在任何网格上都按照计算出来的价格和数量必须交易,不要有任何的犹疑或猜测,去做什么“虚拟”交易。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遵守交易纪律的习惯:大跌到位买进不手软,大涨到位卖出不犹豫;涨跌不到位绝不动手。交易纪律的执行能力是实现模型收益的保证。建议每次都提前挂单交易。慢慢习惯了,就像打游戏一样愉快了。
双等交易法是典型的程式交易,模型的资金筹码分布形状会保证你在交易范围里随价格变动始终保持正确的仓位比例,也将最终实现市场提供你的收益。---好比与人搏斗,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出拳将会最为有力。
这里有个交易过程发生的现象提示各位:在相对低区交易过程中,总表现为“买多卖少”;而在相对高区交易过程中,总表现为“卖多买少”;相对中间区域,总表现为”买卖持平”.这个现象是在告诉你价格进入高区,开始以套现为主,要保住利润;低区则在以加仓为主,要多集筹码。可以用来对比有些喜欢趋势+网格法交易的零友使用上升趋势调整参数使得“买多卖少”,而下降趋势调整参数使得“卖多买少”,震荡趋势调整参数“买卖系数相同”的操作方法。现象相同,内涵迥异。
5.调整模型:如果长线交易,而且交易价格区间把目标价格考虑的比较充裕,很长时间不需要进行调整,因为它已经接近或达到“永远买卖不尽”、“手里永远有资金,手里永远有筹码”的交易理念,可以做到“上涨就不断卖出,下跌就不断买进”。最终能够做到此点的群友可以认为真正认识和理解了市场,如何对交易模型进行调整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即使不用什么具体模型也无所谓。模型描述完后讨论投资组合及交易哲学思考的时候还会谈到这个问题。但就有限资金提高投资效率而言,可以就长线模型的调整做两个建议:1.一定时间根据佛朗克趋势线来调整交易价格区间,基本上一年调整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业绩优良的个股,对比业绩可以用更高的上升斜率来调整交易区间的最低点,同时相应的提高其高点,像巴菲特一样“终身持有”。也可以参照市净率的标准一个季度对交易低点和高点做相应的调整;2.盈利或价格到一定高度,用剩余筹码和少量资金始终保持用等市值交易模型或等比例仓位模型等“无限”模型保持交易就可以了,例如,上到一定的价位以后,始终保持仓位30%,或始终保持某个固定数值的股票市值不断交易。跌到一定深度以后才恢复等资金买进的加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既保持股价可能继续上涨的更大收益,又保住相当部分的利润。同样的法则,在跌到低区可以反向应用(比如限定最大仓位不超过80%)。
双等模型的设计和操作方法就和各位群友交流到这里,下面就其他几个交易模型简要的进行说明(就每个模型的定义可以“顾名思义”,就不另行解释。)
1.就数学特点来看,前三种模型都是属于“有限”交易范围,第5、6两种模型属于“无限”交易范围。其他几种都像是中间形态,既可以“有限”,也可以“无限”;
2.每种数学模型都有其适合的范围,但讨论收益是否会“最大”意义并不大。还不如讨论你到底从市场中想要什么,侧重那一部分的利润。前三种作为基本的交易模型都有价格越低每次买进筹码越多,价格越高每次卖出套现越多的特点,这对于交易范围里大范围的波动并最后清仓非常适合。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如10元买进10000股,50元全部卖出,跌回来在10元就可以买进50000股了,这个交易过程如果从10元到50元之间是连续的,当然是“向下越买筹码越多,向上越卖套现越多”的分布模型最为接近简单持有到卖出的过程。可以看出双指模形是最接近的。而股票价格往往不像一个听话的孩子,调皮捣蛋是常态,随机行走是其运动特征。所以,如果股价长期在某个中间范围波动,或许倒金字塔筹码买进和金字塔的套现分布可能容易实现波动收益的“最大化”。双等模型在长线交易过程中可以很“中庸”地做到几个方面的兼顾。同样,等比例仓位模型和等市值模型也很适合长线“永久持有”。
3.可以就上面的议论看出,交易区间越是小,时间越短,“最大化”清仓最好采用双金或双指模形,非常适合于强烈趋势的中短线交易。因为越是范围小的波动,就概率来说,越容易完成清仓动作。完成获利清仓以后,就像完成了一场小小的“平型关伏击战”,全歼敌军的感觉很爽。而长线交易因为资金筹码都有限,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更为复杂中庸一些也许是好一点的选择。对于交易区间不宽且范围明确的市场,完全可以选择(n%,1/m)的典型零风险模型。
4.竹节模型是以(n%,1/m)为基础模型的,加上竹节的目的是为了中线或长线保持交易区间较大范围的“金字塔筹码买进,倒金字塔卖出套现”的筹码资金分布形状。对于交易不频繁的投资者很实用,每个细分交易区间交易数量很明确。因为双等模型用EXCEL表计算更方便,竹节价位的使用就变成了重要支撑位的加仓考虑或因为有些证券公司买卖零股的限制而设的累积卖出用了。竹节的应用可以是很广泛的,例如加在双等模型中就会成为不错的组合,很容易就成了更接近双金或双指模型的交易效果;
5.用数学模型交易基本完全不用考虑盈利资金再投入的计算问题,模型会自动告诉你在每个价位应该具有的资金筹码分布形状。每次买进,你的筹码就会增加一点,而每次卖出剩余资金就会增加一点。长期的波动博弈,像蚂蝗一样,趴在“庄家”全身一点一点吸干“他”的血。模型会像树一样,每次的套现都像变成肥料的落叶,每次买进筹码就像树干会一点点的粗壮,伴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模型随企业成长的调整,树会越长越高,越长越胖。资金或筹码增加都会被网格自动分摊到下次的买进卖出数量里-----每次的交易和总体的交易数量都会越来越大好比“风水有聚有散”的良性发展;
6.我对趋势+网格法的方法说一点我的看法:跟随趋势(追涨杀跌,也叫顺势而为)的交易和网格法的市场观理念是相反的(注意:逆势抄底逃顶的方法和网格法倒有接近之处,不过不太流行),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观决定的不同的两种交易方法的混合。前者是以趋势预测为前提,后者则完全是资金管理。趋势分析多是经验,随趋势做的参数调整就也是经验或感觉成分居多。因为这个原因,评价这个交易模型的变数就大得多,只能就事论事,个性化很强,也许唯一的标准就是“成败论英雄”。 关于投资组合:
我把鲁晨光的《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兼析股票期货等风险控信息价值》推荐给各位群友。里面的数学推导很精深,记住结论就可以了。网格交易法可以作为个股交易的资金管理方案,而书中的结论可以应用到个人全面立体的股票组合交易资金管理方案。有条件的群友建议按照里面的结论和建议来操作:
1.选5—7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2.这些股票之间相关性越低越好,甚至是反相关更好;
3.组合投资既可以回避单一投资的风险,而且跑赢大盘比较容易。
有些群友可能会认为要是看得准,集中投资会更好(巴菲特也这样说)。其实仔细分析都没有矛盾,只是个量的问题。我觉得组合投资的好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看得出来,才会有体会,比如民生银行(600016)是只基本面不错的股票,但大盘在今年从1664上涨50%多的时候,她才涨了30%多一点,远落后于大盘,而有些板块早已翻番。我的中海集运(601866)经过一年的交易仍然套牢,而我的账户市值增长却超过大盘不少。我给各位的建议是:
1.相关性较低的不同板块的组合;
2.不同“性格”(活跃度)股票的组合;
3.根据不同“性格”(活跃度)和不同股票质地的长中短线网格法交易组合。
组合投资没有绝对标准的比例,即使是活跃度也只是相对的含义,如果有人喜欢全部投资权证,可以提出的权证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斯:活跃度高的品种一般风险也较高,持有数量应该少一些,反之风险也较小,数量可以多一些。如果把投资范围再扩得大一点,似乎彩票也可以持有,只是数量极少罢了。
长线交易网格交易区间应该作为总仓位的控制依据,中短线的品种多采用活跃度高的小盘股以及权证。长中短线的组合比例问题,我就不赘述,有机会尽可交流。中短线网格交易一般上破网格交易区间,就获利出局了。下破的时候有两个建议1.有资金时再下补足网格继续交易;2.用解套法继续交易。有些朋友实在喜欢这只股票,上破交易边界以后还想持有,我建议不妨参考一下“反解套法”(就是跌回来先买回的交易方法)来规划资金筹码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网格交易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原则上在任何点位进入都可以,但资金管理很重要。如果目前的点位难以判断高低,以操作1只股票为例,第一次可以投入一半的资金,然后做好股价下跌50%的准备。具体操作是,画好5%的固定网格,把股票数分为10份,每上涨5%卖出1份股票,每下跌5%买入1份股票,这样手中的股票可以应付股价单边上涨10个5%,资金可以应付单边下跌10个5%。中间如有反复,每次对冲获利大约是总资金的1/20的4%(手续费按1%计算)。总体看,如果1个月有10次对冲,月盈利是(1/20)0.0410=2%,年收益在25%以上。保守说,即使股价波动很小,每个月对冲2次,结果也不比银行差。从目前中国市场看,没有什么股票的波动性会这么差。如果操作指数基金更好,不愁没有波动,手续费还少。
  上述策略还可以优化。比如,可以同时采用大网格(例如10%)和小网格,还可以把网格划分得更细,例如2.5%甚至1.25%,但对冲差价不应少于5%。总之,以捕捉到更多的波动为佳。这样一来,只要股价在设定范围内波动,就不断有差价可赚。至于投入建设网格的钱,我们可以不去管股票的浮动盈亏,相当于我们投资建设一个提款机,似乎没有拆了的必要。
  选股以波动大的大盘股和指数基金为上,这样的系统风险较小,例如中国人寿和平安,目前股价不过腰斩而已,决不会出现从100跌到10的情况。如果出现股价单边上涨几倍的情况,年收益已经在短短时间内达到,轻易不要再追。资金多时可以同时操作几只股票,这样资金的利用率更高,但风险是同时下跌很多时没钱买入。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某一天,信息论之父申农在黑板上给大家演示:任何一个价位买进资金的50%,也就是说资金数量:股票市值=50%:50%。股票价格上涨一定幅度就卖出一部分股票,保持剩余的资金数量:剩余股票市值=50%:50%;反之股票价格下跌一定幅度,就用剩余资金买进一部分股票,始终保持剩余资金数量:剩余股票市值=50%:50%。用这个办法来对付股票价格的随机走势,长期交易是盈利的。他在十多年的交易生涯中,资金获得了29%的年复利增长。50岁后因为得了老年痴呆症,交易战绩没能延续。我在这里暂且称上面使用的交易数学模型为“等比例仓位模型”----事实上,50%完全可以是其他的百分比数值。
以零风险理论为交易指导思想是本群早期群友聚集的缘起。零理论典型的交易模式是(n%,1/m)(n%指上涨或下跌的幅度,m指下次交易买进(或卖出)剩余资金(或剩余股票)的平均份数。因为每次交易的价格要参照上次成交的价格来计算,而网格法可以只用一组价格数据就可以贯穿交易全过程,避免每次成交后都要计算下一次的交易价格,倒更显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然而,零理论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交易理念,并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只有下面两句话:
1.股价涨跌是不可预测的;
2.股价上涨就不断卖出套现,股价下跌就不断买进股票。
这两句话的前一句,是股票价格的“市场观”,后一句则可看做从事交易不断盈利的“方法lun”。就市场观,还有其对价格运动特性的归纳:
1.股票价格的波动性;
2.价格波动的随机性;
3.以上两种特性产生的原因是资金的博弈性。
对上述特性的描述,除了一些极端的情况,股价波动性在多数市场可以看成是常态。而波动的随机性则的确因为作用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甚至集合了所谓“最重要”因素也不好解释其变化理由。而博弈性却揭示了市场变化的永恒内因----市场幻变的诡谲多端,价格变化的波澜壮阔都是因为人性使然。
古老的网格交易法可否网尽以上所有特征?
我看过的几篇网格交易法文章都不含有市场观的全面论述,只有朴实的方法lun以其具体形式在民间流传。网格交易法完全能演绎上述全部交易理念。网格交易法重资金管理而轻趋势预测是其典型的特征。07年底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完全的资金管理交易方法能否持续盈利?-----不预测,不选股,不做基本分析?结论是相对(无法使用绝对这个词)肯定的。我实战的交易方法极大地弱化了上述三个方面----其结果,就目前来说,我觉得还算满意。
我考虑了几种以资金筹码的分布形状为特征的交易模型,和各位群友一起交流:
1. 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模型----简称双等模型;
2. 金字塔资金买进,倒金字塔筹码卖出----简称双金模型;
3. 指数法资金买进,倒指数法筹码卖出-----简称双指模型;
4. 竹节交易模型;
5. 等比例仓位模型;
6. 等市值模型;
7. 结合趋势分析调整交易参数的趋势+网格模型---简称趋势网格模型;
8. 组合模型(指分布特征不是规则对称形状的模型及上述两种或多种模型组合成的模型)。
因致力于简化操作、力争三不(不预测、不选股、不做基本分析),除了以上第7种模型没有实战检验,其他7种模型都不同程度都有过一些实战(由于数据少,后面我会就一些适用面做定性的议论。)
前第1、2、3种模型可以作为基本交易模型。零理论建议的近似的对应模型叫做均分法、直线方程法和指数法。但在零理论中,只有买进的应用,而不是对称的卖出办法。并且均分法的使用模式(n%,1/m),其中n和m是个常数,而表现在双等模型中,n和m都是变数。各位在讨论或应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这个差异。交易数学模型设计既有抵抗风险的要求,又有最大化收益的期望。抗风险和波动博弈收益筹码越买越多的金字塔型很好理解,同样,卖出套现资金的越来越多接近最大化的倒金字塔模型也顺理成章。过去我在使用竹节法交易时,所谓“竹节”的设置也是为了交易模型在使用以(n%,m%)为基础交易模型的资金筹码分布大体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很多零友为了追求最大化,在改进交易模型的时候,选择注重波动差价的收益。但就我的实战数据表明,市值增长收益多是最丰厚的(这很可能说明巴菲特简单持有交易成功的原因)。这两年,我的实战也确实说明重长线市值的交易模型收益容易跑赢市场。相比较而言,零理论主打推荐的(n%,1/m)基本模型因为n和m取值多小于10,如果不应用随趋势调整参数的做法,买进筹码多是呈倒金字塔分布,而卖出套现资金则呈金字塔分布,因此,这个零法典型模式在价格中区波动收益会较高,而在出现大的下跌(或上涨)时,就容易出现较长时间的套牢(或收益很小),是主要侧重短线波动收益的交易模型。但不管怎么样的资金筹码分布模型,决定最终收益大小的是股价实际走势。再“科学合理”的模型也不能保证真正的收益最大,再“愚蠢”的模型也挡不住鸿运频频的眷顾。
我着重在本文中介绍“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交易模型---简称双等模型。具体解释:在股票下跌过程中,总是用剩余资金等分在下网格中买进;在股票上涨过程中,总是用剩余筹码等分在上网格中卖出。
这个模型很接近零法中的均分法(零书里的均分法应用,其说明图解和实战举例是矛盾的,说明图解中就是双等模型的买入法。我本很想使用双均分法这个名词,零友们都易于理解,为了回避可能的分歧,就使用双等法这个名字),但在实战应用上,零用(n%,1/m)的模式取n和m=常数的做法使得模型的数学概念的范围是“无限”的----也就是说,资金和筹码都分成无限份,但在n和m上如果取值不当(例如大家常用的(N%,1/N)),买进筹码就是倒金字塔分布,而卖出资金套现呈金字塔分布。遇到股价的大幅波动,如果不依据一定规律调整参数,会出现长时间套牢甚至出现长线的必然亏损。而双等法交易区间和总网格数是确定的,其数学概念是“有限”范围的交易。
双等交易模型使用包括1.选股;2.确定交易区间;3.建仓;4.实战;5.调整.这五个步骤:
1.选股:如果股票不退市,几乎都可以使用双等交易。作为长线持有的品种,作为建议还是要关注一下质地。在不退市的前提下,也许唯一需要着重考虑的就是股票的活跃度,往往表现个股的长期“性格”。过去有群友建议的一个公式在这里推荐:
活跃度v=a/A;其中个股波动率a=(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大盘波动率A=(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其中最高、最低值都建议取最近两个月的数值。
v值可以分为四个区间:1.3以下,1.3---1.7,1.7---2.0和2.0以上,越高的数值代表该股越活跃,可以为保持相对适度的交易波动频率做网格交易价格分段的参考,例如建议的一组对应的百分比参数是3%,4%,5%,6%。有些人喜欢用一定范围的固定差价也是不错的。这里的参数都是大概数,与零理论每次以上次成交价位技术的百分比计算不同。比如上次成交价是10元,下跌5%,就是9.5元,而再从9.5元上涨5%卖出一部分是零的标准做法,会比10元的价格略少一点,网格法则要求必须回到10元才操作卖出交易。上涨卖出后下跌买回来的价格也以此类推。
2.确定交易区间:这个方面的估值理论是最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都有很多。总之,重要的支撑位和阻力位都可以作为长中短线的参考交易价格区间。就长线来说,市盈率和市净率就可以作为重要的指标,例如金融股我多喜欢使用1.2—1.5倍市净率作为最低价的重要参考,而对资源股我多喜欢参考净资产作为最低价的参考,还有些股票不得不使用低于净资产甚至低于很多的办法确定。权证交易更简单地把最低价格放在0.001.用技术方法确定就更为简单,前期的历史和重要最低点看图很容易找到,例如1664这个大盘最低点对应的所有个股价位。高点确定的方法作为目标位的确定理论是更为复杂的:价值理论,波浪理论,古典的技术分析目标位计算等都可以应用。最简单的长线交易目标位也许就参考采用前期重要高点就可以---例如6124这个点位所对应的个股价位。另外,交易时间也是交易区间的考虑因素,对于权证交易,其行权期两个月前作为交易期限作为重要的回避风险的手段。
重要提示:也许例举的上述任何确定交易区间的办法都有其适用面,确定合理的交易区间只是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筹码的效率。但市场无法用理论精确描述----因为人性精彩。借用罗杰斯的一句话:投资获益就是在一个低价买进后持有到你想卖出的价位卖出。简单如斯---目标价位“唯心所现”?
3.建仓:双等模型我考虑了一个专门的建仓方法建议,这个建仓原则可以保证在交易区间内交易的“不断止盈,永不止损”,确保所有筹码的“低买高卖”。(这个原则也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几种模型)。具体原理说明如下:
假设你总投入资金20万元,比如你确定了某只股票(10,50)元的交易区间,从低到高共划分了40个交易网格,采用固定差价每1元变化一个网格,现在想在25元建仓,也就是从50元下来应该会在第25个网格建仓。处理的办法是这样的:假设你在50元下来第一个网格开始买进,平均到40个网格,每个网格买入资金就是5000元。买到第25个网格也就是你想建仓的25元价位,会有一个筹码的累积买入数量,这个假设的从上往下累积买入的数量就是建仓的建议数量。
双等模型在交易区间里的任何价位都可以有一个建议的建仓数量。理论上讲,可以在任何一个价位建仓。我为此用中国人寿(601628)从6124点时的最高位(75.4元)模拟建仓,网格取4%大小,假设在1664点的最低位(17.2元)满仓,并假设是“直落九天”式的下跌,最大市值浮亏是50%,届时的持仓成本约34元(与手续费及网格大小多少有关)也就是大约落在交易区间的下部0.3处。模拟交易市值最大浮亏约在20—25%之间。并且模拟因为不考虑跳空高开和跳空低开的成交因素以及日内震荡交易次数,因此实战可能浮亏更少。另外若在低点形成之下设定交易区间,则浮亏会更少。
建仓实战一般建议在交易区间的较低区位建仓。也可以参照一定的价格形态或技术指标(长线交易可以简化成根本不看价格形态或指标)。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类似1/4建仓法、1/2建仓法还有线***建仓法等,都没有关系,模型都会告诉你后面应该怎么交易买卖多少,一定时间后,仓位比例都会调整过来。就长线交易来说,稍轻或稍重的建仓数量对收益影响不大。即使过轻或过重的仓位,按照模型的计算数量进行实战交易,也会很快使资金筹码分布形状走向正常或说“正确”。但早期还是会发生一定量的止损或踏空。
4.实战:建仓完成,以后的交易就可以正常的进行“等资金买进,等筹码卖出”了,买入用等资金用剩余资金除以成交价的下网格数计算,卖出用等筹码用剩余筹码数除以成交价的上网格数计算。----你就进入完全的“傻瓜交易”了。
唯一需要提醒或和各位群友商榷的是交易纪律。我建议在任何网格上都按照计算出来的价格和数量必须交易,不要有任何的犹疑或猜测,去做什么“虚拟”交易。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遵守交易纪律的习惯:大跌到位买进不手软,大涨到位卖出不犹豫;涨跌不到位绝不动手。交易纪律的执行能力是实现模型收益的保证。建议每次都提前挂单交易。慢慢习惯了,就像打游戏一样愉快了。
双等交易法是典型的程式交易,模型的资金筹码分布形状会保证你在交易范围里随价格变动始终保持正确的仓位比例,也将最终实现市场提供你的收益。---好比与人搏斗,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出拳将会最为有力。
这里有个交易过程发生的现象提示各位:在相对低区交易过程中,总表现为“买多卖少”;而在相对高区交易过程中,总表现为“卖多买少”;相对中间区域,总表现为”买卖持平”.这个现象是在告诉你价格进入高区,开始以套现为主,要保住利润;低区则在以加仓为主,要多集筹码。可以用来对比有些喜欢趋势+网格法交易的零友使用上升趋势调整参数使得“买多卖少”,而下降趋势调整参数使得“卖多买少”,震荡趋势调整参数“买卖系数相同”的操作方法。现象相同,内涵迥异。
5.调整模型:如果长线交易,而且交易价格区间把目标价格考虑的比较充裕,很长时间不需要进行调整,因为它已经接近或达到“永远买卖不尽”、“手里永远有资金,手里永远有筹码”的交易理念,可以做到“上涨就不断卖出,下跌就不断买进”。最终能够做到此点的群友可以认为真正认识和理解了市场,如何对交易模型进行调整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即使不用什么具体模型也无所谓。模型描述完后讨论投资组合及交易哲学思考的时候还会谈到这个问题。但就有限资金提高投资效率而言,可以就长线模型的调整做两个建议:1.一定时间根据佛朗克趋势线来调整交易价格区间,基本上一年调整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是业绩优良的个股,对比业绩可以用更高的上升斜率来调整交易区间的最低点,同时相应的提高其高点,像巴菲特一样“终身持有”。也可以参照市净率的标准一个季度对交易低点和高点做相应的调整;2.盈利或价格到一定高度,用剩余筹码和少量资金始终保持用等市值交易模型或等比例仓位模型等“无限”模型保持交易就可以了,例如,上到一定的价位以后,始终保持仓位30%,或始终保持某个固定数值的股票市值不断交易。跌到一定深度以后才恢复等资金买进的加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既保持股价可能继续上涨的更大收益,又保住相当部分的利润。同样的法则,在跌到低区可以反向应用(比如限定最大仓位不超过80%)。
双等模型的设计和操作方法就和各位群友交流到这里,下面就其他几个交易模型简要的进行说明(就每个模型的定义可以“顾名思义”,就不另行解释。)
1.就数学特点来看,前三种模型都是属于“有限”交易范围,第5、6两种模型属于“无限”交易范围。其他几种都像是中间形态,既可以“有限”,也可以“无限”;
2.每种数学模型都有其适合的范围,但讨论收益是否会“最大”意义并不大。还不如讨论你到底从市场中想要什么,侧重那一部分的利润。前三种作为基本的交易模型都有价格越低每次买进筹码越多,价格越高每次卖出套现越多的特点,这对于交易范围里大范围的波动并最后清仓非常适合。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如10元买进10000股,50元全部卖出,跌回来在10元就可以买进50000股了,这个交易过程如果从10元到50元之间是连续的,当然是“向下越买筹码越多,向上越卖套现越多”的分布模型最为接近简单持有到卖出的过程。可以看出双指模形是最接近的。而股票价格往往不像一个听话的孩子,调皮捣蛋是常态,随机行走是其运动特征。所以,如果股价长期在某个中间范围波动,或许倒金字塔筹码买进和金字塔的套现分布可能容易实现波动收益的“最大化”。双等模型在长线交易过程中可以很“中庸”地做到几个方面的兼顾。同样,等比例仓位模型和等市值模型也很适合长线“永久持有”。
3.可以就上面的议论看出,交易区间越是小,时间越短,“最大化”清仓最好采用双金或双指模形,非常适合于强烈趋势的中短线交易。因为越是范围小的波动,就概率来说,越容易完成清仓动作。完成获利清仓以后,就像完成了一场小小的“平型关伏击战”,全歼敌军的感觉很爽。而长线交易因为资金筹码都有限,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更为复杂中庸一些也许是好一点的选择。对于交易区间不宽且范围明确的市场,完全可以选择(n%,1/m)的典型零风险模型。
4.竹节模型是以(n%,1/m)为基础模型的,加上竹节的目的是为了中线或长线保持交易区间较大范围的“金字塔筹码买进,倒金字塔卖出套现”的筹码资金分布形状。对于交易不频繁的投资者很实用,每个细分交易区间交易数量很明确。因为双等模型用EXCEL表计算更方便,竹节价位的使用就变成了重要支撑位的加仓考虑或因为有些证券公司买卖零股的限制而设的累积卖出用了。竹节的应用可以是很广泛的,例如加在双等模型中就会成为不错的组合,很容易就成了更接近双金或双指模型的交易效果;
5.用数学模型交易基本完全不用考虑盈利资金再投入的计算问题,模型会自动告诉你在每个价位应该具有的资金筹码分布形状。每次买进,你的筹码就会增加一点,而每次卖出剩余资金就会增加一点。长期的波动博弈,像蚂蝗一样,趴在“庄家”全身一点一点吸干“他”的血。模型会像树一样,每次的套现都像变成肥料的落叶,每次买进筹码就像树干会一点点的粗壮,伴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模型随企业成长的调整,树会越长越高,越长越胖。资金或筹码增加都会被网格自动分摊到下次的买进卖出数量里-----每次的交易和总体的交易数量都会越来越大好比“风水有聚有散”的良性发展;
6.我对趋势+网格法的方法说一点我的看法:跟随趋势(追涨杀跌,也叫顺势而为)的交易和网格法的市场观理念是相反的(注意:逆势抄底逃顶的方法和网格法倒有接近之处,不过不太流行),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观决定的不同的两种交易方法的混合。前者是以趋势预测为前提,后者则完全是资金管理。趋势分析多是经验,随趋势做的参数调整就也是经验或感觉成分居多。因为这个原因,评价这个交易模型的变数就大得多,只能就事论事,个性化很强,也许唯一的标准就是“成败论英雄”。 关于投资组合:
我把鲁晨光的《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兼析股票期货等风险控信息价值》推荐给各位群友。里面的数学推导很精深,记住结论就可以了。网格交易法可以作为个股交易的资金管理方案,而书中的结论可以应用到个人全面立体的股票组合交易资金管理方案。有条件的群友建议按照里面的结论和建议来操作:
1.选5—7只股票作为投资组合;
2.这些股票之间相关性越低越好,甚至是反相关更好;
3.组合投资既可以回避单一投资的风险,而且跑赢大盘比较容易。
有些群友可能会认为要是看得准,集中投资会更好(巴菲特也这样说)。其实仔细分析都没有矛盾,只是个量的问题。我觉得组合投资的好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看得出来,才会有体会,比如民生银行(600016)是只基本面不错的股票,但大盘在今年从1664上涨50%多的时候,她才涨了30%多一点,远落后于大盘,而有些板块早已翻番。我的中海集运(601866)经过一年的交易仍然套牢,而我的账户市值增长却超过大盘不少。我给各位的建议是:
1.相关性较低的不同板块的组合;
2.不同“性格”(活跃度)股票的组合;
3.根据不同“性格”(活跃度)和不同股票质地的长中短线网格法交易组合。
组合投资没有绝对标准的比例,即使是活跃度也只是相对的含义,如果有人喜欢全部投资权证,可以提出的权证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斯:活跃度高的品种一般风险也较高,持有数量应该少一些,反之风险也较小,数量可以多一些。如果把投资范围再扩得大一点,似乎彩票也可以持有,只是数量极少罢了。
长线交易网格交易区间应该作为总仓位的控制依据,中短线的品种多采用活跃度高的小盘股以及权证。长中短线的组合比例问题,我就不赘述,有机会尽可交流。中短线网格交易一般上破网格交易区间,就获利出局了。下破的时候有两个建议1.有资金时再下补足网格继续交易;2.用解套法继续交易。有些朋友实在喜欢这只股票,上破交易边界以后还想持有,我建议不妨参考一下“反解套法”(就是跌回来先买回的交易方法)来规划资金筹码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