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20世纪期货百年风云录

20世纪期货百年风云录

时光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回首上个百年,世界期货市场的发展是曲折不平的,有初期的茫然,有被连累的打击,也有成功的喜悦。但不管如何,世界期货业走了过来,那个世纪的嘲骂、委曲和褒扬都已远离我们,留下的是其不衰的生命和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上个百年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未来期货业又将走向何方?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过去,更为了思考未来,我们在此特编发《期货百年风云录》,将逝去的期货百年沧桑展示给大家。
       ——编者
    在1900年,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没有英特网,商品交换的惟一方式是面对面地洽谈交易,人们每天只能从报纸上了解市场上发生了什么。但在100年前,谷物期货市场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中心城市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期货交易发展过程是这样的,最初是以现货交易为主,然后产生了中远期现货交易,出现以保证金进行现货交易的方式,再发展成为现代的期货交易。当时,最初以现货交易为主的地方已经产生了现代期货交易的雏形: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以一小部分保证金作为信用担保进行合约交易——这些合约规定在将来以规定价格、在规定地点买卖规定的商品。此类交易活动当时在农产品、奶制品和肉制品等领域极为活跃。
    从此以后,期货交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当期货业的脚步跨入21世纪时,风险管理意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而期货也不仅仅应用于农产品市场,更深入到了商品之最的货币市场。
    经历了一战带来的繁荣与二战时期的萧条后,本世纪后半叶,日益增强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政府与个人面临许多新的风险,这带来了期货市场新的发展机遇。这时,在期货市场上,货币、利率、股指期货顺理成章地诞生了,而且,这些金融期货后来取代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是期货市场主流的农产品期货,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上,尽管美国长期国债期货(U.S. Treasury bond futures)是1977年才推出的(期权交易至1982年才推出),该合约已雄居本世纪期货交易量之首,达15亿张。
    进入“2”字头的时代,将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这只有时间能够验证。但当我们站在新的一年、新的一个年代、新的一个世纪的门槛上,在这个拥有电话与手提电脑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人们能对发生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事情作出快速反应,就如他们亲临现场一般。
    最初十年:为市场定位
    期货交易以昂扬的姿态迈入了20世纪。此时,期货交易所正在为自己定位:自己究竟是什么,应从旧世纪继承些什么,为了下一个百年的收获,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1900年2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与一家公司展开了一场诉讼,直到五年后最高法院才对诉讼作出判决。诉讼的起因是CBOT拒绝向一家将期货报价用于非法目的的公司提供报价。在高等法院辩论案子的过程中,律师亨利·S·罗宾逊提出了期货的套保交易和投机交易及它们与赌博的不同,这可能是最早区分以套保和投机为目的的期货交易与赌博的人之一。自此,CBOT不仅获得了对使用其报价的法定控制权,而且为那些指责期货交易活动为赌博的人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判别期货交易与赌博的界限。
    1902年,CBOT会员乔治·菲利普(George Phillips)的破产累及40%的交易所会员,该事件并于次年引发了一场是否成立一个集中的清算所的讨论。然而,由于当时交易所的诉讼案正在进行,交易所无法推进此计划。
    1907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872年成立时名为纽约黄油与干酪交易所)成立了一个运输委员会,以帮助改善与运费率及有关规则相关的条件。John C. De la Vergne,一位交易所会员,也是位冷藏业的先驱,提请委员会关注,用新型的冷冻车在全国各地运送黄油、鸡蛋和家禽是安全可靠的。
    在这个十年的后半个时期,NYMEX还专门抽调一个委员会协助纽约警察局打击交易所所在地6 Harrison大街一带的入室行窃犯罪活动。1977年,交易所搬至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期货百年风云录(二)----第二个十年:战争刺激价格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受战争影响,玉米价格达到了1.05美元/浦式耳,这是美国内战以来的最高价,一年后,小麦价格更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3.25美元/浦式耳。美国参战后,基础商品价格大涨,政府不得不介入市场,暂停了小麦、糖、棉籽和棉籽油期货。出于军事需要,这时候美国建立起了一套涵盖所有商品的价格管制系统。1918年停战协议签署后,世界各国的价格管制才被取消。一战后,谷物价格波动无常,这助长了人们对谷物投机者的反感。
    一战使位于伦敦和德国汉堡的传统的原糖市场关闭,于是纽约咖啡交易所顺势于1914年推出了原糖期货。两年后,纽约咖啡交易所改名为纽约咖啡和糖交易所(NYMEX),并于1916年将通过黑板报价的交易方式引入了交易厅。
    1919年,成立于19世纪70年代、植根于农产品交易的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同时,成立了CME结算所。CME12月1日开市时,在45分钟内共计成交了三批鸡蛋合约,100位会员各象征性地交易了约100美元。
    20年代:期货业纳入政府管理
    1922年,美国设立了谷物期货管理局,旨在对谷物期货交易进行监管,防止价格垄断、维护交易秩序,这也是联邦政府对美国期货交易进行规范的开端。虽然CBOT曾经对《谷物期货法》进行过挑战,但1923年联邦高级法院维护了它的法律权威。当谷物期货管理局开始讨论设立期货价格日内涨跌幅限制时,CBOT总裁Frank L. Carey称其是对供需自由的可悲的限制。
    1925年,CBOT获得了宣布市场进入紧急状态与制定其自己的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的权力。然而,麻烦也在酝酿。从1924年底至1925年间,传奇式谷物投机商阿瑟库坦已交割了500万浦式耳小麦,推动小麦价格上涨超过了2美元/浦式耳。这一年,CBOT的交易量达到了540万张,该纪录一直保持到了1963年。
    几乎与此同时,政府公布了谷物交易调查的最终报告(该调查于1916年开始)。最后,CBOT决定采纳农业部长William Jardine的改革建议,包括规范大户持仓报告、建立一个集中的票据交换所。1926年,为CBOT期货交易提供保证的芝加哥期货交易结算公司终于成立了,但此时距离1919年CME创设结算所已经7年了,与1924年NYMEX成立类似机构相比,也晚了两年。
    虽然自1903年NYMEX(主要是一个现货市场)已经拥有了常规性的期货交易时段,然而直到1921年,该交易所才为黄油和鸡蛋的期货交易制定了规则。两年后,交易所总裁Julius D. Mahr报告说,期货交易令该类商品“交易量大幅增加”。起初的这些规则鼓励合约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而不是在合约到期前对冲了结,因而99%的合约以交割作了结。
    1925年,纽约可可交易所成立。同年,在CBOT自动收报机取代了较慢的摩尔斯电码开始投入使用。
    20年代末,交易所处于大搬迁期。1856年建立的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迁移了两个街区,搬到堪萨斯市温都特一处更大的场所。1928年4月25日,CME也换了一个值得自豪的大场地,搬到了华盛顿的富兰克林大街,拥有了一个占地两层,面积达5000平方英尺的交易池。在这里,载有新闻消息与最新报价的黑板围满了三个交易池四周。CME在该处交易了45年,这是它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交易场地。
    1929年,CBOT搬到了位于克拉克大街的一处临时场地交易,并对位于芝加哥拉萨利大街街尾的CBOT大厦进行规划装修,CBOT于1930年入驻新场地,1967年,这个场地被命名为历史名胜。1929年,CBOT的席位费涨到了62500美元,这一价位直到1973年才被突破。  

--------------------------------------------------------------------------------
期货百年风云录(三)----30年代:大萧条笼罩下的年代
1930—1932年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历史上表现最差的时期。道指在1929年10月28、29两日内急跌了23%以后,1930年下跌了34%,1931年更创纪录地下跌了53%,1932年又下跌了23%。
    还留有20年代黄金岁月印记的是CBOT大厦这一标志性建筑。一直到1955年,这座45层高的建筑仍是芝加哥最高的建筑,其19000平方英尺的交易大厅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厅。
    尽管经济萧条,但纽约与芝加哥的黄油与鸡蛋交易兴旺发达。在1931年装备了自动收报机后,现货商们一边在NYMEX进行现货交易,一边关注着通过自动收报机传来的芝加哥的期货价格,一边通过电报对他们在中西部的经纪商发出指令。30年代,NYMEX涉足家禽市场,并经营着活跃的家禽现货交易。
    1933年3月6日至13日,因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宣布银行放假,CBOT暂停了交易。罗斯福同时宣布禁止美国公民私人拥有黄金。同年7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在纽约开业,交易白银与铜合约。COMEX还热切地希望开展黄金交易,但直到1974年12月31日,这一愿望才变为现实。
    在为加强证券监管而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两年后,1936年,美国才以《商品交易所法》取代了《谷物期货法》,并成立了商品交易所委员会。商品交易所委员会作为联邦政府管理机构,专司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新法规同时禁止一些农产品的期权交易,这一规定维持了将近50年。有关方面在新法规下采取的主要行动之一,是控告大谷物商Cargill公司操纵玉米市场,企图逼仓。结果Cargill公司虽然仍被允许从事期货交易,但该公司总裁被取消了在各个谷物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并被暂停了交易权,直到1942年才被恢复。
期货百年风云录(四)----40年代:二战带来价格管制
1940年德军入侵巴黎后,小麦价格在盟军投降可能导致战争很快结束消息的刺激下暴跌,小麦未平仓合约在六日内骤减了3700万蒲式耳。据美国商品交易所委员会的统计,从1943年7月到1944年7月,美国国内市场根本没有玉米交易,直到1944年8月,才有100万蒲式耳(200张合约)交易发生。大豆期货市场于1943年3月关闭,直到1947年7月才重开。
    1941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一个星期,NYMEX推出了土豆期货,日后该品种发展成了NYMEX的龙头品种,历经30年而不衰。然而,由于战争冲淡了人们的交易兴趣,1945年,土豆仅成交了80张合约。第二年,战争结束后,交易量急剧上升,达到近16000张。1948年3月,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土豆交易量就达到了4000张,该纪录保持了近四年。在土豆期货大获成功的鼓舞下,NYMEX于1948年又推出了洋葱期货。
    在1942年与1943年,CBOT年交易量连100万张也未达到,1946年7月17日,谷物交易量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1946年,玉米交易了132289张合约,高于小麦55591张的交易量,自1921年以来首次超过小麦,成为CBOT最主要的交易品种。然而玉米的这一主导地位并未能保持下来,在市场一切恢复正常后,直到1965年,玉米交易才再次超过小麦,处于优势。
    战争过后,市场对鸡蛋期货合约的需求减小了。据NYMEX历史记载,铝制顶棚鸡舍的出现,使鸡舍得以长年保持恒温,因而在一年12个月中,鸡都可以产蛋,不再像过去仅有3、4、5月份产蛋,这使鸡蛋的季节性套保需求消失了。
期货百年风云录(五)--50,60年代:交易所管理体制日臻成熟 商品期货空前丰富
1953年,CME创设了交易所总裁一职以管理交易所日常运作,伊瓦瑞特 B.海瑞斯(Everette B. Harris)辞去了CBOT秘书的职位,出掌CME。三年后,也就是1956年,CBOT首次雇用了非会员的付薪总裁——Robert C. Liebenow——过去,此职位由选举出的交易所会员担任。1960年,约翰·克拉盖特被任命为NYMEX首席执行官。
    1956年,NYMEX引入了铂期货,当时,铂是惟一一个价格不受政府管制的贵金属。
    在大洋的另一边,伦敦商品交易所(the London Commodity Exchange)于1954年开业了。交易商聚集起来形成市场协会,定期进行可可、咖啡和原糖交易。二十年后,当这个交易所重组为一个非营利性公司时,在此交易的商品已扩展到还包括石油、豆粉、植物油和橡胶。
    1955年,由纽约商品交易公司协会发展而来的期货业协会(FIA)成立了。
     
    60年代:商品期货空前丰富
    60年代早期,期货市场发生的值得记述的事件之一是悉尼的羊毛期货交易所成立,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悉尼期货交易所。科莱·豪是一个终生从事羊毛贸易的商人,伦敦市场的远距离与时差带来的不便令他极为厌倦,在他长达十年的坚持下,澳大利亚自己的交易所终于在1960年5月开业了。据传,勤于思索的豪于1966年即曾向同僚们建议推出一个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实际上这一合约直到1983年才面世,比股指期货在美国登场亮相晚一年。然而在悉尼上市的全部普通股价格指数期货确实是美国以外最早上市的股指期货。
    在芝加哥,CBOT的会员1968年提议进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交易,该合约打算采用现金结算。但这一动议很快被打消了,原因是交易所的法律顾问米尔顿 H.科恩(Milton H.Cohen)律师认为,这可能触及该州的赌博法。然而CBOT将交易股指期货的创意变通为设立一家交易上市股票期权的交易所。5年后,1973年4月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开业了。
    1961年CME推出的冻猪腹肉合约获得巨大成功,从而鼓舞交易所推出更多的肉类期货。1964年CME举行了活牛期货首日交易仪式,将活牲畜引入到自己的期货交易池,此举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紧接着,1966年,活猪期货推出了,1971年,饲养用小牛期货面世。直到20世纪行将结束,60年代CME推出的这些肉类期货仍在正常运行,这证明,不可储藏的易腐商品也是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的。
    1966年,纽约的交易者尝试交易一种非传统农业产品,在纽约棉花交易所(New York Cotton Exchange)推出了冷冻浓缩柑橘汁期货。1969年,CBOT推出了它的第一个非谷物期货——白银,黄金期货直到1979年才上市。50年代大胆进入金属领域的NYMEX,在1962年还开立了国家股票交易所,不过,1974年该交易所便关闭了。1968年,NYMEX又增加了金属钯期货。
    期货世界的疆土在扩张时,世界金融稳定开始动摇。自1949年以来,英镑一直稳定在2.8美元,然而1967年,英国政府宣布英镑贬值至2.4美元,这是由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的固定汇率与固定金价的双挂钩机制失灵的先兆之一。预期英镑将贬值,芝加哥大学自由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要求卖空300000美元的英镑,但被银行的交易柜台拒绝了。这个消息见诸报端,并最终引导CME年轻的土尔其裔主席里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问计于米氏,请其对货币期货进行研究并予以支持。
期货百年风云录(六)-- 70年代:金融期货登场
70年代初期,到处弥漫着变革的气息。美国正面对着各方对越战的非难与抗议,世界经济动荡不安。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不再继续承担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接受各国央行兑换黄金的义务,勉力支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是年底,二战后居主导地位的固定汇率制重新修订,汇率波幅扩大了一倍多。
    这时候,梅拉梅德和他的CME军团决议抓住机遇,将新的自由化货币市场引入期货市场,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在几个月后将计划付诸实施。1972年5月16日,弗里德曼敲响了CME开市的钟声,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西班牙盾、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期货合约开始交易,自此,期货市场步入了金融时代。
    1972年,CME搬到了芝加哥联邦政府右边的一座高层建筑,交易厅几乎扩大到原来的三倍。六年后,交易厅面积又从14000平方英尺扩大到了23000平方英尺。
    正如在20年代期货市场管理不力,导致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产生对该行业进行监管,70年代的市场状况导致了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的成立。自1966年DeAngelis公司沙拉油诈骗事件后,商品交易所委员会(CEA,成立于30年代)对大多数的改良意见置若罔闻,这引起了市场对CEA的不满。1973年,由于美国方面的生产问题加之秘鲁凤尾鱼产量锐减,玉米与大豆价格飚升至历史高位(大豆最高达近13美元/浦式耳,自1973年来,大豆价格从未再次达到这一高点;当年创造的4美元的玉米高价直到1996年才被超过)。同时,由于苏联到美国进行采购,小麦市场也一路走强。1973年夏,参院举行听证会,一致通过了对水门事件的调查。1974年国会决定设立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1975年4月,来自加州的共和党人William Bagley出任掌舵人,CFTC正式开始运作。
    1975年1月,美国公民重新拥有私人持有黄金权前夕,有5家交易所——CBOT、CME、COMEX、MidAm、NYMEX——计划推出黄金期货。而在新加坡,当地的橡胶商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为成立新加坡黄金交易所(GES,该交易所于1978年开业)作准备了。1983年GES更名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
    1975年CBOT推出了世界上首份利率期货——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期货(GNMA)。在CBOT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之后一年,CME推出了美国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1977年,CBOT推出了美国长期国债期货。1979年,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法克尔(Paul Volcker)恰如其分地推了利率期货一把,他宣布,联储将致力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而不是利率来对付通货膨胀。这意味着,不受政府影响后,市场将可以自由决定利率的高低。后来,当利率上扬至二位数,市场利率风险急剧上升时,利率期货也火爆起来。
    1979年,纽约咖啡和糖交易所(the New York Coffee and Sugar Exchange)与1925年成立的纽约可可交易所(the New York Cocoa Exchange)合并成立了咖啡、糖和可可交易所(the Coffee, Sugar & Cocoa Exchange)。同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了纽约期货交易所(the New York Futures Exchange),该交易所于1993年被卖给纽约棉花交易所。
    在纽约,NYMEX在70年代遇到一系列麻烦,险些导致交易所关闭。危机始于发生在1976年5月合约上的5000万磅土豆违约事件,该事件使生产者、会员与监管者趋于分裂。当年土豆交易较1975年下降了45%,会员资格费从47000美元狂跌至5000美元。后来,尽管土豆合约与交易程序均有所改进,但另一场危机仍然发生了,用于1979年3月合约交割的库存检验不合格。交易所立即停止了三月份合约的交易,并对四、五月份合约进行了清算(1987年,NYMEX了中止了土豆期货交易,直到1993年,经改进的新土豆合约才重新上市)。若不是COMEX董事会核心成员出现变动,NYMEX于1979年就被COMEX兼并了。
    在两次土豆危机之间,NYMEX一位新的、名叫迈克尔·马克(Michel Mark)的年轻的主席正致力于交易所的产品多元化,努力开拓能源市场。1974年,NYMEX尝试推出了交割地为鹿特丹的燃油期货。1978年,不稳定的原油价格影响着每一个工业化国家,NYMEX推出了2号取暖油期货合约,从此踏上了该交易所成功的能源期货之路。
    推出股指期货这一代表80年代特征的品种的实质性举措始于1977年,当时,KCBT向CFTC申请推出30种工业股票指数期货。经反复修改,两年后,该交易所提交了一份价值线期货合约。
    70年代接近尾声时,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贵金属价格也随之上扬。仍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的原油价格到1979年底超过了40美元/桶。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更加为金银市场撑了把“保护伞”。而当时,得克萨斯州的亨特兄弟已开始了他们对白银的大规模购买活动。
    尽管经济总体表现欠佳,被通胀所困扰的70年代对期货市场来说却是段好时光。在这个十年里,期货交易量增加了五倍多,1979年交易量达到了7600万张。
期货百年风云录(七)-- 80年代:期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几乎看不出日历已经翻到了一个新的年代。为对苏联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进行制裁,卡特总统宣布对苏实施谷物禁运,结果CFTC宣布暂停谷物交易,美国谷物期货市场于1980年1月7日和8日停市。然而,全美各地的金银市场交易却热闹非凡,其热烈的场面与1月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OMEX金价上扬至创纪录的875美元/盎司,银价也高企至5035美元/盎司。
    就在美联储于1979年10月开启了利率价值发现的闸门后不久,英国政府也不再对交易所进行控制,伦敦的金融期货市场发展之路也自此畅通,在随后的一个月,组建一个新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行动开始了。80年代头两年,人们一直都为能成立一个沿袭芝加哥的公开叫价模式的世界级金融期货交易所而兴奋不已。商业部的约翰·伯克希尔领头从事这项工作,1981—1985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交易所(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的主席一职就由他担任。在得到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祝福后的第三天——1982年9月30日,LIFFE开业了。开业时,可供交易的合约有英镑和欧洲美元,到12月1日,又有5个新合约上市。
    1984年,期货业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CME与SIMEX订立了相互对冲协议,实现了联网。虽然他们两家仍旧保持着各自独立的期货交易所和结算所,但他们就同一合约可以在其中一个交易所开仓而在另一个交易所平仓达成了一致。
    在CBOT,突破常规交易时间的第一步是于1987年开始进行美国长期国债的夜间交易,该交易所也曾试探性地通过一个相互对冲系统与LIFFE联网,但未获成功。在与CBOT的协议破裂后,1988年LIFFE迅即开始发展其自己的盘后电子交易平台。
    1987年9月,当CME和路透宣布他们将联合开发名为GLOBEX的电子交易平台时,他们也在宣示着期货市场的未来。而当时,还要再等将近五年,GLOBEX才能真正开通运行,对于那时的交易者,争论的焦点是究竟该保留公开叫价市场,还是该引入这个可怖的“黑匣子”。
    1985年,纽约棉花交易所的金融期货交易分支机构——FINEX成立了。在其成立后的不到10年内,FINEX在都伯林设立了交易池,以满足欧洲对其金融产品的需求。
    当然,股指期货是80年代期货业最重要的创新,但是,若没有1981年底结算方式的一个重要进步——由实物交割发展到现金结算,这一创新将难以兴旺发展。CME的欧洲美元合约在美国是第一个不是优先采取实物交割,而是采用现金结算的合约。在世界范围内最早采用现金结算的是悉尼期货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 ),该交易所1980年即推出现金结算的美元合约,早于CME。
    股指期货的飞速发展始于1982年2月24日,当时,KCBT推出了股指价值线期货(Value Line stock index)交易,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张股指期货合约。CME紧随其后,不久于4月21日推出了S&P 500指数期货。纽约期货交易所于5月6日推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这三个品种仍都保持着活跃的交易。
    KCBT还是最早推出其自己的多种指数的“迷你型”合约的交易所,较CME和NYFE两个交易所早了十多年。迷你型价值线股票指数在1983年即开始了交易,但迷你型S&P 500 电子化交易合约(E-mini S&P 500)和迷你型NYSE综合指数合约直到1997、1998年才相继推出。
    对期货业来说,1987年10月19日的股灾是一个分水岭。当时,股票市场创造了一个交易日内的跌幅之最,日下跌超过22%。起初,期货市场为此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受到了多方的指责,但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在对暴跌进行调查后认为,股票市场与股票衍生品之间有难以分割的联系。
    1982年,CBOT启用了一处新的办公地,该处有3.2万平方英尺的场地供农产品交易,同时由金融交易接掌了位于拉萨利(LaSalle)大街的自1930年以来一直为谷物交易所占据的交易池。一年后,CME迁往了新的40层高的CME中心,CME中心的两座办公大楼由位于第10层处的两层交易大厅连为一体,交易大厅总面积达7万平方英尺。
    80年代,期货期权获得了政府通行证,1982年,长期国债和糖期货期权首先登场。自30年代起被禁止的农产品期权,1984年得以开放。
    80年代,期货商品的数量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这个10年,有89个新合约推出,仅比前130年所开发的合约总量少两个。十年内,美国期货期权交易量增加了两倍多,到1989年,交易量达到了32300万张;美国以外交易所的交易量增长了近10倍,到80年代末时,年交易量达到了18400万张。
期货百年风云录(八)-- 90年代:科技推动变革
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性的、24小时交易变得日益可行,交易所发展全球性、24小时交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依照CME与SIMEX1984年的联网模式,CBOT与LIFFE再次尝试建立将公开叫价交易联网。虽然两交易所的谈判于1993年已开始,而协议也于1995年签署,但直到1997年联网才得以实现。然而公开叫价联网这时已经落伍了,人们对电子交易联网更感兴趣了。Eurex—1990年成立时名为DTB的德国交易所——的成功改变了一切。
    早在1990年DTB开业之前,LIFFE已经推出了德国政府债券(German Goverment Bond,或Bund),当DTB投入运行时,bund已扎根LIFFE两年多了。到1994年,Bund合约已是LIFFE的支柱产品,占交易所总交易量的30%。1997年,LIFFE在该合约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到1998年,Bund的交易已完全转移到了DTB的电子交易平台。至此,期货业的诸多同仁们终于看到了公开叫价交易丧钟敲响后期货市场的又一缕曙光。
1992年中国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在郑州挂牌!
    1997年秋,悉尼期货交易所宣布打算彻底关闭其公开叫价系统,转向以电子交易平台,当时此举在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然而仅仅两年后这一壮举就顺利实现了。LIFFE于1999年秋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向电子化交易转变。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94年,就在CBOT会员同意兴建一个新的金融交易厅的同时,该交易所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分部——PROJECT A。PROJECT A是CBOT的盘后电子交易系统,是一个为交易所会员所拥有的营利性公司。1997年,会员们第一次拿到了PROJECT A的红利——每位1000美元。
    1997年2月,CBOT的金融市场分部拥有了一个技术先进的新交易厅,该交易厅面积为世界之最,达60000平方英尺。一些研究学者预言,这将是世界上修建的最后一个交易厅。
    毫无疑问,无论在哪里交易,CBOT的金融期货都是重要的。1992年4月,芝加哥市中心的地下管道遭受水淹,芝加哥的交易所被迫关闭。像是为了证明期货市场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全球美国长期国债(T-bond)交易在交易所关闭的那段时间大幅萎缩。CBOT受地下管道事故影响最大,4月13、14日停市,15日重新开市后缩短了交易时间,直到20日交易才恢复正常。
    技术压力确实促使CBOT和CME坐到了谈判桌前,他们在1996年成立的联合战略发起委员会(Joint Strategic Initiatives Committee)框架下,对各种可能的协作进行谈判。CBOT与CME就共用一个结算所达成协议,然而该项协议最终在1998年失败了。但同年底,BOTCC与CME的结算所就共用银行与交叉保证金问题达成了一致。虽然有迹象显示,两个交易巨头间的合并谈判或许是可行的,但其会员间长期以来形成的竞争却是难以克服的。
    在伦敦,在LIFFE击败伦敦期权交易市场四年后,1996年,伦敦商品交易所(the London Commodity Exchange)与LIFFE合并了。国际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仍是独立的,但对合并也表现出了兴趣。
    交易所的压力不仅来自期货业本身。实际上,期货业还面临着场外交易和其会员发展的交易平台的竞争。为在混战一团的金融工具市场竖起自己的大旗,CBOT于1998年成立了芝加哥经纪行,这是一个经营政府有价证券现货交易和其它场外交易产品的电子系统,CBOT还设立了一个证券结算所来为这些交易作清算。另一个挑战来自坎特金融期货交易所 (Cantor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该交易所由证券交易行Cantor Fitzgerald创设,CFFE于1998年在其电子交易平台上推出了T-bonds 和T-notes,直接与CBOT展开竞争。结果,两家交易所谁也未能成功地渗透到对方的领域,至少在1999年如此。
    在这个十年与这个世纪行将结束之时,世界各地的交易所都在认真地研究非公众化(demutualisation),或者说是从会员拥有、非营利性的机构转型。在新型交易所内,股东利益将促使交易所在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中迅速反应。在过去的这些年,面对新问题,委员会制管理已显得迟钝、落后了。
    不管对期货业应如何完善有多少迷乱,交易量却在不断刷新纪录。1997年,长期国债期货日交易量第一次突破了100万张,相当于1981年一个月的交易量。1993年,世界期货与期权交易量第一次超过了10亿张,五年后,美国与美国以外的交易量都达到了这一数字。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