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中概股“回归”成新趋势?未来3年或有40家赴港上市

中概股“回归”成新趋势?未来3年或有40家赴港上市

 4月19日,伴随着港股上市锣声的响起,在线旅游行业老牌企业携程成为今年第4只回归的中概股。在此前的3月,已有汽车之家、百度及哔哩哔哩3只中概股先后登陆港股。截至当日,本轮中概股回归潮已有14家赴港二次上市。58同城旗下的房产信息平台安居客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距离58同城从美股私有化退市不满1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对美国将证券监管政治化所产生的情绪,叠加港股在融资成本、投资者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将促使更多中概股选择港股二次上市。

  中信证券(19.04, -0.26, -1.35%)发布预测,未来3年,港股市场将加速收获中概股回归的红利,迎来约40家中概股的集中回归。

  中概股归心似箭

  “在港股上市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放弃睡觉,就可以来敲钟了。”4月19日早,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神采奕奕地现身公司上市庆祝仪式现场,以一句玩笑话开始了发言。这位曾因倒时差休息缺席携程美股上市敲钟现场的创始人亲自执槌,为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鸣锣。

  携程回归前不久,国内3家互联网标志性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刚在港股市场齐聚。彼时,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感慨:“终于达成所愿!我们回家了!”

  百度、携程相继赴港上市的背后,是中概股正在加快的回归脚步。近段时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都被传出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

  与频频传出港股回归消息对应的是,3月以来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波动加剧。

  美国东部时间3月2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告称,SEC已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并征求公众意见。消息一经发布,当日热门中概股的股价遭遇重挫。

  “SEC最近有关会计审计的政策一旦实施,中概股如果无法提供符合标准的资料,会造成在美股退市的高风险。”宝新金融(0.27,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表示,在此背景下,在港股二次上市将成为中概股的“安全垫”,“相信很多中概股都有在港股二次上市的应变计划。”

  虽然蔚来汽车等公司对市场消息的态度大多是不予置评,但中概股回归的热切仍有迹可寻。3月26日,哔哩哔哩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司资料表文件“闹乌龙”,将首页的名字错写成“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据记者了解,哔哩哔哩、百度、携程等企业港股上市的法律顾问中均有“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

  参与过多个港股IPO项目的律师王彬表示,这一事件或与中概股回归项目时间表偏紧有关。中概股回归项目的准备期较普通IPO项目短了近一半,一旦中概股回归项目的数量增多,律所等机构很容易忙中出错。

  中概股回归项目正成为内资券商竞争激烈的“战场”。以哔哩哔哩为例,其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中有中信证券、海通国际(2.48, 0.04, 1.64%)、招银国际、建银国际、
国泰君安(11.12, -0.10, -0.89%)国际(1.48, 0.02, 1.37%)等内资券商。据参与多起中概股回归IPO项目的某内资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最近业务特别忙。”

  港交所主动求变

  回归的中概股正成为港股IPO市场的一大亮点。在港股证券交易平台服务供应商捷利交易宝(0.495, 0.02, 4.21%)的IPO项目预测时间表上,仅4至7月就有11只中概股有望回归,包括爱奇艺、腾讯音乐、新浪微博等。

  这波回归潮与港交所近年来的主动求变息息相关。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在港二次上市,并允许同股不同权或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在港股主板上市。

  上述新规为港股市场开启了新篇章。近2年,除了阿里巴巴、百度、哔哩哔哩等公司的相继回归,快手、京东健康(108.9, -1.20, -1.09%)、美团等知名新经济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IPO目的地放在了港股。“港股对于中概股来说,更贴近主要市场和主要投资者,能提供便于内地投资者参与的通道,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也在近几年得到较大改善。一方面,沪深港通的开通带来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恒生指数(29135.73, 29.58, 0.10%)优化、恒生科技指数落地、新经济公司数量增多等结构性变化,亦在吸引境外主动和被动资金不断流入。

  资金的涌入大幅活跃了港股市场,为意在回归的中概股创造了良好环境。“新经济公司在港股聚集,让国际新经济投资者更重视这个市场。这使得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能以较好的价格融到一笔资金。”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港交所还试图以更加优化的上市制度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便利。3月31日,港交所提出了相关咨询文件,建议大幅放宽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限制。其中包括拟取消“创新型企业”的资格限制,允许经营传统行业且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中概股回归。

  此外,港交所还拟降低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市值门槛。即在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情况下,境外上市满5个完整会计年度且市值超过30亿港元;或境外上市满2个会计年度且市值超过100亿港元。

  上述公开咨询将在5月31日结束。港交所预计,截至3月29日,约18只中概股符合调低后的市值条件,未来可以申请在港股二次上市。

  估值提升红利可期

  从过去一年的整体表现看,回到港股市场不仅给中概股提供了一层“安全垫”,亦推动了中概股的市值与流动性提升。“两地上市能更好地避免或矫正短期市场情绪对公司市值带来的影响。”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虽然因公司在美股及港股的股份可相互兑换,使得回归后中概股在两个资本市场的股价基本无价差,但回归消息对中概股股价的提振作用仍显而易见。如在“被传出回归港股时间表”的2月23日,携程的美股盘前涨幅一度扩大至15%。

  部分中概股在港股市场的成交活跃度已超美股市场。对此,中金公司(19.8, 0.06, 0.30%)估算了一组数据:今年2月京东在港股市场日均成交换手率为1.5%,小幅高于在美股市场的1.3%。阿里巴巴2020年6至9月港股成交换手率也高于美股市场。此外,阿里巴巴的港股成交额在其整体(港股+美股)成交额占比由2020年7月的16.3%上升至2021年3月31日的18.3%。

  “美国投资者对中资企业产品与市场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公司估值层面上或受一定影响。”在中金公司看来,中概股回归更深层的意义是让中资企业回到其熟悉的环境中,让这些公司的长期用户进一步成为投资者。

  尽管目前这些公司尚未被纳入港股通,南向资金尚无法分享中概股的回归盛宴,但自港交所允许中概股二次上市起,关于将“二次上市企业纳入港股通”的讨论从未间断。“纳入港股通将为二次上市公司注入新动力”已成市场共识。

  数据显示,目前南向资金成交额已占港股整体成交额约25%,且日益掌握部分标的的定价权。

  中金公司认为,内地投资者本身就偏好新经济板块,对科技与消费龙头有较高的投资需求。二次上市中概股当前仍未被纳入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途径较为有限,未来二次上市中概股若被纳入港股通,交易活跃度有望迎来进一步提升。

  有资深中概股投资人分析称,未来,中概股的估值将由港股及美股投资人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相互博弈共同决定。相信涌入港股市场的资金及投资者将给予中概股更好的估值支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周期相对较短、融资效率相对较高,即便面对境外资本市场难免“水土不服”,新经济企业仍选择漂洋过海,登陆美股市场。

  归途漫漫终有期。如今,这些在新经济领域大放光芒的中概股迎来回到主场、面对更熟悉自身业务模式投资者的历史机遇。不过,回归只是为中概股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如何充分利用港股市场实现综合实力和规模的跃升,仍待探索。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