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34874
- 威望
- 1417473 布
- 龙e币
- 1517401 刀
- 在线时间
- 1369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4-10

|
机构改革猜想:“大金融监管”推进空间大
摘要:华创证券牛播坤团队认为,此次机构改革重心是大部制;涵盖党、政府、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力度将是20年来最大;行政和党政机构的双大部制整合是关键;改革或持续数年;地方改革或超预期。
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此次机构改革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7次重大机构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的举措”。对此次即将展开的党和国家机构历史性变革,我们有六大猜想:
改革重心仍然是大部制;
改革范围涵盖党、政府、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
改革力度将是1998年以来最大;
行政机构之间和党政机构之间的“双大部制”整合是关键;
机构改革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推进;
地方机构改革进展或超预期。
机构改革“旧内容”: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大部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1982年至2013年共实行了7次机构改革。
从1982年以“撤并机构、裁减人员”为原则的机构改革,到1998年彻底消除政企分开的机构改革,再到2008年和2013年对大部制改革的尝试,7次机构改革具有以下5个特征:
1、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是主要表现,经过7次机构改革,国务院行政机构由100个减至46个,组成部门从52个减至25个;
2、改革主线明确,均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展开;
3、改革重点不断变化,1982年改革以精简机构为重点,1988年、1993年和1998年改革则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企不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改革重心,2003年机构改革则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2008年和2013年改革是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部制改革的尝试和调整;
4、每隔5年左右时间进行一次机构改革,但力度最大当属1998年;
5、7次机构改革均以行政机构改革为主。
机构改革“新方向”:“双大部制”整合
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并决定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结合对以往7次机构改革的梳理,我们对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六大猜想。
猜想一:此次机构改革是2008和2013年改革的延续,改革重心仍然是大部制改革;
猜想二:改革力度将远超2008年和2013年,此次机构改革可能是1998年以后再次启动大规模机构改革;
猜想三: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表明,改革范围将是涵盖党的机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
猜想四:“双大部制”改革是关键,十九大报告提出“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均表明此次机构改革的关键特征是形成行政机构之间和党政机构之间的“双大部制”整合;
猜想五:机构改革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推进,对标1998年机构改革,国务院、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市县乡机构改革渐次展开,历时四年半;
猜想六:地方机构改革落实进展或超预期,从过往7次改革来看,多以自上而下、先中央后地方的方式渐次展开,但从地方在环保领域等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地方政策执行效率大大提高,地方在机构改革的落实上或超市场预期。
大部制改革怎么改?
“大生态”、“大市场监管”和“大金融监管”推进空间最大。
2008年和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对相关领域的职能进行统合,组建了交通部和食药监等,使我国的大交通、大社会、大卫生的格局基本形成,大文化、大能源得到推进。未来大部制改革怎么改?
一方面,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山、水、林、田、木”的统一管护,“大生态”改革方向明确;从2013年起,安徽省、上海浦东新区、天津市、陕西省等先后按照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的模式,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制,“大市场监管”也是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之一;金融体制方面,分业监管与金融混业经营事实的体制性矛盾,也对“大金融监管”提出了迫切要求。
本文作者牛播坤、王丹,来自华创证券。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